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合导线近似平差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地分析了原简化平差法的不足,继而运用误差理论推导了新简化平差法的近拟平差公式,然后进行了实例平差计算和精度评价,理论和实践表明,当导线为直伸形时(不管t与u的大小)使用“原法”比较好;当导线为曲折形时,只要t与u的大小比较匹配(接近)则使用“新法”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地分析了原简化平差法的不足,继而运用误差理论推导了新简化平差法的近似平差公式,然后进行了实例平差计算和精度评价,理论和实践表明,当导线为直伸形时(不管t与u的大小),使用“原法”比较好,当导线为曲折形时,只要t与u的大小比较匹配(接近),则使用“新法”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直伸形三角网平差方法探讨华东地质学院邹自力工程测量控制网布网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各项工程建网形式不一样,而且每项工程在不同阶段布网的形式也不尽一致。也就是说对某项工程,由于时间的先后、规模的大小、形式和精度要求也不相同,对于常规的控制网已有较成熟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在各种平差方法的情况下,考虑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时,平差量函数中误差的计算方法。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不同的平差方法计有:(1)条件观测平差,(2)间接观测平差,(3)克吕格两组平差,(4)附有条件方程式之间接观测平差,(5)普兰尼斯-普兰(氵臼工)维奇多组平差,(6)各级控制网按不同方法平差时的复杂情况。此外,推导了原始数据误差对平差量函数精度影响的理论分析式,并作了相应的分析。还讨论了平差量函数中误差本身的精度问题,推导了计算此精度的相应公式。并讨论了计算平差量函数中误差时,允许不考虑原始数据误差影响的条件式。在第一部分中还分析了在计算平差量函数中误差时,考虑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与不考虑此影响在本质上的差别。本文第二部分中作者讨论了现有的分析原始数据误差影响的各种方法,并提出了认为更合理的方法。作者根据建议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原始数据误差对城市典型三角网和导线精度的影响,并作了相应的建议,提供建网工作时的参考。本文第三部分中根据对原始数据误差影响过程的详细研究,提出了对平面控制网的边长、方向角和相对点位误差的预估公式(考虑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作为完整的一组解决城市平面控制网或其他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  相似文献   

5.
牛卓立 《测绘工程》1996,5(4):40-43
提出一种由GPS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的各坐标分量闭合差计算GPS平面控制全中误差的公式。给出了根据地心直角坐标系各坐标分量计算平面上环闭合差的简化公式。根据《工程测量规范》各等级三角网、三边网的主要精度指标,计算了相应等级GPS平面控制网的全中误差指标。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GPS形变监测网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延兴  沈建华 《测绘学报》1994,23(2):142-149
高精度,大规模的GPS网在观测中采集了大量的数据,为了从中获得高精度的成果,在数据处理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本文提出了建立误差函数对数据进行筛选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网平差前,对平差网进行优化设计是必要的。本文提出了平差网优化设计的三条原则和优化程度,它对确定平差网的最佳方案,提出平差后成果的精度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各种观测结果(例如高精度的距离、方位和卫星网的观测结果等)进行地面网的平差计算,以改善现有大地网的精度,是现代大地测量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各国已经完成的主三角网,一般建立的时  相似文献   

8.
当平差一个按方向观测的三角网时,平差方法一般有下面三种类型:第一类型是条件观测平差法,其中也包括带有未知数的条件观测平差法;第二类型是以三角网中观测方向的定向角及三角网中某些几何量(三角点的坐标、三角边的边长和方位角等等)作为未知数的一般间接观测平差法,其中也包括带有条件的间接观测平差法;第三类型是以三角网中观测方向的定向角,和当三角网按第一类型条件观测平差法平差时的部分条件式的联系数,作为未知数的间接观测平差法,属于这类型的有:阿湼尔平差法和弗利特里希平差法等。本文将叙述一种混合间接观测平差法的基本原理,这种平差法是以三角网中观测方向的定向角、三角网中某些几何量(三角点坐标、三角边的边长和方位角等)以及当三角网按上述第一类型的条件观测平差法平差时的某些条件式的联系数作为未知数的间接观测平差法。这种平差法可以看作为上面第二、第三两种类型平差法的混合。因此这种平差法亦综合了这二种类型平差法的某些优点,主要表现在法方程式数目少(有时少得很多)和便于分区平差。这种平差法可能适用于按等权方向观测的三角网平差,如:具有复杂图形的城市三角网、大规模的天文大地网、Ⅱ等补充网和某些插点的平差。  相似文献   

