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震记录中时间的精确性对于现代处理技术至关重要。然而,对于由无法直接通信的仪器组成的台阵来说,仪器之间的时钟同步是很困难的。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时间同步是陆上的一个选择,但不能用于水下测量,因为电磁信号在水中不能有效传播。如果时钟漂移是线性的,那么可以通过部署前后的全球定位系统同步来估计海底地震仪的时间校正。但对于很多应用来说,这还不够,因为在长时间的实验中,这种漂移的非线性部分可以达到数十到数百毫秒。我们提出两种技术方法来提取同步记录的海底仪器在部署完成之后的时间记录差异。这两种技术都是基于对地震背景噪声的互相关分析,即使时钟漂移是非线性的,也都是有效的。第一种称为时间对称性分析(TSA),易于应用但需要合适的解释,以使噪声互相关函数在时间上是对称的;第二种基于重复地震分析方法,没有这种限制。本文分别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在两组海底地震仪数据集的实际应用,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将仪器时钟同步误差控制到约5ms以下(主周期的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2.
琴朝智  郑炳钧 《地震学报》1983,5(4):491-497
本文介绍的两套地震计是为电信传输地震台网配套设计的.目的是拾取周期较长、位移较大的地震信号.其特点是周期长,灵敏度高,多量程,稳定性好,结构紧凑,体积小.仪器采用了簧片轴承及零长弹簧.因而振幅-周期效应小,摆位-周期效应小.调试情况表明,长周期地震计要取得良好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耐心细致的调整.记录情况表明地震计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邱永平 《中国地震》2018,34(4):828-836
利用宁波地震台水温10年来的单测项、6年来的同层比测资料,对高精度温度计的仪器短期和长期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发现仪器长期存在漂移现象,漂移量的大小与每套仪器的系统特性有关,但随着观测时间的延续,漂移量逐渐减少,认为该现象对地震前兆观测影响不大;短期稳定性存在不明原因的阶跃和脉冲现象,但次数不多,幅度不大,如果不是并行观测,较难判别。因此,在资料分析时要考虑仪器的这些问题。有时仪器短期非常稳定,数天至20天整点值为同一测值。  相似文献   

4.
FHD 磁力仪分量线圈装置误差对磁偏角观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FHD 磁力仪观测磁偏角的原理, 计算了分量线圈不水平导致的磁偏角观测值误差,发现分量线圈仅在EW 方向的倾斜对磁偏角观测产生误差。文中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发现由于分量线圈底座水平的长期漂移, 仪器的垂直分量及磁偏角观测误差也会发生长期漂移, 长期漂移变化的周期约2 ~ 4 个月, 对垂直分量其幅度约3.5~ 11.0nT, 而磁偏角的幅度约0.1′~ 1.0′, 因此认为在将该仪器观测值用作绝对观测值进行地震异常分析时, 应注意回避这种长期漂移变化。  相似文献   

5.
作者把H.Benioff提出的电磁式地震计用并联电容增长固有周期的方法用到强震仪的设计中,并提出用电流计并联电阻-电容增长电流计固有周期和对整个仪器频率特性进行校正的设计方法,获得了将近三个十倍频程的带宽。标定实验和野外观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 该仪器可用于爆炸地震效应观测和工程结构振动测量。最大可记录位移1米,频带宽度约为0.2赫到200赫。  相似文献   

6.
特大远震引起的形变观测变化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毅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5,19(3):264-270
利用定点长水管倾斜仪、石英伸缩仪、金属摆倾斜仪、石英摆倾斜仪连续观测资料对特大远震引起的震时和震后形变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定点连续形变观测台网能记录到不同方位地震的震时脉冲信号,其持续时间半小时到4小时;同时还能记录到一些地震的阶跃信号.水平摆倾斜仪(金属摆、石英摆)观测值的震后效应表现为大幅漂移,持续时间几天到一个月.对由特大远震引起的形变观测变化图像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另外对震时阶跃变化图像、定点形变观测仪器长趋势的漂移项、观测台站所处的地质构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了估算地震在原地平均重复周期的地质方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探讨了将平均重复周期应用于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较详细地介绍了地震可预报复发模式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实例。当把活断层与地震的复发关系的定量研究与具体的可预报复发模式结合起来,可能会对地震的长期预报或危险性评价产生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寇华东  王伟君  彭菲  闫坤 《地震》2020,40(4):103-114
时钟精度是地震观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需要通过卫星授时信号来保障。 当卫星信号被屏蔽或仪器守时部件出现问题时, 地震计内部时钟会逐渐漂移, 给后续数据处理带来极大困扰。 利用地震背景噪声台站对互相关提取的经验格林函数, 不仅可以用于结构成像, 也可以用于检测波形时钟是否存在漂移, 并获得时钟漂移幅度。 使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对2017—2019年云南永胜地区4个流动观测台站的连续波形进行了时钟漂移检测, 结果发现部分流动台站在不同时间段存在不同模式的时钟漂移, 最大幅度可达到1.75 s。 同时, 利用云南宾川气枪重复震源激发的信号进行互相关计算, 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验证, 发现两种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研究表明, 背景噪声互相关对波形的时钟漂移有较高的灵敏度, 能够有效检测出时钟问题, 防止波形被误用, 可为后续波形时钟校正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四川西昌发生M_S5.1地震,震中距官地大坝26 km,官地大坝强震监测台阵完整地记录到了本次地震过程。基于官地大坝强震监测台阵记录到的西昌地震强震动数据,通过分析各测点的时程特征、频谱反应规律,研究官地大坝在西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征和规律。研究表明大坝各部位PGA范围在3.70~69.98 gal,仪器烈度值在1.8~5.2度之间,受西昌地震破裂方向影响,强震动三分向峰值及频谱特性随着高程的增加呈明显的方向性放大效应,总体表现为顺河向分量大于横河向和垂直向分量;此次地震反应周期小于大坝基岩场地特征周期,且西昌地震激励下大坝场地卓越周期与大坝自振周期相差较大,本次地震对大坝安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牡丹江地震台VS垂直摆和硐体应变2009—2015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仪器连续性、固体潮效应、调和分析、同震效应及干扰分析等。结果表明,牡丹江地震台VS垂直摆仪器运行正常且对地震及外界因素反应灵敏,硐体应变对近震几乎无同震效应,对外界因素反应灵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新增仪器精度指标,要求3种不同用途的地震计“在通频带内,幅频特性优于1%,相频特性优于5°”.本研究表明,在通频带下边沿周期与地震计工作周期相同条件下,几乎没有仪器能在长期只标不调的运行状态下能满足此规定.因使用工作周期偏差和阻尼偏差标定产品精度具有更好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在颁发新技术规程时,将仪器精度修改为地震计工作周期偏差和阻尼偏差.  相似文献   

