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宽带测震学正在受到地震界的关注。本文首先从分析宽带噪声和信号谱出发,讨论了观测宽带信号的最佳系统特性;根据地震震源谱的特点推导了去假滤波特性陡度与采样参数的关系;由于地震序列的变化规律很适于应用自适应技术,所以简单的变采样系统就可以显著压缩数据量,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分析了非线性的影响,由于互调制噪声的存在限制了分辨率的提高;对宽带系统的观测方法、事件检测及系统标定等问题也作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宽带探地雷达系统研究及在工程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3,他引:4  
宽带探地雷达系统以其高分辨率而受到重视。我们系统地分析、模拟和实验测试了宽带天线,在同络分析仪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了宽带的探地雷达系统。对不同模型进行探测,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可以在与被探测介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介质内部进行探测,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在工程质量检测中将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新疆泥火山群地震前兆异常实时监测与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技术的视频监控服务,实现了对新疆北天山地区3个泥火山点的实时监测,可在线实时查看泥火山活动情况,分析预报人员依据泥火山活动图像可开展地震预测研究。新疆艾其沟泥火山网络视频监控服务系统扑捉到了2次6级地震前火山液面明显的宏观异常变化现象,这说明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可实现互联网用户使用客户端远程软件连接服务器,实现在线实时查看泥火山活动情况的监控画面,并依据泥火山群地震观测网,捕捉泥火山群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测震台网及大震现场流动监测中使用拨号链路及无线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宽带卫星的地震数据传输方案.并以IPSTAR宽带卫星为例分析了几种地震数据传输的典型应用,对我国的流动地震监测台站建设及水库地震台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宽带卫星的数据传输在应对中强地震现场应急流动监测及偏远地区水库地震监测方面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廉,架设方便可靠等优点,作为现有地震监测数据传输方式的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Canopy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优化龙滩水电站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道建设方案.通过构建VPN网络,利用公共互联网资源,实现对边远山区水库遥测地震台站现场图像监控、设备远程管理等,提高台网维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新安江地震台根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总体设计和“浙江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的要求,对原有的观测楼、观测山洞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1]。原观测楼拆除,新建440m2观测楼,并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甚宽带地震计KS-2000和强震计PS-23。改造设计严格按照《地震及前兆数字化地震观测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IEEES02.16标准的WiMAX技术是一种宽带无线接人技术。本文分析了WiMAX技术的特点,并结合地震监测行业的需求,论证了WiMAX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案,指出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田丰  罗建明  田力  王建芳  王松 《地震》2001,21(4):80-87
扩频微波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是目前发展宽带网络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扩频微波方式组网在地震系统还尚属首次。“京区扩频微波高速链路建设”是采用2-3Mbp/s速率扩频微波技术将中国地震局京区主要直属单位及北京市地震局的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构成中国地震局北京城区计算机网络互联的计算机广域网扩频微波网络平台及中国地震局北京城区计算机网络信道骨干网。同时利用扩频微波建立了与中国科技网相连的信道,将京区各单位和全国各省(市)地震局的计算机网络接入因特网。  相似文献   

9.
毫米波全息成像技术是人身安检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研究宽带高频的亚毫米波成像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亚毫米波全息成像系统的系统构成,给出了适用的宽带全息重建算法,对利用亚毫米波全息成像系统实际测得的相位和幅度信息进行重建并获得了目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宽带全息重建算法在亚毫米波波段内可以有效地重建图像,并验证了使用宽带成像可以有效提高图像分辨率、抑制散斑效应。   相似文献   

10.
使用双线性变换构造实时地震波形仿真滤波器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直接使用双线性变换把模拟系统的传递函数转换为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构造出由宽带数字地震记录,仿真出传统模拟地震仪器记录波形的递归滤波器的方法,从而使在线实时波形仿真成为可能。并通过比较利用实际宽带数字地震记录,分别采用频域仿真和本文算法构造的仿真滤波器仿真得到的波形,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宽频带地震学与中强地震破裂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宽频带地震学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学科的重要进展之一,现代的观测技术实现了仪器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记录数字地震信号,宽频带资料含有更真实和更全面的震源和地下介质的信息,利用宽频带资料可以对广泛的地球物理问题进行研究,中强地震的破裂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宽频带地震学的分析手段,可以得到更加精细的破裂图象,未来的十年里,宽频地震学将会是地震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对其信道解决方案中所采用的ADSL VPN技术的原理、特点等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使用该技术在项目建设中的典型应用案例。从对该案例关键点的分析和试运行结果总结得出:利用ADSL VPN技术可较好实现稳定、可靠、高效、安全的地震观测网络互联。  相似文献   

13.
介绍组建县一级地震信息服务节点可能用到的一些IP网络新技术,并以阳江地震信息网的建设为例,详细描述如何利用ADSL虚拟拨号线路建设地震信息服务节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SUSELinux系统下非固定IP接入的ADSL入网方式不能直接浏览地震波形的问题,介绍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该方法已在沈阳地震台和牡丹江地震台实践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利用ADSL modem的路由功能组建小型局域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琼中基准地震台利用ADSL modem的路由功能组建小型局域网的情况,这种局域网运行稳定,便于维护和管理,很适合地震台站的工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时显军 《内陆地震》2007,21(2):160-164
利用地震台站普遍使用的ADSL调制解调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互联技术,结合台站观测工作需要,提出地震台站组建局域网的一些方案和见解,并对网络安装设置及网络功能作简要的介绍,以供台站组网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7.
以西安基准地震台为例,介绍利用地震台站现有设备资源和当前较为实用的网络接人方式,对地震速报网络进行备份和技术改造。结果表明,3种网络备份方案可以保证地震台站日常数据报送和大震速报工作对网络通信需求,降低大震速报时间延迟和网络不通次数,对其他地震观测台站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是近年地震勘探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使得"两宽一高"采集技术得以推广应用。本文重点介绍陆上地震采集可控震源设备(Nomad系列)和数字检波器(DSU1-508)针对采集需求所做的技术改进,如何在保证生产效率、降低采集成本的前提下,使高密度采集成为可能,并满足深层勘探和高精度勘探的需求。通过分析高密度采集数据的处理结果并与常规采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一代设备在拓宽频带,提高分辨率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选取陕西地震台网及邻省共享台站记录到的2008年5月至2021年5月104次地震资料,应用新的震级国家标准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得到新国标震级。研究表明:①新的地方性震级ML比原规范的ML震级系统偏大0.3左右,这主要是二者的量规函数不同造成的;②宽频带面波震级MS (BB)和矩震级MW震级基本一致,无系统偏差,大多数地震震级偏差为-0.1—0.1;③宽频带面波震级MS (BB)比面波震级MS (CENC)整体偏小0.2,二者之间存在系统偏差;④绝大多数地震的面波震级MS (CENC)MW偏大0.2—0.3,二者之间存在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20.
运用频谱分析、互相关分析及观测精度等方法,对朝阳地震台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与VP宽频带倾斜仪2014年1月至8月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VP记录的频率成份较石英水平摆多且复杂,其记录的信息要多于后者,VP垂直摆观测精度总体上优于模拟观测,可以替代石英水平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