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古代文史典籍中搜寻、勾沉和分析有关地震事件的记载,无疑是历史地震学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因之,研究时应当运用古籍学中的校雠、版本、目录等学术方法,同时亦参考历史地理学和必要的文字训诂工作。特别值得注意到的是,对于古史的著述体例要作慎密分析。汉代以后的史书中将地震与山崩皆归于“五行志”的灾异篇。之所以分列,并非由于山崩的非地震成因,恰相反之,凡属地震性山崩皆“不书震”而是为了“举重”,亦即强调其震害之酷烈。运用上述古籍学与历史学方法,笔者从“后汉书”及“三国志、“晋书”诸史书中勾沉出古丹阳郡境内以溧阳为中心的两次大震例,一是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七月,再是三国时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的两次地震性山崩,并以此试拟其震级大于6级,且有蕴震-发震的时序特征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元1303年9月17日晚9时左右(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戍时),中秋的黄土高原,显得格外寂静。忽然间大风骤起,声如重雷,须臾地震发生,山崩滑坡、地裂渠陷、村堡移徙、城陷屋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洪洞县8级大地震,也是我国有地震记载以来的第一次最强烈的地震。  相似文献   

3.
1500年宜良地震地表形变带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维贤  申旭辉 《地震研究》1995,18(4):405-411
据历史记载1500年在宜良一带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由前人对该次地震无较详细的现 场实地考查资料,因此对这次地震认识说法不一。1992年作者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实地考证。发现和确认了这次地震十分丰富的地震地表形变带,现存长度达81公里,最大左旋水平位错量9至11米。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小新街-徐家渡断裂,震级接近8级。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1—2016年长乐—诏安断裂带周边30个GPS基准站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负位错模型,反演长乐—诏安断裂带滑动速率和闭锁程度;通过比对近年的地震分布,验证反演结果的合理性。反演结果表明,闽东南块体相对于闽东块体呈现左旋运动。长乐—诏安断裂带南段和北段同一深度的闭锁程度整体较中段高。长乐—诏安断裂带南段地表以下5km闭锁程度较高(闭锁比例0.99),北段地表以下10km闭锁程度较高,在25~30km处整条断裂均逐步由闭锁转变为完全蠕滑。上述反演结果与长乐—诏安断裂带周边的历史地震分布范围相符。  相似文献   

5.
1993年世界地震灾害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世界范围发生6级以上地震118次,造成灾害的地震有10次,其中较严重灾害地震4次。地震伤亡人数超过1992年,也高于历史地震灾害的平均死亡人数。本文综述了1993年世界地震灾害,指出了1993年灾害性地震揭示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报告,1982年世界重要(significant)地震为56次,比1981年的51次有所增加。而且1982年美国的有感地震数字比1981年增加了33次。但是1982年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数反而比上一年减少了三分之一。所谓重要地震是指那些里氏6.5级或6.5级以上的地震,或震级虽较小、但造成伤亡或严重破坏的地震。所谓有感地震是指据报道人们感觉到的非重要地震。以上情况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收集了全世界3000个地震台的资料汇编而成的。1982年美国仅发生过一次重要地震(1月25日)。这是没有发生过重要地震的1974年以来的最低数字。1982年的这次地震震级为6.5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史料、碑文考证、现场访问和地质、地貌、水文调查资料,论证了湖南“大庸1786年茅岩地震山崩,河道雍塞,逆流数十里”并非地震造成,而是外动力触发的地质现象。作者据此认为不存在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湖南大庸5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辽宁是历史地震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深入研究历史疑难地震,尤其是确认一些破坏性地震,对补充已有的地震目录和开展地震预测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地震研究中认真考查,论证已有的地震史料是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若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地震资料,按"地震重复"发生理论反推一些历史上可能存在的破坏性地震,也可以认为是对历史地震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在进一步分析地震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与现代地震活动图像和大地震震害现象的对比,确认辽宁地区1509年4月21日的地震是一次破坏性地震,并对1552年10月27日的地震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县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63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也进行了讨论.据史料记载,张衡地动仪曾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目录中固原1306年和1622年两次地震的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和查阅历史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发现了朝那湫和马刚堡两处地震遗址.综合历史资料记载和对遗址的考察研究认为:1306年固原地震的震中应为35.9°N,106.3°E;1622年固原地震的震中应该在36.5°N以南.  相似文献   

11.
1730年北京圆明园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文林  时振梁 《地震研究》1996,19(3):260-266
  相似文献   

12.
四川壤塘地区历史地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在雄  徐吉廷 《地震研究》1996,19(3):239-245
  相似文献   

13.
14.
肖和平 《华南地震》1991,11(1):62-64
本文根据湖南省城步、邵东三次民间流传的历史地震现场调查和地震地质条件等资资,研究了这些地震参数和发震成因,认为这些地震是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5.
734年天水7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结果,734年天水地震的极震区位于秦州中都督府、麦积都尉一带,今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和麦积山一带,震中烈度达Ⅹ度,震级71/2级左右。其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向,大致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相吻合,极震区正好位于甘谷-武山断裂段的东端。综合分析认为,734年天水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东端  相似文献   

16.
云南历史强震活动图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荣联  陈玉茹 《地震研究》1996,19(3):253-259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震目录修订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震梁  曹学锋 《中国地震》1998,14(3):1-5,14
中国地震目录历经四次大规模的修订,已渐趋完善,然而,由于资料的不足和认识的差异,对地震目录中,特别是历史地震目录中一些参数的确定,甚至地震的增删,还存在不同看法和外议,给实际使用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针对目前历史地震目录确定中存在的多观点状态,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引起历史地震工作者讨论,以期共同制定一个能为大家接受的历史地震参数确定方法的规约。  相似文献   

18.
Most earthquakes result from fault activity under heterogeneous loading and complex physical properties, also affected by fault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faults. Such a complicated mechanism makes often failures of the "seismic gap" theory in the effort of medium-and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ddress this issue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The friction behavior of faults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non-uniformity of rupture processes o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So we use the FEM containing non-linear friction to simulate fault ruptures in the Daliangshan sub-block and adjacent areas,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ime-space evolution of historical MS ≥ 7 earthquakes since 1840 in this region. In the simulation, the sequence of large-batch fault contact nodes change from "stick state" to "slip state" in short time, which mimics the sudden fault slip and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earthquak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breaking lengths from simulation are largely consistent with the magnitude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tudy area, such as the 1850 Puge-Xichang MS7.5, and 1887 Shiping MS7.0 earthquakes. The simulation also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gaps and "gap breaks" by major earthquakes on the Xianshuihe fault, such as 1955 Kangding MS7.5 earthquake. Especially,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e very long time of the seismogenic process of the 2008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dden big rupture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which is very similar to the observed surface rupture and very long incubation time and sudden co-seismic process. Then, this simulation is further applied to long-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for the study area by calculation on a much longer tim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Xiaojiang fault and the Zemuhe fault have relatively higher seismic risk, while moderate-sized earthquakes might occur on the Daliangshan fault and the Aninghe fault, and major earthquakes might rupture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in a much longer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