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葫芦岛市区空气微生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皿沉降法测定了2006年5月—2007年1月葫芦岛市区室内外空气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市区室外平均空气总菌、细菌和真菌量分别为15 434.0、14 981.9 CFU/m3和452.1 CFU/m3,真菌占总菌量的2.9%,表明空气处于中度微生物污染状态。闹市、交通要道的空气质量一般比近郊、清净处的差;室外空气微生物浓度显示出时间和垂直高度变化的某种特点。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反映出室内空气质量尚可。建议应进一步采取得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层次上的比率变化。结果表明:在0—10,10—20 cm和20—30 cm的3个层次上及微生物总数中土壤的细菌所占比率最大,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其次是放线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逐渐减少;最少的是真菌,在3个层次上相差不大接近为零,在整个微生物中所占比率为最少的。这是由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偏盐碱性,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繁殖,抑制了真菌的繁殖;而且季节性积水导致通气状况不良也抑制了真菌的生存。在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垂直梯度的比率中,细菌垂直梯度变化比较明显,基本上是下面2个层次所占比率比表层大一些;放线菌垂直梯度变化明显,一般表层比率最大,下面2层比率较小;真菌垂直梯度上所占的比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为零。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地区典型森林类型空气细菌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太行山森林景区空气细菌含量及其分布变化特点,选择该地区的4种典型森林群落,通过自然沉降法对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海拔高度下各个森林类型中空气细菌含量及与影响其含量的因素之间(空气负离子、PM_(2.5)及PM_(10)等指标)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太行山4种森林空气细菌含量属清洁级,不同森林之间空气细菌含量差异显著:栓皮栎林空气细菌含量混交林的侧柏林的刺槐林的,乔木林的灌木林的草本群落的,植被地的裸露地的。2)空气细菌含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细菌含量总体分布表现为山顶的山腰的山脚的。3)同一采样点上,空气细菌含量近地面处含量最大,与采样垂直高度呈负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150 cm的60 cm的20 cm的,采样位置离地面越高,细菌含量越少。4)空气细菌含量与空气负离子数负相关,与PM_(2.5)、PM_(10)含量正相关。空气细菌含量随着PM_(2.5)、PM_(10)含量增大而升高,随负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生长季节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8月达到最小,而真菌数量在7月达到最小。湿地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对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放线菌与微生物总数主要受水分影响,而真菌则受水分与气温的协同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东营地面观测站和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9月—2008年8月的酸雨、环境资料,分析了东营市的空气状况,并讨论了酸雨与空气污染物浓度、降水、风向、风速等有关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东营市酸雨频率为55.3%,11月最多,12月最少;酸雨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秋季>夏季>冬季>春季;酸雨的变化趋势与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空气中SO2对酸雨的形成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酸雨频率与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雨量越大,降水的酸性越强;酸雨出现时,风向多在第一象限,风速大都低于3m·s-1;同时,空气中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与酸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呈正相关,SO2浓度与降水PH值、酸雨频率之间的相关概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6.
草温与露点温度对结露和结霜指示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显罡  马舒庆  杜波  廖明水  赵乃君 《气象》2012,38(6):745-750
利用密云国家基准气候站和电白国家基准气候站2009—2010年自动站的观测记录和人工结露、结霜观测资料,以及平谷国家一般气象站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自动站的观测记录和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资料,分析了结露、结霜与地面气象要素关系。结果表明:诸多气象要素中,草温和草温与露点温度差对露或霜结成具有指示性作用;电白站95.0%结露发生在日最小草温与露点温度差<1.1℃时,密云站95.0%结露发生在日最小草温与露点温度差<1.2℃时,密云站95.0%结霜发生在日最小草温与露点温度差<1.3℃时;结露主要发生在最低草温0.5℃以上,从平谷站自动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结露发生在0℃以上,结霜发生在0℃以下;很多情况,百叶箱高度上的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并未达到饱和,而贴地(或贴近地物)的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日最小草温与露点温度差<3.1℃时,电白、密云站不出现露、霜的比率分别是16.8%和11.7%;因土壤湿度南方比北方大,草温与露点温度差为正的比例南方较北方大。  相似文献   

