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红石地区叶家小湾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花岗岩是金矿的有利赋矿围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与燕山晚期 浆活动密切相关,叶家小湾金矿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红石地区开展找金(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建之 《现代地质》2010,24(1):11-17
根据小秦岭地区太华群花岗-绿岩地体的形成和演化,通过太华群主要地层及岩浆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分析,对金的演化和成矿地球化学、物理化学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本区太华群是金的矿源层,与金矿空间关系密切的燕山期文峪花岗岩体是太华群及其以下壳幔物质重熔形成的,它控制本区金异常及金矿的分布,但是岩体仅作为驱动金富集成矿的热动力,而没有提供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小秦岭金矿床为热液型矿床,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混合天水成矿。成矿热液属于弱酸-弱碱性,成矿温度为中偏高温。  相似文献   

3.
在翔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湖北大悟大磊山金矿床进行矿区填图,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充分分析大磊山金矿的控矿构造及矿床成因,认为该金矿导矿、配矿构造是一种新的构造类型,二者均不是断裂构造,而是燕山期区域广泛的岩浆活动使得大磊山花岗岩穹窿上隆,导致围岩沿接触面下滑,形成剪切带,该剪切带为后期热液提供了导矿、配矿通道;新元古代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为金矿提供了较高的金元素背景值,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但使金元素活化、迁移,也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金矿的矿床成因是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根据含金石英脉充填煌斑岩脉裂隙的地质特征,利用LA-ICP MS锆石U-Pb定年法获得了煌斑岩成岩年龄为126.8±2.0 Ma,从而限定了大磊山金矿成矿年代。  相似文献   

4.
徐克勇 《西北地质》1990,(4):18-23,17
本文根据秦巴地区岩金矿及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将区内划分了4个岩金分布区(带)。提出了北部岩全区是主要为受燕山期重熔花岗岩浆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区;南部岩金区是主要为受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区;西部岩金区是主要为受燕山期断裂作用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区;中部岩金带是主要为受地壳深部岩浆作用控制的热液金矿分布地带。从地壳发展演化的角度研究、讨论了各岩全区的形成、分布是区内南、北和东、西地质构造差异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冀东地区的金矿化与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的角闪质岩石,北东-北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断裂交汇复合,燕山期花岗岩之间关系密切,太古界使金元素形成原始堆积,变质作用促使金发生第二阶段富集;燕山期岩浆活动形成热液并直接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断裂构造为成矿物质和热液提供定位空间,金矿化受多种因素综合控制并具有多源多期多阶段继承成矿特征,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铜陵-安庆地区若干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研究铜陵狮子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矿床成矿流体的基础上,对比铜陵-安庆地区燕山期其他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系统探讨了该区燕山期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体系,从夕卡岩型、斑岩型、高温热液型至低温脉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认为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来源从单纯的岩浆来源变为岩浆与雨水的混合来源,成矿流体沸腾作用随之减弱。这些典型矿床基本代表了铜陵-安庆地区燕山期热液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7.
丁宁  陈芳  汤诚 《安徽地质》2023,(3):193-197
皖南地区北接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南临赣东北德兴铜、金矿集区,区内出露的燕山期岩浆岩与成矿较密切,岩性以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矿床成因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型、低温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5种类型,可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岩浆成矿具有专属性特征,铜、钼矿主要与同熔型花岗闪长岩有关;钨矿主要与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金多金属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有一定的联系,银多金属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条山西南段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点),成因类型为高一中低温热液型及岩浆热液角砾岩型。矿体受断层、隐爆角砾岩等构造控制,矿源层具有多源性,燕山期岩浆活动为该区金矿的主要热液来源,形成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根据成矿规律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存在实现金矿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地质找矿应部署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论述华北陆台北缘太古宙地体及其中的花岗质岩石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区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太古宙变火山-沉积岩系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物质来源,花岗质岩浆活动在金的富集成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岩浆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富碱质热液是金迁移、富集的主要媒介.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新太古—古元古代、海西和燕山期的三期金矿成矿作用在不同的金矿集中区均有反映,但在同一地区往往只有某一期成矿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寨上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寨上金矿床共发现金矿脉22条,金矿体19条.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出:该区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来源特征.δ34S的组成特点可能反映了硫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碳的来源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和花岗岩岩浆热液提供.矿石稀土元素并没有完全继承围岩的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以下特征: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多期次活动的流体.金矿成矿是在300Ma之后燕山晚期形成的.成矿热液中,金主要以硫化物配合物的形式迁移.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充分的物质交换后.运移到裂隙发育部位,并因为流体的混合和围压突然降低,成矿流体产生强烈的沸腾作用,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河南熊耳山地区花山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长明  邓军  张寿庭 《现代地质》2006,20(2):315-321
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通过对该区花山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特征及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在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上表明岩体中Au、Ag、Pb、Cu、Ba元素与金矿床微量元素相关性趋于一致;(2)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花岗岩和蚀变岩具有相似的右倾配分曲线的特征;(3)在流体包裹体的w(Na+)-w(K+)-w(Ca2++Mg2+)成分三角图上表明金成矿流体和岩浆热液具亲缘关系;(4)岩体线性构造控制了花山地区构造蚀变岩型和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5)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花山花岗岩的成岩时间集中于81~159 Ma;(6)S、H、O、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自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可将本区金矿分为产于绿岩带的中金矿及产于花岗岩侵入体中的金矿两类,但不论哪类金矿,其成矿物质都主要来自绿岩带,燕山早期重熔花岗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及部分矿质,介质,赋矿构造主要为西太平洋板块活动的所产生的SN向,NE向,甚至NW向的断裂或断裂破碎带,成矿期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3.
金厂峪金矿床是冀东最大的金矿床 ,具有早期复脉型和晚期石英大脉型两种矿石类型。矿区产有多期钠长岩脉 ,且与含金矿脉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关系。青山口花岗岩体位于矿区西约 2~ 3km,有研究者认为金矿床成因上与花岗岩体有关。应用先进的 SHRIMP测年技术 ,测得肉红色钠长岩脉的锆石 w (2 0 7Pb) / w (2 0 6Pb)年龄为 (185 8± 8) Ma,青山口花岗岩体锆石 w(2 0 6Pb) / w(2 3 8U )年龄为 (199± 2 ) Ma。金厂峪金矿床的的复脉型矿化早于肉红色钠长岩脉 ,故其矿化的时代应在晚元古代。青山口岩体的年龄和区域上与辉钼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年龄一致 ,均为燕山早期。推测金厂峪金矿床晚期石英大脉型矿化中的辉钼矿化可能与青山口花岗岩体有关 ,石英大脉型金矿化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期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地洼型造山运动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内地洼型造山经历了汇聚型到离散型的转换,造成早期断裂的重新活动,并引起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过渡际成矿作用),形成了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金矿受层位控制明显,前地洼阶段的金矿化使金在一些地质体中初步富集。地洼阶段的(叠加)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离散型的地洼型造山过程中,对省内金的工业矿床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和不同型式、不同规模、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是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并指出了找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华北陆块南缘金矿成矿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嘉伟  赵盼舒  李锋 《地球学报》2008,29(4):525-532
通过对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与花岗岩体、控矿构造的时、空关系分析,对金矿成矿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造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的花岗岩浆活动不仅为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更重要的是为金矿成矿作用提供了巨大的热动力,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伴随着岩浆形成演化、上升侵位的全过程,具有多源性;建立了造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岩浆热动力成矿模式。对区内金矿找矿方向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easternHebeiProvinceofChinaisoneofthemajorconcentratingareasofgoldmineralizationineasternChina,whichisanimportantpartofthe...  相似文献   

