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根据IHO标准电子海图的显示方法与技术,实现了S57电子海图在GIS环境下的解析与表达。在S-52海图显示规范的基础上,制作了相应的符号,提出了基于SLD的电子海图渲染方法。针对电子海图物标类型和几何形态,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渲染规则,并结合海图显示比例尺等特性,实现了物标的显隐动态调整,渲染效果达到电子海图显示规范的要求;利用开源软件Geo Server将电子海图图层发布为具备GIS分析和查询功能的服务,利用Flex RIA技术,实现了电子海图在Web平台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地图数据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在深入分析数字海图数据格式的基础上,根据MapX控件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提出了利用MapX控件开发通用数字海图浏览软件的思路和设计方案,详细讨论了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要解决的诸如关系数据库访问、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要素符号化等技术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具有自主产权的电子海图控件为显示核心,服务器端利用Windows通讯基础框架(WCF)技术承载海图控件建立电子海图功能服务并按照网络地图服务标准发布,在客户端通过网页浏览器使用Silverlight开发的用户界面,提供了S-57电子海图显示和查询等功能,实现了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电子海图的发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电子海洋地图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子海洋地图可以理解为数字化的地图,它是依据海图制图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等技术开发研制的,并集成了基础地理、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以及视频、声音和文本等各种海洋信息的电子海洋地图系统,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范畴。电子海洋地图具有信息显示、读取、查询、空间分析等功能,能详细精确地反映我国沿岸海域的海洋调查、观测和研究的内容与成果,可为我国沿岸海域的海域勘界、规划管理、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提供详实的海洋信息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海洋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效性。本文以天津市试点海域的电子海洋地图研制为例,探讨电子海洋地图系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MapX的GPS与GIS集成应用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空间定位技术出发,在VC 环境下,利用MapX控件、MSComm控件进行GIS应用软件开发,实现GPS导航数据的图形化、地图数据的可视化及属性查询、地理分析等丰富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在地图上实时动态地跟踪目标和显示地理方位,并根据用户的要求实现特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渔业电子海图手持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和技术是海洋渔业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海洋渔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持,促进了海洋渔业综合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基于智能移动设备和Mobile GIS技术,提出了应用ArcGIS API for Android开发组件和Java编程语言设计渔业电子海图手持终端的技术方案,并介绍了实现的Web浏览器、渔业模式和导航模式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ArcGIS的海图符号库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海图符号库是数字海图制图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之一,而ArcGIS又是当前最适合于数字海图制图领域使用的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GIS工具软件。但与其他GIS工具软件一样,ArcGIS的符号库同样存在无法完全满足数字海图制图与显示需要的问题。为此,通过数字海图符号化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基于ArcGIS环境的海图符号库设计与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海图应用的实际出发,引出数字海图无缝拼接这一现实问题。分析了数字海图缝隙的来源,给出实现数字海图无缝拼接的具体步骤和国内外研究状况,最后论述了数字海图无缝拼接的实现对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汪海 《海洋测绘》2013,33(2):34-37
把国际标准与国内电子海图的技术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类海图数据源的集成,形成由海图、陆图、国际标准数据、外军数据、商用数据等组成的数字海图调用与显示平台,实现了不同数据源的管理、存储与查询。按照SIMS技术体系,建立了与数字海图相关的空间数据通用调显引擎,实现了多元海图数据的集成。为研制与海图相关的各类舰载、机载、导航等应用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融合外版的电子海图提供了技术保障平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大,传统的矿产资源评价技术和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完整的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功能完善的GIS分析能力,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了新的信息处理方式和工具。本文探讨了GIS数据组织和空间分析技术在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方案,并基于MAPGIS开发平台介绍了某些实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开乐 《海洋预报》1992,9(3):74-79
本文结合实际应用介绍一种人工智能系统。系统的重要特点是,根据预报指标经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的机理性知识所设计成功的系统主程序之一的“预报指标自动归纳程序”,能够通过对多因子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自动生成含有较全面知识规则的规则库。有关专家只须凭感性经验提供可能因子和原始资料,系统便能帮助升华出理性的经验规则,自动建成某一专项业务的应用预报系统。对这种“母系统”的反复使用,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的资料生成相应的多种应用系统。既适用于气象上风雨暑寒各类天气预报,也适用于其他某些专业,如水文、地震等的定性预报或分析。 本文除简单介绍系统的构造、功能、设计原理之外,还给出一个应用实例,介绍了如何使用本系统去产生应用性系统的具体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2.
深水港港址选择涉及自然、经济、技术、社会与区域、环境保护、供应、军事、国家安全和政治等多因素,为使深水港港址选择更具科学性,需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由于深水港港址选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界限的模糊性,本文主要推荐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舟山市30~35万吨级深水港址的选择为例。  相似文献   

13.
