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9年重要天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活动、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单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双周)的开始年份。此后太阳活动较快地上升。 以  相似文献   

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消长、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单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双周)的开始年份。此后太阳活动较快地上升。以观测的黑子数年均值来看,1986年为13.4,1987年为29.2,1988年上升到100。而1989年的太阳活动经历了一段急剧上升的时期,黑子数月均值从1988年11月的125.6上升到1989年11月的173.0。有人据此趋势预测第22周峰年为1990年,峰值可能是近二百年来最大的。但从1990年来的观测结果来看,太阳活动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未达到上述估计。由此情况看,1991年太阳活动水平仍比较高,但总趋势是越来越减弱。  相似文献   

3.
1988年重要天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活动、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单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双周)的开始年份。1987年的观测表明,从此年的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七年重要天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表现为黑子活动、日珥和日冕变化、耀斑及射电爆发等现象。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就基本周期(11年左右)来说,1986年是第21周的结束,也是第22周的开始年份。1987年太阳活动将回升,估计到1990年前后将达到本  相似文献   

5.
《地震》1994,(2)
已有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强弱与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两者的相关性往往随地区而有所不同。比如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就不一样。因此,在作地震预测时必须给予注意。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的峰年之后。按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以后逐年减少,1992年约为94,1993年活动更弱,有时出现连续几天无黑子的状况。由此估计,1994年太阳活动将进一步降低,但不会是太阳活动的谷年。  相似文献   

6.
太阳 最近一个太阳活动周从1976年黑子低潮年开始,1977年活动逐渐增强,1979年急剧上升,1980年达到高潮,预计1981年太阳活动将稍有下降。往后活动逐渐衰弱,本周期的结束年可能在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7.
太阳 最近一个太阳活动周,从1976年黑子低潮年开始,随后太阳活动逐渐增强,至1979年与1980年形成太阳活动的双高峰年。1981年下半年太阳活动明显减弱。预计1982年太阳活动将进一步减弱,以后将  相似文献   

8.
日地系统学中, 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研究, 导致了自然灾害预测与太阳活动预测之间关系的探讨本文比较了太阳活动预测与自然灾害预测, 指出它们在目的、用户、观测资料的特征、预报方法以及面临的问题几方面的差异; 介绍了自然灾害预测与太阳活动预测的几点可能的关系; 简单讨论了衡量预报水平的指标问题最后列出了第23 黑子周特征值的一些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依据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规律来看,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峰年之后。按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1990年为142.1,1991年为145.3,1992年为94.3,1993年后越来越小。预计1995年,太阳活动将继续减小,但不会是极小,即本周期尚未结束。据已有的研究,太阳活动双周中,地震的频度与强度都比单周中的高得多,且越趋向谷年期,新疆附近,北京以东和川滇省的大部分地区越可能发生大地震。这些历史情况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地震》1993,(1)
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强弱与地震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二者的相关性往往随地区而有所不同,这在作地震的预测中必须给予注意。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的峰年之后。按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1990年为142.1,1991年为145.3。1992年5月开始,月均值已下降在100以下。太阳活动强度逐渐在减小。预计1993年,太阳活动将继续减  相似文献   

