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青海察尔汗盐湖中赋存有大量的气体,在察尔汗北部盐喀斯特带中气体显示较为明显,笔者就气体对盐湖矿床的影响提供若干线索,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达布逊断陷之中,是盆地的最低凹地带。湖区广泛发育第四系,由山麓到盐湖,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依次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洪积砂砾石带;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冲积洪积砂土带;冲积砂、亚砂土带;全新统湖积亚粘土带;中央为现代湖泊化学沉积。全新统湖相化学沉积,分布于盆地中央,面积5200余平方公里,沉积物主要是盐岩,在其晶间孔隙中赋存有富含 K~+,Mg~(2+)的晶间卤水,构成钾镁盐矿床。盐湖中有盐喀斯特存在(见图1),盐喀斯特的形成,主要由于北部的泉集河水出山后流经地段的第四系沉积物的分异空间狭窄,且有新构造运动隆起,破坏了山前地带地貌及岩性分带规律,湖泊碎屑沉积物远较南部粗,同时地下水迳流途径短,水力坡度大,因此在矿区  相似文献   

2.
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奥奇克盐底辟是中国最典型的盐底辟构造,可作为盐构造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填图,同时辅以遥感解译、地震解释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探讨了奥奇克盐底辟盐喀斯特地貌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及流变模式.奥奇克盐底辟表面盐喀斯特构造发育,在风化面上可见大...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森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屠玉鳞 《中国岩溶》1989,8(4):282-290
喀斯特森林是贵州省的重要森林类型。本文简要论述了喀斯特森林的生境特点及喀斯特森林的生态特征,对喀斯特森林的群落学特征——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及叶级谱、成层现象及演替顶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对贵州喀斯特森林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5个植被型,14个群系。最后,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喀斯特森林的主要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的原生性喀斯特森林;注意对喀斯特森林再生能力的保护;注意对喀斯特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封山育林,以促进喀斯特森林的恢复;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发展和扩大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4.
云贵高原喀斯特瀑布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极为发育,瀑布数以千计,有许多瀑布的成因与喀斯特河流演化密切相关。我们将那些与喀斯特过程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者称为喀斯特瀑布,作为河流喀斯特(Fluvial karst)进行研究。自W·M·Davis“峡谷与瀑布”一文发表(1884)以来,一百年内虽有一些瀑布分类方案先后提出(Lobeck,1939;姜达权,1958;Schwarzhach,1967;Monkhouse,1970),但很少论及喀斯特造瀑问题。直到近年,喀斯特瀑布这一术语才明确提出(关玉华,1979;张英骏等,1979、1982;杨汉奎1981)。由于它是喀斯特区的良好水资源(水利与水能),有的又是优美的风景资源,并且对于区域喀斯特研究有相当的意义,故有必要研究。   相似文献   

5.
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旅游资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内的兴文县拥有国内罕见的完整喀斯特景观,丰富独特的喀斯特景观被朱学稳研究员誉为“兴文式喀斯特”。本文运用比较法、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以及天坑、溶洞、石林等典型喀斯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资源优势。研究认为,兴文县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上发育了类型丰富多样、品位高、组合好且分布集中的喀斯特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生态僰苗文化资源,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一、二期7个代表地一样具有代表性,具有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资源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Tony WALTHAM 《中国岩溶》2009,28(4):355-369
“峰丛”和“峰林”是在中文文献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术语。而在其他国家,这两种地貌通常被定义为“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但峰丛、峰林与锥状喀斯特、塔状喀斯特并不完全相同。中国喀斯特分布广泛,本文把西方和中国的喀斯特专业术语连接起来,能让西方地貌学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喀斯特。本文是朱学稳教授近期发表于《中国岩溶》第28卷第2期上的 “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苦干问题讨论”论文的英文附加篇。 峰丛喀斯特地貌遍及贵州省及其临近省份大部分地区,其锥体石山较爪哇、牙买加和菲律宾群岛的更高更陡。尽管后者为西方所熟知,但贵州的峰丛可以说是峰丛和锥状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不过广西的峰林仅在中国以外东南亚的小部分地区可以看见。许多被西方认为是塔状喀斯特的地貌并非真正的峰林。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西方学者通过山体形状来区分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而中国的学者是根据石峰之间是否存在喀斯特平原来区分峰林和峰丛。 峰丛喀斯特是一种发育成熟的石灰岩地貌,具有深厚的包气带、完整的地下排泄系统,以及发育时间长并免遭更新代冰川破坏的山体形貌。峰林喀斯特是一种极端地貌,仅在横向夷平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特定环境中形成。峰林形成条件是:(1)石灰岩质纯;(2) 石灰岩层厚;(3)喀斯特平原上有冲积层发育;(4)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不大;(5)冲积平原有外源沉积物的流入补充;(6)缓慢构造抬升与喀斯特平原表面剥蚀相适应;(7)具有使石灰岩快速溶蚀的炎热湿润气候;(8)周围喀斯特平原下降时,地面蚀低和石灰岩山体边坡后退平衡。如果构造条件合适的话,峰丛可以演化为峰林。但如果有其他因素起作用,峰林和峰丛似乎可以并行发育。二者的起源仍然备受争论,并且峰林的起源恐怕是多种的。建议国际学术文献中应更加广泛地应用“峰丛”和“峰林”术语,“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则主要用于对形态方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周亮广  梁虹 《中国岩溶》2006,25(1):23-28
