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在甘肃举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于1990年7月28日至30日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来自甘肃、山西、辽宁、宁夏等12个省、自治区政府的领导及地震科学工作者在这里共同研讨了地震重点监视区的综合防御对策问题。 会上,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想请大家根据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共同探讨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交流、研讨在重点监视区内,如何在强化监视预报工作的同时,做好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工作。与会的省(区)政府领导同志在会上发了言。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杜五安向与会代表介绍了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地震发生前后,山西省政府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由于山西省政府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了对地震工作的领导,震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1986年8月26日在甘青交界的冷龙岭北坡发生了6.7级地震,据甘肃台网测定,截止1986年9月底共发生余震612次,其中.级以上3次,最大余震为5.7级.余震分布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地震发生在偏僻山区,震中烈度虽达8度,但无人畜伤亡,房屋破坏亦极轻微,社会反响不大.这次地震发生在全国6个重点监视区之一的民乐盆地东南边缘.该重点监视区是1984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并认为有发生6.5—7级地震的可能性,1985  相似文献   

3.
1985年9月19日7时17分45秒(当地时间),墨西哥发生了8.1(Ms)大地震。这次地震以它发生的背景的特殊性、灾害的严重性,引起国际地震学界的极大的关注。中国、日本等国地震学者均赴墨地震现场考察,从各方面的报告看出,这次地震的发生和造成的灾害,确有独特之处,有很多现象值得研究和总结,在城市抗震防灾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探索和吸取,墨西哥政府和人民以及国外抢救队伍在救灾方面,提供了新的经验。这里,仅就这次地震的发生、灾害特点及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总结。这将对我们研究目前地震趋势、加强地震监视、做好重点地区尤其是城市地区的抗震防灾研究工作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县境内发生5.9级地震,震中区遭受Ⅶ度破坏。这是继1948年5月29日菏泽5 1/2级地震后,在1937年8月1日菏泽7级地震震中区内发生的又一次中强地震。这次地震前曾依据某些异常现象,从不同角度尝试做过中期地震趋势估计。由于它是重复性地震,且发生在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相对平静期内,故深入探讨这次地震的震兆特征,对于中强地震预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25日在山西省洪洞县甘亭镇发生了ML5.0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虽然不大,但对山西临汾市地震应急工作是一次有效的实战检验。介绍了这次地震的基本情况,包括震感、烈度分布、灾害损失以及震前、震后出现的宏、微观异常现象;就地震发生后的地震应急工作,从临汾市委、市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及全市地震部门的应急工作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在这次地震应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全国地震活动趋势,提出中期预测意见,并将那些在未来数年内有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的,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具有加强监视、防御价值的地区,圈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对这些地区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跟踪,实现由地震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过渡,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些地区的震灾防御工作,尽量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7.
1984年5月21日23时37分在南黄海火星沙附近发生了6.2级地震,这是南黄海近六十年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引起了群众很大的惊慌,社会反响较大。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了这次地震的概况及其社会反响;接着分别概述了震前的监视预报;震后一天内的应急对策,包括国家地震局及江苏省和上海市地震部门迅速测定地震参数,较快较准地确定地震类型和判断震情趋势,快速地上报下达震情,及时地为各级政府领导作出正确决策、采取应急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据此安定了民心,较快地稳定了社会秩序;继而叙述了震后持续的一系列对策,以使社会秩序更为安定,避免和减少了因人为恐慌而造成的损失;最后提出了几点启示,包括震前对策固然重要,而震后对策也同样非常重要等。  相似文献   

8.
李波  晁洪太  王伟  冯恩国  田丹 《中国地震》2014,30(3):363-372
以山东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2007年、2012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从市级防震减灾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14项指标人手,对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两个调查年度的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市级)的实施现状和成效.将两个调查年度描述山东省防震减灾工作进展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应指标的均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山东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7.2级强烈地震发生前,由于作出了较好的预测预报,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因此,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简述了这次地震预测预报过程,地震及其灾害情况,大震前后所采取的对策,其中包括大震监测对策、群测群防在地震工作中的作用、地震预报的发布与传递、临震对策、震时对策和震后对策;最后在启示中指出,地震预报是地震对策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确定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首先阐述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级原则(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监视防御区面积占全国或省辖面积的较小部分,而其地震损失占总和的大部分)和科学技术思路(以地震危险性预测为基础,以灾害损失的预测为依据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次,回顾了确定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成果。回顾表明,在1996~2005年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10次强震中,有8次发生在防御区内及其邻近地区,其经济和生命损失已分别占大陆的67%和92%。最后,简要介绍为确定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而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工程学、社会学和预测学而进行的10年尺度的中长期地震危险预测研究,以及所得到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危险概率预测图、地震危险性(烈度)预测图、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和地震危险性综合指数预测图等。  相似文献   

