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麦斯特里希特阶-早达宁阶高分辨的海水^87Sr/^86Sr参考曲线是根据两个白垩纪-和三纪界线(K-T界线)(法国的Bidart和突尼斯的E1 Kef)剖面建立的。^87Sr/^86Sr比率曲线表明,在K-T界线前0.3 ̄0.4Ma和K-T界线处其值最大。第一个最大代表Deccan Traps火山活动主喷出期的开始。第二个最大值是一个快速的0.00006^87Sr/^86Sr变化,变化范围从K-  相似文献   

2.
关于全球规模的白垩纪-第三纪边界沉积物中铱富集的问题,似乎在Alvarez等提出的冲击说中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然而,某些批评者则倾向于完全排除地球外影响的另一种设想。他们将这种铱的异常富集现象归因于全球规模的火山作用。本文将这个关于K-T边界沉积中出现异常沉积而引起争论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其中包括了铱的富集、球粒和冲击石英的出现、在微化石中观测到^87Sr/^86Sr比值异常和黑烟灰的存在等问题。这样  相似文献   

3.
黄铁矿的中远红外谱及其对含金性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建业 《西北地质》1996,17(3):59-65
针对黄铁矿的具体情况,笔者采用中─远红外幅射以及透射吸收谱与反射吸收谱相比较的方法,对其红外光谱特征和含金性评价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确定了黄铁矿含金性的红外光谱评价准则是:v1、v2、v3吸收带的频率分别低于415cm-1、347cm-1、287cm-1,Tov1-Tv1值低于30,Tov2—Tv2值低于5时为富金;相反的情况为贫金或无金。在样品物质浓度(C)相同的条件下,黄铁矿特征吸收带的光密度(D)值随其含金性提高而变小。  相似文献   

4.
杨瑞东  颜承锡 《贵州地质》1995,12(4):290-297
本文是在对贵州石炭系地层岩相古地理研究过程中,采集了大量遗迹化石,共11属11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古地理分布特征,建立了贵州石炭纪遗迹化石群落与岩相古地理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石炭系地层中大量的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特征以及国内外已有Zoophycos产出层位岩相古地理情况,总结出Zoophycos的地史时期古地理变迁史,即C-P为浅海环境,T-J为浅海-深海过渡的半深水环境,K-E为深水  相似文献   

5.
刘陆军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7,21(4):247-252
老爷庙组的命名者认为这套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在地质图上标为早石炭世。新材料表明,植物大化石Leptophloeumrhombicum-Archaeopterisfisilis-Cyclostigmasp.组合的时代应属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化石Retusotriletessimplex-Apiculitusisporahunanensis(SH)组合显示的时代也为晚泥盆世晚期,从而纠正了这一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界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成源 《地层学杂志》1994,18(2):110-118,145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为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其位置就在长兴剖面界线层(混生层)2的内部,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即为长兴阶的顶界。  相似文献   

7.
华南二叠-三叠系的事件地层与生物地层界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应严格区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即为事件地层界线。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不能与“混生层”或“过渡层”的概念连在一起。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定义为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其位置就在长兴剖面界线层(混生层)2的内部,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即为长兴阶的顶界。  相似文献   

8.
在PH3.4时,铱能与碘化钾、丁基罗丹明B型成紫色络合物,其组成比Ir4+:I^-:BRhB^+=1:6:2,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ε=1.36×10^5L.mol^-1.cm^-1,铱在(0-8)μg/25ml范围时服从比尔定律,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大量基体离子,可对冶金物料中微量铱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9.
二叠纪-三叠纪(P-T)绝灭事件,通过对不列颠歌伦比亚东北部威尼斯顿湖盆地海相层序中,保存完好的沉积岩的元素和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到了地球化学方面的证实。岩石中干酷根的δ^13C值,在P-T界线上显示出突然的漂移,即从晚二叠世最晚斯的-29‰±1‰(PDB)到P-T界线之上约2m处一32.6‰的最小值,接着在P-T界线之上4m处恢复到二叠纪的δ^13C。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我们认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合成溶胶凝胶中间体的技术方法,降低了硅酸盐熔体的熔化温度,并在1750~1850℃和2.0~4.0GPa条件下合面出9个SiO2-Al2O3-Na2O(K2O)系列淬火硅权盐熔体,淬火熔体中Na(K)/A1≤1属过铝质硅酸盐熔体,其激光拉曼微探针(LRM)研究表明,随压力增大,T-Onb在高频区(900~1200cm^-1)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明显减小,过铝质熔体中存在六配位铝,且随  相似文献   

