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日本《朝日新闻》1978年1月25日刊登一篇题为《科学技术厅新年度研制计划》的文章,其中谈到由于伊豆大岛近海发生地震,海底地震预报的必要性受到重视。最近国立防灾科技中心决定研制两种新型地震仪器,用于观测海底倾斜变化和记录海底的微小地震。现结合《东京新闻》1978年1月18日的有关报道,综合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国《洛杉矶时报》1976年2月13日头版刊登了一则关于发现帕姆代尔隆起的消息,此后又陆续登载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同年4月8日加州地震委员会正式宣布“应把帕姆代尔隆起考虑为对洛杉矶市地区公众生命与财产的一大威胁”。加之1976年地震繁多,尤其是中国唐山地震损失惨重,从而使这一正式公  相似文献   

3.
美《纽约时报》1977年3月12日登载题为《圣安德烈斯“鼓包”迷惑着科学家》的报道,摘译如下:横跨加州地震易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神秘隆起带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信使周刊》1977年9月16日、《读卖新闻》1978年10月5日和《东京新闻》1978年1月23日刊载的消息,摘编如下:一、含羞草对地屁有反应日本地震预知俱乐部会长龟井义次认为不仅动物对地震事先有反应,植物也有,含羞草就是一例。他说:"通过含羞草能预知地震,这是京都的一位民间学者惊平广吉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记事报》1979年1月第131期23—25页刊载一篇报道,介绍在法国施特拉斯堡召开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议期间(1978年8月29日至9月5日),举行了由欧洲地震委员会的“地球动力技术”工作组组织的“在地震带观测地壳动力”的国际会议。会议探讨了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空技术问题。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信使周刊》1977年9月16日、《读卖新闻》1978年10月5日和《东京新闻》1978年1月23日刊载的消息,摘编如下:一、含羞草对地震有反应日本地震预知俱乐部会长龟井义次认为不仅动物对地震事先有反应,植物也有,含羞草就是一例.他说:“通过含羞草能预知地震,这是京都的一位民间学者椋平广吉告诉我的.我委托含羞草专家东京女子大学鸟山英雄教授和他一起进行了研究,椋平先生说,含羞草叶的开闭是可预知地震的一个标志.”含羞草的叶子平常在白天是横着呈水平状张开,夜里合闭.但在地震之前,既使在白天它的叶子也呈合闭状态,或者在夜晚仍然半开着.例如,1927年3月7日京都府奥丹后地震发现含羞草叶异常;1938年和歌山县田边近海地震前尽管是白天,含羞草叶却紧闭着.  相似文献   

7.
1983年5月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小镇科林加发生的地震破坏了建筑物,波及范围之大,使科学家们感到惊异。科学家们早已认识到,整个圣华金河谷是地震活动区。但是,许多科学家们仍认为,大地震还在后头,加州的科林加最南面,即人口稀疏的帕姆代尔地区和圣贝纳迪诺市之间可能是发生另一次“大地震”的地点。因为那里的闻名于世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已“锁住”100多年了。虽然,长期以来,科林加地区处在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但它距离东面的圣安德烈斯断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6年2月召开了政府间地震危险的评定及减缓会议。会后出版了《正式报告》等资料汇编,1978年又出版了《地震危险的评定与减缓》论文集,内容分四个部分(详见本刊本期对此书的介绍),其中《正式报告》中的“一般讨论”等章节,已在本刊第8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1~1978年地震计划和活动概况》一文中摘用,现再将“地震危险的评定”一节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出版局1976年出版了第1002号“地质调查专业论文专辑”《1976年2月4日危地马拉地震的初步报告》,由埃斯皮诺萨(A.F.Espinosa)编辑,其中“涉及与1976年2月4日危地马拉破坏性地震密切有关的一系列研究。这项研究是在危地马拉政府的合作和美洲国家组织的部分支持下,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主持进行的。”这个专辑包括10篇论文,附有76个插图和11个表格,以及一份有关的参考文献目录;另有一份1526~1976年发生在危地马拉的破坏性地震的历史记载和仪器观测数据记录,其中包括57次地震的参数。这个“专辑”的编辑埃斯皮诺萨写的《初步报告》中的“提要”和“引言”对1976年2月4日危地马拉地震的有关情况作了概括介绍。另外,地震发生一年后,美联社发自危地马拉的电讯对震灾损失及震后恢复概况作了报道,现一并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何熙平 《华南地震》1998,18(2):84-87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1976年以来,日本地震学界预测关东的静冈县骏河湾近期将发生8级地震.为此,日本国会于1978年通过《大规模地震特别措置法》,将静冈县及邻近地区列为“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采取了一系列防震减灾措施.但出人意料的是,地震“声东击西”,关东地区至今未发生8级大震,而地处关西对地震缺乏准备的兵库县南部却于1995年1月17日发生7.2级地震(即“阪神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神户市郊,给神户及其邻近地区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兵库县、神户市在抗震救灾的同时,亡羊补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汇刊》(ES)1978年3月第59卷3期刊登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EBASCO Services”的阿查里亚(H.K.Acharya)撰写的一篇报道,介绍了第六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的论文论述重点概况。另据《美国地震协会公报》1979年1月第69卷1期刊载的通告,报道了有关第七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议程的要点。一并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国际地震动态》系经国家科委1978年8月14日(78)国科发条字243号文批准出版。原名《国外地震消息》,是内部赠阅不定期刊物,1978年11月改用《国际地震动态》出版一期“试刊号”,从1979年定为月刊,正式出版发行,由我们编辑部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和发行(代号:内58)。《国际地震动态》作为一个科技情报动态性刊物,本着“洋为中用”的精神,将编译刊载国际上有关地震及地球物理科研领域里新  相似文献   

