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b值与地应力具有密切的关系,即高应力对应低b值,研究汶川地震区b值的时空变化可以获得地震前后的应力演化过程.本文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模型联合反演的方法和双差定位法对龙门山地区汶川地震(M_s8.0)前后的地震进行了重定位工作,在此基础上精确计算了汶川地震前后不同时间段内b值大小的变化趋势及b值空间分布.结果显示:(1)b值在深度上存在明显的分层性,15 km以上b值较高,15 km以下b值较低,反映上部岩石为脆性,下部岩石为韧性的特征;(2)区域平均b值在汶川地震之后出现下降,而后有所恢复并逐渐增加,芦山地震后又降低,反映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同震变化和震后愈合过程;(3)分时段b值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在芦山地震之后,汶川地震破裂区b值下降,即应力增加,这意味着汶川芦山地震之间的空段存在韧性变形,且芦山地震的发生促进了汶川地震破裂区的愈合;(4)映秀附近彭灌杂岩区在震前呈现低b值异常,反映该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应力,可能是震后最大位错发生在该区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2021年5月21日21时21分至22时31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接连发生4次MS≥5.0地震,分别为MS5.6,MS6.4,MS5.0和MS5.2地震。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4日漾濞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区域记录的地震资料,利用极大似然法计算研究区b值,通过分析漾濞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b值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认识:① 漾濞震群发生后,震源区b值出现快速下降,可能预示着局部地壳介质强度接近临界状态;② 漾濞4次MS≥5.0地震均沿剖面低b值异常区的边缘分布;③ 漾濞地震发生后,震源区b值明显回升,预示着地壳应力得到释放,短期强震危险性降低;④ 漾濞地震西北40 km和70 km处存在低b值异常区,未来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甘肃及邻区8个小区域的背景b值和计算b值的最小震级下限,对计算b值的两种常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甘肃及邻区b值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及邻区,中强震前震中区及邻区的b值往往呈现低b值,与中强地震的对应率约为50%。作者认为,在日常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b值可作为一种较有效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区的二十次大、中地震前的能量E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有十二次地震在震中附近有个高能量区域,其外围有个低能量区域;有八次地震在震中周围只有低能量区域。E的这种区域分布半径有随主震震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并求出了其统计经验关系式。若将低能量区域所包围的区域范围视为主震在地壳内的孕震区,则可以确定各级地震孕震区域的大小。还发现E在该区域内随时间的变化是在主震前出现一个低能期,其低能期时间或总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大小有关。这种变化特征与震前b值出现的峰值期相一致。利用这种特征可能为预测地震的地点、时间、强度提供一定依据。总归一化频度N0、最高震级也有E的类似变化现象。因此,b值、E、N0、都有可能作为预测地震的标志量。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前的b值异常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华北地区几次大震周围的较小区域内和较大区域内的b值变化.发现了较小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先升高后逐步降低,直至最低值,震前又有所回升才发震;较大区域内的b值随时间的变化,在大震前有个明显的峰值期,其峰值期的长短与大震震级有关. 另外,研究了b值从大震震中向外随区域扩展的变化,发现b值从震中向外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在大震震中附近有个低b值区域,其外围有个高b值区域.  相似文献   

6.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2020年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总结2020年2月—3月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性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性: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3次地震震中500 km范围内无观测台站分布,地球物理场观测能力较弱;③综合方法:识别出Wq值异常。3次改则地震均位于可可西里至唐古拉地区,其中2月21日5.0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北缘,而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南缘,且3月的2次地震相距约5 km,构成震群型序列。对3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的跟踪发现,2月21日改则5.0级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向阳湖—布若错断裂南侧发育的一条NNE走向的小断裂上,余震较少,震后40天内共发生8次ML 2.0以上地震,主震震源机制为张性破裂;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震源机制均为走滑型,余震序列丰富,主要分布在多条构造的延伸区域,计算得到序列h值为0.58,b值为0.88。综合分析认为,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少,主要为具有中期意义的异常,综合方法的异常识别主要为后续强震的地点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9年甘肃张掖5.0级、夏河5.7级地震前中国大陆均有明显的“地磁低点位移”现象出现,2次地震震中均位于低点位移线出现明显转折的区域。通过对2次低点位移异常日中国大陆地磁台站低点时间进行梯度法分析,研究了2次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与低点时间高梯度带分布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次低点位移异常日都同步出现了地磁垂直分量低点时间高梯度带分布;②2次中强地震震中位置均位于低点位移线出现明显转折处和低点时间高梯度带1.0 h/(°)等值线附近;③利用低点时间梯度法对低点位移异常进行分析有利于改进原有异常识别方法,较少虚报率。  相似文献   

9.