喀斯特地区水文运动规律特殊,生态环境脆弱,其水资源承载力也不同于非喀斯特地区。本文从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入手,选取了供水模数、需水模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人均供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耕地灌溉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评价指标,并用多目标灰色关联投影法对贵州省各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了合理排序。最后对人口、GDP、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评价结果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四因素与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 水资源量> 人口> GDP> 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其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关系不明显;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喀斯特分布面积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罗甸县为例,获取岩性及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景观格局分布等数据,从景观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视角对比分析了不同岩性分区的人为活动对景观生态质量变化的影响模式。研究表明:(1)利用景观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进行评价,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岩性分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差异;(2)非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稳定程度高于亚喀斯特区域,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稳定程度最低;(3)亚喀斯特区域的景观干扰程度高于非喀斯特区域,典型喀斯特区域受到的干扰最小;(4)非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最好,亚喀斯特区域次之,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较差;(5)2000—2015年,不同岩性分区下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呈现出不同趋势。典型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为0.30、0.18、-0.24、-0.18,2000—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有所下降,但201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处于上升状态;亚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0.55、0.17、0.32、-0.51,2000-2005年景观生态质量下降,而2005—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上升,201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又处于下降状态;非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为0.66、0.38、0.27、-0.30,200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受岩性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亚喀斯特区域景观生态质量更为敏感。因此,在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中应根据岩性的差异进行分区对待,更需关注亚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喀斯特文化,喀斯特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耕作、聚落、建筑、洞葬、民俗甚至家用器皿都打上了“喀斯特”的烙印。本文提出了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因地制宜”利用的科学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及人地和谐的美学价值,并以贵州为例,探讨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及其景观特征,认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开发应以“喀斯特文化”为总的文化导向,结合文化赋存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发掘“喀斯特文化”的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天坑略论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15  
上世纪80 年代, 人们知道我国四川省兴文县的石海洞乡(石林)风景区有个“ 小岩湾” 的大型喀斯特漏斗, 但多少年来并未引起喀斯特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 随着这类喀斯特形态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的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 为我们对这一现象的一般性研究提供了机会。在初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应该将这类形态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 并命名为“ 喀斯特天坑”(karst tiankeng)。本文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初步小结, 内容包括:国内外天坑的现有发现;喀斯特漏斗与天坑、天坑定义;天坑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与发育阶段;天坑在科学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徽定远北部山区方解石矿与该区地质构造,特别是节理的发肓密切相关。区内节理经历了剪切 追踪 晚期改造的发育过程。主要的三套节理分别受不同时期的主应力场所制约。整个控矿带节理的发育经历了裂开 愈合的发肓过程。其中第二期(由郯庐断裂系左行平移而诱导所致)应力场叠加作用下形成的追踪张裂,为结晶物质充填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兰坪——思茅盆地石盐矿床盐矿物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盐矿床在蒸发沉积过程中经受环境变化而被改造,兰坪-思茅盆地石盐矿床石盐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测温数据证明,该区地壳在喜山期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在石盐的成矿、成矿期后都迭加了火山以及构造-热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81年以来对察尔汗盐湖三次渗漏试验结果表明,盐田渗漏是盐田土层与外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盐田建设和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地点的土层特性、工程地质条件和其它有关条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再论察尔汗盐湖矿床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东生 《地质科学》1990,(3):259-268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的成盐建造可分为:浅部构造层(Q2—Q4);中部构造层(R—Q1);深部构造层(K以前)。其成盐作用可分为:泛湖阶段(Q1);盐渍阶段(Q2);盐沼阶段(Q3);干盐湖阶段(Q4)。从地层建造、变形特征、继承关系、富盐程度讨论了构造层次的生成关系。由成盐物质侧向补给的盐筛效应、垂向补给的构造膜效应讨论了构造的成盐规律,并确立了盐湖不完全对称地堑式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2):2132-2147
The 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potassium salt deposits in lower Cambrian evaporites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s of the Siberian Craton a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 uplift and deposition of the evaporites is demonstrated, at least in the Kan-Tas Basin. This explains the absence of potassium salts on the anticlinal ridges, where exploratory drilling has so far been carried out. Exploratory drilling for potassium sal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structural basins or on the flanks of anticlines. Promising locations for such drilling are on the Troitskii-Mikhailov anticline, north of the city of Kansk. — Auth.  相似文献   

16.
