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综合预报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作者对地震综合预报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现有的经验总结、定量综合预报的思路及其对比,并对当前如何进行综合预报提出了初步具体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多元统计组合模型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地震综合预报中的一些问题,利用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组成多元统计组合模型,在众多的地震预报指标(预报因子)中采用信息最大化方法,选择对中期预测信息累积贡献率大于90%地震预报指标,分别进行相关分析、预测、检验,最终应用马氏距离判别作外推综合预报;并以华北地区(30~42N,108~125E)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检验,初步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鉴于当前是分析预报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采取“科技加管理”的有力措施,加强震情跟踪和分析预报工作。我国的分析预报工作质量势必难以有较大的提高,就无法满足社会和政府对地震部门提高分析预报水平的强烈需求。在系统分析当前震情跟踪与分析预报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客观指出了当前分析预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引外,还就推进物理预报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4.
推进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监测预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分析总结了监测预报工作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对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讨论了短期地震经验性综合预报的必要性和意义,简要给出了这次研究中对强震三要素综合预报的一些经验性认识和分析方法,可作为多项观测前兆分析和短临阶段强震预报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南黄海6.1级地震序列和主震震源参数进行了初步推算和分析,对该次地震前的长期和中短期地震学前兆异常的分析预报作了总结,提出了长中短结合和注意异常指标的独立性及抓时空中异常综合分析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震灾分析,提出了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应汲取的一些经验教训。作者建议加强地震前兆观测和群测群防工作,重视地震区的地质调查和工程抗震工作,研究开拓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预报,是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要介绍了全国地震综合分析预报清理研究的主要结果。地震综合预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实践和理论基础,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已初步建设起一个多手段多层次的观测台网,在京津唐、辽宁、川滇等部分地区监测到了一批7级以上地震的异常信息,並取得了5、6级中强地震的一些观测资料。但总的来说预报水平很低,尤其短临预报极其困难。50多个震例资料说明,大陆地震是有前兆的,而且是多样的、复杂的,文章总结了在时空分布和发展上的某些主要特征,並从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物理解释。地震综合预报基本上还处于经验性的阶段,今后应在加强观测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课题的攻关性研究,探索和发展以一定物理为基础的概率性预报方法,提高其科学水平和监测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分析预报工作的实践和西南地区中强震序列参量变化规律的分析,初步提出和总结了地震类型的早期判定及震区短期趋势估计的经验性综合方法,供现场地震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甘肃省地震分析预报计算机实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已形成的软,硬件资源,实现了区域综合数据库,实用化攻关软件,分析预报专家系统和会商系统的联机,以发挥分析预报的整体效益。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区域性和实用性,改善了甘肃省地震分析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国家地震局组织的测震清理攻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对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波特性等方面的各种强震孕育的测震学指标进行了较全面、较深入地清理,并对这些指标作了初步评定与优选;同时也发展了一些应用多种测震学指标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与地震综合预报的新的数学方法,如模式识别法和模糊数学法等;对地震活动性图象和某些其他测震学指标在较大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的物理机制也作过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四川五个地震带的5种地震活动世预报因子为例所作的初步应用试验表明:多因子综合概率法的预报效能明显优于单因子的预报效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中期地震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地震综合预报方法来加强地震预报工作,本文在检验多个单项测震学指标预报效能的基础上,根据“九五”攻关的思路,采用R值评分方法,在华东地区分区域对综合概率,图像识别,模糊聚类3种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预报效能进行了全时空分析和评估。结果认为:(1)3种综合预报方法在华东地区各区域的R评分值普遍较高,但预报效能各区域仍有差别;(2)每种预报方法在华东地区多个区域及全区均能通过97.5%置信水平下的R0值检验,且较4个单项指标的预报效能有明显提高,可用于实际预报。  相似文献   

14.
自适应加权综合差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平  李敏 《地震》1994,(6):69-75
本文探索了提高综合预报能力的一种方法,即建立自适应加权综合判别模式,应用云南及滇西地区的地震,环境因子、前兆等各方面资料,通过各种方法处理分析,筛选出符合一定条件的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云南及邻区M≥6.8地震的中期综合判定模式,滇西地区M≥5地震的中期和短临综合判定模式,经过近2年的预报实践检验,该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综合分析预报清理攻关工作实施方案会议于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华北地区综合分析预报清理攻关工作负责单位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河北省地震局召集,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地震局负责综合预报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负责人陈鑫连、分析预报中心主任梅世蓉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16.
王桂岭  敖雪明 《地震》1992,(1):67-70
在许绍燮等人工作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相关地震方法的全国性清理和实用化攻关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将前述结果应用于预报实践,对1988年11月云南澜沧—耿马7.6级地震、青海唐古拉山7.0级地震和1989年4月四川巴塘6.7级地震作出了较成功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山地震带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和预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仲琼 《内陆地震》1993,7(2):128-135
概述了新疆天山地震带地下流体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分布与地震活动间有成生联系。在中强地震震例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总结了地下流体地震前兆的综合异常特征,并对预报判据、指标和综合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一方面需要把地震预报工作从经验基础预报向完善的物理模型推进,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地震台网的优化工作,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纵观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地震科学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①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努力造就跨世纪的监测预报人才;②监测台网优化和监测技术的发展必须重视预报对监测技术的需求;③分析预报工作的基础建设对提高预报工作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市、县两级防震减灾的工作体会和实践经验,着重论述了市(县)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即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救援)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就如何做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对分析预报中心发展统计学方法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对分析预报中心利用统计学方法所做工作的可能进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前两节对统计学方法在地震学中所起的作用做了大致的介绍,并概述了笔者所了解的分析预报中心利用这类方法的范围和必要性。文章认为在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地震研究中,分析预报中心该成为独一无无二的国家级的,甚至是国际级的科研中心,目前分析预报中心非常需要利用这类方法,并且此方法将来很可能越来越需要,第三节提出了为发展统计学方法,应早日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