11.
洛川黄土地层定年的一个模式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鹿化煜  安芷生 《沉积学报》1997,15(3):150-152
选择黄土中2~16μm的颗粒作为沉积速率相对稳定的大气粉尘沉降组分,根据黄土粒度变化与沉积速率变化的相关性,设计了以下的年代学模型:Tm=T1+(T2-T1)(∑mi=1CiHi)/(∑ni=1CiHi)以黄土地层中根据热释光和古地磁极性倒转点获得的绝对年代作为时间控制点,利用上面的模式对洛川第四纪黄土地层的年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用于黄土高原中部黄土地层的精细定年。  相似文献   

12.
云南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ACRITARCH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6,17(1):105-114
本文首次报道在滇西施甸向阳寺剖面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孢子和疑源类,根据孢子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孢子带:1.Apiculiretusisporaspicula-Emphanisporitesneglectus(SN)带;2.Synorisporitesverrucatrs-Streelispora(VN)带;3.Breconisporitesbreconensis-Cymbosporitesdittonensi(BD)带。滇西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带可与滇东曲靖  相似文献   

13.
赵汝旋  秦国荣 《广东地质》1997,12(1):19-26,T001
粤北地区下石炭统下部的古孢子化石组合以具有泥盆-石炭纪过渡色彩为特征。根据其产出的地层位置和组成特征,划分Verrucossisportites nitidus-Anapiculatisporite hystricousus组合带(NH组合带(和Lycospora-Calamospora组合带(组合带)。前者以乐昌大赛坝剖面为单位层型,其中的孢子较原理,交复杂,繁盛于泥盆纪的分子含也较高,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罗宗铭  彭少锋 《岩矿测试》1996,15(3):213-216
在pH5.6-6.4的缓冲介质中,Sc-埃铬菁R(ECR)-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乳化剂OP形成蓝色配合物,基组成比nsc:nECR:nCPC=1:2:2。配合物的最大吸收长在61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1×10^5L.mol^-1.cm^-1。  相似文献   

15.
巯基棉分离富集5—Br—PAN—S光度法测定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春  魏琴 《矿物岩石》1997,17(2):98-101
本文研究了镉与5-Br-PAN-S的显色条件。在pH9.5的缓冲液中,形成1∶2型的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8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3×104L·mol-1·cm-1。镉量ρ(Cd2+)/(mg·L-1)在0~1.6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巯基棉分离水中离子富集镉,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本法用于水样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王茀孔 《岩矿测试》1994,13(4):277-279
在0.18-0.32mol/LHCl介质中,Mo(Ⅵ)与3,4-二甲氧基苯基荧光酮和Tween-80形成三元胶束配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26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16×10^5L.mol^-1.cm^-1,Mo(Ⅵ)含量在0-0.53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所建立的方法用于矿样中Mo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常温下在pH4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Ga与1,5-二(2-羟基-5-磺基苯基)-3-氰基甲 (DSPCF)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630nm处有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8×10 ̄4L·mol ̄-1·cm ̄-1,配合比为n(Ga):n(DSPCF)=1:2,显色反应在20min内完成,稳定时间至少24h,Ga量在0~1.8mg/L时遵守比尔定律。采用TBP萃淋树脂分离干扰元素后可实现煤矸石中G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地外撞击作用与地球灾变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撞击理论是美国物理学家Alvarez等(1980)根据白垩系-第三系(K/T)界线粘土层中发现的贵金属元素铱的异常所提出的。十几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围绕着这一理论开展了广泛的争论和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各地白垩系-第三系界线上发现的异常已有百余处。不少地方还发现了冲击变质矿物和冲击层。研究还发现显生宙来以生物的大量绝灭和地外物体的撞击具有近乎一致的周期性,大约为26Ma。最  相似文献   

19.
三溴偶氮胂—锇—溴酸钾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介质中Os(Ⅳ)对KBrO3氧化三溴偶氮胂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借此反应可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锇。方法灵敏度高,锇的质量浓度为10~200μg/L时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18×105L·mol-1·cm-1。方法已用于贵金属精矿中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3,5—二溴—4—偶氮变色酸苯荧光酮与铝显色反应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应平  张华山 《岩矿测试》1997,16(4):293-295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Al与3,5-二溴-4-偶氮变色酸苯基荧光酮的是色反应条件和光变性质。在pH6.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Al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6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5×10^4L.mol^-1.cm^-1,Al的质量浓度为0-0.2mg/L时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