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新疆艾比湖区第四系及沉积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第四纪古地理演化的一个代表性湖泊,依据K3孔古地磁、孢粉、微体古生物、光释光(OSL)测定结果,论述了准噶尔盆地艾比湖区新近系上新统以来各系统的划分,阐述了湖区古地理环境的演化,指出艾比湖是一个受新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变化因素控制发展的湖泊.  相似文献   

2.
艾比湖盐尘对周边地区土壤盐分及景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部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扩散和堆积进行观测和取样分析,鉴别出粉尘中可溶盐的化学成分、pH和盐尘堆积强度,分析研究了盐尘的形成、分布特征和灾害强度以及盐尘暴与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来艾比湖的沉积环境总体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引起艾比湖水位、水域面积曾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并产生了盐尘暴的发生、湖泊和土壤盐度以及湖周景观的变化.根据艾比湖周边盐漠区盐尘的时空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危害强度分析,盐尘对准噶尔盆地西部土壤盐分及景观变化的影响强度范围和影响程度划分为3级区.  相似文献   

3.
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近60年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艾比湖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1)近60年,艾比湖流域三大主要干流径流总体呈现增加趋势;(2)近60年,虽然艾比湖流域干流径流量总体增加,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作用,导致艾比湖湖区面积和入湖量均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3)近60年,人类活动负影响的效果高于气候变化正影响的效果,人类活动的加剧是导致艾比湖流域湖区面积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新疆准噶尔盆地是中国油气、煤炭等能源矿产的重要储集场所。本次研究对搜集到的准噶尔盆地东缘五彩湾地区20个煤田钻孔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通过提取钻孔坐标、高程、地层分层厚度、颜色、测井曲线解译数据等重要信息,重新建立了钻孔数据集。数据集共包含20个钻孔资料的Excel数据库型数据,每个Excel数据库由“钻孔基本信息”、“测井解释岩性分层”、“地质编录柱状分层”、“综合柱状信息”、“钻孔岩性分层”、“地层名称及代号表”、“地层颜色”、“测井曲线配置”、“测井曲线数据”、“数据字典”等10个工作表组成。利用石文软件可读取数据集信息,绘制地层沉积三维立体图,该成果能够对准噶尔盆地东缘五彩湾地区砂体的空间展布、三维地质结构等提供更加直观的认识,对研究准噶尔盆地东缘五彩湾地区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艾比湖流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倍受关注。在考虑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前提下,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分析探讨。采用倒算法,即采用从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维护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的方法,分析计算了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并提出了天然生态植被和维护湖泊面积生态环境的最小需水量。  相似文献   

