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一类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除了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为重要诱发因素外,发灾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则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因。针对有关文献关于哈尔滨市地面沉降问题的推断论述,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分析,提出地面沉降不是哈尔滨市地下水超采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这一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郭长林 《世界地质》2006,25(3):303-308
针对哈尔滨市区地面沉降特点,根据地面沉降痕迹调查,利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分层总和”法,分别对两个漏斗中心重型机器厂和菅草岭的沉降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释水厚度、不同的表层黏性土厚度所产生的地面沉降量亦有所不同。到2000年哈尔滨市区两漏斗中心沉降量分别达15.38cm和6.69cm。  相似文献   

3.
新禧国际建协第 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将于 1999年 6月 23~26日在北京召开。值此之际,我代表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全体职工向这次全球建筑界盛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预祝此次盛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建国后成立最早的勘察设计单位之一,是经国家建设部批准的甲级设计单位。可承担国内外任何类型的大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和建设工程监理任务。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地下水污染特征与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污染较重,是否可能通过入渗补给影响哈尔滨市区地下水的水质?为此,分别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和哈尔滨市地下含水层的污染特征与各自的净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净化能力均很强,并可不断地得以自然恢复。净化作用主要表现为稀释、吸附、过滤等.保持这种自然净化能力,对保护哈尔滨市地下含水层的优良水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芹  文丽杰  孟庆国 《水文》2003,23(3):37-39,33
明确了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的概念,建立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作为评价指标,对这些环境指标进行了量化分级、加权。运用GIS空间叠加手段,建立了研究区每个栅格的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评价体系,求出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警戒量。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折了哈尔滨市地下水过量开采带来的系列环境安全问题,视各环境问题为评价基本因子,将各环境因子对地下水开采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划分为4级,在进行数据归一化后,运用GIS空间上叠加手段,将归一化的环境因子进行加权,建立研究区地下水安全开采评价体系。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提出了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安全和开采管理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论述哈尔滨市区水资源概况、水污染现状与途径的基础上,把地表水和地下水看作水资源统一体,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溯  余友  郑子东 《矿产与地质》2004,18(4):315-317,314
从生态地球化学的内涵和外延出发,结合哈尔滨市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特点,提出哈尔滨市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与评价的系统,以指导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及相关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或农业地质调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对哈尔滨市城市水资源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研究。把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城市系统划分为62个部门,根据其投入产出关系建立了相应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计算出leontief逆阵,得到62个部门的直接与间接用水系数和用水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最终产值结构对用水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水资源系统平衡条件,预测了未来水资源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地下水中29种抗生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对抗生素滥用监管及其研究正在加强,近年来中国主要水域中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地表水及地下水中抗生素的污染状况持续受到关注。因进入环境中的抗生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一般实验室难以实现同时分析多种类抗生素。本文在哈尔滨市共采集地下水样品26组,采样范围包括人口密集、工业生产、农畜业等生活生产地区。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样品中的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林可酰胺类等6大类共29种典型抗生素含量,研究了哈尔滨市地下水中典型抗生素的检出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①哈尔滨市地下水中6大类典型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中以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为主,检出率分别为61.5%、46.2%、42.3%、38.5%;②哈尔滨市地下水检出的抗生素含量范围在0.02~612ng/L之间,其中磺胺噻唑、磺胺嘧啶、林可霉素检出的最高浓度超过100ng/L,相比于国内外部分地区(如中国北京、天津,西班牙巴塞罗那)喹诺酮类整体含量偏低;③检出抗生素含量较高的采样点位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这些区域也是该市人口相对密集区,且附近普遍分布有制药厂、家禽牲畜养殖厂、城市排污口等。由此揭示了哈尔滨市城市地下水中抗生素分布特征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影响且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尹喜霖 《地下水》2002,24(2):105-107,1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哈尔滨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七个方面的问题,并指出问题的症结及危害;然后具体地、系统地论证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一个典型的实例。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组织召开的全国25个城市防洪经验交流会议,于1990年2月15~1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交流哈尔滨、长春、武汉等市在城市防洪建设与管理中,抓好防洪规划,以地方为主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及计算机编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目前在国际上采用的地下水的易污性评价方法-DRASTIC评价方法,用与地下水有关的多因子-地下水的埋深,含水层的净补给,岩性,土壤类型,地形,渗流区介质,水力传导系数等7个相关因子对地下水进行评价,并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性进行评价,编制了哈尔滨市地下水的易污图,为今后地下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城市环境管理者等进一步制定管理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哈尔滨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 ,将求解多目标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法和线性加权法相结合 ,给出了一种综合解法 ,并将此法应用于所建立的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的求解。其结果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特大沙尘暴沉降物的粒度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2年3月20日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遭遇的特大沙尘天气沙尘沉降物进行的粒度分析表明,沙尘沉降物属粉质亚砂土,以4~63μm的粉砂为主,占71.18%,〉63μm的砂粒组分占21.7%,〈4μm的粘土组分含量最少,仅占7.13%。粒度为二峰态分布,292~34.7μm粒级的粗粉砂形成第一主峰,含量约占7.4%,420.5-500μm粒级的中砂组分形成第二主峰,含量约占1.29%,而0.69-0.82μm粒级的细粘土组分形成第三主峰,含量约占0.52%。平均粒径Mz为28.4μm,分选系数为181,偏态为0.044,峰态为1.494,粉粘比为7.3。粒度分布显示这次哈尔滨市沙尘沉降物是迄今为止国内有见报道中最粗的,沉降物是不同来源沙尘远距离和近距离搬运的混合体,粗颗粒为低空气流搬运的近源物质。哈尔滨市或周缘邻近区域是这次特大沙尘暴的降尘中心,属大气动力条件较强的中心或近中心地带。哈尔滨城市扩展区域的疏松地表裸土、河床及漫滩细粒冲积物以及市内地表建筑沙土等都可以是哈尔滨市沙尘沉降物的主要物源。因此哈尔滨地区防治沙尘暴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哈尔滨市周边沙尘源区的治理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哈尔滨段松花江漫滩的地层结构、岩性特点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据此,笔者对“哈尔滨市新闻中心”这一高层建筑基础形式的选择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各种基础形式的计算和比较,最后认定在漫滩地区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宜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桩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家沟河原是横穿哈尔滨市城区的一条天然排污沟,排放污水量约20×104m3 d。本文利用点群分析方法对地下水中的污染质的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了马家沟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松北区水库雍水浸没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浸没问题是平原型水库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分析了哈尔滨市松北区雍水浸没成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在不同开采方案下的雍水浸没进行评价,并综合考虑区内的地表覆盖情况、建筑物地基形式等因素,提出了适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浸没标准:农田区为粉质粘土2.50 m, 粉细砂1.50 m;建筑物区为粉质粘土3.50 m,粉细砂3.00 m。将研究区划分为可能浸没区、过渡浸没区和不发生浸没区,并确定了各浸没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含水系统的水位响应矩阵在哈尔滨市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哈尔滨市地下水管理中,把自特征数值法求得的响应矩阵和由此响应矩阵联系的水位降深、开采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组)作为约束条件,把满足供水要求条件下的水位降深最小作为管理目标、建立管理模型,解决了具有大量约束条件的区域性地下水开采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垃圾堆放场所由于设置不合理,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垃圾堆放场的选址成为保证城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不受污染的首要问题.根据垃圾堆放场地的环境地质条件,选择黏性土厚度、土层渗透系数、地下水水位埋深、地下水供水意义及水质状况、地下水是否流向城区5个评价因子,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哈尔滨市区15个现有的垃圾堆放场的环境地质条件适宜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