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渭  欧阳自远 《岩石学报》1996,12(1):115-126
建立类地行星区太阳星云凝聚过程的岩石学模型,对于合理解释陨石、地球和类地行星的成因关系,探讨地球起源和估算地球的整体成分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根据天体化学和太阳系演化学说关于太阳星云物理化学条件的基本分析,以及实验凝聚岩石学的研究结果,推断在太阳星云盘的类地行星区中可能有星云的气-固和气-液-固两种凝聚作用发生。通过对球粒陨石中球粒和基质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的对比,论证了绝大多数球粒的气-液-固凝聚成因和基质的气-固凝聚成因,并讨论了球粒陨石各化学群的凝聚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球的化学不均一性:从原始星云到现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地球形成、演化过程中化学的不均一性。对前地球阶段太阳星云的化学不均一性、地球形成以后不均一性的演化和上地幔性状给予了系统的讨论。同时,根据地球化学的特征,初步论证了“第四化学储源库”的存在,并以此讨论Pb同位素的Paradox,以及由化学不均一性确立的“区域演化序列”新概念。  相似文献   

3.
内星云区星子的类型张福勤,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内太阳星云,星子1引言地球及类地行星的起源是地球化学和天体化学共同的课题。近年来,欧阳自远等[’-’j根据星子堆积理论对地球成因和地球化学不均一性起源的探索进一步推...  相似文献   

4.
太阳系形成及演化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陨石的研究,说明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包括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高温加热熔融事件和低温蚀变过程,陨石母体的热变质作用、熔融分异作用以及冲击变质作用等。对太阳星云的化学组成和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性、前太阳物质的存在及其意义、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同位素绝对年龄、间隔年龄以及宇宙射线暴露年龄等进行了讨论。结合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研究,特别对电子探针、离子探针、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拉曼光谱等微束分析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和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道德  王桂琴 《矿物学报》2012,32(3):321-340
陨石是来自含气体-尘粒的太阳早期星云盘凝聚和吸积的原始物质,大多数原始物质因吸积后的作用过程而改变(如月球、地球及火星样品),但有一些却完整的保存下来(如球粒陨石或球粒陨石中的难熔包体)。这些原始的物质通常依据同位素丰度特征来识别,依据其矿物-岩石学特征和成因可将已知的陨石划分许多更小的类型。陨石学及天体化学的新近进展包括:新近识别的陨石群;发现新类型球粒陨石及行星际尘粒中发现前太阳和星云组分;利用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完善了早期太阳系年代学;洞察宇宙化学丰度、分馏作用及星云源区及通过次生母体的作用过程阐释星云和前星云的记录。本文概述了早期太阳系内从星云到陨石的演化过程。依据这些资料,对早期太阳系所经历的多种核合成的输入、瞬时加热事件与星云动力学有一些新的认识,以及认识到小星子和行星体系的演化比以前预期的更快速。  相似文献   

6.
形成类地行星初始物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道德 《地球化学》1986,(4):319-328
不同类型陨石、内行星和外行星在主要元素或化学组成上的差异,表明从早期太阳星云内的凝聚作用开始,到吸积作用前后,曾发生过明显的化学分馏作用。随着与太阳的距离增大,难熔元素的丰度逐渐增高,温度和压力逐渐下降,据此可推测不同类型陨石形成的部位及类地行星的初始物质。  相似文献   