11.
尹光华 《内陆地震》1998,12(2):167-169
引言1995年5月2日北京时间19时48分09秒,位于北天山地震带西段的独山子南部山区发生MS5.8地震。震中位于东经84°40′,北纬43°49′的天山哈希勒根达坂北坡,距独山子炼油厂约56km。当时厂区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大地的震撼和强烈晃动。主震发生以后,截止5月12日共发生余震127次,最大余震3.8级。北天山西段有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趋势,被划为我国7级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鉴于该区地震形势日趋严峻,为加强地震监测手段,捕捉震兆信息,提高预报能力,尽量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损…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淡路岛发生7.2级地震,这是近70年来日本遭受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为国际社会所瞩目。本文据现有资料,从地震预测、地震工程以及抗震救灾体制等方面,对这次地震造成严重灾害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另外,本文就近期日本一系列强震的发生,对我国大陆及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可能的影响亦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姜葵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89,12(4):285-299
1988年11月6日,在云南省澜沧、耿马相继发生了7.6级、7.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曾经作过准确的中长期预报。在1985年完成1986年出版的南北地震带未来十年地震危险性研究报告和预测图中,澜沧、耿马地区就是两个圈定的7级危险区中的一个。1986年该报告正式上报云南省人民政府。1987年起该区域为我省的地震危险性监视区。1988年除加强监视外,我们还加强了一系列大震对策措施的准备工作。1988年8月该区地震活动增强,我局派出的现场考察组向当地政府作了汇报,并指出该区仍存在着严重的地震危险性。与此同时,省局科技人员对该区作出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短期预报,并向当地打了招呼,当地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遗憾未能作出临震预报。大震发生后,我局昆明遥测台网仅7分钟定了位置和震级,并报告了国家地震局和省政府,及时为抗震救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震后2.5小时,现场监测队伍就出发了。在大震现场仅三天内就作出了地震趋势判断,也较好地作出了强余震的预报,有力地组织了地震考察及地震知识宣传。这一系列的大震对策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现场的抗震救灾工作,减轻了震灾的继续发生及其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影响。整个澜沧—耿马地震的预报、速报及大震对策工作在国内外都是一次较高水平的科学实践,得到了中央慰问团及  相似文献   

14.
孟连地震是云南耿马—澜沧地区近30多年来所发生的最大地震事件。本文讨论了这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区、条带分布和频度变化,这对监视该区今后的地震活动是为助益的;结合宏观考查和“卫片”判读,初步确定了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15.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地区发生了5.9级地震。我国地震部门曾对聊考断裂带南段的菏泽、东明、兰考之间近几年内有发生5—6级中强地震的可能作过估计,因此列为全国重点监视区之一,布设了一些观测台站,使用了正在试验中的高精度测量手段。弦频式应变仪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该仪器的试验观测中记到了菏泽地震的应变突变。 河南省辉县百泉地震台的ZX-79型弦频式钻孔应变仪系1979年投入试测的高精度钻孔应变测量手段,后经国家地震局正式鉴定通过。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震》1990,(2):49-64,T002
1989年6月9日22时46分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发生5.2级地震。仪测震中:北纬19°16.4′,东经102°13.2′,宏观震中:北纬29°15.6′,东经102°15.5′,震中烈度Ⅶ度。它发生在1986年度地震重点监视区的中段,是石棉附近1951年3月16日5.1级地震后,38年来的第一次 M≥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组成包括雅安地区行署地震办、石棉县地震办、姑咱地  相似文献   

17.
1984年8月30日以来,在伊豆半岛以东近海持续发生了令人不安的震群。大岛和静冈县的网代等地每天都感觉到摇晃,如果把无感地震包括在内,到9月12日为止,两周内所发生的地震多达4,500余次。实际上,在包括该震群发生区域在内的伊豆半岛东侧,多年来震群活动一直频繁地发生。其中有几次并接着发生了酿成灾害的大震。因此,日本气象厅以及地震学者们加强了对该区域震群活动的监视。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山东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两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组织机构、经费预算、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的14项具体指标展开对比分析,通过对各项指标在时间纵向的发展变化、在重防区内外的发展差异以及与全国同期水平的对比分析,详细总结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县级层面的实施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推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乌什地震系列和地震序列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若平 《内陆地震》1989,3(3):275-280
1987年1月24日,乌什东北发生了M_S=6.4级地震。这次地震打破了乌什地区自1971年3月两次6级地震后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平静,同时,也终止了南天山地震带(不包括喀什、乌恰区)近十年的平静期,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本文目的在于把强震组成系列,分析其活动特征;判断系列的分支——地震序列的规律性;进而估计出乌什地区未来地震活动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新疆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工作实践,认为地震重点监视区要相对稳定,要与地震预报实验研究相结合。指出重点监视区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而制定,实施大震应急方案和短临预报决策方案也是其工作的重要部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