干盐湖阶段的沉积特征兼论钾盐矿层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盐盆地演化到析钾阶段时,广袤的干盐滩与若干卤水湖并存。这种特殊的地质地埋背景称为“干盐湖”。察尔汉盆地是现代干盐湖的一个典型实例。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使钾富集在水位最低的卤水湖内,并在干盐滩与卤水湖之间的平坦湖滨地带形成钾盐层。成钾机理与现代海滨萨布哈类似,但钾-镁盐类来源于干盐滩内的孔隙(晶间)卤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科技问题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我国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盐湖分布广泛,盐湖中蕴藏着丰富的钾、镁、锂、硼等盐类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极大。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满足国家对钾、锂、镁、硼等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认真考虑西部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的脆弱性,一定要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搞好盐湖资源开发。在发展盐湖钾肥工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共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介绍了我国盐湖资源现状,分析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盐湖资源的需求情况,讨论了制约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科技问题。在介绍国内外盐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思路、科技发展目标,以及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支撑条件等方面的建议与政策措施。指出现阶段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力量应放在占我国总钾资源97%的柴达木盆地,通过加强盐湖资源开发科技攻关和加快产业化进程,解决制约盐湖钾、锂、镁、硼等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示范基地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设综合利用钾、锂、镁、硼等资源的现代化企业,为可持续开发西部资源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岩盐矿区建造盐穴储气库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岩盐层与其它岩石频繁互层。从建造储气盐穴是否有利出发,根据含盐段岩盐层夹层的不同将剖面结构类型分为三类:第1类夹层以可溶性盐类——钙芒硝及泥岩为主,该类较易建造盐穴;第2类型夹层以碎屑岩(泥岩、粉砂岩)为主,含少量易溶盐类,该类建造盐穴条件一般;第3类型夹层以石膏、硬石膏为主,含泥、砂岩,该类难以建造盐穴。在中国东部诸多盐矿区中,江苏金坛建造盐穴条件较好,易于建造盐穴。而江苏淮安、湖南衡阳、湖北潜江、河南舞阳等盆地条件较差,但在这些矿区中,选择盐层厚度相对较大,夹层较薄、水不溶物质含量较低的地段,亦可建造储气盐穴。  相似文献   

19.
从四川盆地盐类变质资料看找钾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三叠系盐类在地史经历中,经受强烈的热融和水溶变质作用,使盐类沉积原始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钾组分转入液相,形成液态钾盐—富钾卤水)现剖面所见硬石膏、杂卤石、硫镁矾、无水钾镁矾等多系热融和水溶变质产物。面对这一现实,理顺和拓宽四川找钾思路,勘查开发液态钾盐,是四川找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盐矿开发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盐矿资源丰富,广布全国各地区。池盐和井盐开发有几千年历史,在世界盐矿史上创造过许多先进技术。按产出类型划分盐矿化工区有:盐湖化工区、岩盐化工区、井盐化工区和海盐化工区。认真汲取国内外盐矿产业化成功经验,组建新型的产业化集团,将对盐化工业的发展大有碑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