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而地理联系图的构建有利于综合思维的进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高中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主题,"区域发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高阶水平的重要依托.因此,本文以"区域发展"为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视角出发,提取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演变、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以及区域发展六大教学主题的地理联系图构建要点,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梳理了地理联系图的构建路径,以期为综合思维的进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深切领悟课标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3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区域地理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这节内容,源于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人教版)第三章河流的综合开发第一节的案例材料。面对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区域地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教者的教改意图与特色呢?  相似文献   

3.
钱海义 《地理教学》2022,(8):30-32+6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日常教学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存在一定难度。本文运用鱼骨分析法分析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布局及其变化的原因,并通过鱼骨图的形式分级表示其原因,以达到整体把握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目的,实现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科知识点多、整体关联度高,构建地理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对地理的教与学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按照"一标多本"的指导方针,根据学生学情、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编写了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四套高中地理教材。以四个版本教材中"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进行地理知识体系构建的探讨,以期提升地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贾炜 《地理教学》2021,(9):20-24
本研究以德育课程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教材评估分析研究的方法与手段.以地理学科为例,从德育目标(内容)、德育要素、德育水平三个角度,评估上海市初、高中地理教材德育现状.经量化评估,认为教材德育内容注重"国家意识"与"人格养成"、德育要素体现层次性、德育内容呈现形式以"文字""图像"为主.提出挖掘教材栏目内涵、完善中学地理教材开发路径、开展教材德育内容的整体评价、加强地理跨学科教学等教材德育内容选编与教学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陆心怡  高超 《地理教学》2021,(9):25-28,24
议题式教学是围绕议题以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在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文章对高中地理课标中所蕴含课程思政的内容要求从区域发展、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并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四节中的"国际合作"为例,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总议题"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及三个子议题,开展系列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并提升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英婷  朱青 《地理教学》2021,(16):58-60
高考是评价综合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地理高考主观题对综合思维的考查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以2015-2020年的高考地理海南卷主观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综合思维的考查特点并由此提出对教学的启示.研究发现:海南卷主观题重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多围绕生活情境和生产情境,集中考查要素综合和地方综合,考查水平中等偏低.由此在教学上,可采用思维导图培养要素综合思维;围绕区域"一横一纵"的特点,提升地方综合思维水平;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地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李娜 《地理教学》2021,(14):33-35,28
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时分析其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具有综合性质的思维和能力.针对初中生尚未建构地理知识结构、难以将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及培养综合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借助天文活动分别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以及地方综合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马燕 《地理教学》2014,(17):37-39
正一、从高中地理教材体系安排看"必修3"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阐述有关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1"主要涉及科学领域,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即重在阐述有关自然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2"主要涉及人文与社会领域,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即重在阐述人文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必修1"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各学科在课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一一浮出水面,地理学科也不例外,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在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教材的自然地理部分相关图像和文字描述分离这样一个问题,即教材淡化了对自然地理事物和现象概念的解释,而是注重对各种地理现象及其特征的文字描述,缺乏相应的图像信息加以补充说明。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地理动态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建立。  相似文献   

11.
梁晔 《地理教学》2021,(5):42-4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课程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沪教版初中区域地理"南美巨人——巴西"为例,以巴西国旗寓意为纽带创设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阐述情境教学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潘艳 《地理教学》2023,(2):17-20
认识区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综合思维是认识区域地理要素的基本方法。本文以“大江大河之旅”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打破教学结构、创新教学素材、重组教学流程三大策略,突破常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陆文博 《地理教学》2021,(13):26-29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其内涵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链条,在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中,以青藏高原为例,分析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体现要素关联;分析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区域产生的影响,体现时空角度下地理事象的统一演化;分析青藏高原卓乃湖决堤的前因后果及人为干预,体现地方或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整体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8年度20节省部级高中地理优质课为观摩对象,从教材来源、教学行为和认知过程维度等方面,量化分析地理问题任务的教材忠实度、时间分配、教学行为的使用、认知水平等特征,直观呈现优质地理课堂问题任务特点,进一步提出优化建议,为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任务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纪雪利 《地理教学》2014,(17):35-36
正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课程的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工处理,使之更好地符合学生的需要,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高中地理教材的处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增删高中地理教材反映了教材编写人员对于课程标准的认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一样的学情,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合理地增加或是删减教学内容,以更  相似文献   

16.
柴宏良 《地理教学》2013,(10):59-61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探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学校里,地理教师经常会跟我探讨一些地理中的疑难问题。我发现不少地理问题,特别是自然地理问题与物理学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而教师和学生在一些问题的科学解释上存在一些偏差,主要是以天体的运动、潮汐现象、大气环流等方面的问题居多。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也确有需要了解这些问题的物理学原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相邻学科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它是由自然要索与人文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综合体。因此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人口教育等各门课程都与高中地理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联系。教学中有关科际联系的内容及实施步骤是:(1)通读高中地理及相邻学科教材,找出联系的内容,制成“科际联系索引表”,为实行科际联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一、想说爱你不容易——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浙江省高中地理新教材采用的是湘教版。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中共有活动193处,教材活动之多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活动分“探究”、“实践”、“思考”三类。教材中安排活动的目的除了原来的要求外,还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涉及地理区域的教学,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新课程高中地理侧重于系统地理的学习,地理的科学属性和学科特点决定了新课程以问题发现为中心的,以案例为基本呈现方式的教与学,需要地理区域的具体化支撑;二是新课程的高考,出于对能力目标“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两方面考察的要求,以及创设实证性试题情景的命题,需要学生在地理备考中对地理的区域背景有所熟悉和了解。因此如下表所示,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特别是高中高二年级文理分科后的地理教学,需要整合地理区域的有关内容,统筹安排,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理事件、地方、人物、文化和自然环境意义的一种见解。地理漫画是地理图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地理现象和问题。巧用地理漫画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心境中反思地理问题,以另一种心态了解和沉思发生在地球上的悲喜剧,这符合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现在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试验教材中的一幅漫画“乐在其中”为例,简单介绍笔者在教学中对地理漫画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