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北地区工业生产特征及建设布局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虑到豫北工业与水源、资源、城镇的空间组合及其在全国的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区工业布局特征,进而提出豫北地区的工业开发和建设布局构想。  相似文献   

2.
导言在60年代和70年代迅速工业化时期,高技术工业发展在韩国的地位并不显重要。然而,近10年来,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要的政策问题。为搞活经济并根据变化着的国际经济环境改善其国际竞争力,注重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结构重组的必要性日趋明显。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政府高技术工业发展计划的实施,韩国高技术工业已得到迅速发展,而且,人们期望随着政府高技术工业发展计划的实施会使韩国高技术工业在90年代加速增长。然而,高技术工业发展政策的实施并非易事。因为均衡区域发展也是80年代韩国的重要发展政策问题。韩国高技术工业绝对地集中在首都区,而且在80年代更加集中。首都区高技术工业的不断集中引起了首都区整个制造业的再集中及不平衡区域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中  朱进  黄海珍 《地理教学》2013,(23):34-36
一、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标和活动建议要求结合实例探讨工业布局的特征。主要是布局的“分析”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对工业企业布局是否合理及其主导因素和发展变化对工业布局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工业布局(包括工程设施布局)与震害关系的探讨.分析了新疆工业布局在防震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一些有关新疆工业、工程设施在布局上的选择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亮靓  孙斌栋 《地理学报》2017,72(8):1419-1431
关于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经济学家主张要素向中国沿海发达地区自由流动,而城市和经济地理学家则认为应对不发达地区发展给予支持。本文以国家尺度的城市规模分布来测度经济地理格局和城市化空间结构,综合运用截面和面板双重估计方法,探索了国家经济地理格局与国家规模的关系。结论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表征国家规模的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与国家经济地理的均衡分布呈现显著正相关,即大国的经济地理倾向于多中心均衡布局。机制在于,经济中心的辐射半径不是无限的,地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距离对于生产力和城市化布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地理格局呈现先极化后均衡的演化趋势;城市化率和非农产业比重的提高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样也会促进国家经济地理格局向均衡方向发展。再考虑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和中国地大物博的既有现实,本文政策启示是,大国的经济地理和城市化格局应该走适度均衡发展之路,国家采取空间干预政策促进中国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布局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一般以平衡发展理论或者非平衡发展理论为基础,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多采用非均衡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地区差距扩大等问题.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下,基于可持续发展,以空间均衡的理念为指导,提出能够较好的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模式,并以无锡市为例进行了说明,为新时期的生产力布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工业布局的实践和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可以将工业布局的地域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区布局、地点布局、厂址布局,也可称为宏观布局、中观布局和微观布局。  相似文献   

8.
工业布局中的区位选择问题是工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选择合理的或者最佳的区位,将会给工业生产和布局带来良好的经济效果。鉴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轻纺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显著超过其他产业部门;可以预计,今后一个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工业布局调整初探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曾刚 《地理研究》2001,20(3):330-337
上海市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上海市工业空间结构呈现出内环线以内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内外环线之间以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外环线以外远郊地区以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为主的空间格局。从总体上看,从城市中心向外,单位土地面积工业生产产出效率逐渐降低、劳动密集程度逐渐减少、资本密集程度逐渐增加、对上海市总体经济规模贡献率逐渐加大、对周围环境影响逐渐增强的圈层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另外,上海市工业布局的实践表明,除了原燃料、市场、劳动力的价格及其运费以及集聚外,级差地租、现代交通设施、劳动就业也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子。从优化工业布局出发,上海市今后一段时期,应大幅度提高工业用地效益、建设科学合理的工业生产基地、制定相应的工业空间结构调整配套政策,以保证区域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简介高效、成功的工业发展政策,推动着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区位选择原理”和效益原理对工业区位政策起着严格的指导作用。随着工业增长,相应地在工业积累水平方面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区际差异。自七十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已实施了多种政策,用以激励地方工业增长,以求得区域的平衡发展。但是这些政策效应并不十分明显,在大都市周围地区,工业生产继续集聚。从九十年代初开始,韩国政府应用几种政策工具,加强推动区际工业的平衡发展,这些在“全国工业区域布局规划”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规划”中都已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国家区域政策对央企空间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可文  曹有挥  肖琛  王聪  车前进 《地理研究》2012,31(12):2139-2152
建国伊始, 国家区域政策就深刻影响着央企的空间布局。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 域政策对央企空间布局的影响机制、特征与过程分析, 结果表明:央企空间布局是“经济人” 与“政治人”两种行为特征相互博弈的结果, 受国家区域政策直接、间接和累积循环三种模 式影响, 总体布局呈不平衡的板块集聚特征, 央企总部布局具有极高的首都指向性。国家区 域政策的转变历程与央企布局的演变过程相吻合, 均经历了均衡-不均衡-均衡的演变过程。 经济区内的政策强度与央企布局个数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政策强度与央企扩张具有相似的 年际变化规律, 但存在时滞和周期性。在不同的区域政策时期, 央企布局的空间变动和区域 政策的调整具有相应的一致性, 各阶段主要的作用机制不同, 且趋于三种模式的相互混合 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合理的工业布局问题,对于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在工企业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如果在工艺及桔构中发生错误,还可以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纠正;如果在建设地址的选择上,亦即在工业企业的布局上发生错误,就不可能改正了,而  相似文献   

