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安徽省MODIS干旱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惠敏  马小群  孙秀帮 《气象》2010,36(4):111-115
为了更有效地监测安徽省农业干旱,以安徽省半湿润区、过渡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资料,在对比分析了基于植被供水指数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两种干旱监测方法基础上,结合已业务应用的农业干旱指标累积湿润指数,开展安徽省分时段的晴空遥感干旱监测研究,建立并确定了部分时段半湿润区、过渡区的MODIS植被供水指数和温度植被干旱等级标准,同时结合当地台站监测土壤墒情对干旱监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节VSWI、TVDI与累积湿润指数存在相关性,两种方法建立指标和模型可以用来分时段进行区域干旱监测,得出了初夏旱TVDI更适合于研究区域的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EOS/MODIS植被供水指数监测庆阳地区的土壤湿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芸  张峰  韩涛 《干旱气象》2007,25(1):44-47
利用MODIS资料和庆阳市土壤湿度资料,拟合出了植被供水指数(VSWI)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式,回归分析表明:MODIS植被供水指数与地面湿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对2005年庆阳地区春旱的动态监测发现,用此方法监测的土壤湿度与实际测墒值基本吻合。因此,认为利用MODIS植被供水指数监测庆阳地区的土壤湿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植被温度条件指数在土壤墒情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年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计算出植被条件指数和温度条件指数的基础上,计算了遥感监测土壤墒情的植被温度条件指数(TV)。通过实测土壤湿度和TV的散点图,可以得到土壤墒情遥感模型的干旱等级指标,可用于干旱等级定性监测;通过建立土壤湿度和TV的回归方程,可进行土壤墒情定量监测。该方法兼有植被条件指数和温度条件指数的优点,且计算简单,对地面气象要素依赖性小,实时性好,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其定量反演0~30 cm土壤墒情精度平均可达80%以上,可以替代作物缺水指数法。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技术及其业务试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晓群  刘惠敏  吴文玉 《气象》2008,34(5):75-81
针对安徽省农业干旱业务服务需求,利用已业务应用的农业干旱指标:土壤墒情、累积湿润指数、植被供水指数,配合阶段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进行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指标和方法研究.综合指标中各因子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安徽省气候过渡区下垫面地表特征差异和云天状况,分别确定了湿润区、半湿润区的晴空和云覆盖4种状态下的各因子权重序列,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建立了相应的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模型;确定了4要素和5要素农业干旱监测等级标准.综合模型概括了各单指标主体监测结果,有利于对农业旱情的综合判断,监测模型检验效果良好,可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MODIS数据的作物苗期干旱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苗期低植被覆盖情况,在原有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基础上,增加了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将其与条件温度指数结合,通过与地面实测土壤相对湿度进行相关分析,分别建立作物苗期的干旱监测模型,并与热惯量方法和供水植被指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出辽宁省范围内作物苗期进行大范围干旱遥感监测的最适宜模型为土壤调节植被指数一温度模型.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怀亮  冯定原  邹春辉 《气象》1999,25(6):50-53
利用NOAA/AVHRR极轨气象卫星遥感与GIS集成干旱遥感监测研究成果,建立了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和主要功能,并给出了具体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7.
美国20世纪干旱指数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没有对干旱现象的充分定义,干旱监测和分析长期受到影响。在过去2个世纪,干旱指数由基于降水短缺的简单方法逐渐发展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更复杂的模式。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干旱指数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某一时段的正常降水百分率,降水小于某一阈值的连续天数,以降水和温度为变量的公式,和以持续降水短缺作为因子的各种模式。1965年Palm er以Thornthwaite蒸散量作为需水量,提出了基于水平衡的干旱指数,它是干旱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至今仍在广泛应用。1960年代以来干旱指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地表供水指数,它结合了积雪、水库蓄水、流量和高海拔降水,因而弥补了Palm er指数的不足;用于火灾监控的Keetch-Byram干旱指数;标准降水指数(SPI)和采用全球卫星植被观测的植被条件指数。这些模式随着新资料的出现而不断发展。20世纪末研发出干旱监测工具(DM),它结合Palm er指数和其它几个(后Palm er)指数得出全美国干旱条件的统一评估。本文对干旱指数作了历史性回顾,有助于对Palm er指数复杂性和干旱测量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研究冬小麦干旱NOAA/AVHRR遥感监测理论、模型、资料处理、指标及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NOAA/AVHRR遥感监测模型,针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土壤质地和风速对遥感干旱监测的影响、用遥感表层土壤水分反演深层土壤水分的方法与模型、用单时相遥感资料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等。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遥感监测应用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了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作物干旱区域、强度和实际观测资料,发现遥感反演的作物干旱区域、强度和实际观测资料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了用于监测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作物干旱的空间分布和强度的距平干旱遥感植被指数模型和干旱植被供水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干旱灾害卫星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春桂  李文 《气象》2004,30(3):22-24
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探讨适合于福建省地理生态环境条件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式与技术方法,研究确定合适的干旱等级指标,并对2001~2002年福建省发生的冬春连续干旱灾害进行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结果与实际灾情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1.
