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变有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以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为主,并据此建立了乐红矿床矿化蚀变岩相分带模式: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对应的矿物组合为Dol+Cal+Py、Dol+Cal+Py+Qt+Sp(少)和Dol+Cal+Py+Qt+Sp+Gn。此模式的建立对同类矿床与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昭通毛坪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之滇东北矿集区上又一个具有超大型成矿潜力的矿床,过去其矿床研究程度弱,特别是成因矿物学工作鲜有开展.本文以赋存于猫猫山倒转背斜西翼上泥盆统宰格组上段(D3zg3)中晶白云岩中层间断裂带内的Ⅰ号矿体(群)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立体蚀变-岩相填图研究,建立了蚀变-矿化分带模式.结果表明:从矿体中心向外,自下而上,蚀变呈现硅化→泥化→碳酸盐化的显著分带现象,矿化具有致密块状高品位Pb-Zn矿石→致密块状Py壳→浸染状、脉状、斑块状低品位Pb-Zn矿石→星点状Py壳的分带特点,相应的矿物组合依次为Sp+ Gn(+ Cpy)+ Py+ Mrc+ Apy+ Q+ Cal组合、Py+ Gn+ Sp+ Dol+ Fe-Dol+ Cal+Q+IU组合、Py+ Dol+Fe-Dol+Cal+Q+Sd组合和Dol+ Cal组合;垂向分带不明显,横向分带显著,矿化分带性与含矿热液的浓度梯度、横向渗透扩散受岩性垂向物性变化影响密切有关;矿化作用可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阶段,Py外壳是早期流体的产物,条带状矿石是热液叠加作用的产物,且784 m高程处已处在Ⅲ阶段成矿流体叠加的前锋,Ⅱ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较Ⅲ阶段高.该蚀变-矿化分带模式对川滇黔铅锌成矿域具有普遍的找矿指导价值,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流体运聚和富集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3.
小河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少数几个由北西向主断裂控制的典型铅锌矿床之一,矿化蚀变的空间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为查明其区内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特征,通过不同中段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对不同方向构造进行筛分,并对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特征和蚀变特征开展了系统的剖析,结果表明:小河铅锌矿床矿化蚀变的岩石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相对简单,围岩蚀变以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矿化主要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该区构造组合形迹反映矿区内存在6期构造体系,分别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早-中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成矿流体沿区内北西向张性-张扭性构造发生大规模运移,在断裂上盘及与之配套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成矿,并依次形成以断裂为中心且平面上呈带状展布的矿化蚀变分带: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最终建立了小河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研究成果对同类矿床及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斌 《地质与勘探》2015,51(3):496-506
对滇西镇康芦子园矿床进行了地表、地下工程编录及蚀变-岩相填图,在分析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选取II号矿带,依据其6个中段的开拓工程对矿(化)体特征和矿化蚀变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矿体成矿元素在倾向和垂向上均具有Zn、Pb→Pb、Zn→Pb、Zn、Cu→Pb、Zn、Cu(Fe)→Fe、Cu(Pb、Zn)的分带规律,对应的矿化类型依次为大理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绿泥片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型黄铁黄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对应的蚀变带依次为碳酸盐—绿泥石化带→碳酸盐—石英—矽卡岩化带→矽卡岩化带→矽卡岩—黄铁矿化带→石榴子石矽卡岩化带。总结了矿化蚀变水平和垂向的分带规律,并建立了矿床的矿化蚀变综合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5.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赋矿的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的代表之一。针对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不清的现状,基于矿区内1884 m、1944 m、2004 m、2064 m中段1∶200矿化-蚀变岩相学填图,精细解剖了蚀变类型、强度及蚀变岩组构,总结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元素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揭示了不同矿化蚀变带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从铅锌矿体中心向赋矿围岩的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中等硅化+白云石化角砾状铅锌矿石相带(Ⅰ带)→中等硅化+白云石化网脉状铅锌矿化相带(Ⅱ带)→强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细脉至星点状黄铁矿化相带(Ⅲ带)→方解石化+炭质+黄铁矿化相带(Ⅳ带)。基于成矿元素、特征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矿化指示元素在不同蚀变带中依次具有Pb-Zn-Cd→Pb-Zn-Ag-Cu(Sb)→Ag-Cu-As-Sb→As-Sb的水平分带规律,总结了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该矿床深部找矿勘查和同类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从而建立该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型,为勘查工作提供指导,在野外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对矿床蚀变及分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较典型的斑岩热液蚀变系统,分带性较为明显,从斑岩体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叠加青磐岩化)→绢云母化(叠加青磐岩化)→青磐岩化→角岩化的分带特征,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为钾硅酸盐化和绢云母化。  相似文献   

