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物长势评估指数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理有效地开展作物长势评估,可以及时反映作物生长状况及其对天气气候条件的响应。由于WOFOST模型、ORYZA2000模型在模拟冬小麦、玉米和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具备较强机理性,研究基于2001年以来全国冬小麦、玉米、水稻主产区逐日模拟的作物发育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地上总生物量,通过隶属函数构建评估指数,开展高时空分辨率的作物长势评估。结果表明:长势综合评估指数在作物生长前期以发育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地上总生物量三要素加权集合表征,中后期以发育进程和地上总生物量与穗重相关性的加权集合表征;长势评估指数与常规地面观测和遥感长势监测一致性较好,可以反映天气气候条件影响。在作物生长季内,以日为单位构建了作物长势评估指数数据库;根据长势评估指数将作物长势分为长势好、长势偏好、长势持平、长势偏差、长势差,实现空间上的长势监测、对比;以空间集成的方式,开展省级作物长势对比分析;利用长势评估指数变化反映典型天气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上述基于作物模型的作物长势评估指数符合现代化农业气象科研与业务服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1998年吉林省农业气象条件地域差别较大。中部地区、半山区及东南部山区水、热条件好,作物长势好、产量高;而西部白城地区严重洪涝、东部延边州严重低温寡照,均造成严重减产。就全省而言,农作物生长季气温较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粮食总产将创造235亿kg以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长势监测可为田间管理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信息和早期估产提供依据。为了更好地研究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同遥感监测作物长势方法的适用性,从多光谱遥感数据、高光谱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的应用及遥感监测指标与模型模拟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研究及业务化应用的最新进展,指出了未来拟重点加强的研究任务,包括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的业务化技术、多遥感反演参数协同监测作物长势技术研发、基于遥感信息与作物过程模型的集合预报技术研究、全球尺度作物长势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研发。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热量资源完全能满足烟田套种的小麦、绿豆生长的需求。1987 ̄1992年6年的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的烟叶不仅病虫害少、长势好、上等烟叶率高,而且单产高,再加上套种作物的效益,总效益比纯作烟叶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琪 《吉林气象》2013,(1):37-39,48
2012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总的特点是:气温稍高,初霜期偏晚,无霜期长,积温稍多;降水稍多,且全省大部第一场透雨出现早;光照稍少。4月气温稍高,降水偏多;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6月气温与常年基本相当,降水偏多;7月气温稍高,降水稍少;8月气温稍低,降水稍多;9月气温稍高,降水特多。今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没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虽然局地发生了暴雨洪涝、冰雹、龙卷风、台风和低温等灾害,但影响均较小。此外,吉林省今年部分县(市)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局地较重,由于防控及时,没有大范围发生,对粮食总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1引言 作物的经济产量与作物的长势密切相关,而作物的长势又直接体现在生物产量上。生物产量又决定于气象条件,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作物的生物产量高,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作物的生物产量低。基于此,可以通过气象条件的优劣来实现对作物生物产量的动态评估,从而实现对作物经济产量的动态分析能力。为此,我们自2004年8月15日起以梅河口市气象局为试点进行了水稻生物量的动态观测,并通过观测数据建立了水稻生物量气象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7.
1前言我省九六年农业生产形势喜人,主要粮豆作物播种期集中。一次播种拿全苗,主要产粮区苗齐苗壮,植株长势好于常年;作物抽穗、开花授粉和灌浆成熟等关键过程都较正常,作物均在霜前成熟;粮豆总产可望达到450亿斤以上,比去年提高一成多,创历史最高记录。这与扩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农业投入和省委省政府重视抓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今年农作物生长季农业气候条件较有利,农业气象灾害较轻。为了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以便更好地安排农业生产,开展全省农业气象服务,现将九六年我省农业气候条件及其对全省各地农业生产的影…  相似文献   

8.
气象卫星作物长势监测及产量预报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剑萍 《气象科技》2002,30(2):108-111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比值植被指数和GPS定位观测资料,以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自组织迭代法相结合监测作物长势,以比值植被指数为参数建立作物遥感估产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建立了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在江西省进行了试运行,结果表明作物长势监测方法和产量预测模型基本能满足业务需要。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农业资源,包括作物长势的动态监测、耕地面积的计算和作物估产。  相似文献   

