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浅谈地理兴趣教学俞晖(福州第三十八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地理似乎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因此,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是值得地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世章  于霞 《地理教学》2001,(7):20-21,19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实践发现,“学案导学”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可否认,当我站在讲台前,面对几十双眼睛、以及后面几位听课老师眼睛的时候,我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空白。由于所带班级较多,我向课代表询问了课程进度,才重新精心准备了“新疆”这节的新课,可结果是学生告诉我说“新疆”已经学了大部分,只剩下很少的一点儿内容了。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法指导的重要途径。要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设计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土壤”一课,按其内容来说相对枯燥,容易使学生学起来觉得乏味。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讲到这一课时就穿插了适用的诗歌谚语。  相似文献   

6.
王信文 《福建地理》2001,16(4):52-55
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必须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遵循激发兴趣,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考查反馈等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曹嵘 《地理教学》2004,(10):14-15,1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主要停留在教师“教”的方面,在学生“学”的方面如何进行,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推广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研究的中心逐渐由“重教法”转向“重学法”,因此更应重视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本文以初中地理新教材自主学  相似文献   

8.
张玲 《地理教学》1994,(3):27-28
地理新教材(人教版),改变了原旧教材的呆板面孔,“东南亚”一章仅用三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七个国家,仅讲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新加坡。课本编写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区域特点。这样,教师好讲,学生爱学、好记。我认为;“东南亚”一章新教材编写与旧教材比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余晶 《地理教学》2007,(2):24-24,25,26
目前,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主要停留在教师“教”的方面,而在学生“学”的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5.2世界经济全球化”一节为例,阐述创设地理专题学习网络模式,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李卫 《地理教学》2010,(17):60-61
七年级下册主要学习区域地理,我特别喜欢“走近国家”这个章节。因为我在这部分内容动的脑筋最多,自然也最受学生们的欢迎。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加了两个内容:讲一个与这个国家自然环境或人文地理有关的小故事;再就是我的独门秘籍“说文解字学地理”。就以“俄罗斯”一节为例作以下说明。  相似文献   

11.
陈霞 《地理教学》2007,(3):43-44
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教是为了不教,为“学”引路、架桥、导航。那么,怎样让学生不仅得到了“鱼”,而且得到了“渔”呢?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为例说明,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中学地理学习学”的思考伍恒发(龙岩市第一中学)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建立“中学地理学习学”?一句话,这是科教兴国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深化地理教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四化建设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教...  相似文献   

13.
以前上课我一直是认真的“备教材”、“备学生”。也是按这两个要求来设计我的教学。可是新的课程标准出现了,更要求教师要“备课标”,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于是我又很认真的“备课标”、读“课标解读”、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王亦茹 《地理教学》2022,(6):54-57+53
为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丰富高中阶段地理课程资源,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目标,本文聚焦浙江省高中校园内的地理研学资源,设计、实施校园地理研学实践课。依托浙江省某高中校内土壤资源,从研学资源挖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习评价等方面,通过“教学情境生活化”“研学资源深度化”“研学活动多元化”“知识生成自主化”“表现评价过程化”优化地理研学实践课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制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投影片。由于该教具可灵活变动,使课本图中未能表达的内容也能直观地表现出来,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17.
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不同点之一,表现在地理事实多一些,地理原理少一些。也就是常说的初中地理多讲“有什么”,高中地理多讲“为什么”。初中地理大量的“有什么”,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自身吹拉弹唱、吟诗作赋的才艺,尽可能使单调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幽默,使学生爱屋及乌、爱我及“地”。比如,学习第二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这一节时,我把我写得“中国地形赞”投影出来,用于新课导人和课堂小结。  相似文献   

18.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十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教”与“学”两个子过程的过程,其完成程度如何,长期以来是以各类地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最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且教和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和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些都是师生关注的问题。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个中心,来构建互动型的教学情境,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