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喜马拉雅山区构造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新构造运动强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异常活动,使该区域公路边坡扰动灾害十分严重,对区域内公路的安全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喜马拉雅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扰动崩滑灾害发育规律、防护措施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从边坡的物质成分和地层结构类型出发,对全区公路边坡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边坡失稳破坏的多种模式。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发现,喜马拉雅山区公路边坡崩塌灾害的发生和分布与区域断裂、地震动强度、岩土结构类型及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并给出了量化的变化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理论对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差异隆升与河流下切导致岩体结构松弛效应及山体崩塌滑坡,是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在公路工程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当前该地区最为活跃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在边坡扰动灾害防护方面,边坡灾害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安全性等不确定性较大,调查中10%的边坡崩滑防治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防护措施破坏特征的分析,阐明了边坡灾害防护效果与防护措施自身稳定性差异性的原因,提出边坡坡面防护措施的选型与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坡面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点、灾害体类型、运动路径、致灾模式与工程匹配性等因素,应采用多重防护措施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可能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省209省道宣恩段东门关隧道进口段的典型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为例,针对该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前期变形破坏迹象,判断出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行规范推荐的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安全防护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常规技术容易出现的冒顶剪出、桩间土挤出和锚索预应力损失衰减等问题,提出避开使用此类技术,而采用削坡、锚杆、格构以及挡墙等措施,试图为解决碎裂结构岩石路堑边坡的分析与防护难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云南元磨高速公路全长147km,道路施工后,滑坡、坍塌、崩塌现象甚多,边坡治理迫在眉睫。预应力锚索地梁加固边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便,受力可靠等优点,是一项主动性加固边坡技术,在治理山体滑坡坍塌路段有较强实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预应力锚索地梁设计施工工艺及其施工工法和在高陡边坡滑坍地段加固实例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向山区发展,修建在山体斜坡上的路桥越来越多,这些路桥通常是一条线路的重点工程,有的还是决定线路方案的关键工程。这些路桥的多设置在高陡斜坡上。根据高速公路的实际调查数据,基于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的SMR方法和数学地质分析,研究提出了确定山区高速公路斜坡路桥基形式和位置的方法,对山区高速公路斜坡路桥基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栾川县煤窑沟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为例,采用锚网喷护加钻孔竹筒置土工程及滴灌技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岩质高陡边坡传统的"大开挖"方式引发边坡地质灾害,便于后续分台阶绿化同时不对治理区山体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减少了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弃方;另一方面,采用钻孔竹筒置土和滴灌技术,改善了高陡岩质边坡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要解决的是废弃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环境恢复的问题。通过以树为主、自然复绿、免养护技术,选择有针对性植物种群,如同"绿色锚杆"盘结扎入岩土和岩土缝隙中,经历了十年暴雨、雪灾等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考验,山体、边坡稳定,水土保持,无需人工防护这使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恢复成为现实,为这个领域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一般情况下,山区的房屋建筑工程往往要进行山体开挖,开挖形成的边坡多紧邻建筑物,可能造成建筑物基坑与边坡连接形成高切坡,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1]-[3])。辽西某岩质边坡,正是受下方基坑开挖而发生了变形破坏。该边坡为人工开挖形成的南西-北东走向岩石边坡。边坡设计高  相似文献   

8.
喷混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岩石边坡防护和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随着高速公路逐渐向山区发展,在修建高速公路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高填深挖的高陡边坡,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惠(州)-河(源)高速公路在:“建绿色通道,走环保之路”的思想指导下,采用了喷混植草等新型边坡防护,绿化方案,在惠河高速公路进行有效的喷混植草实验基础上,总结了喷混植草技术的特点,并对喷混植草立地条件的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筛选了适合广东地区的喷播草种,以期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早日走上“生态高速”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北京千灵山生态修复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采形成的矿山岩质高陡边坡,造成山体缺损、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容易产生边坡失稳、崩塌滑落等地质灾害,急需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本文以北京市西郊千灵山生态修复岩质高陡边坡为例,根据地质雷达实测剖面分析及室内试验得到的岩体内部结构信息和岩石力学参数,建立了生态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并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千灵山岩质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非降雨、降雨(饱水)条件下自然岩石边坡和生态修复后的边坡其安全系数分别为17、12.5、5、2;边坡变形以坡脚和生态带区域的中下部位最大,边坡潜在滑动面主要沿坡脚45°方向上扩展。因此,岩石边坡坡脚和生态带区域的中下部位应是重点加固区,需通过锚杆加固和有效排水对之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北京山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岩层风化和破碎严重,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故其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特别是山区公路沿线,存在着大量不稳定的人工边坡,在降雨、振动等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下,很容易发生崩塌、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故很有必要对其开展专业监测和预警工作。本文主要依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对边坡变形和破坏的监测及预警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梳理;在认真调查和分析北京山区公路边坡变形和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开展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和预警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建议。这对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预防和减少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损失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土质道路边坡在自然恢复、草本、草灌结合及植生带等4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降雨侵蚀特征,同时将模拟降雨试验和冲刷试验相结合,研究路面汇水的介入对路堤边坡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降雨试验下,草灌结合控制路堑边坡侵蚀效果最佳,产流量和产沙量显著低于其他植被模式;草本和草灌结合在路堤边坡降雨和冲刷下,都有显著的截流拦沙能力,且两种措施防护效果相当;路面来水的介入对路堤边坡侵蚀有显著促进作用,加速产流,增加产流量和产沙量。山区道路侵蚀的治理,不但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防护措施,更应该对路面产流和路面汇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减少其对路面及路堤的冲刷侵蚀。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土质道路边坡在自然恢复、草本、草灌结合及植生带等4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降雨侵蚀特征,同时将模拟降雨试验和冲刷试验相结合,研究路面汇水的介入对路堤边坡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降雨试验下,草灌结合控制路堑边坡侵蚀效果最佳,产流量和产沙量显著低于其他植被模式;草本和草灌结合在路堤边坡降雨和冲刷下,都有显著的截流拦沙能力,且两种措施防护效果相当;路面来水的介入对路堤边坡侵蚀有显著促进作用,加速产流,增加产流量和产沙量。山区道路侵蚀的治理,不但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防护措施,更应该对路面产流和路面汇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减少其对路面及路堤的冲刷侵蚀。  相似文献   

