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93·7”山西南部大暴雨成因浅析姚彩霞,董存仙(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实况概述1993年7月12~15日,山西境内出现了两场暴雨。第一场暴雨出现在12~13日,晋中(灵石)、临汾(隰县)、运城(永济、芮城)及长治地区的6个县市降了暴雨(见图1...  相似文献   

2.
季平均3.2m地温距平场在汛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汤懋苍  张建 《高原气象》1994,13(2):178-187
10^0所以内的各种气候变化,除正常年变化外,其余各种变化或因周期太短(如正常日变化、天气周期变化),或因气温振幅太小(如年际变化、月、季变化等),对3.2m地温化幅度的贡献均在0.05-0.15℃之间,故消除了正常年变化(取距平后的)3.2m地温场(T32)在相当程度上是3.2m以下地热活动的反映,特别是│T′3.2│≥0.5℃的高(低)温中心,基本上是地下热活动的反映。分析了1980年以来逐季  相似文献   

3.
压缩天然气(Compression Natural Gas简称CNG)在制造、输送或贮存时,经常由于摩擦而产生静电,这些静电不仅聚集在管道、容器和储罐上,还聚集在加工设备上形成高压电位,对人身及设备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更危险的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静电放电现象,静电电压有时可达数万伏,引燃爆炸性介质,加之具有突发性,难预测,发生频度高,损失惨重等特点,将会造成设备、财产重大损害和人员的伤亡。因此对CNG汽车加气站静电危害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在日常的防雷工程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大楼盖好了,道路也铺好了,甚至绿化也搞好了,到弱电设备开始安装,业主才想到要做防雷地网,因此留给专业防雷公司施工的空间往往很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常规的做法难以达到业主的要求(≤1.0Ω),针对这种情况,大胆采用新材料新工艺,通过钻桩(24m深)、灌注长效降阻剂、换土、  相似文献   

5.
统计1958~1988年盛夏台风与山西暴雨的关系,73.3%特大(洪水型)暴雨是台风直接影响造成的。对台风路径、台风暴雨进行了归类研究,为致洪暴雨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省气象局局长霍成福在山西气象科技大楼落成暨纪念3·23世界气象日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1997年3月23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今天,省政府在我局举行山西气象科技大楼落成暨纪念3·23世界气象日大会,这是值得全省气...  相似文献   

7.
人工触发闪电与降雨倾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义军  言穆弘 《高原气象》1995,14(4):406-414
根据人工触发阀电后雨量猛增的观测事实,利用一个简单的静电模式计算了闪道附近雨滴的重力碰并增长,结果指出,闪电后降雨猛增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除了要求较高的离子浓度(〉10^14/m^3)外,还取决于闪电所引起的电场变化和闪电被触发后闪道附近环境电场强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1大雾天气过程2001年10~12月我省共出现了5次大雾天气过程(表1)。2暴雨天气过程2001年10~12月,我省出现了1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时间是11月1日20时~2日20时。这次过程共有25站出现暴雨、7站出现大暴雨。暴雨落区主要在宜春、南昌、上饶3市和抚州市北部,大暴雨出现在浙赣线东部。这次过程的暴雨站数、大暴雨站数均为我省历史同期(1950年以来)之最。表12001年10~12月大雾天气过程一览表时间站数(站)主要落区10月10日24赣中、赣南、赣西北、赣东北10月24日25全省11月1…  相似文献   

9.
周筠君  龚乃虎 《高原气象》1993,12(4):442-449
本着重研究了在过冷云风洞中,温度为-4—16℃,含水量为1.4gm^-3,爆泡后增长45s的初始冰晶的一些特性。结果表明:(1)初始冰晶质量在-4—13℃有两个峰值,它们是-5.7℃时的1.8×10^-8与-11.4℃时的6.3×10^-8g,而在-8.4℃和-13℃时出现的极小值分别为2×10-9g和5×10^-9g。(2)初始冰晶的浓度值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三个递减的峰值,它们分别是-4.2℃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化雪迟早的辐射效应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大气物理所九层菱形截断15波大气环流谱模式进行数值试验,研究青藏高原化雪迟早之辐射效应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共进行了正常态(CON),化雪迟(MSN),化雪早(LSN)三个试验。高原第i月积雪状况在CON中取i月气候平均值,在MSN中取(i—1)月的气候平均状况,在LSN中则取(i+l)月的气候状况。每个试验都从1月1日气候平均状况出发,积分至10月。通过比较各试验结果分析化雪迟早的气候效应。结果表明,高原化雪的迟早改变了进入地表的辐射通量,从而改变了地表对大气的加热,由此影响东亚地区的季节变化。化雪迟则高原上春季进入地表的辐射通量减少,导致地表的潜热通量和向外长波辐射减弱。尤其是感热通量的减弱更为严重。一般情况下,高原在冬季为大气的感热汇,3月下旬变为大气的感热源。多雪时,这一变化推迟了近1个月。与之相应,200hPa高原上空的南亚高压建立迟,印度西南季风爆发也迟。造成夏季风降水在印度偏少,在中印度半岛和广东沿海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