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地震危险区划工作是地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地震危险区划工作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本文正是基于地震危险区划工作的这种特点,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四川地区地震危险区作出一定的估计,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一、模糊聚类的基本思想及方法所谓模糊聚类,就是把所给定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下分成相似的族,  相似文献   

2.
美国南加州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和地震危险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善 《地震学报》1998,20(2):128-136
根据我们提出的断裂力学破裂模式,推导出了几个计算构造环境应力值0的公式(见文中公式(1)、(2)、(3)、(5)).根据这些公式,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区中小地震及美国南加州的中小地震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结果表明,0值的大小和分布与大震发生的地点有密切的关系,即剪应力水平较高的地区将容易发生大地震,而剪应力水平较低的地区通常只发生小地震.震级大小与lg(0)统计上呈线性相关.依据0的空间分布,可以一定程度上确定地震危险区或潜在震源区;依据0值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粗略地估计大震发生的时间.根据0值在南加州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有3个地区应力值较高.其中,Goldfield地区是现今的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3.
采用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并结合Newmark位移模型,基于陇县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及地形高程数据,考虑地震动地形放大效应以及Newmark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出陕西陇县地区的地震动发生率为50年10%水平下滑坡的失稳概率,根据所得结果将研究区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中、高危险区主要集中于陇县地区的泥岩、粉砂岩以及黄土覆盖地且斜坡坡度大于40°的地区,其中千河及其通关河两岸部分地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较高。本文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地震滑坡风险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云南省1998~2012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云南地区地震趋势和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判定情况,给出了年度最大地震活动强度、危险区地震对应情况和地震危险区预测面积的统计分析结果,以期得到云南地区年度地震预测情况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5.
对青海省1990年以来年度地震危险区进行了分析,整理总结了青海省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分布、预测面积及地震对应情况,得出预测正确率为52%。将预测基本准确的地震危险区进行归并,得到确定的地震危险区共有5块:祁连地震带、三湖地区、库玛地震带东段甘青川交界地区及共和地区、唐古拉地区、茫崖地区。对历史地震危险区的整理和初步研究,对今后地震趋势预测研究积累一些值得参考的认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基于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Mj7.3级地震加速度记录,离线模拟了阈值预警方法在此次地震中快速估计潜在破坏区的表现。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台站P波触发后3s就快速对台站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地震破坏性判断,同时估计的潜在破坏区域也基本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 ShakeMap震后实测VII度以上区域吻合,展示了该方法在此次地震中运用的可行性;然而该方法没有对处在震后实测VII度以上区域内的宫城县南部沿海以及福岛县小部分东北区域给出准确的潜在破坏区判断,这一估计偏差为该方法的适应性研究以及下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集成遗传算法及BP算法的潜在震源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庆  叶洪 《地震学报》2002,24(6):647-652
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集成遗传算法与BP算法进行潜在震源区的划分. 用遗传算法辅助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在无限的解空间中快速找到人工神经网络的最佳参数组合. 结果表明:由该分类系统划分出的不同震级上限的潜在震源区分布,反映了华南沿海地区地震环境与地震发生的内在规律性,从而减少了人的主观判断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震危险区划中的数值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地震危险区划中的数值模型,并把目前比较成功的几个岩石破坏的数值准则应用于地震危险性的估计,通过怀来—张家口地区和鄂尔多斯周缘断层带应力场的计算和地震危险性的评价,说明数值方法可以作为地震危险区划工作和探索地震预报的一个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伊犁地区地貌、地质构造、历史地震和地质灾害分布的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伊犁地区地貌、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等地震滑坡影响因子,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特性和SPSS软件的统计功能,得到伊犁地区地震滑坡危险性模型和滑坡危险性分布图。认为伊犁地区地震滑坡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特克斯县、尼勒克县、巩留县、新源县境内,较低的地区位于霍城县、昭苏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并且极高危险区面积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1%,高危险区面积占6%,中危险区面积占18%,低危险区面积占39%,极低危险区分区面积占37%。该成果可以为大震现场调查、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遥感卫星影象的线件构造解释与计算机统计方法,对线性构造方向长度密度与地震震中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以邢台震区为例,得出了震中密度与线性构造方向长度密度的相关方程.利用该方程对石家庄地区进行了地震危险区预测,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对地震危险区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区未来地震的可能震级的估计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已知的地质条件,利用线弹平面有限元方法计算区域构造应力场,并确定所积累的总应变能和产生的破裂区面积,然后利用经验公式估计出与断层活动有关的构造地震的可能震级  相似文献   

