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光锁  杨学作 《山东地质》2014,(10):I0001-I0001
2014年9月15—19日,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在鲁西地区组织了前寒武国际野外地质考察活动,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的20余名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和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应邀参加考察组。  相似文献   

2.
《浙江地质》2010,(1):10-10
2009年12月1—5日,来自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和赤道几内亚等七个国家的18名参加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与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来浙江考察。  相似文献   

3.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重大项目组于1987、1988年先后对喀喇昆仑山,西—中昆仑山,包括藏北无人区、乔戈里峰地区、昆仑山腹地阿什库勒及库木库勒盆地等开展了全面的综合考察。1989、1990年结合所承担的中法合作考察和中巴联合考察对新藏公路及中巴公路沿线进行深入研究和补点考察。1990年部分成员参加可可西里科考队完成了中昆仑山南翼地区的野外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山东地质》2012,(8):75-75
应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教授于2012年8月3日从北京出发,4—10日,在济南作重要学术报告,并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了“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暨学术委员会会议,随后赴诸城、威海、烟台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  相似文献   

5.
本会宝石矿物学委员会1988年6月13—16日在西安举办了全国宝石学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研讨会,来自全国科研、高校、有关企业单位及地质队等77个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着重就宝石的国内外信息、宝石颜色处理、人造宝石及地质资源等进行了专题讨论,并组织了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6.
李育慈 《地质论评》1982,28(2):191-192
1981年11月2日—11日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会沉积学会和天津市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共同举办了滦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地质考察和讨论会。参加这次活动的有石油部、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4年参加意大利举行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以及会后参加的野外地质考察期间学习和了解到的许多新成果,阐述了地中海地区明显反差的岩石圈变形和岩浆作用的共存,及其随时间的同步—同方向迁移,提出了陆 陆碰撞过程中地幔流的初步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8.
1983年 9月17—22日,英国剑桥大学M·J·Hambrey博士在北京参加前寒武纪地质国际讨论会后,到我国河南考察罗圈组冰积层,陪同一起野外考察的有吴瑞棠(兼翻译)、关保德(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和笔者。前后考察了登封的马窑偃师的上徐马,临汝的罗圈,鲁山的石门沟。在考察中,一起讨论了对圈罗冰积层的认识。考察后,M·J·Hambrey应邀访问我院,并作了有关的学术报告和座谈。 笔者将这次考察所得的认识记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应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和比利时、西德有关方面邀请,地矿部派出候鸿飞、王士涛、季强、熊剑飞、吴祥和等五人组成中国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考察团,于1985.9.22—10.8日出访比利时、西德,考察了两国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并与同行们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质矿产部与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BRGM)达成的地质统计学互访考察协定,笔者于1984年4月参加了考察小组赴法考察.  相似文献   

11.
泰国呵叻高原钾盐矿床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笔者于1979年3—4月间参加了泰国呵叻高原钾盐矿床考察。回国后对泰国赠送的资料和部分实物标本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加深了对该矿床的认识。本文的目的在于进一步阐明矿床物质成分和沉积特征,并对矿床的形成条件提出初步分析,以补充国内有关泰国钾盐矿床报导之不足。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与成矿规律委员会、吉林地质学会共同发起的,吉林地质学会筹备主办的全国第一届环太平洋成矿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7月16—20日在长春召开。会后考察了长白山新生代火山岩中的宝石矿床。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来自16个省市、40多个单位的专家、工程师和技术骨干83人。会议还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祁连山冰川利用研究队(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参加)继续进行冰川变化、物质平衡、表面流速以及冰碛组构及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野外考察,表明羊龙河5号冰川1978—1979年度为微弱的正平衡( 35毫米)。同时完成了1975—1979年考察的系统总结,提出祁连山冰川将由退缩转为前进,不合理的开荒伐林是造成石羊河流域河流出山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由于经济成本高及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目前不宜推广黑化法融化冰川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郯庐断裂是纵贯我国东部的一条巨型的断裂带,也是一条重要的强震带。公元一六六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就在这条断裂带的郯城——莒县一带发生8.5级大地震。引起了中外地质、地震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中外地质和地震学者到郯庐断裂带去调查、考查的不断增多,对这一带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并有不少学者对郯庐断裂带专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本文是笔者参加了郯庐断裂带山东境內部份——沂沐断裂带考察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进行的初步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430大陆动力学“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有关的地幔流和岩石圈变形模型”2004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5月23—25日在昆明召开,会后26—31日对云南哀牢山蛇绿岩、红河断裂、剑川一带新生代富碱斑岩、北衙金矿、丽江虎跳峡新构造、丽江附近峨嵋山玄武岩等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并参观了滇西地震试验场。来自中国、美国、越南、加拿大、罗马尼亚、法国、日本等7个国家的7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48份摘要,大会报告30个,其中13个为特邀报告,展讲17个。与会代表围绕此次会议的主题“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动力学、有关的岩石…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地质学会共同筹备、主持的全国伟晶岩矿床学术交流及现场考察会议于1985年10月27日—31日在福建邵武市闽北地质大队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63人,一些从事伟晶岩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虽未能参加会议,但他们还来函来电向大会表示热忱的祝贺,有些还作了中肯的指示。  相似文献   

17.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地质学会第10次工作(基层)会议于1992年11月12—14日在温江召开,有全省各地(市)州学会、专业委员会和基层学会的95位代表参加。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以14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搞活学会工作。 会上传达了中国地质学会70周年庆祝活动的盛况;报告了80年代我国地质科学发展状况;还邀请了参加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代表及赴法考察专家作了报告。与此同时介绍了上级科协、学会和兄弟学  相似文献   

19.
1991年9月18—22日,由SCAR(国际南极科学委员会)组织的“南极洲全球变化研究专家工作组”在德国布莱梅港市的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举行专家会议,就南极洲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今后国际南极研究围绕全球变化应采取的对策和研究方向进行讨论,达成了共识,完成了全球变化研究南极洲执行计划。应SCAR邀请,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派遣,我参加了专家工作组第三组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做一报道。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1991,37(5):479-480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等团体和单位发起,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西部特提斯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1991年4月26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会后部分代表分别对龙门山、川藏、灌县—松潘三条路线,进行地质考察。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近10个系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论文摘要350余篇。全国各地近200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