13.
正确的、合理的工业布局问题,对于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在工企业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如果在工艺及桔构中发生错误,还可以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纠正;如果在建设地址的选择上,亦即在工业企业的布局上发生错误,就不可能改正了,而  相似文献   

14.
中外区域政策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刘勇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5,14(4):51-61
区域干预包括区域分工与协作受阻和区域差异扩大两个方面.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是空间差异扩大的区域均衡问题,其区域政策都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人均GDP达500多美元(二、三年代当年价)]时制定和实施的,中央财政用于区域均衡政策的经费一般占到10-30%.我国区域政策面临区域发展和区域均衡双重任务.“九五”及到2010年期间,我国区域政策的总原则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均衡.主要措施是加快空间一体化市场的建设,做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适当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制造业的优化布局对于夯实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强化大健康产业体系等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采用我国中医药制造业的空间统计数据,结合31个省市相关数据信息,利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并建立产业布局评价模型,研究了我国中医药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和各省市布局综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地理分布表现为以黑河-腾冲为分界线的东南部数量偏多而西北部数量明显较少;②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优化该产业布局需要提高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并促进三个子系统均衡发展;③东部沿海及沿海往内地延伸地区的中医药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且布局较合理,而西部地区制造业的综合布局指数与协调指数均比较低,其产业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不均衡。  相似文献   

16.
工业企业区位和城镇体系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是地理学综合性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协调工业区位选择与城镇体系布局,促使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空间关系上形成良性互动,现实意义重大.在初步探讨了工业企业区位与城镇体系布局空间耦合的价值和一般过程的基础上,以洛阳市为例,讨论了不同时期内洛阳市工业布局指向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以部门和典型企业走访、企业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重点调查大型工业企业近期研发和管理、核心生产、配套企业等生产链不同环节的布局区位指向,分析其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企业近期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取向的工业企业区位选择同城镇体系空间组织模式的耦合关系不尽合理,这不仅对城镇体系的完善、也对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基于此,提出符合城镇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城镇体系布局意向及其对工业发展区位的期望,分析了在符合企业意愿和政府作为的基本前提下,引导大企业的配套企业向距离中心城市30 km县城集聚的可行性.并进一步从中心城市与县城的快速通道建设、政府补贴弥补土地价格差价、提高县城的公共服务支撑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所需要采取的措施,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公平性思想,对农村小学布局进行优化。针对农村小学入学距离不超过2 km的要求,从空间公平角度将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OD成本矩阵分别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相结合,测算得到贵州省黄平县农村小学服务能力和居民点至学校的空间可达性,并得到各农村小学服务范围。结果显示:黄平县农村小学布局中存在人均建筑面积不达标、用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用地服务半径较大的问题。提出3种优化方法:1)对服务范围重叠且服务能力值低于6.158 0的学校优化合并; 2)对所处地区可达性低于4.956 3且服务能力值低于6.158 0的学校保留调整; 3)对农村小学生密度高于320.211 7的地区新建学校,以此来实现农村小学布局空间公平。  相似文献   

18.
中亚经济地理是世界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的向西开放战略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制造业布局是中亚经济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亚五国制造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结构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其发展制造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受前苏联推行的“劳动分工”政策影响,中亚五国的制造业结构相对单一。独立后五国的制造业在经历初期的衰退后开始发展,产业多样性有所增强,但由于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下降,由1994年的53.6%降至2010年的约30%。制造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呈现以下特点:制造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哈萨克斯坦制造业在五国中占具核心地位;哈国内制造业空间分布也呈现“东高西低”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五国制造业有进一步重型化趋势;轻工业整体发展稳定,部分国家轻工产品依赖进口;制造业发展依赖外商投资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差异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变差系数、均衡度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A级旅游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景点数量在各个地市分布差异较大,景点数量最多的是苏州、南京和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景点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A级景区在各个市的分布相对均衡,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变差系数最大,市际差异显著;经济均衡比系数相对较小,面积均衡比相对较高,说明旅游景点的分布和经济存在较大的关联,面积影响相对较小。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类景点布局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类经济发展历史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及资金要素有限供给的约束,区域经济必须经历非均衡发展过程才能达到相对均衡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提出的非均衡——均衡发展战略,即在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把稀缺的资金集中投入在某些经济发展条件相对优越,发展潜力大的区位上,通过重点培育这些区域增长极点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增长并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被认为是不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合理和理想的模式。本文着力讨论它在当前中国不发达省区中应用所面临的几个特殊性问题,以及如何使之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