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海城、唐山大震前,辽宁及其邻近地区几个中强震震前b值的异常变化.通过对1972年至1984年十二年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发现在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内,中强震震前b值的异常变化遵循着开始升高,中期下降,后期继续下降或稍有回升时发震的规律:地震在所研究的区域范围以外,震前b值开始处于低值状态,然后持续上升,到达峰值时发震;而某些Ms=4.5级左右地震,震前小范围内b值低,中期大幅度升高,后期迅速下降发震;大震震源区小范围内的余震序列的b值已不再遵循震前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说明震前b值的表现形态与所选取的区域范围有关,与地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变释放∑E1/2、小震调制比Rm值、缺震M、b值、G-R关系偏离度η值和地震非均匀度GL值等项地震活动参数空间扫描结果对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及其邻近地区的中强震发生地点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根据该区已发生的10次Ms≥4.9级地震震前的空间异常分布初步给出了这6项参数的异常判据,并认为未来中强震所在区域应基本同时满足应变释放、小震调制比和缺震的异常指标;同时,未来中强震应发生在这6项异常密度最大的地区.研究结果表明,10次中强震中有7次地震位于异常最大密度区内,其中有5次地震的异常密度达到5项以上.  相似文献   

3.
选取1970—2019年蒙宁交界区中国台网中心地震目录,结合研究区地质构造,分析震级与地震频次以及时间与地震频次的关系。利用极大似然法,设定不同的窗长和步长,对研究区进行b值时空扫描,对比b值时间曲线,发现某些中强震发生在b值下降到异常水平然后上升的过程。采用矩形窗和圆形窗分别进行空间扫描,对比发现,研究区低b值分布在(104°—105°E,36°—38°N)区域;对研究区16次中强震进行震例回溯,结果发现,5次地震发生在低b值区域,表明低b值区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六安附近空区区域近期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区的地震活动趋于平静;判别孕震空区的两项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其它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如波速比、b值、C值等和前兆观测未发现明显的趋势异常。讨论了该空区形成以及至今未发生中强震的实际演变过程,指出该空区形成是由于中强震后在同一地震带上的应力调整所引起的,有可能该空区因周围中强震的综合卸载作用而成为无震空区。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地震的重新定位及b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伟 《中国地震》2016,32(1):54-62
通过联合使用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资料,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7127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考虑到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用VELEST方法获得云南地区走时残差均方根最小的一维P波速度模型,基于反演模型用双差法对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5836个地震的定位结果。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且滇西地区震源深度相对较深。用精定位后的地震目录计算云南地区b值,从b值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b值随深度逐渐减少,且在9~10km深度时,b值变化最为明显,可能表明云南地区中强震孕震层主要位于9km以下;同时,盈江5.8级地震序列b值的三维空间分布显示,主震发生在高低b值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6.
曹凤娟  焦明若 《中国地震》2012,28(4):415-424
本文从辽宁地区映震效果较好的预测指标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1~9比率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10项映震效果较好的指标中,权重值居前3位的分别是短期预测指标中的前震序列、流体异常和b值.同时层次分析模型也给出了辽宁地区有无中强震的综合判定指标Y,Y值可较好地反映辽宁地区中强震的震兆强弱程度和异常可靠性,当Y≥1.41时(若有前震序列,则Y≥2.59),辽宁地区短期内存在发生中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活动及序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玉门地区区域构造环境和中强震基本活动特征,分析了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时空异常特征和地震序列类型,结果表明,地震前存在地震空区、条带、低频度、低b值、缺震、高η值、小震调制比和GL值高值等中短期异常现象;地震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其发震构造为一组挤压逆冲推覆断裂。  相似文献   