利用MODIS遥感产品计算内蒙古地区2000—2019年植被生长季的干旱严重指数(DSI),并结合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植被状态指数(VCI)等干旱指数和典型干旱过程,对DSI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DSI与MCI、VCI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509和0.839,分别通过0.05和0.01的显著性检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MCI相比,DSI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反映不同植被类型抗旱能力的差异和区域植被改善后抗旱能力的增强。与VCI相比,DSI受高植被覆盖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饱和现象的影响更小,并在干旱缓解期的灵敏性更高。DSI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用性较好,可在干旱监测研究与业务中进行尝试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以2017年春夏季呼伦贝尔草原干旱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呼伦贝尔草原范围内6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分析对比2017年4—9月多种气象干旱指数(Pa30、SPI30、SPEI30、CI、MCI)与植被状态指数(VCI)的监测情况。结果表明:只考虑单一降水的气象干旱指数(Pa30、SPI30)在4月波动较大,且此类指数无法反映出高温等其他气象条件对干旱发展的影响。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MCI)由于引入多时间尺度干旱进行计算,旱情缓解时轻旱等级持续的时间过长,且草原植被在降水增加后的恢复速度较快,造成干旱缓解期间植被与监测结果差异较大。MCI与同期和前1期VCI的相关性最好,CI和SPEI30与前1期和前2期VCI的相关性较好,而只考虑单一降水的气象干旱指数与VCI的相关性普遍偏差。植被对SPEI30的响应时间更长,更适宜草原生态干旱的早期预警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MODIS产品数据MOD11A2和MOD13A2获取地表温度(TS)、昼夜温差(DS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构建宁夏区域2005年4、7、10月逢8、18、28日TS-NDVI、TS-EVI、DST-NDVI、DST-EVI特征空间,根据TS-NDVI、TS-EVI、DST-NDVI、DST-EVI特征空间建立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温度增强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TEDI)、温差植被干旱指数(DTVDI)、温差增强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DTEDI),并以这些干旱指数作为土壤水分监测指标,反演了宁夏区域2005年4、7、10月的土壤水分.利用实测10 cm土壤水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TEDI在宁夏土壤水分反演中表现较好,DTVDI表现略好.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保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雯  成林  杨太明  许莹 《气象》2019,45(2):274-281
利用1971—2014年河南103个台站地面气象逐日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选择对产量有明显影响的拔节-抽穗期干旱作为天气指数保险设计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了河南冬小麦拔节-抽穂期干旱发生基本规律,并开展干旱风险评估。定义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作为冬小麦干旱天气指数,并利用173组典型灾害样本建立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与减产率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冬小麦干旱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对天气指数产品费率进行修订。结果表明,河南冬小麦干旱程度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增强;拔节-抽穂期,豫北地区的干旱风险最高;其次是豫西北、豫东和豫中;豫西南和豫南的风险相对较低;基于天气指数模型和历史赔付状况分析,将降水负距平百分率60%作为触发值,并确定了不同干旱天气指数等级的赔付标准;基于干旱风险评估结果修订后的河南各地区的天气指数保险费率在9. 2%~11. 2%,单位面积保费在29. 8~36. 3元·亩~(-1)。  相似文献   

15.
基于NDVI-Ts特征空间的黑龙江省干旱监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NDVI-Ts特征空间方法结合了卫星遥感地表反射率和热红外特性,能较好地反映一定时空尺度的地表干旱状况,该文基于Terra-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产品,构建NDVI-Ts三角形特征空间,采用植被温度状态指数结合MODIS地表分类产品IGBP对黑龙江省2007年夏季干旱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此次夏季干旱的空间分布广,持续时间长,干旱程度重,西部松嫩平原和东部三江平原等地主要农作物产区普遍发生干旱,且旱情严重。结合同期地面气象观测的月降水量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表明:植被温度状态指数是一项近实时的干旱监测指标,不仅与当地最近的降水事件有关,而且与前期一段时间内的总体降水事件相关,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当地干旱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应用1995-2000年NOAA卫星资料,结合广西贵港市的数字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时序分析方法找出典型作物代表区,并计算各典型代表区的平均、最大、最小VSWI(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植被供水指数)特征值,归纳分析水田和旱地的干旱指标,继而根据典型代表区的平均VSWI值划分旱情等级,生成农田旱情遥感图像,评估干旱情况。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将建气象信息高速公路气象信息高速公路将以卫星通信为主,在全国建设380多个VSAT(超小型卫星地面接收站)地面站。VSAT地面站分为国家级主站、区域中心级次站、省级次站和地市级小站,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气象信息控制中心或计算机区域网,分别联通有关业...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气象干旱监测指数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小利 《气象》2007,33(8):90-96
为了更有效地监测西北地区干旱,综合西北地区广泛应用的Z指数方法和帕默尔气象干旱指数基本原理的优点,选取西北地区138个代表站1961—2000年4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分东、西两片分别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的单站气象干旱监测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干旱指数,确定了区域旱涝等级的划分标准。以计算得到的干旱指数与历史旱情记录进行了对比验证,并对计算结果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指数对西北地区旱情的反映符合历史实际;西北地区东部近几十年来干旱发生的次数和强度较西部更重;从长期演变趋势看,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发生频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1990年代中期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而西北地区西部则呈现下降趋势;西北地区东部3、4、5、6月份的区域干旱均具有5~10年的周期,而西北地区西部区域干旱的周期性不明显。这些指数的建立,将为更好地开展西北地区的干旱监测、诊断业务提供气象意义明显且应用简便的气象干旱指数。  相似文献   

19.
哈密地区气象干旱监测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Z指数方法和帕默尔气象干旱指数基本原理的优点,选取哈密地区6个代表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分南、北两个区域建立区域修正帕默尔气象干旱指数,确定了区域旱涝等级的划分标准。以计算得到的干旱指数与历史旱情记录进行对比验证,并与Z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干旱指数对干旱的反应符合历史实际,较Z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更适合当地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哈密地区修正帕默尔气象干旱指数与旱情的关系及干旱发生的特征作了更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鹤壁市淇县1971~2000年降水、底墒、蒸发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对春旱进行实时业务监测的动态模型;根据干旱指数大小确定春旱等级,并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证实干旱指数在分析干旱动态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