11.
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周期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1749年以来每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最强周期以及第1~22太阳活动周的最强周期. 分析结果表明,在第5和第6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的周期分别为64.67年和69.31年;在第13~15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最强周期分别为98.02年,105.06年和105.06年. 在第1~22太阳活动周中,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的周期是128个月,约10.67年,其他太阳活动周的最强周期介于9.29~11.43年之间. 本文最后给出了128个月周期的幅度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种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全球气温、风场、海表温度(SST)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第21、22太阳活动周,中低纬对流层顶以上大气温度变化具有类似太阳黑子变化的11年左右周期,相对于太阳黑子数,气温变化具有1~2年的延迟性;相对于太阳活动低年,200~10 hPa大气在太阳活动高年整层增温,以赤道低纬地区...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不少天文工作者在太阳活动长期预报、中期和短期预报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太阳活动的一至几年的中长期预报却很少有人涉足。本文试图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和二次曲线方法,探讨时间长度为一年的月平滑黑子相对数的预报。并给出两种方法的综合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太阳 太阳活动具有11年左右的基本周期,还有22年的磁周期,80—100年以及更长的周期。以基本周期来说,1976年是太阳活动低潮年,而1979—1980年是太阳活动的高潮年。1981年以来,太阳活动逐渐减弱,预计1986年处于较弱阶段,活动性比1985年要低一些,未来的低潮年将可能在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15.
对1—20太阳活动周我国地震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 1.≥5级深源地震(不包括余震)震级与lgR月线性相关。 2.全国≥6级浅、中源地震一般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极大年后第2、3、4年活动明显增强,其中第3年尤为显著,≥7级浅、中源地震活动在极大年后第3年加剧;大陆地区≥6级浅、中源地震活动一般也在这三年明显增强,台湾地区≥6级、≥7级地震都在M+3年活动最剧烈。 本文还对太阳活动影响我国地震的物理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750年到1981年期间太阳活动与四川省强震(主要是七级以上地震)及降水异常关系的研究,发现四川省七级以上地震与太阳活动及干旱现象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一、太阳活动与强震的关系从1750年到1981年,四川省共发生7.0—7.9级地震12次(表一)。对这12次地震与太阳  相似文献   

17.
Sq等效电流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Sq电流体系的产生与太阳密切相关,太阳的活动情况会对Sq电流体系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文应用1996年至2006年(第23太阳周)INTERMAGNET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全球地磁场观测数据,通过球谐分析的方法建模,对11年期间每月Sq内外源等效电流体系进行分离,分析Sq内外源等效电流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q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明显大于其在太阳活动的上升年和下降年期间的强度;Sq内外源等效电流焦点的纬度变化与太阳活动没有显著的一致性;Sq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的季节效应在太阳活动的高年和低年具有显著的差别,太阳活动高年期间等效电流强度在分点季节最大,而在其他年份南北半球的等效电流强度都是在各自半球的夏季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地磁場扰动的原因,至今仍是地球物理学者与天体物理学者所共同关切的問題.有許多理由說明太阳是使地磁产生扰动的主要根源.一般說来,在任何时期內,太阳活动愈強,地磁活动也愈強.然而,即使是在太阳活动最弱的年份,地磁場也可能产生不小的扰动.既然在太阳活动低年,作为太阳活动标誌的黑子数很少,那么,使地磁产生扰动的根源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問題,20多年以前提出了所謂M区来做答案.  相似文献   

19.
太阳 太阳活动具有11年左右的基本周期,还有22年的磁周期、80—100年以及更长的周期。就基本周期而言,1976年是太阳活动的低潮年,而1979—1980年是太阳活动的高潮年。1981年以来,太阳活动逐渐减弱。预计1985年仍处在减弱阶段,其活动性比1984年要低一些。未来的低潮年将可能在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20.
太阳辐射是电离层的电离源,强烈地调制电离层的变化.探索不同太阳辐射水平下的电离层状态,有助于认识电离层演变及其内在的基本物理过程.太阳活动在2008—2009年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极低水平,研究电离层在此期间的变化及与其它太阳活动低年的差异是一个有益的课题.本文利用位于美洲扇区磁赤道地区Jicamarca台站(12.0°S, 283.2°E; dip 0.28°)测高仪观测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数据探讨赤道地区foF2的行为.分别对第22/23太阳活动周低年(1996—1997)和第23/24活动周低年(2008—2009)的月中值、季节中值和滑动年均值进行分析,确认相比上一个太阳低年而言,在2008—2009年foF2滑动年均值和不同季节中值在各个地方时均降低,而月中值存在降低和升高.对foF2的时间尺度特性的分析发现,在本太阳周低年foF2长时间尺度分量下降,而短时间尺度分量呈现不一致的变化.我们认为,现有文献报道给出2008—2009年与以往太阳活动低年对比结果不一致有可能归因于所用分析方法关注的时间尺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