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锦、海城、营口地区是辽宁省内地震活动性最强、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区。该地区开展了大量重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但尚未开展基于场地条件的区域尺度地震危险性研究。独有的沉积特点使该地区场地条件较复杂,因此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考虑场地条件是必要的。本文基于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本原理和技术原则,结合盘锦、海城、营口地区场地条件特征,采用基于地形坡度的方法对场地条件进行分类,确定场地地震动影响系数,给出该地区基于区域场地条件的地震危险性分布,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地震风险评估和防震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阳地震台汤河冷泉2014年4月以来的两套水氡观测仪对比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套仪器产出的数据具有长周期趋势上的同步性变化特征,氡值均具有明显夏低冬高的年变规律,月均值相关性参数计算也表明两套数据具有高的相关性,但氡值的数值差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FD-125水氡观测仪暂不能完全取代FD-105K水氡观测仪,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对比观测才能定论,最好能有震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抚顺老虎台煤矿地表裂缝带、房屋破坏情况等资料的调查,认为抚顺煤田老虎台矿原有东西向断裂的存在是产生采沉区地表裂缝带的必要条件,房屋破坏由地表裂缝带的位移和沉陷造成,而地表裂缝带的产生则与地下开采造成的断裂非构造性"复活"有关,文章最后针对房屋破坏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辽宁地区5级以上地震复发间隔及地震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辽宁地区三个震级档的地震复发间隔分布;基于Poisson分布,构建了辽宁地区5.0、5.5和6.0级三个震级档的Poisson概率预测模型及具有概率水平指标的三级预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沈阳范围内的89290栋建筑物基础数据的计算分析,综合评价建筑物状况,并预测沈阳市内的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可能遭遇的震损情况,并由此为城市防震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信系统是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情传播、应急救援和社会维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了几次大地震中通信系统的震害表现、破坏成因和震害特征,指出了通信系统在地震灾害中的薄弱环节,介绍了通讯系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最后对通信系统的减灾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民静水位自2016年7月22日开始出现转折上升变化,至2016年9月水位最大上升幅度达1.2m,但同井水温变化平稳,未出现同步变化。通过对水位井观测系统、区域地质特征和周边环境等进行调查发现,水位井北东约50m处的大型挖土坑大量积水可能是造成水位转折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该区地质特征、井水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降水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水位转折上升变化与附近土坑开始大量积水在水源、空间、时间和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故认为新民井静水位大幅度转折上升变化为附近土坑降雨积水干扰所致,排除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锦州和葫芦岛地区位于东北地震区,毗邻华北地震区的郯庐地震带和华北平原北部地震带。上述地区的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并不高,陆地部分的最大地震只有5级,但是附近强震带的地震活动对该区多次造成破坏,成为强震受害区。本文在总结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未来的地震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郯庐带整体地震活动特征出发,利用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与频度关系和地震时空扫描等方法对其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郯庐带在未来100年内仍有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的可能,其地点位于几个显著的北西向断裂与郯庐带交汇部位(如苏鲁皖交界,渤海湾地区等)。鉴于短期地震预测较难实现的现实条件下,提出了当前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建议:加强苏鲁皖交界区域的地球介质参数变化扫描研究;存在地震危险性的地区推进具有减震、隔震功能的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的发展,无人值守台站在国内得到迅速的推广.因其具有低投资、低运维成本、低占地、高效率、高建设速度的优势,全国各地集中建设了一大批数字化观测地震台站.本文集中概述了当前数字台站面临的主要故障特点,并依据相关文献对解决方案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给台站科学化和智能化的运行,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