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沫钻进中压损数据的分析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世忠  陈惟明 《地球科学》1997,22(1):110-113
为了研究泡沫流体在钻孔环空中的压力损失情况,在室内模拟试验台上作了大量试验。通过微机对压损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成图,得出了泡沫钻进中泡沫流体压力损失与气液比、回转速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发泡剂类型进行了比较试验,认为ADF性能要优于ABS。  相似文献   

2.
PQ-Ⅰ型泡沫发生器的喷射系统是以吸入空气与基浆充分混合为目标进行设计的,为克服泡沫乐中泡沫直径大小的随机性和提高泡沫泥浆的稳定性,设计了涡轮泡沫分菜切割器。  相似文献   

3.
充气泡沫钻井液是气体均匀地分散在钻井液中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现场试验表明,其可节约钻探用水,携带岩屑能力强,护壁效果好,漏失少,润滑效果好,钻进效率高,操作简单。在干旱缺水或漏失严重地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吴飞 《探矿工程》1997,(4):43-45
分析了泡沫泥饼的形成过程,其形成机理在于3个方面,即粘土颗粒间吸力和斥力的相对大小变化、聚合物吸附层对颗粒间作用力的影响以及气泡在井壁表面形成了三相润湿周边。  相似文献   

5.
陈星欣  白冰  闫瑜龙  贾丁云 《岩土力学》2012,33(8):2343-2348
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迁移和沉积特性的研究对地下污染物净化、石油开采、核废料处置、水土保持等有很重要的意义。对4种不同浓度的悬浮颗粒在3种不同的渗流速度下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悬浮颗粒的浓度对其迁移和沉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悬浮颗粒浓度下,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穿透曲线中的悬浮颗粒的相对浓度也增大。同时,渗流速度一定时,悬浮颗粒的浓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小于该临界值,穿透曲线中的相对浓度随悬浮颗粒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大于该临界值时,相对浓度随悬浮颗粒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另外,悬浮颗粒的临界浓度是与渗流速度相关的,随着渗流速度增加,悬浮颗粒的临界浓度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水泥颗粒开始沉积时浆液最小流动速度(临界速度)、裂隙中水泥颗粒沉积分布规律与排水方式等,提出了临界速度值以及浆液流动通道形成的起点至注浆孔的距离的计算公式,进一步揭示了水泥浆液在岩体裂隙中的流动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7.
马广生  孙友宏 《世界地质》2002,21(3):309-312
泡沫钻进技术是一种兴于20世纪50年代的利用泡沫作为循环介质的成井(孔)工艺方法,泡沫钻进技术在干旱缺水地区,高山供水困难地区,低压漏失和永冻地区是一种快速高效具有前景的钻井方法,水文水井钻采中使用泡沫钻进技术时,利用水泵泡沫装置获得高压泡沫较其他技术是非常有效和经济合理的,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水文水井钻井中该项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影响咸淡水界面水敏性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砂柱的水击试验,对水流速度、盐浓度、pH值对咸淡水界面水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咸淡水界面上存在临界盐浓度值和临界流速值,当入流溶液浓度达到临界盐浓度和流速达到临界流速时,都会产生颗粒释放现象,导致砂柱的渗透率下降,水敏性发生。在相同的盐浓度和进水流速条件下,进水的pH值越低,颗粒释放的速度越慢,释放总量越少;进水的pH值越高,颗粒释放的速度越快,释放总量越多。  相似文献   

9.
苑登御 《地质与勘探》2016,52(4):791-798
塔河油田开中后期,面临储层天然能量不足,注水开发稳产期短、油井含水率高及采收率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利用制作的三维立体仿真模型进行了注N_2驱与注N_2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可提高采收率25.93%,高于恒速N_2驱的23.46%,这是由于气水交替注入不仅有注N_2补充能量的作用,还有注水压锥的效果、同时增加抬升油气界面的速度,延缓了气窜。但恒速N_2泡沫驱与泡沫段塞+后续水驱的提高采收率分别为28.59%和26.54%,明显高于N_2驱,这是因为泡沫破裂后N_2可以启动阁楼油,而表面活性剂能够剥离油膜,起到乳化、携带游离油滴的作用,所以N_2泡沫驱是更为有效的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对泡沫泥浆泥进行了大量微观结构分析,揭示出泡沫泥饼具有粘弹性,疏水性等特性,对泡沫泥浆防塌护壁机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杨世忠  陈惟明 《地质与勘探》1996,32(3):61-64,F003
为了研究泡沫钻进中泡沫流休压力损失的变化规律,建立室内模拟试验台,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泡沫流变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沫流变模型是进行泡沫钻井流变和水力参数计算、指导实际作业的理论基础。通过室内精确测试泡沫流过模拟实钻循环管路压差和流速的变化对泡沫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流体可用幂律假塑性模型和宾汉塑性模型来表征,以幂律假塑性模型最接近实际流变性。  相似文献   

