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藻多酚的结构单元及生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褐藻多酚研究中,传统的观战即间苯三酚是褐藻多酚的结构单元,在多酚结构规律方面不能地解释6种酚类分子的成因。作者在理论分析和综合前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1,2,3,5-四羟基苯为褐藻多酚的结构单元,它在褐藻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为1,2,3,5-四羟基苯-2,5-二硫酸酯或1,2,3,5-四羟基苯-2-硫酸酯或并指出褐藻多酚可能的生成机理,初步为不同种类多酚分子的生成规律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清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张坤诚 《海洋科学》1979,3(4):41-46
一、前言 海藻组织和细胞培养是继陆生高等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工作之后新兴起的一个分枝。它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前途方兴未艾,可以说,它是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工作的又一个“生长点”。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由藻体的某些器官、组织和单个细胞发生完整植株的,有10多种海藻,它们分属于褐藻、红藻和  相似文献   

3.
褐藻淀粉(Laminaran),是褐藻体内具有的一种多糖。它的化学结构是由C_1—C_3结合的β—D吡喃葡萄糖多聚化合物,将其磺酸化即可得褐藻淀粉硫酸酯。经药理试验证明磺酸化程度低的褐藻淀粉硫酸酯,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该有效成分无甚不良反应,堪称为防止动脉粥状硬化和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我国沿海褐藻类的产量丰富,为褐藻淀粉的提取提供了广阔的天然资源。若能将褐藻综合利用,制成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这将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这是一个十分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褐藻淀粉硫酸酯的性质和药效,因藻源、提取方法、分子量的大小及磺酸化的程度等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在研制过程中,除进行提取和磺酸化的研究外,必须结合药理作用的观察,方能确定褐藻淀粉硫酸酯的作用价值。本实验采用我国沿海马尾藻类—铜藻Sargassum horneri(Turn.)C.Ag为原料,经提取、磺化、制成褐藻淀粉硫酸酯钠,并进行了药理研究和安全实验。  相似文献   

4.
海洋新药FPS是一种水溶性杂聚多糖(是褐藻的特有组分)。它在医学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具有抗凝血、降血脂、重金属解毒、抑制白细胞的生长和抗HIV的作用。并能代替肝素,引起了许多海洋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天然海洋药物的主攻方向。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国家研究它的化学组分、结构、理化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医学上的作用。由于含量低,单一提取,工艺繁杂,价格昂贵,至今未能制成药品,仍停留在生物实验阶段。作者对褐藻的特有组分FPS的有效部位,典型分子结构、生产工艺、主要药效、部分毒理及前期临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日本发现海带含抗癌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海带和裙带菜等褐藻类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癌细胞“自杀”的物质。日本生物研究所从海带等褐藻中提炼出一种纯度很高的 U-岩藻多糖类物质。研究人员把这种物质注入人工培养的骨髓性白血病细胞和胃癌细胞后,细胞内的染色体就会以自身拥有的酶将自己分解,2~3日后癌细胞就自我消灭,而正常细胞则几乎不受伤害。  相似文献   

6.
褐藻多酚连三羟基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藻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 ,羟基是决定褐藻多酚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最主要的官能团[5]。褐藻多酚结构中除通常的间羟基外 ,还具有部分连三羟基。可以肯定 ,由于连三羟基特殊的化学特征 ,其含量及其在总羟基中所占比例 ,必然会影响褐藻多酚的性质。因此 ,测量褐藻多酚连三羟基的含量和其在总羟基含量中所占比例对深入研究褐藻多酚性质是非常必要的 ,它可为探讨褐藻多酚的构效关系和生成机理提供定量研究的手段[3]。以往的研究者只以间苯三酚为标准物对褐藻多酚中总羟基进行过测定 ,核磁共振研究虽然表明褐藻多酚中除间三羟基外还含有…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沙群岛的褐藻研究,除了我们在参考文献[3]、[4]中报道了11种马尾藻外,在文献[5]也报道了10种褐藻。综合上述报道,西沙群岛褐藻迄今所知共有21种。 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7年4-5月,1958年3-6月,1975年5-6月,1976年1-4月先后四次在西沙群岛各岛礁调查采集所得的材料,对其中的褐藻进行了分类研究,所得结果,将陆续整理发表。 本文报道7种丝状褐藻,都是本地区的新记录,即:(1)短节水云Ectocarpus breviarticulatus J. Ag.(2)柱状褐茸藻Giffordia mitchellae (Harvey) Hamel(3)三角黑顶藻Sphacelaria tribuloides Menegh.(4)肩裂黑顶藻Sphacelaria novae-hollandiae Sonder(5)叉状黑顶藻Sphacelaria furcigera Kuetzing(6)三叉黑顶藻Sphacelaria fusca (Hudson) C. Ag.(7)小黑顶藻Sphacelaria carolinensis Trono,其中肩裂黑顶藻和三叉黑顶藻为中国新记录。研究所用的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纪明侯 《海洋科学》1981,5(3):63-63
藻胶(Phycocolloid)海藻中的绿藻、红藻和褐藻,都含有多种高分子多糖。其中褐藻和红藻所含多糖分散于水中呈高粘度或高凝胶强度,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藻胶通常就是指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海藻多糖。 褐藻胶(Algin)是从褐藻加碱提取出来的一种水溶性高粘度胶体。为各种褐藻所共同含有的一种细胞间多糖。褐藻胶包括水溶性褐藻酸钠、钾、铵盐以及水不溶性褐藻酸及其钙、铁盐等,但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9.
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种含有硫酸基的水溶性杂聚糖,其化学组成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对三种褐藻来源的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其降解产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不同来源褐藻多糖硫酸酯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分子量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影响,但是对不同褐藻来源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影响趋势并不一致。2)岩藻糖、硫酸基和糖醛酸含量对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影响与分子量有一定的关系。对于低分子量样品,岩藻糖和硫酸基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成正相关。3)岩藻糖和硫酸根的比值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一定影响,比值越大,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越强。分子量、岩藻糖、硫酸基和糖醛酸的含量对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依次减小。本研究为褐藻多糖硫酸酯在抗氧化剂保健品和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裙带菜、羊栖菜和铜藻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3种褐藻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分离及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离子去污剂DMG增溶3种褐藻的类囊体膜 ,经SDS PAGE分离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 ,并测定其光谱特性及表观分子量。结果表明 ,3种褐藻的电泳分离结果完全相同 ,都分离到6条含色素的蛋白质复合物。从不同褐藻类囊体膜上得到的同一种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特性一致 ,3种褐藻的PSI复合物都有位于715nm处的长波荧光发射峰。电泳方法测得3种褐藻同一种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的表观分子量相近。  相似文献   

