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确立的法律制度.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践方面,我国已完成第一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的实施,即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1996 ~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目前,正在实施的是第二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即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2006 ~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下,本文对1996~ 2012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追踪,对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从1996~ 2012年的震例和调查数据看,减灾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公开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制度是《防震减灾法》确立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在《防震减灾法》的指导下,部分省制定出台了地方政府规章,进一步细化了这一法律制度.在法律实践方面,1996年国务院批准了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防区方案,2006年又批准了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防区方案.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正>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依据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风险分布确定的具有高地震风险且必须采取防震减灾强化措施的区域。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空间位置和范围由国务院颁布,所采取的强化防震减灾措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各级政府规章规定。现行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2006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其编制技术思路和主要工作内容已于2006年发表在本刊第22卷第3期1。为更好地实施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建筑物和生命等的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地震造成自然和人工建筑环境的灾害及其损失,这是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模型,以2000年全国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作为地震宏观易损性的分类指标,以某市(A、B县)为例进行未来15年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其预测结果包括两大部分:县行政区预测结果和网格预测结果,其预测结果可以为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的四川省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地震地质、地震活动及未来地震危险性概况,给出了防御区内冕宁、宁南、普格、石棉、沪定、康定等六县城乡开展的房屋建筑,生命线工程(公路、供电、供水工程)震害预测,次生灾害分析预测、地震造成伤亡人数估计和直接经济损失预测等的预测方法和预测结果。由于四川过去尚未开展过这类工作,本文将上述成果汇总、整理发表,可供同行讨论和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风险是中国社会可能遭遇的重大风险之一,地震灾害产生的社会风险具有显著的风险社会特征,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作用.文中梳理并整理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概念、确定的过程、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内涵与建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对控制我国重大社会风险的作用.本文认为,应在风险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并将之贯彻到政府改革和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田兴海 《高原地震》2007,19(2):52-53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的北端,地质构造复杂,1996年以来,平罗县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从2005年开始,平罗县针对农民居住条件差、民居抗震性能低的实际,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和谐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试点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震预警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含义、地震预警的类型、增加地震宣传透明度和缩短地震报道时间的重要性。其中预警的科学内涵包括:对地震和地震灾害可能性的预测、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和地震灾害的社会公众警戒。地震预警类型包括:地震中长期预测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预测和危险性警戒、短期地震预测与警戒、震时警戒系统、震时应急系统和地震动模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汤泉 《华南地震》1991,11(2):81-86
本文提出地震工作分区分类指导概念,根据震情、人口、经济特点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基础划分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重点监视防御区,认为建立减灾体系,进行短临预报追踪、决策,进行震害预测,作好震前减灾准备,开展减灾教育,编制应急方案,系重点防御区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出非重点监视防御区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做好正常的地震监测和防震减灾建设。  相似文献   

10.
郎从  伍国春  高孟潭 《中国地震》2014,30(3):324-329
本文利用GIS技术,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边界分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和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划分图叠加,对各县分别计算了如下4个地震危险性指标:(1)县境内最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级;(2)县境内面积比例最大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级;(3)县境内最高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等级;(4)县境内面积比例最大的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等级.通过分类统计全国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的地震危险性分布,得到的结论是:虽然同为重防区但各地的地震危险性相差巨大.据此,建议根据地震危险性的不同在重防区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重防区,均应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新建工程做抗震设防,对已有建筑做抗震加固;第二,位于高地震危险性的区域,特别是位于具7级以上潜在地震危险的重防区,要加强与防灾有关的应急准备、城市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响应等专门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虎男 《内陆地震》1995,9(4):338-344
讨论了地震屏护区的分类和机理,并以研究程度较高的华南地区为例,详细论述了有关问题。指出在特定的条件下,利用相邻地区(带)的地震活动规律,可预报被屏护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而正确划分地震被屏护区,对重大工程建设和大、中城市的发展规划始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导出了一种给出相对烈度在lg R~0之间的收敛解(忽略震级)的小震方程式。结合在贝加尔地区岩石抗震特性调查与文字资料和统一理论,使人们可对震源等势面进行评估。确定了在震源区边界处的地震烈度稳定性和弹性波在地壳中的传播,使得推导出从地震主要参数震级向随震中距不同的烈度定量计算的转换成为可能。获得了烈度(能通量的密度)对距离的双线性相关,给出了能通量密度和相对烈度之间的关系。求出了取决于地表建筑地基的物理特性的振动载荷烈度。在地震学角度,这种强震的定量预测方法是一种提供详细地震区划和场地小区划的可能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为研究区域,利用G-R震级能量经验公式和Benioff地震应变能释放曲线,对该区域内1500a以来的历史地震应变能释放进行了系统研究。文中给出了各断裂带和断块区的地震应变能释放周期表及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地震应变能的释放具有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整体上各断层断块区的历史地震应变能释放符合准周期模式,某些断层和断块区上的地震周期具有某种程度的同步现象。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处于大释放期,地震的活动性不能忽视。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较强,对于这些地区应重点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4.
