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矿物晶体结构对铜硫化物矿物细菌浸出的影响,进行了硫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并分析比较了原子键长、晶面间距和键级等参数对铜硫化物矿物微生物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出48天后,久辉铜矿、斑铜矿、铜蓝、黄铜矿中铜浸出率分别是95.12%、84.5%、54.1%和18.33%,不同铜硫化物矿物的细菌浸出规律为:久辉铜矿斑铜矿铜蓝黄铜矿。晶体结构相关参数对比研究表明,久辉铜矿键长最长、晶面间距较大、键级低,故久辉铜矿的键强最弱,容易被细菌氧化浸出。晶体结构是决定不同铜硫化物矿物细菌浸出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福建紫金山铜矿是我国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该矿床中普遍发育的硫砷铜矿进行了仔细的矿相观察及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矿床中硫化物矿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代、穿插以及化学组分的继承关系。矿物生长遵循黄铁矿-硫砷铜矿-斜方蓝辉铜矿、蓝辉铜矿-铜蓝的交代生长顺序。结合室内水热反应模拟实验结果,推测矿床经历了2期、4阶段热液事件:第1期第1阶段形成黄铁矿;第2阶段形成硫砷铜矿;第2期第1阶段形成各种铜硫化物,铜蓝在第2期第2阶段形成。其中硫砷铜矿中的砷元素来自于岩浆热液,其显示出交代先成黄铁矿的特征,也有少量结晶于矿石的较大裂缝处形成自形柱状晶体。表生带中的硫化物矿物曝露在地表或潜水中遭受风化剥蚀,逐渐形成高硫型浅成热液,并沿构造裂隙持续下渗至岩体附近受热折返,在下渗和折返的过程中交代先成的黄铁矿和硫砷铜矿,生成斜方蓝辉铜矿和蓝辉铜矿等铜硫化物,该交代反应符合"耦合的溶解再沉淀"的成因机制。热液下渗和受热折返是1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砂岩铜矿是铜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牟定清水河铜矿就是该类型的一个高品位矿床。该矿床主要含有辉铜矿、孔雀石以及少量斑铜矿、黄铜矿等。银主要呈矿物状态产于辉铜矿中(达1296.96克/吨)。本文主要是研究银的赋存状态,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样品,研究结果指出:银和铜的关系很密切,银通常以细粒矿物产于辉铜矿中。分析结果发现的银矿物有角银矿、辉银矿、自然银、硫铁银矿、银金矿等。这些银矿物通常在铜硫化物的胶结带,由表生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金铜矿二元铜硫化物成分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羽  刘文元  王少怀 《矿床地质》2011,30(4):735-741
文章在电子显微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XRD、振动光谱等研究手段,对高硫型浅成热液形成的紫金山金铜矿床中铜硫化物的成分、物相特点进行了研究.首次在该区找到了久辉铜矿(Cu1.97S)、雅硫铜矿(Cu1.25S)等铜硫二元组分系列矿物,并发现了铜蓝被蓝辉铜矿明显交代的现象,进而推断它们基本上是同期形成的,但其所处的氧化-还...  相似文献   

5.
在哈马希(Hamash) 金矿区,黄铁矿、黄铜矿和金产于花岗质岩石的石英脉中,或呈星散浸染状产于强烈蚀变的变质火山岩剪切带中,与磁黄铁矿、蓝辉铜矿、黝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铜蓝共生。黄铁矿以自形一半自形粗粒晶体和细晶质集合体形式产出。黄铜矿以自形粗粒晶体、细晶质显微包裹体和他形残留体形式产出。硫化物矿化作用分三期,并与结晶熔融体的温度逐渐冷却有关。金形成于高温无序相所形成的较早期硫化物矿物中。自然金是在成矿最晚期,随着温度下降,通过含金黄铁矿的再活化作用而形成。金和铜相对富集于后期的黄铁矿中。地表蚀变产物有针铁矿、褐铁矿、金、碳酸盐和铁、铜的硫酸盐类。  相似文献   

6.
在有些沉积的硫化物矿床中,如含铜页岩中,金属富集具有Cu—Pb--Zn顺序(Weepohl)的层状分带性,有的地方矿化分带,正如Rentzsch所述,穿切了岩石氧化形成层。在这两种情况下,矿化分带顺序都相当于从更为氧化改变到更为还原条件。据Rentzsch(1974),矿物以次为:(1)赤铁矿(2)辉铜矿(3)斑铜矿—辉铜矿(4)斑铜矿(5)斑铜矿—黄铜矿(6)黄铜矿—黄铁矿(7)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8)方铅矿—闪锌矿(9)黄铁矿。  相似文献   