11.
沿岸带底栖海藻的垂直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在黄海沿岸潮间带不仅有绿藻,而且有许多褐藻和红藻,有些褐藻不仅生长茂盛而且数量很多。显然,它们对于潮间带的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是能够适应的。 底栖褐藻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条件的关系是决定其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Kage yama和Yokohama测定过分别生长在潮间带中部、低潮线和低潮线下15米深处的四种褐藻的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他们认为底栖褐藻的光合作用也有适应高光强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海带单倍体无性繁殖系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一种经济褐藻,它的用途很广,在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海洋生物中含碘量最高的一种,食用海带可以补碘,治疗甲状腺肿大病.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当前约4亿多人口严重缺碘,因此海带养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多年来在国内外人工养殖的藻类中,海带的产量一直居于首位.我国海带的年产量现已达30万t多干品[1],是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养殖业的发展必须有充足、优质的苗源做保障,因此先进稳定的人工育苗技术至关重要.我国现在普遍采用的海带人工育苗技术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即“夏苗培育法”.  相似文献   

13.
几种褐藻中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离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别从3种马尾藻及3份不同产地的海带中提取出褐藻多糖酸酯,并比较了它们的得率和化学组分。得率最高的在大连产海带,为5.5%。马尾藻褐藻多糖硫酸酯组成都很复杂,硫酸根含量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14.
以海带(Laminaria ja ponica Aresch)为重点,综述了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成就,介绍了海带属褐藻遗传育种技术、育苗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基础好,种质资源丰富,经济、生态价值高,是进行大型海藻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非离子去污剂DMG增溶3种褐藻的类囊体膜,经SDS-PAGE分离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并测定其光谱特性及表现分子量。结果表明,3种褐藻的电泳分离结果完全相同,都分离到6条含色素的蛋白质复合物。从不同褐藻类囊体膜上得到的同一种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特性一致,3种褐藻的PSI复合物都有位于715nm处的长波荧光发射峰。电泳方法测得3种褐藻同一种以素-蛋白质复合物的表观分子量相近。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无腥味发酵优良的乳酸菌褐藻(海带)凝固奶,进行糖酸配比及添加稳定剂的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搅拌型褐藻奶饮料的最佳配比为凝固奶30%、蔗糖10%、酸味剂0.25%、复合稳定剂0.25%。采用科学的工艺生产,并对产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藻乳酸菌发酵奶是一种风味好、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功能的饮料。  相似文献   

17.
褐藻多酚是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以间苯三酚为结构单元的一类植物多酚。eckol类褐藻多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20年eckol类褐藻多酚在种类、结构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褐藻多酚是间苯三酚的聚合物,结构复杂,有关生物合成途径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近年发现,褐藻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Ragan & Glombitza,1986),因此,研究褐藻多酚的人工合成不仅可模似研究褐藻多酚的生物合成过程,而且为寻找替代自然资源打下了基础。 作者在实验中观察到配制的间苯三酚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发黄,因此认为间苯三酚在放置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聚合,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说褐藻     
说起森林,人们马上会想到陆地上那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及其遮天蔽日的浓密树冠。其实在占我们地球表面面积71%的海洋中,也有一种植物形成的海下“森林”。这种植物就叫做褐藻,或巨形藻。顾名思义,这种海藻堪称海藻中的巨无霸。褐色海藻组成了巨大的海藻群。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8,(7):9-9
产于西非的synsepalum dulcificum乍看起来稀松平常.样子很像红色浆果,比葡萄大不了多少。除了“红色皮肤”有些吸引力外,它的外貌相当平庸。但是,人们称它为“奇迹之果”,它是水果中的精英,厨房里的明星。一切皆源自它的奇异能力——让发酸的食物拥有甜甜的口味。“奇迹之果”含有一种独特的糖蛋白,它可以让你的味蕾暂时体会不到酸味和苦味。当你的嘴经过“奇迹之果”的“洗礼”之后,柠檬瞬间尝起来像加糖柠檬水,醋有一种特殊的甜味,爱尔兰啤酒的味道居然与巧克力奶昔惊人相似!在英国,“奇迹之果”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以至人们不得不耐心等待数周后才能买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