7.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基于大量的地表调研和坑道精细编录,通过赋矿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造对矿化-蚀变带控制作用的研究,认为赋矿粗晶白云岩是成矿过程中白云石化的产物,具有典型的热液蚀变成因,与沉积-成岩成因的摆佐组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明显不同;根据矿石和蚀变围岩中铅锌矿物组成与矿化、蚀变程度及其分布特征,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从矿体到围岩依次为铅锌矿石—铅锌矿化黄铁矿带→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粗晶白云岩带→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带、肉红色粗晶白云岩带、网脉状白云石化灰岩带(蚀变残留体)、弱白云石化灰岩带。矿化-蚀变带明显受冲断褶皱构造(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斜冲断层及其派生褶皱)上盘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典型的"成矿构造-蚀变白云岩-铅锌矿体"的矿化结构。该认识不仅丰富了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成矿理论,而且对指导滇东北铅锌矿集区,乃至川滇黔成矿区的资源危机矿山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岩相学、矿相学、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武平悦洋银多金属矿东矿段围岩蚀变、构造特征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区内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垂向上从地表向深部,表现为从碳酸盐化带→水云母化+地开石化带→硅化+冰长石化带(银、金矿化)→绢云母化带(银铜矿化)的蚀变分带;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断裂中及其交会部位形成的围岩蚀变从矿体浅部到深部依次为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的空间展布及内部分带特征明显受矿区岩相的"三层结构"及断裂控制。矿化蚀变总体上分布于"三层结构"的中部层的紫金山复式岩体中。区内蚀变带是寻找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浅部碳酸盐化带、中部硅化+冰长石化带、深部绢英岩化带,其中中部的硅化+冰长石化带是矿体的矿化蚀变带。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湘南地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矿床之一。为了深化研究该矿床成岩成矿机制、高效指导深部找矿勘查,需要揭示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建深部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研究方法】应用热液矿床的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定位找矿预测方法,开展矿区内-136 m、-176 m、-256 m中段典型穿脉剖面的矿化蚀变测量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探讨了成矿元素、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构建了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从花岗斑岩体(内带)→接触带→围岩(外带),依次为钨钼(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花岗斑岩带(Ⅰ)→磁铁(钨锡)矿化石榴石矽卡岩带(Ⅱ-1)→钨钼-磁黄铁矿化石榴石矽卡岩带(Ⅱ-2)→铅锌矿化结晶灰岩带(Ⅲ)→强方解石化灰岩带(Ⅳ)的分带规律,各带对应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绢云母)→磁铁矿+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白钨矿+锡石+黄铁矿+石榴石)→白钨矿+辉钼矿+磁黄铁矿+(锡石+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石榴石+符山石+透辉石+角闪石+萤石+...  相似文献   

10.
西藏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是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第一个勘查评价出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区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系统,且分带性非常明显,从斑岩体内部向外具有钾硅酸盐化带(外缘叠加泥化蚀变与绢云母化蚀变)→绢英岩化带(大部分叠加有泥化蚀变)→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分带特征。根据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及蚀变晕等特征可划分出21种脉体,早期形成的脉体包括在钾硅酸盐化带发育的磁铁矿细脉(M型脉共1种)、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脉(A型脉共8种)以及具有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的石英±磁铁矿±黑云母+钾长石+黄铜矿+黄铁矿脉(EB型脉共2种),中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发育的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石膏脉(B型脉共5种),晚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青磐岩化带发育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膏±方解石脉(D型脉共5种),以A、B、D型脉最为发育。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带主要是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脉体主要为A型脉及B型脉。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相比,多不杂矿床蚀变模式及矿物组合与"二长岩"模式相似。多不杂矿床从内部的钾硅酸盐化带至外部的青磐岩化带均发育大量磁铁矿,且在青磐岩化带发育大量无矿石膏网脉,此是多不杂矿床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界牌岭锡矿床蚀变矿化分带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振安 《矿产与地质》1991,5(4):293-299
湖南界牌岭锡矿床蚀变矿化可分为条纹状云母萤石岩化—铍矿化带,细脉状云母萤石化—铅锌矿化带、黄玉—萤石—云英岩化—锡铜锌多金属矿化带和弱—无蚀变矿化带.不同蚀变矿化带物质组分迁移规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斑岩,该矿床是与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斑岩体有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12.
达龙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为一大型钨钼多金属矿床,工程控制其倾向延伸超过1000m。文章系统总结了达龙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脉状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研究发现其垂向上蚀变与矿化分带明显,蚀变分带为(硅化)辉石石榴子石磁黄铁矿矽卡岩化带→(绢云母)磁黄铁矿石榴子石辉石矽卡岩化带→石榴子石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绢英岩绿帘石化带→(石榴子石)绿泥石绿帘石化带,矿化分带为:块状钼钨矿化带→脉状钨(钼)矿化带→细网脉状(铜铅锌)钨矿化带→网脉浸染状铅锌矿化带→脉状铜铅锌矿化带,该矿床蚀变与矿化分带的划分可指导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同类型矿床的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13.
翁孔坝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滇西南地区新发现的矿床之一。尽管前人在区域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该矿床却鲜有涉及,因其热液蚀变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不明,制约了该矿床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笔者等在矿化—蚀变矿物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内典型纵向剖面中各蚀变带的样品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定量分析,采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和热液蚀变指数定量分析手段,研究矿化蚀变带中元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热液蚀变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可划分为强方解石化带、绿泥石化带和弱硅化带。其中,强方解石化与铜矿化密切相关,方解石化和绿泥石化与铅锌矿化密切相关;从玄武质安山岩(围岩)至强方解石化带,热液蚀变指数(AI)整体呈递增趋势■,指示蚀变强度逐渐增强。CaO的迁入率■、Cu的迁入率■、TFe2O3+MgO的迁入率■和Pb的迁入率■整体上均呈正相关,反映出强方解石化和绿泥石化热液蚀变是该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哈拉河银铜铅锌矿为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斑岩体为钙碱性花岗闪长斑岩。围绕侵入岩体,围岩蚀变强烈。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关系的研究是斑岩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围岩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以及蚀变类型与矿化体品位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哈拉河矿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深至浅依次为钾长石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区内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蚀变类型决定矿化类型和矿化强度,银矿化主要发育青磐岩化带内,铜铅锌矿化主要产在绢英岩化带内。  相似文献   