9.
三维三角网     
本文阐述建立三维三角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以恒星为背景对卫星进行摄影的方法,求定三角网每条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定向角。三角形的每条边则用激光测距仪在地面量测激光基线,并将实测距离归化为两三角点间的弦距,每个三角形将有三个边长和六个方向角的观测值。把它们都列成观测方程式,用三维坐标平差求定各三角点的直角坐标,再换算成经度、纬度和大地高,用以约束天文大地网系统误差的积累,和水准测量的结果结合,计算大地水准面起伏,作为一种研究地球形体的几何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在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中,为了确定地面三角网的尺度和定向,通常在网中均要适当地布设若干条实测边(或基线扩大边)和若干个实测方位角作为起始数据。严格说来,在三角网的平差计算中,应把网中的这些实测量跟角度(或方向)观测量一样,作为具有先验信息的观测量参加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三角网平差工作中常采用坐标平差法。当进行坐标平差时,首先要求出待定点的概略坐标,而且对它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关于概略坐标的精度问题,苏联Ф.Н.克拉索夫斯基教授在其著作(883页)中曾指出“为了用间接观测法进行平差,首先须求出新点的近似坐标;其误差可达1米”。又在И.М.格拉西莫夫的著作中也指出“当用间接观测法平差二等补充网,且用逐次接近法解算法方程式时(§57),各点概略坐标之计算精度,应使从法方程式解算所得之改正数不超过±1米”。  相似文献   

12.
重力网平差     
使用拉柯斯特G型重力仪施测国家基本重力网,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为了确定重力仪的格值函数和完成高精度重力网的平差,我们对代表重力仪性能的数字模型和我国绝对重力测量精度进行了讨论,并且利用重力网的部份观测资料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平差计算和相互比较,最后提出了一个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重力网平差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满秩分解法的原理,在针对等精度观测情况导出秩亏水准网平差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不等精度观测、且未知数的稳定性不一致情况下,进行秩亏水准网平差的加权满秩分解法。指出了二者的关系及满秩分解法与经典平差法的关系。验算表明,用该公式计算的结果与用假观测值法及加权假观测值法的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自由网作秩亏平差,即求其最小二乘范数解,是近十年提出的一种自由刚平差的新方法。业已证明,这种方法所求的未知数精度均匀,协因数阵的迹为最小,网中观测量的改正数及其函数和它们的精度(一般称之为不变量)与网中有必要起始数据的经典自由网平差(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的相应结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加入边长的严密GPS网平差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空间坐标转换的推导过程,以GPS基线及空间测距边长为观测值,以当地高斯平面坐标、大地高、缩放系数、旋转角、测距常数和比例系数为平差参数,构造加入测距边长的严密GPS网平差模型。将测距边长观测值加入到平差模型中有效地利用了地面观测数据,增加了多余观测方程,提高了解算精度,还可以解得测距观测值的测距常数和测距比例系数,其中采用数值导数的方法,简化了GPS网平差的计算,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和比较。表明了该模型是正确的,并且在精度方面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GPS技术在公路勘测中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外业观测、平差计算及精度分析,重点讨论了平差计算中基线平差、三维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精度成果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间接平差中能对大规模网同时考虑观测误差和起始误差影响的精度估算新方法;计算分析了几类典型图形中起始误差与观测误差影响的比例关系;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分析了我国天文大地网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精度为±2.0m。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按坐标平差法平差天文大地网时,用共轭梯度法解算观测方程组的原理和计算未知量及其函数方差的方法。还简要地叙述了对4736个点的一等三角锁系进行平差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测量平差计算中,不论是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或导线测量,不论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当法方程式的个数较多时,组成和解算法方程式的计算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且不易为一般人员所掌握。为了减少平差计算的工作量,许多人都在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断改进平差工作。例如三角测量间接观测平差中,首先约化误差方程式,减少法方程式个数;国家大规模的Ⅱ等网中,应用逐渐趋近法解算法方程式。在条件观测平差中,典型图形平差可以机械地套用一定的公式,不需组成和解算法方程式;为了减少法方程式的个数,三角网有两组平差、三组平差和逐一分组平差等;大规模的三角网还可采用分区平差。上述种种,都是为了尽量减少解算大量法方程式的繁重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面三角网和卫星同联合平差的原理出发,讨论了对卫星网的最低精度要求。指出,为改善地面三角网而布设卫星网时,卫星观测站的最低精度主要决定于以下因素: ——地面三角网的精度; ——对地面三角网精度改善程度的要求; 一卫星观测站之间的距离。这里通过模拟计算对卫星网的最低精度要求与上列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数字分析,并建立了估算卫星网最低精度的数学模型。预期,在一般情况下,该模型的估算误差将不会超过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