钱兆霞 《地震学报》1983,5(3):313-322
本文分析了云南地区(通海、永善、龙陵、宁蒗、普洱)五次 Ms6.7大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发现:(1)大震前一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内中强地震活动明显加强,年频度达 n(MS4)20次/年,n(MS5)6次/年;(2)同时区域内 b 值相应下降;(3)大震前数月至一年内中强地震活动由原来的大范围散布状态逐渐向未来震中收缩,有的地震(如龙陵、通海地震)的前震,收缩为交叉带状.这些特征可能与云南地区的地壳构造格局和孕震过程有关,文中称这些中强地震为广义前震。   相似文献   

10.
Based on seismic data from the regional network for the last 34 years,we analyzed the present fault behavior of major fault zones around the Mabian area,southern Sichuan,and identified the risky fault-segments for potential strong and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future.The method of analysis is a combin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values with activity background of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and current seismicity.Our results mainly show:(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values indicates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in the studied area,which reflects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cumulative stress levels along various fault zones and segments.(2) Three anomalously low b-value areas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were identified along the Mabian-Yanjin fault zone.These anomalies can be asperities under relatively high cumulated stress levels.Two asperities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Mabian county,in Lidian town in western Muchuan county,and near Yanjin at the south end of the fault zone.These two areas represent potential large earthquake seismogenic sites around the Mabian area in the near future.Besides them,the third relatively smaller asperity is identified at southern Suijiang,as another potential strongearthquake source.(3) An asperity along 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Longquanshan fault zone indicates the site of potential moderate-to-strong earthquakes.(4) The asperity along the segment between Huangmu town in Hanyuan county and Longchi town in Emeishan city on Jinkouhe-Meigu fault has potential for a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1.
李艳娥  陈学忠 《地震》2019,39(1):136-14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地震发生之后, 先后于2013年4月20日和2014年11月22日分别在汶川MS8.0地震震中西南约80 km的芦山县和约178 km的康定县发生了MS7.0和MS6.3地震。 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前主边界处, 康定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上。 芦山地震发生前有几位作者先后计算了汶川MS8.0地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 分析了其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本文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回顾, 并根据芦山地震和康定地震的实际发震断层面参数, 计算了汶川MS8.0地震在芦山地震和康定地震震源深度处的水平面上以及其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 还给出了其震中处库仑破裂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汶川MS8.0地震发生使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增加而使康定地震震源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减小。 在芦山地震初始破裂点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达0.245 MPa, 在康定地震初始破裂点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为-0.00063 MPa。 因此, 汶川MS8.0地震的发生对芦山地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对康定地震的作用不明显。 在目标断层面参数已知的情况下, 根据库仑破裂应力在目标断层面上的分布, 可能为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提供线索, 进而对地震发生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若一次地震的发生使目标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显著增加, 这种情况下库仑破裂应力对未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20日期间四川区域台网记录到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到7 030个重定位事件,并获得了四川长宁MS6.0地震序列较准确的空间分布,并据此计算了震后长宁震源区的平均b值,分析了地震序列的活动性;利用近震全波形拟合方法获得了主震及4次M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获得如下主要结果:① 四川长宁余震序列呈NW?SE向分布,余震深度分布整体呈现出西深东浅的趋势,且西部地区地震的频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② b值空间分布显示,震后长宁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挤压构造环境;③ 主震和4次震级较大余震的矩心深度均较浅,尽管均为逆冲型为主的地震事件,但破裂面走向有所差异;④ 推测主震及中强余震是长宁背斜地区既有断裂或者同震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生断层长期受到外力挤压而错断所致。   相似文献   

13.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研究》1995,18(2):125-134