7.
1 空气与空气污染人类一刻不停的与空气打交道。按每分钟平均呼吸 1 6次计算 ,一个成年人平均每日要进行 2万多次有规律的呼吸活动 ,将大约 1万 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输入肺部。如果把空气视为必不可少的粮食 ,那么人们吸入的空气重量要比一日三餐的食物和水分要多1 0倍。但空气的取得是轻而易举的 ,人们走到那里 ,都能随心所欲地取而用之。实际上 ,空气和其它资源一样 ,在数量上也是有限的 ,全球空气的总重量只是 6 0 0 0万亿t。洁净空气的组成如下表所示。表 洁净的空气组成气体名称 干净空气中含量的百分数 (%)按体积按重量氮氧氩二…  相似文献   

8.
从1996年6月20日起,中央气象台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中发布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城市湿度预报。可见,湿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天气预报中的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有水汽含量与同样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用百分比来表示。相对湿度能说明空气中的干湿程度。相对湿度若在100%时,表示空气已达饱和。百分数愈小,表示空气愈干燥。 空气中水汽在末饱和时肉眼是观察不到的,要通过仪器测定和计算才能得到。我国气象台(站)发布的相对湿度,是从百叶箱中干、湿球温度的差值计算(查表)得到的。目前电视天气预报中播出的是第二天02时和14时的相对湿度,近似表示一天中湿度的最大和最小值。  相似文献   

9.
药材和药品种类繁多 ,大多数储存、保管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有严格的要求。中草药多数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 ,含水率大于 1 5% ,温度达 2 5℃ ,相对湿度大于 85%时霉菌容易繁殖 ,从而分解溶蚀药材。中药材的炮制品用火加工过 ,绝对含水量 8~1 2 % ,相对湿度大于 70 %时大部分吸湿霉变、潮解溶化。炮制品中含脂肪多的饮片温度 35℃以上会泛油 ;含挥发油多的受热挥发芳香气味 ;油润的外表受热和空气影响会失润 ;动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受热发软粘连。相对湿度小于 60 %时炮制品中的结晶水失去 ,药物风化。盐炙品亦…  相似文献   

10.
从暴雨日变化曲线看,以三峰型为最多,占44.4%;副型以B型为最多,占44.4%;曲线最高峰点多出现在夜间,占77.8%,尤其多出现在下半夜,占44.4%,下午和傍晚却最少,仅各占5.6%。从各级暴雨量看,夜间多暴雨,暴雨量夜间比白天多9.0~14.4%,降水集中时段出现在下半夜,下午和傍晚却最少。夜间多暴雨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7—2011年西安泾河探空站逐日07、19时探空资料和同时期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分析西安边界层逆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安一年四季都有逆温出现,冬季逆温最多,夏季最少,早晨多于晚上;逆温强度在0.7~1.5℃/100m,冬季逆温强度最大,夏季最小;晚上逆温强度大于早晨;中等强度逆温最多;冬季的逆温层厚度最大,夏季最小,早晨的逆温层厚度均明显高于晚上;造成西安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次为SO2,再次为NO2;有逆温时的空气污染物月质量浓度值均高于无逆温时,主要污染物PM10的月质量浓度的变化与逆温厚度、强度成正比,呈现出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变化趋势,在逆温厚度最厚、强度最强的月份中,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值也最大。逆温层是影响西安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处理下的光合速率分析得出:在干旱条件下,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光强和空气相对湿度;在土壤水分含量偏大时,主要影响因子为光强和空气温度;在土壤水分含量适中时,主要影响因子为光强、C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同时,对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光合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数学模拟。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每秒钟大约会发生上百次闪电。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 ,除了产生极强的电流和高温外 ,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 ,而大气中的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护伞 ,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雷电产生的巨大声波 ,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丧生 ,所以雷雨后的空气特别洁净、清新。雷电又可产生一种高效肥料 ,雷电发生时 ,空气中的氮和氧会经电离与化合而形成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肥。可见雷电对大自然的贡献是巨大的 ,可是由于雷击 ,每年也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科学家研究发现雷击具有明确的选择性。雷击经济发生在水位高和特…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大气水汽含量状况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运用NCEP/NCAR 1958~1997年格距为2.5°×2.5°的多个气象要素资料和1960~2000年西北地区95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对西北地区夏季水汽含量特征及其水汽状况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西北地区西部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分布与降水的分布特征基本相似,而对于西北地区中东部,二者分布特征略有不同,无论干、湿年西北中东部大气水汽含量均存在相对高值区,表明西北地区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具有区域性可开发潜力.(2)西北全区夏季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和80年代中期以后,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多,70年代前后较少.对于西北各个分区而言,北疆区夏季空中水汽含量最大,高原东北区最少.(3)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和西北地区西部哈萨克斯坦地区以及赤道东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交汇处的大气水汽含量相关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南阳边界层逆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9-2010年L波段雷达的高空探测资料,对南阳站边界层出现逆温的频率、强度、厚度和起始高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阳边界层逆温出现频率年均217天;辐射逆温居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逆温层出现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另外,南阳上空出现的逆温中接地逆温比较多,19时比07时出现次数多.通过对2009...  相似文献   