6.
新疆艾比湖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艳红  楚新正  金海龙 《水文》2006,26(5):68-71
本文根据艾比湖流域各水文站历年水文统计资料及近几年来的实际水文调查,通过流域概况、气温、蒸发、降水、冰川、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泥沙、冰情、水质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艾比湖流域的水文特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朱永生  张莉萍 《地下水》2010,32(4):131-132
艾比湖流域是一个多元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近十几年来,随着艾比湖补给水量的减少、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湖面水域萎缩、湖周湿地草场退化、资源利用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以艾比湖为研究区域,分析其湖面动态变化的原因,提出加强流域统一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系,加强相关科研工作等四项艾比湖流域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现有建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千将坪滑坡地质特点,首先进行钻孔数据处理,然后提出引入虚拟钻孔,再利用GOCAD软件提供的Kriging插值技术建立滑坡界面和实体模型.该方法不但为滑坡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了参考,也为区域性、地质状况复杂、钻孔资料欠缺地区的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宏伟  朱瑾 《新疆地质》2012,30(3):350-354
准噶尔盆地南缘平原区是新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是严重制约区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和分析区内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和特征及由于地下水开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对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具重要指导意义.从区内30年来地下水位时间和空间变化分析入手,阐述了盆地南缘因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水位持续下降和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加特征及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为今后区内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较好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流域底泥是水体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水动力和地质环境条件,导致水体底泥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巨大差异。尝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微分电测深法结合应用于流域底泥的分布调查,并在河流底泥调查中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勘测结果与钻孔资料较为吻合,是一种可以在流域底泥分布调查中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华  刘海峰  康晓波 《云南地质》2014,33(3):426-432
云南砚山县炭房村,处于南丘河(属珠江水系)与盘龙河(属红河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区域地貌为滇东南高原斜坡地带,炭房附近地貌以峰丛洼地为主.通过初步调查在炭房村水文地质钻孔周边开展物探激电测深电法,确定钻孔孔位,通过钻孔实施,水量5.145m3/d,几乎为干孔.总结这—失败原因,对今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钻探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江苏东海毛北地区(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附近) 的新鲜榴辉岩样品进行了岩石热导率的测定, 初步查明了该区榴辉岩热导率随矿物组成的变化关系, 探讨了岩石结构特征和温度变化对热导率的影响.本次所测东海超高压榴辉岩的热导率介于3.2 2 2~ 3.716Wm-1·K-1之间并随岩石中2种主要矿物的相对含量比而变化, 随着榴辉岩中石榴石对绿辉石体积比(VGrt/VOmp) 的增加而降低, 近似的函数关系满足K =3.76 7- 0.18× (VGrt/VOmp).岩石中矿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面状构造的发育对榴辉岩热导率的影响较大, 由此产生的热导率各向异性可达近10 %.温度是影响热导率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本次的实测资料和相应的热导率-温度关系, 建立了东海地区榴辉岩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方程K (T) =1/ (7.85×10-2 +6.95×10-4 ×T), 根据这一方程并结合东海地区的地热梯度资料推算了榴辉岩热导率随5 0 0 0m钻孔深度的变化关系, 推测东海地区科学钻探施工至5 0 0 0m深度时, 榴辉岩的热导率将比地表平均降低2 4%.该成果为钻探测井资料的解释以及该区地热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约束资料.   相似文献   

13.
郭祥 《地质与勘探》2017,53(4):731-738
碳酸岩是一种特殊的火成岩,常与多种成因类型的矿床密切相关,故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以乌干达苏库卢碳酸岩风化壳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内典型剖面AB和钻孔ZK14(W),应用剖面地球化学异常和钻孔地球化学异常的方法总结了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因。笔者提出采用[w(Nb_2O_5)*w(REO)*w(TFe)*1000]/w(P_2O_5)累乘比值作为矿体剥蚀的判别指标(K_1),得出:强风化区K_1500,半、弱风化区500K_1100,碳酸岩原岩K_1100。同时,本文首次尝试为地球化学勘查理论适用于风化壳矿床提供勘查实例。  相似文献   