本文采用断裂力学观点,分析研究了一些临震预报实验结果与地电实际观测资料。发现在强震与部分中强震前,震中附近的台站,除能预测到有关地震的地电阻率日突变序列的短期异常变化外,在瞬时突变序上还能看到临震前明显的突变现象,还是震前三个月里的最大瞬时突变,从它的出现至发震所需的时间,将随震中距的减少而缩短,且与震级有关,对于强震多集中出现在震前一个月内,中强震为十天内,并有由外围向震中收缩的趋势,其平均收缩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 in China since the Xinfengjiang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 in the 1960s. Regulations now require the risk of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 to be evaluated in the pre-research stage of all hydropower projects. Although nearly 40 cases of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China, analyses comparing the changes in seismic activity following reservoir impoundment with predictions are rare.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seismic activities observed in the reservoir a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e Xiluodu hydropower station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frequency, and focal depths of the earthquakes, and clarifi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frequency/timing and reservoir level after impoundment. We then concluded that the seismic events in the head region were karst-type earthquakes, while those in the second segment of the reservoir were tectonic earthquak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epicenters and the seismic intensities validated some of the results for the reservoir-induced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Xiluodu hydropower st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proposed earthquake triggers and predictive models are reasonabl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 (s) of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 revising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 codes, and predicting the hazard zones of reservoir-induced seismicity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张学民  卢军 《地震》2007,27(2):89-98
分析了位于云南西南部的腾冲地震台自1986年以来的大地电场记录资料, 分别针对4次远强震和中等地方震前的电场极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地震发生前3个月的时间内, 电场极化逐渐趋于线性, 而不象正常时段时数据分布比较分散。 地震越强, 其线性极化特征出现得越早。 电场异常的方向性与震中方位有一定关系, 但也与震源区的活动断裂走向有关。 综合分析了异常产生的机理, 认为异常可能来自震源, 而震源区构造是信号传播的最佳通道。 电场的震前线性极化异常具有非常典型的短临性, 对未来地震方位及时间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人对水库诱发地震规律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三峡地区1980年以来ML2级及以上地震的震例资料,对比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震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和地震频度变化的因果问题。结果认为,相对于蓄水前,蓄水后震源深度没有明显加深,震源位置有向库区集中的趋势。蓄水后地震年平均释放能量有一定的增强,能量增强的原因主要是地震频度的增加导致。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20日长白山天池火山小震震群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2002年7~9月,采用15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进行了近3个月的地震观测,记录到大量发生在天池火山附近的地震和多次小震群。对2002年8月20日的小震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发生在长白山天池内的西南部,震源深度距离天池水面一般小于4km深,震群的震中位置呈北西向线性分布。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表明,该震群为典型的火山构造类型地震。在观测中发现HSZ和DZD台的地震记录低频成份丰富,这可能与台站附近的局部介质变化或低速的断层带有关。我们认为震群可能是由火山深部活动诱发的局部断裂活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九江—瑞昌Ms5.7级地震和汶川Ms8.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根据两个震区地震后观测所得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和“2005.0中国地磁图”项目所积累的地磁场三分量数据,建立了两个震区的岩石圈磁场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两个震区岩石圈磁场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三个独立分量地震前后的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地震与岩石圈磁场变化关系,寻找有效震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两次震中均位于岩石圈磁场的磁偏角和磁倾角零值线附近;(2)震后震中百公里范围内岩石圈磁场分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3)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出现了明显的与地震相关的变化,该变化在两个震区表现出相近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1月30日河南淅川发生M_(L )4.2地震,是淅川区域自2018年2月9日M_(L )4.6地震以来发生的又一次显著地震事件,采用Snoke方法,计算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2次地震震源错动类型均表现为走滑兼正断,其中M_(L )4.6地震节面I性质与新野断裂破裂特征及切错方式符合,而M_(L )4.2地震不符合,可能与附近隐伏未命名的走向NNW、倾向S的左旋正断层有关;采用震源谱进行拟合计算,得到淅川M_(L )4.2地震应力降为0.879 MPa,与淅川M_(L )4.6地震应力降0.24 MPa相比,地震应力释放更充分;2次地震震中均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分析发现,2次地震均发生在水库蓄水位下降阶段,初步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水库蓄放水有关。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力状态与强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门山断裂带可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2008年汶川M8.0级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中-北段.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否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倍受关注. 利用1977-2012年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资料,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图像以及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差值Δb图像. 同时,根据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2007年以来南段及附近区域ML≥3.8级地震的视应力. 结果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天全-芦山、泸定和宝兴北部等区域应力增强,而靠近汶川余震区南端的大邑地区应力水平降低. 天全至宝兴段应力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条件. 鲜水河断裂带康定以南段应力水平低,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