台风暴潮及风暴海流是危害海洋工程的主要灾害现象之一。本文以马迹山25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工程为例,对台风暴潮及风暴海流进行了统计分析,数值计算,得出了码头区风暴潮和风暴海流的定量结果。同时通过假想台风的设计,计算了码头区域的最大可能风暴增水和风暴海流,可为大型码头工程的设计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长乐沿海的自然环境特点、西施舌的生态习性和资源现状。讨论了西施舌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长乐沿海西施舌资源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刺参的生活环境及增殖水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刺参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刺参的生长、分布与底质、生物等环境的关系,讨论刺参适宜的增殖水域。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在处理水、大气及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阳能除作为传统的热源外,还可用于驱动化学过程。本文主要介绍利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废水、大气及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最新进展,正在进行的现场实验、有关的太阳能设施,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7.
水下定位系统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HG接口程序为HiPAP100水下定位系统在海洋地质调查的进一步应用搭建了很好的桥梁。主要介绍了HG接口程序的功能、系统分析与设计,完成程序的关键技术与算法,开发HG接口程序的过程与步骤。  相似文献   

18.
潮成内波在物理海洋和相关学科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杜涛  方欣华 《海洋预报》2003,20(4):50-55
潮成海洋内波作为物理海洋学中的一个研究内容,虽然对海洋中的能量分配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和影响却不仅仅限于此范畴之内。在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如水声学、地学(物质输运、地形地貌、深水沉积、地壳液体流动)、海洋工程(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保护等)、海洋生态环境,海水养殖、渔业捕捞,航道淤积以及观测仪器、卫星海洋学等,都存在潮成内波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线性或弱非线性潮成内波(常称为内潮波)和强非线性潮成内波(常称为内孤立波)可能的作用方式,对其在物理海洋学及各相关学科中的作用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栖息于潮间带的海生动物中,营底内生活的种类占很大的比例。这类动物以独特的生活方式适应或克服潮间带的各种不利条件而得到生存和繁衍。从报道来看现代海洋底内动物泂穴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某些潮间带底内动物的鉴定,仅以外部形态作依据显然不够,还需以其他生态资料,如粪便、洞穴、卵块等作参考。有些潮间带动物的地理分布范围与其营底内生活有关,它们可以借助洞穴的保护而渡过寒暖不适的气候。更重要的是这方面研究能对古生态学和地史学问題的探讨提供科学依据。有很多种潮间带底内动物洞穴、排出物和爬行痕迹等被作为“生活遗迹”而保存在化石中,因此这类化石的沉积岩层实际上已成为该类动物生存发展年代的记载。但是,在岩层古生态学分析研究中,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区别古代生物居住、死亡或埋藏的地点,这个同题涉及到对沉积物形成的地点和过程的确定,进一步就可用这些资料来研究古代海岸变迁和海面的升降。就潮间带底内动物的居住和死亡地点(埋藏与死亡地点也可以不同)来说,有的可能一致(如某些不太活动的种类),有的则不一致(如贝类),作为古生态学依据,各具其长短,贝类无洞穴化石,其贝壳可成为化石,但埋藏与生活地点往往不一致;蟹类的优点是洞穴能成化石,其上并留有爬行痕迹;洞穴化石的埋藏与动物原来生活地点一致(亦有个別情况不一致)。早在地史年代就已有不少虾蟹类遗体及生活迹迹化石被发现:因此,现代潮间带蟹类洞穴的研究不仅对认识或鉴定古代甲売类动物有价值,而且对进一步鉴定种类、寻找演化线索和促进古生态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潮间带在我国北方沿岸潮间带中颇具代表性。潮汐是规则的半日潮。 著者曾于1954-1964年,选以下四个点进行了调查:1,沧口潮间带,位于胶州湾内东北区中部,座东向西,坡度小的泥质和泥沙质滩涂;2.沙子口潮间带,位于青岛以东,为沙质滩涂;3.湛山湾潮间带:位青岛以东近郊,为沙质滩涂;4.大黑澜潮间带,位于胶州湾口,为岩石岸滩。每月进行二次大潮采集,每一采样点取两个定量(50×50厘米)样品和若于定性补充样品。从1963年5月至1964年9月,结合甲壳类生态进行了专题调查,本文就是根据上述调查,在软底质滩涂所获11种蟹类材料总结的,对所见各种蟹类的洞穴均经现场观察、测量并作了详细记录和拍照。对同一种蟹类洞穴的形态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内所出现的变化也给予了特别的注意。 本文定稿过程中征得了山东海洋学院李嘉泳及本所曾呈奎,刘瑞玉、郑执中、吴宝铃、齐钟彦、马绣同等同志的修改意见,文中插图、照片由王兴虞、宋华中同志给予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舰艇编队出访关岛、文莱和新加坡期间,多次遇有台风、冷空气等灾害性天气。保障中通过分析西太平洋海域的船舶报资料、卫星云图和日本传真图资料以及编队发回的海上实况资料等信息,结合南海海域和菲律宾海域10—11月份多年的水文气象平均资料,对出访过程中所要航行的海区做了整体的掌握和重点的分析,为编队航行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天气海洋预报,使编队能及时规避冷空气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圆满完成了出访期间的水文气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