13.
山区高填方边坡上新建建筑物时,要以边坡体的整体稳定为前提,同时选取适宜可靠的地基基础形式。针对实际高填方边坡工程案例,根据拟建建筑物及边坡特性,在勘察阶段,采用不同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对边坡进行计算分析。拟建建筑物拟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桩基础结合边坡防护结构,共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完整新鲜的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的工程地质性质。但是受水、空气、温度等自然营力的侵蚀、剥蚀、风化作用,花岗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降低较多。使之成为工程建筑困难最大的岩石之一。论文以国道318线二郎山至康定公路改建工程中花岗岩边坡防护为例,分析了沿线花岗岩边坡主要地质特征。并根据岩体风化破碎情况、地质构造、卸荷作用以及表面覆盖层情况等因素,将边坡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各种类型边坡破坏的机理及模式,提出有效的加固防护方法。为处治已产生病害的花岗岩边坡提供科学、有效、经济、合理的加固防护技术。也为今后设计和施工中预防其病害提供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15.
汤屯高速公路边坡土壤具有偏酸性、有机质低、磷缺乏、铜过量等土质特征。边坡生态防护具有边坡高陡、原生植被彻底破坏、土质贫瘠、缺水、缺肥、生物气候干热胁迫、水土流失严重等难点,遵循交通安全性、景观协调性、生态适应性、生物多样性、经济实用性的原则,提出了以草本植物为主,草、灌、藤有机结合的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方案,针对全岩质边坡、碎裂结构边坡、土质边坡及边坡的顶部、下沿、平台等部位提出了不同的植物群落配置原则及物种配比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香丽高速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在详细的道路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踏勘调查,系统地研究了其边坡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提出高速公路等线性工程边坡灾害的基本地质条件、自然诱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和灾害历史记录等完整信息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与因素累积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线性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并基于GIS平台完成了香丽高速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区划。为指导香丽高速公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及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类似山区道路等线性工程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贵州山区煤矿开采引发地面变形较严重,以山体开裂、崩塌为主。由于部分开裂山体下方有民居分布,容易引发民众的恐慌心理,所以客观、科学地评价煤矿开采引发山体变形的趋势及危害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米萝煤矿110102工作面开采引发山体开裂的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正确对待地质灾害隐患、客观决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郴州市梨树山滑坡的成因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梨树山滑坡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城区环城南路与梨树山路交汇处。2001年因修建梨树山路对原山体进行了人工切坡,沿公路东侧形成了一长约200余m,最大高差达35m的边坡。同年雨季因暴雨触发山体滑坡,冲垮了山坡前部砌置的片石挡土墙,滑坡前缘推进到道路的中央部位。此后,每逢雨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崩滑变形活动,且有继续发展和再次滑动的危险,严重影响着行车安全和道路正常使用。通过对该滑坡的变形机理、成因机制和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整治措施,掌握类似地层边坡的变形破坏规律,望能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边坡防治研究工作有所裨…  相似文献   

19.
边坡在道路(铁路公路)带状工程中占比较高,边坡工程可靠性对道路工程建设投资以及后期运营安全影响较大。影响边坡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边坡破坏机理、边坡破坏模式直接影响边坡工程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边坡破坏机理与破坏模式的道路边坡分类,并对各类边坡的基本特征、边坡破坏机理与破坏模式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道路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西部山区某露天矿工程实际,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及室内外试验,在分析了该矿北部高陡边坡岩体分布特征、断层等具体地质条件之后,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主剖面,建立弹塑性力学模型,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条件,利用有限单元法模拟在爆破动力和地下水作用下高陡岩石边坡开挖的动态过程,计算了边坡安全系数。最后,针对边坡在开采后期的整体稳定性提出了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