8.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4):691-700
大量研究表明地震孕育过程中存在相对平静期,该阶段b值会相对下降,b值变化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MS7.4地震,为研究地震前b值时空变化特征,本文截取2009年至震前地震目录,将地震目录分为去除余震目录、完整地震目录,对比研究b值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玛多MS7.4地震前1年b值开始低于均值且不断下降,至b值有上升趋势时地震发生,扩大到区域内其它5级以上地震,也符合此规律,地震发生后b值明显上升,短时间内又下降至较低位置,并一直处于较低位置直至下次地震发生;从b值空间扫描结果看,玛多MS7.4地震前,震中位于低b值区域,该位置为b值最低处;通过不同时间段的b值空间扫描结果,可发现玛多MS7.4地震发生前低b值区域向震中不断迁移,表明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应力不断集中;b值空间扫描时,完整地震目录掩盖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去余震地震目录较好的凸显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立明  王振亚  兰丛欣 《地震》1999,19(4):372-378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7级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并探讨了物理解释。结果表明,本地区≥ 7级地震空间上受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控制,发震间隔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本地区≥ 7级地震的孕震演化过程具有共性行为,表现为孕震构造10年尺度的大范围中强震平静,研究区2~ 5年尺度的中强震频发,末次中强震的时空任意性等特征,对区域地震分析预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天山部分地区尾波衰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筱荣 《内陆地震》1991,5(2):132-137
分析1988年库尔勒和阳霞台地震尾波资料发现,地方震尾波衰减系数α值、尾波持续时间比τ值,在中强震前确有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1.
2021年5月21日21时21分至22时31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接连发生4次MS≥5.0地震,分别为MS5.6,MS6.4,MS5.0和MS5.2地震。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4日漾濞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区域记录的地震资料,利用极大似然法计算研究区b值,通过分析漾濞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b值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认识:① 漾濞震群发生后,震源区b值出现快速下降,可能预示着局部地壳介质强度接近临界状态;② 漾濞4次MS≥5.0地震均沿剖面低b值异常区的边缘分布;③ 漾濞地震发生后,震源区b值明显回升,预示着地壳应力得到释放,短期强震危险性降低;④ 漾濞地震西北40 km和70 km处存在低b值异常区,未来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最近28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茂县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频繁中-小震活动状态,被认为是龙门山断裂带上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江油-平武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稀疏中-小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而岷山断裂带中的岷江断裂段和虎牙断裂段,以及叠溪隐伏逆断层地区均具有相对偏低的应力水平,可能与其不久前分别发生过大地震和强震有关,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复发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activity is intense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However, no middle-sized earthquakes have occurred in the last decades in the region since the MS6.2 earthquake in the Zhangbei region in 1998. The quiescence of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s quite prominent in North China. In this paper, we use small earthquake records in 1970~2009 to study background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seismic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b-value, the maximum magnitude and annual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earthquakes of M≥6.0. Our results show regions with low b-value that include the Yuncheng region in the Shanxi rift, the Suqian region located in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and the Shijiazhuang region in the Taihangshan block. Our analysis on the synthetic spatial pattern of seismicity indicate that seismicity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regional dynamic factors of deep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八五”以来地震短临预报攻关成果,对黑龙江省1986年德都中强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性资料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震前b值无异常,η值,∑(t)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在一至一年半时段内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地震强度因子Mf值未出现高值异常,地震演化指数YH值和地震算法复杂性Ac值的异常发展与“八五”短临地震预报判据相反,广义时间维D1和广义空间维Ds参数的异常发展过程符合“八五”地震短临预报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全球强震活动性的某些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征祥 《地震学报》1986,8(2):137-145
根据阿部胜征新近研究和发表的均匀化全球大地震目录(1897——1980),获得如下几点关于全球强震活动性统计特征的初步认识:(1)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之后,全球活动处于相对平静的阶段;(2)在全球活动高潮时段中b值偏低,大陆地震区的b值偏低;(3)据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序列的结果,全球不同的地震区内,存在几十年尺度的强震活动高潮幕和平静幕交替出现的现象;(4)北半球大陆浅源强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特征有关。上述特征对估计全球和不同地震区的地震活动趋势可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甘肃及邻区8个小区域的背景b值和计算b值的最小震级下限,对计算b值的两种常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甘肃及邻区b值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及邻区,中强震前震中区及邻区的b值往往呈现低b值,与中强地震的对应率约为50%。作者认为,在日常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b值可作为一种较有效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建中  宋良玉 《地震学报》1981,3(3):292-301
近年在地震预报问题的探索中, 不少人企图使用震级频数法则去寻找大震前兆, 讨论 b 值的时空变化.随之出现一个新问题, 为适应预报需要资料所取范围越来越小, 时段越来越短, 这样估计 b 值时使用的地震个数大大减少, 至使估计 b 值时误差增加.本文从古登堡、李希特的震级频数法则出发, 讨论了 b 值的各种估计方法.其中有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 线性简单最小二乘估计和非线性简单最小二乘估计等.给出 b 值各种估计的精度, 从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文中应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一个 b 值误差表, 供计算 b 值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On the basis of the viewpoint of prepa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group, the spatial andtemporal sc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ity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and its coast regionare studied, and some problems regarding the prediction of seismic hazard a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M=4. 0 earthquakes has overall presented arelative stable state, but the partially concentrated area wbich evolves and migrates and theanomalous low b-value area have appea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 moderately strongearthquakes with M=5. 0~6. 0 have taken place on the edge of the anomalous area. Theaccumulative frequency of M=4. 0 earthquakes in the anomalous area presents non-linearindex acceleration and th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have appeared in the late period ofthe non-linear index acceleration of M=4. 0 earthquakes or in the later anomalous tranquilperiot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uneven Phenomenon of seismicity has some stability andreproducibility, and has som  相似文献   

19.
马瑾  雷兴林 《地震地质》1990,12(3):229-236
对京津唐张地区地震震级频度关系进行空间扫描后,发现该区的震级频度关系有三种类型:第1类符合线性b值模型,第Ⅱ、第Ⅲ类符合特征震级模型。近22年来未发生大震的地区往往属第1类。大震区往往属第Ⅱ、Ⅲ类。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岩石破裂及破裂连结过程中声发射事件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高b值线性模型。在岩石伴有粘滑的摩擦滑动过程中声发射事件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低b值线性模型。但是在一个完整岩石的破裂和失稳错动全过程中声发射事件震级频度关系符合特征震级模型。由此说明某一区域的震级频度关系可能反映了该区构造变形所处的阶段。一个地区震级频度关系上的多次转折可能包含了地区构造几何信息。一些未发生大震的地区,在中等震级段出现b值非线性现象,这可能意味着它更接近失稳前的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