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TM影像在河西地区荒漠化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马立鹏  韩光庆 《中国沙漠》1996,16(4):401-406
遥感及其技术应用和卫星技术的发展为资源环境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章根据全国荒漠化土地调查要求及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影像特点,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12景、24幅TM影像色调特征及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荒漠化土地类型划分建立了图像解译标志,并详细阐述了TM影像解译程序。通过评价此次荒漠化土地卫星遥感调查中TM影像的特点及应用效果,充分表明了该现代技术用于此类工作的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应用TM卫星影像编制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土壤类型图的方法步骤,土壤分类系统,制图单元系统及土壤目视解译的影像标志等问题,并对该区黄褐土的分类、暴雨因子在土壤分类中的体现以及洪冲母质粗骨褐土的划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方法用来编制1:10万长江三峡库区土地资源评价图,以卫星数据计算机监督分类为基础,配合以野外调查和遥感、非遥感的资料。把这些资料作为多源信息,加以综合后,编制出的土地资源评价图,经实地校核,与SPOT卫星像片、卫星数据计算机监督分类图相套合,准确率分别为88,91,93(%)。  相似文献   

4.
李春军 《地理教学》2013,(22):47-49
201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细细品读各地的高考地理试卷,不难发现地理景观图是一大亮点.地理景观图是剧画面(图片、照片、幻灯片和卫星影像图等)直接表示地理事物,能更形象、直观地反映地理景观的空间分布,显示区域内各种地理组成要素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编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星影像图”的方案设计、卫星资料的选择、MSS底片的处理,彩色合成和银嵌整饰等技术方法作了全面介绍.并利用影像图上丰富的干旱区地理信息、农林牧业分布、水系变迁,地图修饰等领域进行了应用性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基于光学和雷达时间序列卫星影像(陆地卫星,SPOT和雷达卫星),本文对金瓯半岛(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南部)土地覆被变化及湄公河河岸侵蚀情况进行了检测研究。鉴于金瓯半岛典型的土地覆被类型为红树林,通过对1973-2008年红树林遥感影像分析发现,近年来红树林林地面积急剧下降,超过一半的红树林已经转变为虾养殖场。与此同时,检测发现湄公河河岸已经被严重侵蚀,且侵蚀趋势正加速恶化。具体而言,田河和口河的左右两岸被认为是遭受严重侵蚀的热点区域。本文以1966-1968年地形图作为基准线数据,与1989-2009年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比照分析,此外采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DSAS)模型对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南极地区Landsat-TM影像各波段不同的光谱和空间特征,在ARIES数字图象处理系统上,提以高程信息和冰貌信息,并将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建立图形间的拓扑关系。经RAMS图形信息处理系统编辑和修饰,由计算机输出线划冰貌图,最后地该区冰貌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其变化和对环境的影响等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航空外业工作是航测成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控制、像片判读、像片调绘三大部分,它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其成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地形图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疆罗布泊环状盐壳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实地测量、物质成分分析和卫星像片判读,得出关于罗布泊东湖环状盐壳特征与成因的部分新结论:在东湖耳轮状区域内,地表物质组成以石盐为主,特别是氯化物占优势,碎屑矿物中主要为石英;“大耳朵”形态的形成受原湖心岛和湖岸地形所控制;“大耳朵”形态盐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4~5年之内;卫星像片上的“耳轮环线”是盐壳形成过程中的年、季韵律构造线;环状盐壳色调深浅变化取决于卤水层埋深、盐壳含沙量及地表粗糙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渤海西岸平原海平面上升危害性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按照IPCC第三工作组海岸管理小组拟定的国际共同研究大纲与方法,在对渤海西岸平原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性进行评估时,应用TM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由土地利用类型、海岸蚀积动态叠加1─6m等高线编制成环境地形图,再与地面形变图等辅助图件对照分析,预测海平面上升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兰州市1995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2001年1:4 000彩红外航片、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1:5万DEM和2001-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等数据资料,结合GID和DUEM模型,设计了两种不同情景模拟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增长集中在城关区雁滩、七里河区马滩和崔家大滩、安宁区安宁堡乡、沙井驿乡、崔家庄和迎门滩等地区;且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深受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同时也发现DUEM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的研究与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成虎  程维明 《地理研究》2010,29(6):970-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是全面反映我国地貌宏观规律、揭示区域地貌空间分异的国家级基本比例尺基础性图集。本文回顾了我国地貌制图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全国百万数字地貌遥感综合解译和地貌图集编制的过程,从图集内容结构、数值地貌分类体系、数据基础、地貌遥感解析技术、数字地貌数据库共享系统、地貌图图例系统、图集编制及印刷技术、图集蝴蝶装帧技术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地貌图集的研究内容和编制特色。地貌图集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土地调查、区域规划、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等多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数据的元江县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元江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8%,垂直高差达2253m,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只用一个解译体系来解译这一有较大差异地区的影像是有困难的。因此本研究为提高影像解译的准确性,在对2002年2月9日覆盖元江全景的TM卫星影像进行数据校正、影像融合、影像分层、计算机自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结合野外踏察及地形图、土地利用相关信息对机读结果进行目视检验和GIS分析校正,最终划分出18类植被类型、9类土地利用类型。判读结果经检验,土地利用的判读精度为84.2%,植被类型的判读精度为80.6%。  相似文献   