13.
泡沫是一种多相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一般用气液比来表示泡沫质量,指在大气压条件下混合体系中气体与液体的比值,即α=Q_气/Q_液,泡沫的泡沫质量一般在60—300,而小于60的气液混合体系则为充气液体。  相似文献   

14.
泡沫钻进中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第一是泡沫对钢铁具有明显的腐蚀作用。由于泡沫中有水和大量空气,而空气中含有氧。钢铁的腐蚀主要是水与氧的作用。在氧化锈蚀过程中发泡剂也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了防腐措施。第二是泡沫的发生。稳定泡沫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物质条件和机械条件。没有发泡剂的加入不会产生稳定的泡沫。没有强有力的机械作用,气体进入不了液膜,也不会发泡。相应的措施是设专门的泡沫发生器。   相似文献   

15.
姚爱国  戎信  黄生根 《探矿工程》1993,(5):49-51,55
根据实验结果,证明了气液比在150:1~350:1内,发泡剂含量适当,发泡良好的泡沫可被当做均匀、连续介质处理。利用自制泡沫流变装置,测定了泡沫的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泡沫属非牛顿流体,提出了计算泡沫流体的压力时需考虑泡沫的非牛顿特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所研制的DF-1型泡沫剂组分及性能;对泡沫泥浆钻进的配方进行了研究,得出的最优配方应用于现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对泡沫泥浆的护壁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微泡沫钻井液本身具有防漏、堵漏能力,尤其适用于绳索取心在固体矿产勘探中普遍存在的微裂隙漏失,而且无需专门设备、不影响正常钻进,加之微泡沫钻井液具有润滑性好、携带岩屑能力强、岩心保护好、井壁稳定等特点,更加有利于提高绳索取心钻进效率、减少事故发生。因此将微泡沫技术应用到绳索取心钻进中前景很好,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8.
张鹏远  白冰  蒋思晨 《岩土力学》2016,37(5):1307-1316
为了研究孔隙结构和水动力对悬浮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沉积和迁移特性的影响,对天然硅粉(悬浮颗粒)和荧光素钠(示踪剂)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迁移特性进行土柱试验,分别得到了5种不同渗流速度(0.033、0.066、0.132、0.199、0.265 cm/s)、两种不同多孔介质(石英砂和玻璃球)的悬浮颗粒和示踪剂全组合下的20条穿透曲线。根据试验结果,研究孔隙结构、渗流速度对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迁移和沉积过程中水动力作用机制、弥散效应、加速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浮颗粒的穿透曲线可以用一阶沉积动力学对流弥散方程的解析解来描述。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大,水动力学作用对颗粒出流浓度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孔隙结构的影响则相对减弱。同时,存在一个临界渗流速度值。当渗流速度超出该值时,悬浮颗粒迁移要快于示踪剂,而且临界渗流速度对于玻璃球和石英砂两种多孔介质是不同的;其次,在两种介质中,随渗流速度增大,弥散度增加,回收率和回收悬浮颗粒粒径增大,沉积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此外,在孔隙比相近的情况下,悬浮颗粒在玻璃球介质中的回收率要大于其在石英砂中的。可见,孔隙结构和渗流速度是影响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输运的重要因素,渗流速度越大,孔隙结构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根据几种冲洗介质中标准岩样线膨胀量、吸水量对比分析以及冲洗介质在模拟漏失通道中漏失量测试结果,研究探讨了充气泡沫泥浆防塌护壁、防漏堵漏机理,强调了泡沫的吸附性和疏水性以及充气泡沫泥浆低密度、高结构粘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姚爱国  戎信 《地球科学》1994,19(1):113-118
根据钻探工作的需要,在实验室内利用自制的泡沫流变装置测定了泡沫的流型,证明了泡沫属非牛顿流体,其流变参数随气液比、泡沫剂加量的改变而改变,其它添加剂也影响泡沫的流变性能,最后讨论了测试结果对泡沫钻进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