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近几十年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强度超出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为客观分析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建立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并分别进行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状态评价指标和方法,为将来建立多方协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地质环境质量,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充分分析研究江苏省地质环境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人地和谐统一的思路,基于地质环境安全、地质资源保障及社会需求的原则,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考虑,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项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套由7个目标层、16个约束层和40项指标构成的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评价江苏省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基础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在对评价因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康定城地质环境条件基础性进行了分区评价,评价结果可为康定城市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件式GIS的唐山市区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市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多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因此,进行唐山市区环境地质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唐山市区地质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基于组件式GIS工具MO,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唐山市区进行了环境地质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质量不同的4类区域,为城市的发展及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概述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反思了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的不足。从地质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视角,构建了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框架和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基本结论是:应跳出单纯工程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惯性思维,将保护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有机结合,树立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科学观,更有效地达到减轻地质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建铁路墨镫至左权线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使该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较为困难.为保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本文应用了模糊数学和信息量两种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下堡镇内,属渝东盆缘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了研究高陡峡谷区地质灾发育分布规律、风险区划,文章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距水系距离及距褶皱距离因子做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基于ArcGIS平台,利用信息量模型,定量评价了巫溪宁桥片区高陡峡谷区高位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模型与地质灾害分布空间契合度较高,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再结合易损性评价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最终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同类高陡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研究区内新桥硫铁矿等数座硫铁矿山的长期开采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铜陵地区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矿山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可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本文在资料分析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地质环境背景、矿业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4种要素下20种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确定了各要素和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对研究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并采用ArcGIS的网格化插值评价法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地质环境背景、矿业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权重值分别为0.10、0.14、0.37、0.39。模糊综合评价二级初判结果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总体上影响较大,其中水土污染问题最为突出;一级初判结果为研究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总体较好。网格化插值评价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轻微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62%、32.04%、63.34%。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与网格化插值评价结果基本一致,AHP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的地质环境评价适用性较好。评价结果可为当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 通过建立区域地质环境背景、资源损毁和地质灾害3要素评价指标体系,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 赋予权重, 利用GIS图层叠加分析, 对许昌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区评价. 分区结果与现状调查结果较为一致, 验证了此方法的实用性, 为规划与治理该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与层次分析法的金属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甲乌拉铅锌矿区遥感调查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地质背景、矿山活动、地质灾害等多方面,建立了包括15个评价指标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GIS平台运用网格法构建评价单元,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划分,得到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为区域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与防灾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东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属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极易发区,滑坡、塌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部分灾害体已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资料复核和现场核查,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体稳定性进行逐一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巴东城区地质安全分区评价,提出了限制城建规模和人口发展的规划原则和防灾体系建设必须遵循治理、监测与规范人类工程活动相结合的统一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12.
邱海军  崔鹏  曹明明  刘闻  高宇  王彦民 《岩土力学》2014,35(12):3541-3549
在分析地质灾害规模分布的基础上,基于最大熵原理在理论上推导出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灾害长、宽和厚等参数规模频率负指数分布关系,提出了规模参数频率分布简单而有效的计算公式。最后以黄土丘陵区宝塔区为例,对所提出的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宝塔区地质灾害以中型滑坡和中型崩塌为主,但大型地质灾害在控制着滑坡崩塌总面积和总体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规模等级指数主要集中于(5.5,6]级、(4,4.5]级和(5,5.5]级;(3)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长、宽和厚规模频率分布符合更简单的指数关系,且用指数关系拟合的规模频率曲线不会产生偏转效应;(4)对面积和体积取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后,它们的规模-频率分布也呈现出负指数分布,并且拟合效果良好(决定系数R2>0.9,概率P<0.05)。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徐志文 《地质与勘探》2006,42(4):97-102
四川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对5770个已知地质灾害点的综合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四川省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和特征,建立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评判模型,并对全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提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框架体系及措施,为全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滨海新区是天津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随着新区内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及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灾害地质严重与否已成为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区内断裂、地震、沉降、软弱土、液化砂土等灾害特征进行归类,建立滨海新区海岸带灾害地质危险性评估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按照无危险度、较低危险度、中危险度、较高危险度、高危险度5个等级,对滨海新区灾害地质危险性进行量化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实时动态预测评估系统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基于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系统的架构进行了研究。将数学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以目前拥有的大量区域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社会条件、地质灾害信息等基础资料为依托,利用GIS的叠加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模型进行区域地质灾害实时动态预测评估。并通过对灾害点所在区域的评估,获取灾点所在区的基础环境条件,结合灾点特征信息,对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评估,为防灾、救灾提供快速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新罗区是福建省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县区之一。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塌陷六种。其中滑坡、岩溶地面塌陷是区内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类型,灾害呈现点多、面广、规模小、稳定性差的特点。野外调查表明,新罗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新罗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因素;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动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及研究要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恒  张信贵 《地质科学》1999,34(1):107-115
城市地质环境是人造环境与地质环境的复合物,从城市建设特征与地质体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城市用地是城市对地质体施加作用的代表物,建立地层组合模型可以有效地刻划第四系工程地质特性,城市建设对城市区域地下水物理化学场的扰动并引起土体结构强度变异是极为重要的。本文还就地质环境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地裂缝是地质灾害中的地面变形灾害之一,是直接或间接地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和生物圈发展的地质事件。本文介绍了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系统阐述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评价方法与模型,旨在为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对北京市通州区地裂缝现状进行了说明并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选取了灾害发育强度、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三项因子共六个评价指标,然后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评定地裂缝的危险性等级,并绘制区划图。根据区划的结果,划分地裂缝中度易发区、轻度易发区、微度易发区以及非易发区。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是湖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地质灾害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当地的投资环境乃至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构成威胁。在介绍了长沙市的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阐述了长沙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评价指标,运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将长沙市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发育区。并在此易发程度综合评判基础上划分防治重点区。划分结果比较符合长沙市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为长沙市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陵矿区地质灾害的现状与评价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黄陵矿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现状与特点,采用模糊判别等数学方法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并据此确定了黄陵矿区有4个地质灾害区段,即黄陵城区灾害段、黄陵店头镇灾害段、苍村井田灾害段和车村井田灾害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