12.
讨论重力重复测量周期的问题实质上是研究重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目前以CG-2仪器为主、吉普车运输的情况下,重力变化有无系统性质、其量多少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重力重复测量周期的设计是一个最优化问题,除讨论技术问题外,还须考虑仪器状况和经济条件等问题,本文对经济效益不作讨论,但在具体讨论前作两条约定:(1)重力重复测量主要作为地震中、长期预报手段;(2)根据目前仪器及运输状况,暂定为抓大于60微伽的系统变化(当仪器精度提高时,可另定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按照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要求,在台站每年都要进行两次仪器常数的标定工作,为什么要进行仪器的标定?为何只标定那几个常数以及周期T取1秒、阻尼系数D_1取0.4等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仪器常数的标定工作 地震仪器是观测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的仪器,装置在地震台上,能将地面运动自动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五指山台DSQ水管倾斜仪和VP垂直摆的观测数据统计,精度内在质量以及同震形变波分析,认为连续率、漂移量、内精度资料质量指标均符合形变要求规范。水管倾斜仪和VP垂直摆对不同震中距的地震记录存在较大差异:①当震中距较小时,水管仪无同震响应,VP垂直摆同震记录清晰;②当震中距>6000 km时,两种仪器记录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5.
窦喜英  韦进  王恩利  马海萍  张丽琼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5):1251-1258,1273
连续重力观测去除固体潮后所得重力残差结果,除了受仪器故障、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供电系统干扰外,弹簧重力仪的长期漂移也成为重力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故漂移改正不可忽略。本文以高台地震台近5年的连续重力观测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多阶多项式拟合法,并以驰豫分析结果和流动重力场结果为约束,研究弹簧重力仪的非线性漂移特征及其漂移改正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台重力仪的线性和非线性漂移特征明显,严重影响了其他微弱重力信号的提取,而驰豫分析处理结果和流动重力场成为有效地辅助约束手段,在其双重制约下进行非线性漂移改正,使所得重力非潮汐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La Coste地震计的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旋转型La coste地震计的原理和各种悬挂方式及其周期表达式。指出消除“拐腿”效应和振幅效应的最好办法是采用零长弹簧(l=0)并使绞链簧片的弹率c1=-M′(0)否则,地震计将表现为正“拐腿”效应、正振幅效应或反效应,它们严重地阻碍着固有周期的增长。绞链簧片弹率c1固定后,地震计只能工作在对应的周期。列举了满足La coste悬挂条件时各种因素变化对周期和零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静乐井SWY-Ⅱ水位仪和LN-3A水位仪从稳定性、数据一致性、内在质量、系统漂移、水震波、气压效应、自然环境干扰7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SWY-Ⅱ水位仪和LN-3A水位仪运行稳定;②两套仪器观测数据一致性较好;③两套仪器测量精度均优于0.001m,平均值一致性较好。④通过计算分钟值数据,两套仪器M2波潮汐因子及其观测精度较为接近;⑤通过与SW40-1水位仪进行对比,两套仪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系统漂移;⑥两套仪器分钟值数据记录水震波时间及振幅差异明显;⑦两套仪器的气压效应、受自然环境干扰影响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IASPEI/UNESCO历史地震图和地震工作小组与历史地震图缩微计划地震图含有震源和地球内部构造的大量信息,是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地震图是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仪器类型、记录格式不尽一致,资料的保管和使用也不统一,这些都给地震学家充分利用这些资料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时常是为了得到一张重要的地震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随着地震学的发展,台站仪器标准化,地震  相似文献   

19.
地电是地震前兆测量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地震预报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地震工作者的重视。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国内外地震工作者(包括物探工作者)都在探索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途径。我们作为地震仪器研制人员,为了更好地与地电  相似文献   

20.
地应变震兆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怀来台体积应变观测资料的特点,研究了体积应变观测资料的气压干扰、仪器漂移的剔除方法和预处理后的资料分析方法,在分析中发现,振幅因子和非潮汐应变速率在1996年以来,在首都圈地区中西部发生的中强地震前,均有大小不同、持续时间不等的异常,这些参数可作为怀来地震台今后地震分析和地震中短期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