10.
遥感能周期性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作物信息,通过适当的反演方法能够定量地提供作物在区域尺度上的生长状况;而作物生长模型可以在单点尺度上模拟出作物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对作物长势以及产量变化的做出机理性解释。将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结合能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已成为目前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遥感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结合的两种主要方法,即驱动法和同化法,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常用算法、优缺点及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同时总结了将二者结合的研究趋势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后续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结合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春播至秋收期间吉林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稍高、积温和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降水量较近几年明显偏多,积温较近几年略少。主要产粮区作物生长季积温、降水量和日照基本能满足玉米等主要粮豆作物的需求,且要素搭配和季节分布比较适宜,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结实;农作物主要生长季异常气候现象较少,各地没有发生较大范围比较严重的旱、涝、冷害、大风和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初霜期正常稍晚,主要粮食作物在霜冻前正常成熟。但中、轻度的局地农业气象灾害仍然存在,如播种出苗期低温阴雨、中部地区汛期出现局地内涝、西部部分县(市)发生伏旱。总体上看,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多弊少,且利远大于弊。比较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是全省粮豆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琪 《吉林气象》2012,(1):23-26
2011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总的特点是:气温稍高,积温稍多,降水稍少,但作物关键发育阶段水分需求都得到满足。4月气温较低,降水较少;5月气温稍低,降水偏多;6月气温稍高,降水少;7、8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9月气温稍低、降水偏少,8月末至9月西部地区出现秋吊;秋季多数县(市)初霜偏早,发生霜冻害。总的看,今年作物生长季气象条件比较正常,作物生长季内水、热条件匹配比较合理,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是粮食丰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琪 《吉林气象》2021,28(3):29-32
用翔实的数据给出了2020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气象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20年吉林省农业生长季气温稍高,积温偏多,无霜期长,降水、日照偏多,全省大部第一场透雨早,农业气象条件阶段性变化明显,春季播种至玉米拔节期水热条件匹配好,农作物关键期生长状况较好;7月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水热匹配较差,中西部部分地方出现农业干旱,影响旱田作物生长发育;8月下旬—9月上旬吉林省先后遭遇台风"巴威""美莎克"和"海神"三连击,导致农田发生渍涝、大风倒伏等灾害,对玉米后期灌浆、产量形成以及秋收进度都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6月,光温条件基本适宜,降水适中,对春播及夏收作物生长发育较为有利。2003年4月,全省气温偏高,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降水充沛,光照适宜,天气条件对早稻、棉花、花生等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及苗期生长有利,早稻、棉花基本上未出现烂种烂秧和死苗的现象,秧苗长势良好、素质高,多为一、二类苗,播种期较常年略有提前。棉花也基本上做到了一播全苗。但4月中旬初,我省部分地区出现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早稻、果园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对春播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2003年5月,全省大部分时段光温适宜,积温偏多,对…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6月,全省温高光足,降水基本适宜,有利早稻、棉花、花生等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及生长,同时对油菜的成熟收晒和柑桔、梨等果树及蔬菜的生长有利。季内我省各地多次出现大风、冰雹、龙卷风及暴雨等强对流天气,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农业生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对早稻、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生长有不利影响。2004年4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降水为116~311mm,大部偏少1~5成;日照一般偏多12~120h。光热充足,降水适宜,对早稻、棉花、花生等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及苗期生长极为有利。其中早稻秧苗长势良好,多为一、二类苗;棉花播…  相似文献   

16.
为发展适宜中国区域农业种植特点的农业气象模式,基于国外作物生长模拟方法,通过模式机理过程改进或重构以及应用方式革新,建立了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hinese AgroMeteorological Model version 1.0,CAMM1.0)。CAMM1.0利用平均温度和土壤水分改进了作物发育进程模式,利用土壤水分改进了作物叶片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和叶面积扩展过程模式,通过蒸发比法扩展了作物蒸散过程模式;自主建立了基于发育进程的冬小麦株高、基于遥感信息的作物灌溉、遥感数据同化、作物长势与灾害评价等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构造了实时运转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常规模拟与用户个性化定制模拟。CAMM1.0的部分子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构造,便于多模式集成。CAMM1.0对作物发育进程、光合过程、株高的模拟效果较好,但对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的拟合略差,模拟产量略偏低。CAMM1.0评价淮河流域夏玉米年际干旱减弱而涝渍增加的趋势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4~ 6月是我省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成熟收获,早稻、棉花、花生等作物播种育苗的关键时期。 2001年 4月全省大部时段光温适宜,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天气条件对早稻、棉花、花生等春播作物的播种育苗及油菜结荚、冬小麦壮籽有利;全省早稻基本上未出现烂种烂秧现象,且秧苗长势良好,素质高。受强对流天气影响, 4月中、下旬冰雹、龙卷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使我省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4月 20日、 28日,金溪、吉安、宜春等地暴雨成灾,吉安市农田受灾面积 15 207hm2,成灾面积 8 273hm2,绝收面积 1 378hm2;抚州的 4个乡镇出…  相似文献   

18.
NOAA卫星遥感应用研究工作在武汉中心气象台已开展了多年,在森林火灾和洪涝灾害监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作物长势监测、作物估产、干旱监测等方面进展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NOAA/AVHRR遥感资料没有与全省各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地理信息结合起来,而这些信息各地区又千差万别,仅靠单一的遥感资料,很难建立全省统一的干旱监测和作物估产模型。只有将遥感资料与当地实际地理情况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大效益。另外,我省各地气象台站对使用遥感资料的要求也日趋强烈。为此,将遥感资料按一定的格式和命名规范加工处理后使之…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黑龙江省34个气象站1998~2006年旬平均气温、旬降水数据与1998~2006年5~9月的连续135旬的SPOT-VEGETATION卫星资料,对黑龙江省作物长势与气候因子关系进行研究。并通过NDVI与旬平均气温、旬降水之间零时滞偏相关分析和旬时滞间隔偏相关分析,得出现阶段黑龙江省作物长势与温度、降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青海省牧区牧草从4月12日开始陆续返青,至6月上旬普遍返青;8月29日开始黄枯,到10月中旬大部分地区牧草黄枯。丰、平、歉3个等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比为:37%、29%和15%。全省20个草地生态监测点的牧草长势年景以丰年居多,其中班玛、河南、久治和囊谦为平年,祁连、曲麻莱、沱沱河和泽库为歉年,其余地区为丰年。草畜平衡监测中,8月份草地定点监测资料表明,同德采食率最大,甘德、泽库和天峻牲畜采食率较高;祁连、海晏、河南、久治、玛沁、达日和班玛采食率中等;兴海、刚察、托勒、杂多、曲麻莱、玛多采食率较低;囊谦、清水河、刚察和沱沱河采食轻微或未采食;按羊单位每日食草量计算,牧业区中草地载畜量最大的为玉树州,其次为果洛州,最小为黄南州。牧草生长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水热条件有利于牧草生长,牧草青草期延长,牧草长势好于往年。综合评定全年牧草长势为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