15.
莫名浈 《矿床地质》1988,7(3):50-59
阳储岭斑岩钨铝矿床热液蚀变具有明显分带特征,为一不同时间(阶段)的热液作用于同一空间的叠加中心式蚀变矿化模式。由斑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钾硅化→石英绢云母化→绿泥石碳酸盐化等蚀变带,与之相对应的矿化带为 W(Mo)→Mo(W)→FeS_2。蚀变矿化温度由斑体中心向外依次降低(310~230℃→260~200℃→170℃),氧同位素分馏亦呈现出由强→弱→没有分馏的变化规律。说明本区热液蚀变矿化作用在斑岩体的中心部位最为活跃,强度最大。矿液是由斑岩体中心向外逐渐扩散,至围岩由于变质岩系的屏蔽作用而中止在接触带处。  相似文献   

16.
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矿床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位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月凤山火山盆地边缘,含矿斑岩为燕山中期碱性花岗斑岩,侵位于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内,斑岩体边部发育大量的隐爆角砾岩.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即斑岩型矿化与层状改造型矿化,此两种均与碱性花岗斑岩有关.矿化以Pb、Zn、Ag为主,伴生少量的Cu、Au.斑岩型的铅锌银矿化发生在斑岩体内以及接触带中,具有面型矿化特点并显示出明显的矿化分带性.层状改造型以铁锰银铅锌矿化为主,矿体均为隐伏状分布于碱性花岗斑岩附近的火山岩含铁锰地层中,产状与火山岩地层一致.铁锰碳酸盐铅锌银矿体在靠近斑岩体时,银铅锌矿化相应逐渐增强,而远离花岗斑岩体,矿化明显较弱.围岩蚀变作用明显,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蚀变特征、蚀变类型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不同,缺少斑岩铜(钼)矿床早期蚀变的钾交代作用(黑云母化与钾长石化),发育大量铁锰碳酸盐蚀变.矿田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由岩体内向外蚀变可以分为三个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带和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斑岩型矿床的铅锌银矿化与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密切相关.通过对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定,获得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化年龄为162.8 ±1.6Ma,与含矿斑岩形成时间一致,说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成矿作用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中期陆内环境.  相似文献   

17.
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林 《矿产与地质》1991,5(4):249-261
对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的岩石类型、岩体形态、规模、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该类矿床的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和矿化与蚀变带的关系作了论述,指出了该类矿床最重要的蚀变带为黄玉云英岩化带, 在详细研究该类矿床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咀铜矿属典型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通过对中咀铜矿矿床的蚀变特征、矿化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矿床经历早期黑云母化、斜长石化,中期电气石化、硅化到晚期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的蚀变演变。矿区蚀变带分布明显,可分四个热液蚀变带,矿化蚀变带及其矿体分布均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矿区矿化作用与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矿化均出现在热液蚀变带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快速、无损、精确探测矿物的技术手段而倍受关注,针对斑岩型矿床蚀变矿物高度叠加、蚀变分带界线不明显、细粒蚀变矿物多、黏土蚀变矿物多等特征,该技术在蚀变矿物识别和勘探信息解读等方面优势突出。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区钻孔ZK1801岩心进行矿物识别和蚀变分带划分的研究,识别出钾硅酸盐化带、绿帘石-绿泥石化带、绿泥石-伊利石化带、石英-伊利石化带和泥化带。研究表明:普朗铜矿整个钻孔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根据矿化特征,发现铜矿体广泛赋存在钾硅酸盐化带和绿帘石-绿泥石化带中,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矿物"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和"绿帘石+绿泥石",可以作为普朗矿床勘查的标型蚀变矿物组合;研究区广泛发育的绢云母Al—OH波长随钻孔深度增加而逐渐从2210~2205nm减小到2202~2198nm, Al—OH波长2210~2205nm(长波绢云母)与矿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普朗矿床勘查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20.
云南寻甸县河口地区三个铅锌矿化带,均沿断层构造破碎带展布,矿化带岩性多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重晶石化为之最主要的矿化蚀变,而铅锌矿中富铅贫锌特征明显。将河口地区铅锌矿化带与滇东北已知铅锌矿床进行对比。发现两者间不论构造控矿关系,还是容矿岩层、隔挡层和矿化特征都存在较多的共同特点,类比展示了河口地区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