7.
凝聚岩石学     
凝聚岩石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天体化学、陨石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不平衡球粒陨石的球粒、包体、基质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凝聚成因的矿物、岩石学证据,从而在矿物岩石学角度上证明了太阳星云经历过复杂的凝聚作用过程,这种凝聚作用是形成陨石和行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星云凝聚过程中的成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已确证陨石是保留原始成分和结构特征最多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而小行星带又是陨石的源区。因此,本研究是在对陨石的化学成分,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以及目前对太阳星云压力密度的计算和蒸发-凝聚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陨石的凝聚成因,从而为建立小行星区乃至整个类地行星萄星云凝聚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球粒陨石中含水矿物的种类和主要特点,根据陨石中含水矿物与无水矿物,有机质的关系,太阳星云凝聚模型中有关水蒸汽与无水矿物反应的理论,以及有关的同位素资料的综合分析,推断形成含水矿物的水化作用是太阳星云凝聚作用的一个阶段,通过不同类型球粒陨石氧同位素组成和含水矿物数量的比较,论证了太阳星云盘中发生水作用的范围,从而对地球水的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述了星云和星子假说、太阳星云的崩塌、星盘的形成和演化、颗粒生长、星子增生、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的形成、行星迁移,以及太阳和行星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
太阳原始星云原子团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Allende和宁强两块CV3陨石,在分子团簇串级飞行时间质谱装置上。用激光溅射模拟太阳原始星云在高能环境下的Si-0,Fe-0和Mg-0原子团簇的形成和分布,对模拟过程所产上的原子团簇系列的结构和稳定性,以及可能的天体化学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Fe:Mg:Si:O=1:1:1:4的早期太阳星云中原子的两体碰撞频率开始,对均匀稳恒状态下某一特定团簇的碰撞几率和有效碰撞数的表达式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一个稳恒状态下的统计热力学定态模型。然后利用这一模型和模拟实验的结果计算了太阳星云中几种主要原子团簇相对内能的大小以及不同平衡态下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和评述太阳星云早期演化过程中的成岩问题出发,说明凝聚岩石学的形成、现状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十年,中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嫦娥工程与月球采样返回,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一系列深空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发展;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库的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充足样品;高精度同位素分析平台的建设,保障了陨石及地外返回样品的分析研究需要;此外,国内还涌现了一批优秀行星科学与天体化学青年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对各类陨石的研究,在太阳星云起源与演化、火星与月球等类地行星形成与宜居性研究、小行星岩浆作用和含水蚀变及后期撞击历史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
富Ca、Al包体(简称CAI)形成于太阳星云演化的最初始阶段,其成因模式主要包括:气—固凝聚、熔融结晶和部分熔融以及高温蒸发作用等。最近,通过对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进行岩石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化学群中的CAI具有相似的大小和类型分布特征,表明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极可能具有相似的起源。该结果,与前人的氧同位素、Al—Mg同位素体系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致。不同球粒陨石化学群中的CAI具有相似的成因,并很可能形成于太阳星云的相同区域,随后迁移到不同球粒陨石群的吸积区域。  相似文献   

16.
朱炳泉 《地球化学》1978,(2):148-156
随着同位素年龄测试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方法的建立,使人们对太阳系星云的演化时间过程,陨石母体的凝聚年龄、受热历史和陨石受宇宙射线作用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目前根据高精度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测定,以及I^129-Xe^129,Pu^244-Xe136方法已能确  相似文献   

17.
《地球化学》1976,(2):133-143
研究地球物质中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和转变的规律,进一步探讨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是地球化学的主要课题之一。球粒陨石的平均化学组成可能代表着形成太阳系的太阳星云的平均化学组成,也是组成地球的初始物质,而地壳上的各种岩浆岩都是从地球的初始物质经过熔融、调整、演化而逐渐形成的。我们通过对普通球粒陨石、超基性岩、各  相似文献   

18.
在通过对Allende(CV3)碳质球粒陨石的4个光薄片中发现的5个特殊蠕虫状橄榄石集合体(AOA)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研究,证实它们的矿物组合以富橄榄石和霞石为特征,可见少量的金属硫化物。橄榄石颗粒Fa(Fe/(Fe Mg)原子百分比)值范围在34.1 mol%~42.2 mol%,百分标准平均方差(PMD)值为6.1,表明这些颗粒达到了一定的热力学平衡。AOA可能属于星云直接凝聚形成,AOA和细粒CAI(FTA和富尖晶石-辉石型CAI)可能代表了太阳星云从高温到低温连续凝聚的产物。认为AOA的蚀变作用发生在太阳星云中,霞石和铁橄榄石可能是后期水化蚀变的产物,霞石可能替代了AOA中原始的矿物——钙长石和黄长石等。AOA可能在星云中还经历了热蚀变作用的过程,橄榄石和霞石颗粒均具有高的FeO质量分数(29.1%~34.4%,4.04%~9.70%),表明蚀变反应发生在高逸氧度的星云环境下。  相似文献   

19.
侯渭  欧阳自远 《岩石学报》1996,12(3):471-477
在建立了小行星星云凝聚模型的基础上,对类地行星区中土物质(硅酸盐、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的凝聚作用,以及凝聚物的水化作用进行了讨论。进而建立了包括小行星区在内的整个类地行星区的星云凝聚模式。根据地球核幔质量比和关于地球初期演化的研究结果:使用顽光辉石球粒陨石和C1陨石的化学成分分别做为地球形成区中类顽光辉石球粒陨石质星子和类C1陨石质星子和类C1陨石质星子的成分数据,假定类顽光辉石无球粒陨石质昨  相似文献   

20.
《天体化学     
获中国科学院1990年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天体化学》专著,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教授的科研成果。该书以他从事天体化学研究27年来的科研成果为主导,并系统综合国内、外该研究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全书57万字,317幅图、178张表。 该专著的内容分四个部分共12章:一、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元素起源;二、太阳系的化学特征演化,即太阳系各层次天体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同位素特征、形成环境与化学演化。包括太阳星云的物质来源与凝聚过程;行星化学及其大气化学、地形特征、模式成分、内部构造与演化特征、行星演化的能源与热历史;月球化学、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