Recent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MJMA 7.2 Hyogo-ken Nambu earthquake and the M 7.4 Kocaeli earthquake demonstrate once again the need to include detailed soil investigation into hazard evaluation, that is the need of microzonation.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evaluated at a regional scale generally does not consider soil effects but only in a limited way using an attenuation law that can be ‘soft soil’ or ‘rock’. However, the relevant role of seismic hazard in the assessment of seismic coefficients for the definition of the actions in seismic codes must be properly considered. That is to say,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is proportional to a definite level of hazard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ground motion with 10% probability of exceedence in 50 years). When a microzonation is performed, this criterion can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a clear linkage must be established between hazard (regional scale) and microzonation. The crucial point is represented by the reference motion (or input motion) to be used for site effects analysis, that must be compatible with the regional seismic hazard. In this paper,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reference motion evaluation are analysed: probabilistic; stochastic; and deterministic. Through the case history of Fabriano microzonation the three approaches are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each approach presen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th respect to the others. For example, the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he reference motion is directly derived from the expected response spectra for a given return period) is linked with hazard, but produces an overestimation in short periods range, while the deterministic approach correctly simulates the wave propagation, but it ends with a kind of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Until now, clear criteria to choose the right approach do not appear to exist and the expert experience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gnal processing procedure to perform refractor velocity analysis. The procedure enables one to obtain the seismic velocity from the refracted wavefield without the picking of refracted arrival times. Two processing procedures are derived, one starting from a seismic interferometric approach and another, from the conventional reciprocal method and generalized reciprocal method approaches. The theoretical equivalence of the two approaches is also demonstrated. The proposed processing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synthetic data in order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some procedural parameters and its capability to reconstruct a known velocity model starting from refracted signals, without and with perturbations, in arrival times and noise; finally, it is applied to a field data set.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震构造带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地震活动特征,块体活动性质、地质构造特征、深部构造和震源力学,将新疆地震构划分为五个强震构造带。分别讨论了各带的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月克孜尔水库小震群考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荣  王建新 《内陆地震》1996,10(3):245-250
1995年1月2日至2月5日在克孜尔水库0~1km范围内发生了40次小震。通过对小震群记录资料分析研究及实地考察,找到了发生小震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97年青海省震群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海省1996年12月~1997年7月发生的4起震群活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其空间分布图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铁山震群和大武震群为前兆性震群,龙羊峡震群和茫崖震群为非前兆震群.4起震群在总体上形成NW向条带.根据震群的总体特点及地震空区等,讨论了青海省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影响地震属性的岩石物理特性及其在地震响应上的特征,获得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地震振幅、层速度与裂缝层密度、泊松比、纵横波速度、孔隙度、压力的关系。同时,结合地震属性的分析技术,利用地震正演模拟的方法提高地震勘探数据解释结果精确度和可信度,为高分辨率的活断层地震勘探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手段,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城市的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城市功能损失的分析方法,以及它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估计方法,以完善和规范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