12.
安宁河、 则木河构造区近期强震危险性的概率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 作为历史强震多发地段南北地震带中南段的安宁河、 则木河构造区强地震危险性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在分析安宁河、 则木河构造区强震活动特点的基础上, 利用地震危险性韦布尔概率估计方法, 对该区未来10年内发生6.5级以上强震的累计概率和条件概率进行了计算, 并结合前人针对汶川地震破裂对周边断层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及潜在震源区判定等研究结果, 对该区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判断。 结果表明,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 安宁河、 则木河构造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似有逐步活跃的趋势; 根据韦布尔概率模型计算得出的该区2021年前发生6.5级以上强地震的概率高达0.93, 条件概率为0.32。 因此, 该构造区, 尤其是区内的冕宁—西昌一带未来10年发生强地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于时-空传染型余震序列(Epidemic Type Aftershock Sequence, 简称ETAS)模型的随机除丛法,重新审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可能存在的长期地震活动异常,研究了川滇地区背景地震活动特征,并评估了当前的强震危险状态.对川滇地区1970年以来的ML3.0以上的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丛集特征明显、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地震序列常有前震事件.直接将概率值作为地震计数的权重,对地震丛集率空间分布图像分析表明,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长期、大范围的地震丛集率低值区,震前该段处于应力闭锁状态.对川滇地区地震丛集率低值区内背景地震与全部地震的累积次数、b值和新定义的Δb等统计参量的分析表明,龙日坝与龙门山断裂带具有地震活动的关联性,川滇地区当前的强震潜在危险区可能是巧家地区和汶川MS8.0地震破裂尚未穿越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此外,还发现b值倾向于反映局部应力场变化,而Δb能较为敏感地给出更大范围应力场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广西台网30多年地震观测资料,根据P波初动半周期和地震震级资料测定环境剪应力的方法,测算了广西及邻区大量中小地震震源的相对剪切应力强度值,据此分析了广西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总体特征,给出了8次中强地震前后一年的环境剪应力值,对环境剪应力值的区域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破裂空段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活动构造与重要活动断裂带的历史及现今强震震源区或破裂分布等资料,南北地震带北段存在长期缺少MSge;7.0地震的破裂空段.为了考察这些空段的地震危险性,首先采用Burgers体黏弹介质模型,计算周围有记载以来的历史强震在空段引起的库仑应力动态演化;其次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采用Dieterich模型分析历史强震对空段地震活动的影响,讨论了空段所在区域的地震发生概率.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破裂空段的地震危险性程度自高到低依次是: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东段的若尔盖——九寨沟段、六盘山断裂带中南段空段、香山——天景山段裂中南段同心空段、天祝——大靖空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西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东段.该结果可为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震危险性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时间分布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时间变化作了分析研究,表明因高剪应力值地震在时间上的集中分布,而形成了环境剪应力场显著增强的时段。高剪应力值地震的发生是构造应力场增强的直接表征,环境剪应力场高值分布区和高剪应力值地震集中发生时段的出现,与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密切相关。追踪分析环境剪应力场的时间变化,是地震危险性中、短期预测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环境剪应力场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可能为地震的中期和短期预测提供相应的应力场前兆性变化判据。  相似文献   

17.
加卸载响应比与震前应力积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怀忠  程佳  万永革 《地震学报》2010,32(5):517-528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按照该方法,通常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加卸载响应比时间序列会出现明显的异常高值.早先的研究发现,震前临界区域的选择对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有很大影响.我们发展了一种使用震前应力积累区域取代传统圆形区域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算法,提高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预测能力,其震前库仑应力场分布采用地震断层位错模型将同震滑移量反向滑移的方法计算.美国南加州近20年来发生的4次M6.5地震以及2008年中国汶川MS8.0地震的研究事实表明,使用库仑应力算法得到的加卸载响应比时间序列,前兆变化相对于圆形区域算法更为明显,且对目标地震的位置、震级预测更为明确.库仑应力算法的这一独特性质,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活动构造特征对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和大小提供信息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作为强震长期预测基础的地震带、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仍然依据地震构造类比和地震活动重复两原则。现有的强震长期预测方法在构造“稳定”区,即没有活动构造、没有历史地震(包括古地震)资料的条件下,无能为力。通过张北地震资料的分析,高精度地震定位并结合波形数据反演震源机制的结果表明:在稳定而统一的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沿其最大剪切应力方向上的小地震集中成带,并且持续活动、震源机制的优势取向与应力场吻合,小震带便可以看作属于现今活动的震源断层,在地震长期预测工作中可以作为划分潜在震源区的依据。构造“稳定”区发生的强震属于新破裂。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1]给出的由深井水位变化反演地壳深层应力变化的方法和华北地区井水位变化资料,反演了唐山7.8级地震前后大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了应力场的动态调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唐山地震前2年,在震中区及附近出现应力下降异常区,临震前异常幅度增大并且异常区向外围扩展,震后异常区收缩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0.
极值理论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有着重要应用, 发震震级超过某一阈值的超出量分布可以近似为广义帕累托分布. 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给出了若干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估计公式, 包括强震震级分布、 地震复发周期和重现水平、 期望重现震级、 地震危险性概率和潜在震级上限等; 以云南地区震级资料为基础数据, 讨论了阈值选取、 模型拟合诊断和参数估计;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结果表明, 广义帕累托分布较好地刻画了强震震级分布, 通过超阈值(POT)模型计算的复发周期与实际复发间隔统计基本一致, 高分位数估计在一定阈值范围内表现稳定, 为工程抗震中潜在震级上限的确定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