14.
庐枞盆地科学钻LZSD-01是"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专项在庐枞盆地施工的中国大陆科学钻预导孔,该钻孔终孔深度3008.29m,成功揭露了庐枞盆地的深部地质结构。本次工作对科学钻深部的隐伏正长-二长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钱铺隐伏正长-二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2.6±1.2 Ma、133.28±0.4 Ma,属于盆地砖桥火山旋回末期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岩浆岩具有硅近饱和、高铝、高碱富钾、低钛,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指示隐伏岩体为橄榄玄粗质岩石。结合Sr-Nd同位素特征,推测岩浆源区可能为EMI型富集地幔,元素的演化趋势显示斜长石、辉石、钛铁矿为主的矿物分离结晶作用可能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岩浆形成于板内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5.
膜孔灌溉下土壤入渗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韵  费良军  刘乐  陈琳 《水科学进展》2018,29(4):505-513
为了研究土壤容重、初始含水率、压力水头、黏粒含量和入渗时间5个因素对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12组试验(9组试验,3组验证试验)。通过开展室内膜孔灌试验,研究了多因素交互对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及平均体积含水率增量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湿润体内平均体积含水率增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经验模型。两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2 cm、0.006 cm3/cm3,相关系数均大于0.97,决定系数均大于0.95(P<0.01),经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在±13%范围以内。研究表明:压力水头对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影响不显著(P>0.05),初始含水率对其影响显著(P<0.05),而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和入渗时间对其影响极显著(P<0.01),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入渗时间、黏粒含量、土壤容重和初始含水率;湿润体内平均体积含水率增量不受入渗时间影响,4个因素对其影响均极显著(P<0.01),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压力水头和黏粒含量。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膜孔灌灌水技术要素组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安定  喻理飞 《中国岩溶》2009,28(2):189-193
通过对试验区顶坛花椒的耗水特征进行研究,确定喀斯特区造林植苗穴规格。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区顶坛花椒展叶期(3-4月)的耗水量为17.66mm、开花结果期(5-6月)为109.01mm、成熟期(7-8月)为44.03mm,其生长发育期总耗水量为170.70mm。土面、石槽、石沟三种小生境的最大日总需水量分别为0.011291m^3/m^3、0.014019m^3/m^3、0.013175m^3/m^3;而最小日总需水量为0.007337m^3/m^3、0.009124m^3/m^3、0.008571m^3/m^3。喀斯特区不同小生境植苗穴大小因小生境、土壤含水量、小气候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其植苗穴大小为石槽最大,其次是石沟,最小是土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碎软煤层本煤层钻孔施工困难,瓦斯抽采浓度低,抽采效果差,无法实现大面积区域预抽的问题,在现有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顶板梳状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并在韩城矿区桑树坪二号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现场施工顶板梳状长钻孔主孔长度588 m,包含8个分支孔,钻孔总进尺1 188 m,主孔距煤层0~3.28 m,平面上覆盖约12.5 m。采用不动管柱分段水力压裂工艺,分4段进行水力压裂施工,累计注水2 012 m3,最大泵注压力8.74 MPa。压裂后最大影响半径大于30 m,且裂缝主要位于钻孔下方,向煤层延伸。压裂钻孔稳定抽采阶段瓦斯抽采纯量1.18 m3/min,抽采瓦斯体积分数平均43.54%。顶板梳状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钻孔瓦斯抽采纯量是水力割缝钻孔的1.2倍,是本煤层顺层钻孔的4.0倍。试验结果表明,顶板梳状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可有效避免本煤层常规钻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塌孔、卡钻、喷孔等问题,实现了碎软低渗煤层大面积区域瓦斯预抽,为碎软低渗煤层区域瓦斯预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地层序列的划分与区域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营城组沿革分析入手,立足于九台市城子街镇斜尾巴沟-官马山-团结村营城组地表标准剖面的研究,综合运用岩性地层对比、生物地层对比、同位素年代对比和气候事件对比的综合性地层对比方法,对比了松辽盆地东南缘与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20个营城组典型剖面。营城组可划分为5个岩性段,结合地层序列特征和应用习惯,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段(K1y),一段(K1y1),二段(K1y2),三段(K1y3)和四段(K1y4)。下段以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和薄煤层为主,厚度60~478 m,以营城煤矿343孔为标准剖面;一段以厚层流纹岩夹珍珠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偶夹复成分砾岩,厚度20~630 m;二段以碎屑岩为主,夹凝灰岩、偶夹流纹岩,含煤层,厚度92~640 m;三段以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顶部为中性、酸性火山岩互层,厚度85~346.5 m;斜尾巴沟-官马山-团结村剖面可作为一段至三段的标准剖面;四段以凝灰质砾岩为主,夹泥岩,仅发育在徐家围子断陷,厚度10~400 m,徐深1井可作为标准剖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钻机的研发和使用,能够准确地获得爆破钻孔的岩性数据.通过建立炮孔数据库对智能识别的炮孔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炮孔岩性数据为样本,使用距离平方反比法对爆破区域范围内的实体单元进行插值,生成爆破岩体三维实体模型;使用爆破区域范围多边形和采场三角网先后对岩体三维实体模型进行裁切,得到裁切后的爆破岩体三维实体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20.
活鸡免矿井是神木北部矿区首批建设的现代化煤矿之一,于2000年12月投产,生产原煤800万t/a。由于该矿井范围内煤层上部(垂距21-30m)赋存有10.97km^2烧变岩裂隙含水层,其静储量高达130万m^3,单孔涌水量可达2000m^3/d,对煤矿的安全开采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烧变岩裂隙水双是可供矿区开发利用的宝贵水资源,为消除水害隐患及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采用了钻孔泄水方式将烧变岩裂隙水引入矿区供水系统,既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又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