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栾川县煤窑沟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为例,采用锚网喷护加钻孔竹筒置土工程及滴灌技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岩质高陡边坡传统的“大开挖”方式引发边坡地质灾害,便于后续分台阶绿化同时不对治理区山体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减少了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弃方;另一方面,采用钻孔竹筒置土和滴灌技术,改善了高陡岩质边坡治理绿化效果并基本解决了工程养护难题。该工程治理技术在河南省类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拉尔玛矿山环境地质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地质体结构和人工活动危害了矿山环境地质,其中人工活动是主要因素。结合当地和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防治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河南刘楼重晶石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均作了阐明,并对矿床成因作了简要分析。通过综合研究,笔者认为该区重晶石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脉状矿床,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中统张夏组碳酸盐地层中,矿体形态、规模及品位变化均受构造断裂带的控制。最后提出了在类似矿区寻找重晶石矿(体)的一些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4.
新密是河南省的主要煤炭基地之一。为本省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供了能源保证,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近年来随着开采煤层的加深,矿井突水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论文通过对李岗井田地层、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井田充水因素的全面分析,指出了该矿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二型。论证了二1煤层的主要充水因素为该煤层底板的石炭系和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最后,作者结合井田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矿井充水的一些具体措施,从而为安全、合理、高效采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规模大、强度高。但是,由于有关管理部门的松懈,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较突出。本次基于对拉尔玛矿山环境地质的实地调查,论述、分析了危害矿山环境地质的因素有地质体结构和人工活动。其中人工活动是主要因素,多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遵守矿山采矿规范和环境生态保护意识淡薄所致,给矿山附近的牧民和牲畜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导致矿山停业整改。作者结合当地和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和措施,以期达到有效恢复矿山环境地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简述高山矿区的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指出目前该矿区产生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表现为煤矿开采引起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下水水位下降及煤矸石不合理堆放而造成的土壤、水质污染等.笔者认为,矿山环境保护法律不健全、地方矿政管理格局混乱、群众缺乏环保忧患意识是导致以上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作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7.
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矸石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57%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资源的开采日益加强,煤矸石的产量亦日趋增多,然而对煤矸石的随意堆存和缺乏有效管理,不但占用了土地资源,而且对生态和人文环境均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对煤矸石的不合理堆放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一些常见危害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煤矸石,使之变“废”为“宝”。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何伟民 《安徽地质》2015,(2):149-152,155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规模大、强度高。但是,由于有关管理部门的松懈,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较突出。本次基于对拉尔玛矿山环境地质的实地调查,论述、分析了危害矿山环境地质的因素有地质体结构和人工活动。其中人工活动是主要因素,多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遵守矿山采矿规范和谈漠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给矿山附近的牧民和牲畜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导致矿山停业整改。作者结合当地和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和措施,以期达到有效恢复矿山环境地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是指人类在开采、生产矿石的过程中,不恪守地质规范,各级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及时,地质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不自觉的破坏或改变原有地质生态环境的平衡,诱发或加剧局部地质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生活的状态发展。作者在矿区工作多年,现将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的基本特点加以论述,并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