17.
刘斌  余昌涛 《地质与资源》1993,2(2):118-126
营口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为Ⅰ型(同熔型)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为S型(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是造山运动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深部。燕山期花岗岩是与燕山期造山运动同构造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浅部。金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印支期次碱性二长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金敏 《安徽地质》2015,(1):7-11
休宁-歙县东南部是皖南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区内金矿以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为主。矿床主要产于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与井潭组流纹质变火山岩中,其分布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燕山期的左行平移作用形成的断裂带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断裂,沿带侵入的燕山期花岗岩是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热液来源。寻找和评价受岩浆热液影响的含硅化、云英岩化破碎带的含金蚀变岩型金矿是今后该区金矿找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e Xiaoban gold deposit is a large-size deposit recently found in middle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It belongs to magmatic hydrothermal type occurred in Mayuan Group metamorphic rocks of Middle Proterozoic and is controlled by low angle fault (detachment) structures. The contents of Au in Mayuan Group metamorphic rocks, Caledonian-Indosinian deformed granite and early Yanshanian granite are higher with Au enrichment coefficient of 2.06-5.68, 5.11 and 6.67 than those in other geological bodies. And the higher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2) of Ag, S, Sn and T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gold ore. Mean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Au in Mayuan Group metamorphic rocks and early Yanshanian granite with a low D-value (0.58 and 0.67) is favorable to gold mineralization. REE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ore, ratios of (LREE/HREE), (La/Sm)n, (Yb/Lu)n, (La/Tb)n and (Sm/Nd)n are similar to Mayuan Group metamorphic rocks, only non or little normal Eu abnormal of ore is dissimilar to metamorphic rocks. The δ(34S) of the gold ore, with a high homogenization, is (-4.7×10-3)-(-2.7×10-3). The study of inclusion indicates 180-249 ℃ of mineralization temperature, 3.69 %-11.81 % of salinities and 0.869-0.991 g/cm3 of densities of mineralization fluid. Based on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δ(18O)=11.0×10-3-11.7×10-3, δ(D)=(-48×10-3)-(-62×10-3)) and initial w(87Sr)/w(86Sr) =0.715,combining to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history,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magamtic activity, the authors confirm that the source for the ore fluid was mainly from magmatic, partly from metamorphic water, and with a little influence of meteoric water. Isotopic dating made on Rb-Sr isochron age of 182 Ma, by using alteration minerals of gold-ores from the deposit, indicates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occurs in early Yanshanian epoch. This is close to the age of 187 Ma of the Anchun magmatite with a similar alteration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to the Xiaoban gold deposit. The age of early Yanshanian epoch of the Xiaoban gold is indentica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China gold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geo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ransition from paleo-Asian system and paleo-Tethyan system to paleo-Pacific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in eastern Asia.  相似文献   

20.
青岗坪金矿为缓倾式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具产状干缓、矿体薄、品位高、延伸长的特点。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山花岗岩,是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的产物,具有大中型矿床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