16.
湖北西南山地一次辐射雾和雨雾气象要素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边界层探测、地面高空观测等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湖北西南山地一次连续发生的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及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1)500 hPa阻塞高压脊和南支槽的反位相叠置有利于湖北西南山地出现雨雾天气.2)地面水平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反相关关系非常显著;雨雾与降水的发生、持续和结束几乎同步.3)辐射雾时地面水平能见度与雾滴浓度反相关性比雨雾更为显著;雾含水量越大能见度越低.4)辐射雾发生期间有多个逆温层同时存在,上层逆温更厚更强、下层逆温更为浅薄.雨雾发生时,逆温层可以有2~3个,逆温层底比辐射雾低层逆温层底高,但也可能没有逆温层存在.5)边界层风速小、对流活动弱有利山地辐射雾和雨雾的形成.地面风速很小或者静风,是辐射雾和雨雾生成的共同条件.雨雾发生时对流活动发展的高度比辐射雾高.6)辐射雾空气饱和层的高度低于雨雾.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2010年杭州西溪湿地和馒头山空气负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杭州市空气负离子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离子与气象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湿地负离子浓度要好于市区;杭州市空气负离子浓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一日中早晨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15时左右最低;夜间高于白天.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日照时数和空气...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2020年吉林省气象基本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冰雪旅游期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冰雪旅游期开始时间北部早于南部,西部早于东部;结束时间南部早于北部,东部山区结束的时间最晚.平均气温低于0℃、-5℃、-10℃、-15℃的日数表现为东部山区最多,中西部地区次之,南部地区最少;降雪量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增多分布,大值中心位于白山中部,平均达到90mm;中东部区域降雪日数最多,最多降雪日数比最少降雪日数多1倍;降小雪的日数南部最多,降中雪的日数中南部最多,降大雪的日数分布与降中雪的分布大致相同;吉林省的东南部具有0℃以下日数长、降雪日数多、降雪量大等特点,最适合冰雪旅游,中部次之.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6年浙江省53个站的负氧离子监测结果,制定了负氧离子数据质量控制方法,从年均值、最大值、日最大最小值、各等级浓度占比、清新度等多个指标评价了负氧离子资源,全面分析了全省负氧离子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浙南和浙西山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浙北平原含量相对较低。浙江省负氧离子浓度具有明显日、月变化特征,午后(13:00—16:00)浓度低,夜间和早晨(22:00—07:00)浓度高;4—9月浓度高,冬季浓度低,高山林区站的月变化最显著。高山林区负氧离子浓度基本保持在"清新"级别;浅山景区站"清新"、"一般"、"不清新"级别各约1/3;平原公园站的"不清新"级别占到一半。高山林区的"清新"空气日平均小时数多在20h以上,"非常清新"空气也多在16h以上。在浅山和平原地区的风景区、林区、水体型公园等,"清新"空气时间也在10h以上。  相似文献   

20.
湿度为空气中所含水分的标度。将空气在某一温度中所含水分和它所能贮藏的水分相比较,即可看出空气水分含量的相对湿度。空气越暖,所能贮存的水分越多。32℃时空气所能贮藏的水分几乎为21℃时的两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