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龙江河流域金城江站水文资料、500hPa月平均环流指数、海温、太阳黑子和单站气象要素等资料,通过方差周期、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预测值,再经过神经网络综合模型进行分析,最后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综合模型在龙江河流域旱涝天气预测中效果显著,可应用于业务预测.  相似文献   

2.
福建旱涝短期气候预测统计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优子集、神经网络、EOF—CCA和均生函数4种常用统计方法,对福建春季、前汛期、后汛期和秋冬季进行年度、季度旱涝的短期气候预测试验,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定。结果表明:最优子集、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EOF-CCA模型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均生函数模型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张宗群 《四川气象》2005,25(4):11-13
本文通过“EOF-CCA”分析方法在甘孜州两江一河流域旱涝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分析,阐明两江一河流域旱涝趋势分布特征,并对汛期旱涝趋势预测方法进行探讨,为两江一河流域生态资源利用、开发等提供气象条件的理论依据,对该区域的生态开发、减灾防灾工作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枣庄市旱涝灾害的灰色系统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8—2004年枣庄市降水资料,分析近47年枣庄市降水量和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发现,年降水量在一段时期内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采用灰色预测系统GM(1,1)模型建立枣庄市旱涝预测模型,并对未来旱涝年份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来东莞气温年际变化的长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福建省25个代表站汛期降水量资料,得到了能够反映全省旱涝状况指标,以此指标为预报量,运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前期海温场、大气环流场中选取了预报因子,并据此建立了福建汛期旱涝的多元线性回归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在历史样本拟合精度上、样本交叉检验和模型的实际预测能力上都明显优于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该模型在实际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EOF-CCA"分析方法在甘孜州两江一河流域旱涝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分析,阐明两江一河流域旱涝趋势分布特征,并对汛期旱涝趋势预测方法进行探讨,为两江一河流域生态资源利用、开发等提供气象条件的理论依据,对该区域的生态开发、减灾防灾工作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家良 《气象科学》1996,16(4):391-395
考虑了气候系统中一些变量突变时对预测关系的改变作用,用多元门限回归模型的建模方法建立长江下游地区夏季旱涝趋势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理想,用1994-1995年的独立资料检验,预测结果与实况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动态学习率神经网络预测气温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单站气象资料建立动态学习率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逐日气温模拟预测,并与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和固定学习率的神经网络模型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能力较好,但训练时间长。采用动态学习率的网络模型在不损失预测精度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训练时间,为神经网络在气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浚县1965~1998年春季降水资料,分析了浚县春季旱涝特征,并利用春季降水周期方差分析结果,对春季旱涝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统计模型基础上的旱涝趋势预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依赖于预测因子的选择和综合。该文在选择前期预测因子时, 既考虑了因子的物理意义, 又从尺度对应原理出发, 对与预测对象相应时间尺度的因子作综合处理, 最大程度保留了可用预测信息。对长江三角洲汛期降水场进行试验比较, 证明该方法能显著提高预测技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陕西省近526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越低频气候振动理论和尺度对应原理,通过旱涝气候对天体物理、太阳活动等周期,特别是ENSO对天体物理显著敏感的周期响应关系的物理统计分析,选取周期概率显著的周期,进行外延叠加集成预测。给出了未来50年陕西省不同区域旱涝趋势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府环河流域内所有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为基础,使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实况面雨量,利用T213、GRAPES、MM5、JAPAN和GERMANY数值预报模式短期降水预报产品,将其在府环河流域上所有格点资料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预报因子,采用灰色预测GM(0,h)模型,制作府环河流域24h、48h面雨量预报。经过2007年主汛期6~8月预报业务实际应用,其面雨量预报能力较强,其中面雨量暴雨预报Ts综合评分,24h的为52.0%,48h的为40.0%。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华南汛期旱涝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利用1951-1991年华南(13个测站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旱涝变化特征,提出了旱涝等级标准,采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根据序列本身的演变规律进行拟合外推,预测了90年代的旱涝趋势,并利用广州近83年较长降水序列研究了广州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重庆市近一百年(1892—1991)降水资料,分析了盛夏旱涝气候规律、环流特点,以及旱涝与南方涛动的关系;并采用均值生成函数和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提炼出降水的优势周期和预报因子的相关周期,预测本世纪末的旱涝趋势。  相似文献   

15.
应用灰色拓扑预测,根据栾川35年(1957-1991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一套灰色动态模型,并对栾川县未来(1993-1996年)旱涝趋势进行了研究,还用(1986-1991年)6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可为栾川县小麦、玉米、弥猴桃、山楂等经济农作物产量预测及制定农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地区夏季旱涝特征及气候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文玲  杨义文 《气象》2003,29(7):13-18
利用1951~2000年间三峡地区上游5个流域区间(乌江流域、重庆—万县、万县—坝区、嘉陵江流域、岷沱江流域)面降雨量资料分析了三峡地区夏季5、6、7、8月及6~8月旱涝分布特点和成因,探讨了若干主要环流系统对这一地区夏季旱涝的影响,建立了长江三峡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概念化预测模型;模型思路清晰,方法简便,历史拟合率较高,2000、2001、2002年三年的预测结果基本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BP和Elman神经网络的福建省汛期旱涝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福建汛期旱涝BP和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性能和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量BP网络模型,特别是具有局部反馈特性的Elman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报效果。此外两种模型对旱涝等级为2和4的预测偏差较大,而对旱涝等级为3的预测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BP神经网络模型在重庆伏旱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华  刘德  金龙  高阳华 《气象》2003,29(12):14-17
采用气象要素定义伏旱指数,利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伏旱变化特征,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伏旱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重庆伏旱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伏旱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应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9.
张霞  林丽 《河南气象》2002,(1):18-19
利用郑州站1951-2000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郑州地区的旱涝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农谚筛选出与春季降水相关较好的因子,组建了春季旱涝预测方程。经试报和历史回代,方程准确率和历史拟合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陈静 《贵州气象》2001,25(3):3-4
根据贵阳1921-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汛期(6-8月)暴雨日数,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和汛期总降雨量的关系,得出:汛期暴雨量决定降水量,且旱涝预测主要是暴雨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