7.
天鹿铜矿床粉砂岩型铜矿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鹿铜矿床是前陆盆地古生代海相砂页岩型铜矿,铜矿石主要为粉砂岩型,包括辉铜矿矿石、辉铜矿斑铜矿矿石、斑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矿石、黄铜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矿石6种自然类型,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主矿层中的矿化沿岩层厚度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从底部到顶板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为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铜的硫化物排列组合特征,上述特点与我国及国外海相砂页岩型铜矿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埃及东南部的汉默斯沙漠地区,黄铁矿、黄铜矿和金有的产于石英脉中和花岗岩中,有的则以星散状、浸染状矿体赋存于高度蚀变的变质火山岩剪切带中。这些矿物的形成部分与磁黄铁矿、蓝辉铜矿、锑黝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和铜蓝有关。黄钞矿具有两种晶形:(1)含有原生硫化物包裹体的自形—半自形巨型晶体,(2)细晶集合体。黄铜矿具有三种晶形:(1)自形巨型晶体,(2)细晶含微包裹体,(3)它型残余物。硫化物矿物有三个形成阶段,这三个阶段与热液的连续冷却结晶过程有关。在无序的高温热液阶段金以基质存在于早期硫化矿物中,在温度逐渐降低的后期阶段,含金黄铁矿经过重新运移,产生了自然金,显微镜分析结果证明,金和铜在晚期的黄铁矿中相对富集,分析研究过的表层蚀变矿物有:针铁矿、褐铁矿、金以及铁和铜的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物。  相似文献   

9.
多接收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实现了对Cu同位素组成(δ65Cu)的精确测定,推动了Cu同位素在矿床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在收集铜同位素近年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不同铜矿床类型(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热液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等)以及主要矿物(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等)的Cu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铜矿床和矿物Cu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黄铜矿、斑铜矿、铜蓝、硫砷铜矿、硅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辉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斑岩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中的黄铁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铜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均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  相似文献   

10.
李金春 《矿床地质》2009,28(4):473-480
天鹿铜矿床是古生代海相砂页岩型铜矿.其铜矿石主要为粉砂岩型,包括斑铜矿矿石、辉铜矿矿石、辉铜矿斑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矿石、黄铜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等6种自然类型.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结构和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主矿层中的矿化沿岩层垂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从底部到顶板为: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具有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铜的硫化物排列组合特征.这些特点与中国及国外海相砂页岩型铜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杨梅珍 《地质与勘探》2011,47(6):1059-1066
经过详细的野外勘查和热液蚀变、矿物标型特征研究,并结合稳定同位素研究资料综合分析,首次提出皇城山银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的高硫化型矿床。该矿床以发育多孔状石英岩的硅化带和高级泥化带为特征,组成矿石的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铜蓝和辉铜矿等高硫金属硫化物组合为标志。矿石中闪锌矿的低Fe高T1和强内反射显示低温闪锌矿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信迪  刘京  李雷  冉丽  宋学信 《地质通报》2014,(Z1):299-307
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Fubilan山奥克泰迪矿床是一个世界级铜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新几内亚造山带的巴布亚褶皱带。该矿床的铜金矿化赋存于Fubilan二长斑岩及其周边的磁铁矿夕卡岩和硫化物夕卡岩中。矿石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金属矿物包括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蚀变类型包括夕卡岩化、钾化、泥化和青盘岩化。矿床氧化次生富集带发育,表生矿石矿物为蓝辉铜矿、辉铜矿、自然铜、铜蓝和银金矿。成矿作用主要受区域构造、侵入杂岩体、Darai组灰岩地层、断裂等因素的控制。根据矿床的主岩、矿石特征、蚀变特征和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较为典型的夕卡岩—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Fubilan山奥克泰迪矿床是一个世界级铜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新几内亚造山带的巴布亚褶皱带。该矿床的铜金矿化赋存于Fubilan二长斑岩及其周边的磁铁矿夕卡岩和硫化物夕卡岩中。矿石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金属矿物包括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蚀变类型包括夕卡岩化、钾化、泥化和青盘岩化。矿床氧化次生富集带发育,表生矿石矿物为蓝辉铜矿、辉铜矿、自然铜、铜蓝和银金矿。成矿作用主要受区域构造、侵入杂岩体、Darai组灰岩地层、断裂等因素的控制。根据矿床的主岩、矿石特征、蚀变特征和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较为典型的夕卡岩一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梅县玉水铜铅锌矿床中的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耀基 《广东地质》1997,12(4):33-36
玉水铜铅锌矿床中,银呈共生,伴生状态产在富铅铅锌矿石中。银与铜呈正相关,与铅锌不相关。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在斑铜矿,辉铜矿内,尚有一部分呈粒径小于0.1μm的超显微包体,机械混入物和类质同像在硫化物中。银矿物类比较简单,主要是硫铜银矿,辉银矿,粒度细小。  相似文献   