13.
1981年1月24日,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发生6.9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兆主要表现为: (一)小地震活动 (1)1978至1979年,石棉—康定—乾宁出现了密集的小地震条带,在其两端的康、泸、九地区与乾宁、道孚地区形成两个空区,但1980年此条带趋于消失。(2)根据统计,四川全省连续6个月以上未发生4级以上地震以后,往往要发生一次6级以上强地震。这次地震前四川省从1980年4月25日到  相似文献   

14.
日本《朝日新闻》1978年6月21日刊登了一篇题为《用立体图探索地震巢》的报道,摘译如下:宫城县近海地震发生在太平洋岸的"地震巢"。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地震巢",这对外行来说容易理解,但在学术问题上必须给以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家地震灾害减缓计划”主持的“断裂力学及其与地震预报的关系”第三次大会于1977年12月1—3日在加州斯坦福大学召开。会后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978年汇编了“78—380号”公开档案报告会议录,刊登了大会有关文件和论文。现将其中由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金森博雄写的题为《利用地震辐射推算震源参数》一文译载如下(插图均略):  相似文献   

16.
据美联社华盛顿和合众国际社科罗拉多州戈尔登1981年1月29日电综合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说,1980年发生的“重要”(signifi-cant)地震及地震造成的死亡数字比前一年有明显的增加。1980年全世界发生71次重要地震;而1979年和1978年分别为56次和62次,其中包括美国1980年的11次,超过1979年的5次。1980年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数猛增到7,140人,  相似文献   

17.
197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将湖南1556年1月岳阳地震定为烈度7度、震级5.5级的地震。笔者对有关这次地震的资料作了新的考证,认为:《目录》中的岳阳地震不是一次独立地震,而是山陕大震影响所致。 《目录》所据的主要资料有二处,一是乾十一年《岳州府志》所记“城中房屋震塌,压死人畜甚多”。二是康熙《宁乡县志》所记“地震有声,西城垛倾”。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教授力武常次最近著的《动物预报地震吗?》一书已于1978年1月25日正式出版。现将他于1977年12月在该书上写的序言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英国《金融时报》1978年9月19日刊登了 K.K.夏尔马的一篇文章,题为《地震预报亚洲合作挽救生命》,摘译如下:通过"三角测量"方法,亚洲国家准备预报最易发生地震地区的地震。  相似文献   

20.
美《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10卷4期刊登美地质调查局沃德(Peter L.Ward)的题为《参与地震灾害减缓计划的志愿者》的文章,谈及他于1978年2月2~3日在加利福尼亚门洛帕克召集的一次来自地震研究领域、地震问题的社会经济研究机构以及能够召集志愿人员的各种组织的代表共30人参加的小型讨论会的情况,目的是讨论志愿者如何用有意义的方法进行地震研究和对公众进行地震灾害的教育;重点是地震预报,但亦涉及整个1977年的地震灾害减缓计划。现将这次讨论会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