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中国城市地震灾害特点及城市地震灾害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初步设想,并对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特点、组成及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中国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是实现减轻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是开展风险治理和隐患排查的重要手段,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开展地震工程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综合考虑震源破裂过程、地震动传播路径、场地条件、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等因素,构建城市建筑群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以嘉兴市为研究示范区,基于设定地震和多概率地震危险性水平开展城市群体建筑结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及震害模拟,构建城市建筑群地震灾害可视化分析平台。该项研究旨在探索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有效方法,为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金江军  潘懋  徐岳仁 《内陆地震》2007,21(2):135-141
从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评价3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内容.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震小区划的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城市用地类型的城市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专家打分法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方法.最后设计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流程,并给出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算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强地震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是我国城市安全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内外城市地震灾害惨痛经验表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不足的城市往往在强震中毁于一旦。实现我国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切实防控和消除地震灾害风险。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地震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震灾预防能力建设、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作、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震灾预防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提出的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 ( UL EDRI)是从一个全新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城市所面临的地震灾害威胁。它着眼于地震灾害危害性在一个城市内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以综合的、层次的指数体系给出各局部区域间的地震灾害危害性的相对大小 ,以及组成危害性的各种因素对其危害性的相对影响程度 ,从而为城市的防震减灾规划、资源分配、城市规划和工程选址等各项工作服务。1 ULEDRI的提出一个大城市的地震灾害危害性有着众多影响因素 ,除了普遍重视的危险性和构筑物的易损性以外 ,城市功能、人口、经济等社会因素 ,以及应急资源…  相似文献   

6.
姚新强  王东明  曹井泉  纪静  林逸 《地震工程学报》2022,44(6):1429-1440,1449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日益严峻的形势将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天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背景出发,分析天津地震灾害风险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防治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从天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已经完成的工作入手,重点分析地震危险性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风险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以天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建立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治理、服务为主线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体系,并给出了 “十四五”时期支撑天津城市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体系的两项重大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地震灾害方面对城市的特点作了讨论,进而对城市地震灾害的严重性、类型及特征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最后对城市地震对策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预防”转化的热门课题。本文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震小区划的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城市用地类型的城市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专家打分法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方法。最后设计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流程,并给出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算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震成灾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与农村相比,城市具有空间的集中性、人口的密集性、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聚集性、开放性和社会活动的广泛性及基础结构的完善性,因而地震灾害更为严重,抵御地震的能力更为脆弱,后果更具有全局性。城市地震灾害的成灾要素与城市的特点息息相关。人工环境、天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及对人的伤害,是城市地震灾害成灾的四大要素,其中对人的伤害是第一要素。城市地震灾害的成灾机制是地震造成的直接后果、原生灾害、诱发灾害和次生灾害。了解这些,为我们制定城市综合防震减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人口、财富、信息的集聚地,正是现代化城市的这种特征造成了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导致大量的灾难.城市地震的防治和减灾事关一个城市的存亡.传统的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地震灾害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在全面、客观分析21世纪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措施,对我国的城市减灾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刘汉雄  张岳红 《地震研究》1992,15(3):298-305
本文根据对昆明的5层楼房和昆明市工人文化宫18层建筑的脉动观测,结合作者对昆明市几种地基土的脉动观测研究,提出了强震的卓越周期昆明地基土和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之间与震害的关系,可供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编制抗震防灾规划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09年12月19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6.7级地震基本情况及厦门市地震局应急处理过程。并讨论了如何完善应急对策。对厦门市今后的地震应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厦门市为例,从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当地社情及地市政府与省局政府职责的区别,讨论地市地震局应急预案应急级别启动条件与省局预案的差异和理由.  相似文献   

14.
王国治 《华南地震》1993,13(1):85-94
本文从地震监测、科研、预报、抗震、救灾、政府和社会减灾活动、减灾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8个方面系统阐述中国减轻地震灾害研究的进展和实施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地区2001年以来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和该区矿产开采情况的相关分析和我国历史矿震资料的研究,得到了该地区出现的异常地震活动现象是由矿山开采引起的结论。对该地区的震情和震害做了预测并提出了防震减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Informal education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ur children are the future: their school buildings must be safe in the face of natural hazards and children must be empowered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hazards and actions they can take to be better prepared for the next “event”. With respect to natural hazard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dual roles of caretakers who must ensure the safety of students in their charge and teachers responsible for educating students about natural hazard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arthquake risk reduction effor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surveys conducted in areas of varying seismic hazard in Iceland, Italy, and Portugal. The study evaluated the degree to which local authorities were involved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earthquake risk and hazard mitigation information, and specifically how this information was channelled to schools. Vulnerability mitigation for school building interiors (contents) and efforts towards educating pupils towards a culture of safety were also measured.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risk reduction efforts implemented in Icelandic institutions that serve groups who are especially vulnerable in emergencies and compares those efforts with the efforts made in schools.  相似文献   

17.
文彦君 《中国地震》2011,27(2):173-181
城市小区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研究,可为制定防震减灾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宝鸡市宝钛小区居民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总体水平不够理想,其中在自救互救方面最差,在地震灾害知识方面较好;居民对地震灾害知识了解的准确性欠缺、深度不够,防震减灾技能掌握不足,但有迫切的学习需求;居民自救互救的主动性和组织性较差,互救意识淡薄,地震谣言辨别能力不强,易于传播谣言.因此,充分发挥小区基层机构的宣传、引导、组织和管理作用,提升小区居民对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水平,是增强城市小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何宏林  宋新初 《地震地质》2005,27(3):396-411
地震一旦发生,给出一个快速而合理的震害评估,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和灾区重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这样的系统以改善和加快震害评估的速度,有的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然而,几乎所有这些研究和开发都是基于城市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地区。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地区,由于不具备象发达城市地区那样的基础数据和基础设施,很难把适用于发达的城市地区的类似系统移植过来。此外,尽管同样强度的地震在发达的城市地区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地区,但地震灾害在乡村地区所造成的损失恢复起来要比在发达的城市地区困难得多。所以,有必要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适用于乡村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区的灾害评估和灾害数据管理系统。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适用于中国西南偏远乡村地区的地震灾害评估和灾害数据管理系统(EDMS)。建立本系统的依据是中国地震局1988年编的《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中的“现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本系统由1)震后快速评估与2)震害数据管理和综合评估2部分组成。选择的范例研究区为丽江地区,使用的基础数据包括云南省特别是丽江专署和丽江县的家庭和人口分布、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大,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变得越来越大,做好建筑物震害预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合肥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中合肥市中市区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调查资料,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该类房屋的未来震害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快速城市化下,城镇人口密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置成为社区防灾减灾规划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基于当前社区空间结构,立足于社区地震应急避难需求,应用LA模型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置模型。选择银川市育林巷社区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避难路径长度为700 m时,避难场所服务区域可覆盖所有避难需求点;通过配置模型优化,目前的避难场所可满足社区90%居民的有效避难需求,但仍存在避难需求缺口;社区的总体避难空间有待改、扩建,按照居民区布局增加有效避难空间。该研究可为城市社区防震减灾规划的避难设施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