15.
刁泉银铜矿床金银赋存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刁泉银铜矿是一个伴生金的大型次火山岩型矿床。矿石中的金银主要以金银的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少数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和方铅矿的晶格中。金银独立矿物的种数多达11种以上,并以铜的硫化物为其主要载体,因而在选矿时金银大部分进入铜精矿中,其回收率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久辉铜矿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惠芳  徐洪武 《矿物学报》1992,12(4):315-318,T002
根据TEM研究,发现产于江西东乡的“辉铜矿”内含有与之紧密共生的久辉铜矿。高分辨象揭示出久辉铜矿的晶体结构,相当于由似六方辉铜矿结构作较长周期的重复堆垛所构成的一种类似于类多型的结构,其中并存在堆垛层错缺陷。此外,作者还发现在久辉铜矿中有与之成拓扑衍生关系的另一种相畴,其b为久辉铜矿的1/4。作者认为该相可能是介于久辉铜矿与辉铜矿之间的亚稳态中间相,并称其为变久辉铜矿(metadjurleite)。  相似文献   

17.
金属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其中一些禁带宽度较窄的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和斑铜矿等,在地热梯度下产生的天然热电势可将地球内部热能转化为电能。本文选取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斑铜矿以及斑铜矿-赤铁矿-辉铜矿集合体等天然硫化物矿物样品,研究了其热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00~700K下,除磁黄铁矿具有低塞贝克系数和超高电导率而表现出金属导体的电输运行为外,黄铁矿和黄铜矿为n型半导体,斑铜矿和斑铜矿-赤铁矿-辉铜矿集合体为p型半导体,具有150~500μV/K的显著塞贝克系数和5~95 S/cm的电导率,说明样品在地热梯度下具有产生显著热电效应的能力。根据激光闪射法测得的热扩散率以及样品的理论比热、密度计算热导率,斑铜矿及硫化物矿物集合体样品表现出小于1 W/(m·K)的低热导率,说明样品在局部热源影响下可形成较大温差。根据热电基本理论和地热梯度构建天然热电效应模型,对硫化物半导体矿物集合体产生的天然热电势、额外地表电流密度及热电转换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经验公式,发现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在300~650 K条件下能产生100 m V左右的天然热电势,产生的最大热电转化率可达4‰,且可以通过偶极电流源模型计算矿物体产生的额外地表电流密度。研究认为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可能作为天然热电转换介质深刻影响地球内部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江西东乡铜矿中含铜硫化物的几种 微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江西东乡铜矿矿石矿物的光学显微镜以及电子探针的研究,发现了该矿石中久辉铜矿与蓝辉铜矿呈页片状或互界状的交生构造,同时还存在着斑铜矿-蓝 辉铜矿的环带状构造。这两种构造中的蓝辉铜矿在成分上有明显差异,前一种构造中的蓝辉 铜矿不含Fe,而环带构造中的蓝辉铜矿含一定量的Fe。讨论了两种蓝辉铜矿各自的形成机制及其地 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中的完整Cu-S体系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电子探针微区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 X 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中的 Cu-S 体系矿物进行 了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在该矿床中发现较完整的 Cu-S 体系矿物系列,包括铜蓝、雅硫铜矿、斯硫铜矿、 吉硫铜矿、斜方蓝辉铜矿、蓝辉铜矿、久辉铜矿和辉铜矿。此外,利用粉末 X 射线衍射数据,计算了铜蓝、斜方蓝辉铜矿、 蓝辉铜矿、久辉铜矿、辉铜矿等五种矿物的晶胞参数。基于系统矿物学的研究,建立了紫金山铜金矿床 Cu-S 体系完整矿物 的结晶与变化序列,该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同时也丰富了 Cu-S 体系矿物基础矿物学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王可南 《矿床地质》1982,1(1):61-68
本区铜矿床赋存于震旦系昆阳群中,严格地受地层控制。主要矿体均赋存于紫色层与白云岩之间的过渡层(泥、砂质白云岩)以及其上的底部含藻白云岩中。铜的硫化物主要为斑铜矿及黄铜矿,次为辉铜矿、铜蓝及硫砷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次为黄铁矿、绿泥石和绢云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