14.
基于TM图像的塔盆周边地区主要地物亮度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居民点、水体、植被、早地是组成干旱区的主要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反射差异比较大,易于判读;研究这些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亮度值变化规律,对于干旱区遥感监测分析,信息提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5景南疆地区5市1县陆地卫星TM影像图,选择出能代表该地区水体、植被、居民地和早地等主要地物的720个样点,分析干旱区4种主要地物在TM影像不同波段上的变化规律以及产生辐射绝对亮度值(R)变化的地物光学性质和状态;揭示干旱区主要地物在TM影像中的亮度值变化的光学特征。研究表明,这种光学特征对水体来说遵循TM1〉TM2〉TM3〉TM4〉TM5〉TM7的规律,对植被来说,遵循TM4〉TM5〉TM1〉TM2〉TM7〉TM3的规律,对居民地来说,遵循TM5〉TM3〉TM1〉TM4〉TM2〉TM7的规律,对早地来说,遵循TM5〉TM3〉TM7〉TM1〉TM4〉TM2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of digital Landsat satellite images was used to locate seabird nesting habitats in the Russian High Arctic archipelago of Franz Josef Land, a region where the avifauna is poorly known and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Major seabird nesting colonies are readily identifiable in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imagery of the region due primarily to the distinctive spectral signature of vegetation on ornithogenically altered soils below bird cliffs. Supervised image classification was used to pinpoint areas displaying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of documented seabird nesting habitats. A total of 101 seabird nesting colony locations identified in Russian and Western literature from 1898 to 1996 was used as training sites to develop spectral signatures from a summer TM image mosaic for use in a supervised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The classified image was thresholded and compared to a map of documented nesting locations. Of the 101 field-documented nesting sites, 96 were clearly identified in the classified image. An inventory was produced of all undocumented seabird habitats suggested by the classification, totalling over 300 sites. The methodology used may be applicable to other arctic regions and is intended as a first step when plann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s in remote and inaccessible arctic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毛赞猷 《地理学报》1989,44(4):459-468
对资源环境影象信息进行解译,最终要转换为不同类型的线划界线或图纹符号。计算机兼容磁带的图象处理,现在还难以对任何专题类型都能分类和转换成界线。因此,广泛应用的粗制卫星象片作信息解释后,还必须解决类型界线向地理底图正确转绘。本文着重分析按不同精度的影象图上类型界线转换问题。并提出,由于地理底图是经过制图综合的,它的点位精度比纠正后的景象图形精度低,转绘最后步骤应是手工的地理相关转绘。  相似文献   

17.
南极拉斯曼丘陵周围地区卫星影象的冰貌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南极地区Landsat-TM影象各波段不同的光谱和空间特征,在ARIES数字图象处理系统上,提取高程信息和冰貌信息,并将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建立图形间的拓扑关系。经RAMS图形信息处理系统编辑和修饰,由计算机输出线划冰貌图。最后对该地区冰貌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其变化和对环境的影响等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疆黄土地貌的遥感判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的黄土地貌及其遥感判读具有不同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些特点。根据参与“中国1∶1 000 000数字地貌制图(新疆片)”项目工作的实践和体会,从黄土地貌区的位置、色调与色彩、大小、形状、阴影、水系和纹理、植被和土壤、相关体、相关资料和野外经验等方面总结了7项关于新疆黄土地貌的遥感判读依据,并归纳了新疆黄土地貌与风沙、干燥、流水、冰缘、雅丹等地貌类型之间以及与部分特殊情况之间的一些鉴别特征。结果可为新疆未来的地貌制图及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岳西县2004年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得到2004年土壤侵蚀强度矢量图。利用Arc-GIS软件,将土壤侵蚀图与不同的环境因子图进行叠加分析,探讨了岳西县2004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壤侵蚀与土壤类型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麻石黄棕壤、黄棕壤性麻石土及麻石棕壤上。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看,侵蚀土壤主要发生在有林地、灌木林、水田、高覆盖草地地区。从土壤侵蚀与坡度的关系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3°~25°的坡度上,尤其在8°~25°坡度上居多。从土壤侵蚀与坡向的关系看,山地的北坡、西南坡、西坡及西北坡容易发生土壤侵蚀。从土壤侵蚀与海拔的关系看,200~1000 m地区土壤侵蚀比较显著,尤其500~1000 m的地区土壤侵蚀发生量多。  相似文献   

20.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以LANDSAT TM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经过图像增强处理和解译.结合各类地理统计数据,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景观类型,采用分离度、景观分维数、多样性、均匀性、破碎性、优势度等项景观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主要景观类型为草地景观、荒地景观,主要斑块类型为草地、戈壁、林地和耕地;(2)研究区景观破碎度较低,多样性较小,景观较完整;(3)在该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中,牧业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增强,平原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