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简要记述了湘南汝城盆地石寨脚哺乳动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堆积情况和化石产地在该盆地第四系阶地中的位置关系,并根据化石出露情况,讨论了含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应属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2.
王超翔 《地质论评》1947,12(6):557-562
一、有关时代问题的两种意见演吉岭千枚岩层是刘季辰一九二五年调查江西鄱乐煤田时所创立的地层名词(1)。它所代表的岩石组成以千枚岩为主,因其中从未有化石发现,其时代一直是江西地质上所争执未决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西部第四系灰岩洞穴中发现淡水双壳类化石卢宏金(广西地矿局区调队)1988~1990年,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一分队,在承担海南岛一比五万坝王岭、猴弥岭幅区调过程中,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差、燕窝岭一带,第四纪洞穴堆积物中采获了丰富的双壳类化石。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4.
1956年10月,我们随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唐衡楚、李夷二位同志到江西北部调查高岭土矿床。在江西浮梁县窑里一带工作的时侯,于千枚岩中找到了一些植物化石。由于任务是调查高岭土,在化石产地及附近地方只进行了两天的简略工作,现把所看到的情况简  相似文献   

5.
下侏罗统造上组,门口山组在江西,湖南、粤北、粤东、桂东北区广泛分布(表1)。造上组是我所湘赣中生代含煤地层课题组1976年创建的,为一套夹薄煤层的碎屑岩沉积。门口山组为湘赣会战指挥部1968年创立的。近十年来,湖南、江西、广东等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及其所属队,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地质局区测队,广西自治区煤炭局150队以及武汉地质学院,湖北省地质研究所,国家计委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院矿产研究所三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对造上组和门口山组作了不少工作。但是,对造上组、门口山组所含的双壳纲(瓣鳃类)化石,兄弟单位间人为的产生了同物异  相似文献   

6.
张俭  蒋斯善 《地质论评》1966,24(1):72-74
高骊山段一名最早见于李四光、朱森的“南京龙潭地质指南”(1932)一书中,但在李毓尧等著的“宁镇山脉地质志”(1935)一书中才有详细的描述,并在高骊山、龙潭、赤燕山等地采得植物化石及瓣鳃类化石碎片。植物化石主要有:Lepidoden-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丽江盆地的第四纪地层与古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汪新文  赵其强 《现代地质》1995,9(1):81-89,T002
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根据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材料与抱粉分析资料,对滇西北丽江盆地的第四系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拟定了其地质时代,讨论了其沉积相与形成时期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8.
赵秀丽张锡麒  王明镇 《地质学报》2004,78(3):296-301,i003,i004
通过对山东聊城许营地区Ⅱ20、Ⅶ14钻孔石炭-二叠系与第四系(平原组)之间新近纪地层中孢粉化石和介形虫化石研究,建立了一个Magnastriatites-Ulmipollenites-Liquidambar pollenites孢粉组合和一个Limnoc ythere gudaoensis-Cyprinotus(Heterocy pris)formalis-Candona planus介形虫组合。上述孢粉组合和介形虫组合经与山东北部、渤海海域、江苏北部、陕西渭河盆地、松辽盆地、东海陆架盆地龙井构造带等地新近纪地层对比,其地质时代应归属于新近纪中中新世。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山高崖口西边韩家台村西新发现一处第四系洞穴。洞穴堆积物可分6层,发现有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挖掘,化石种属主要为更新世晚期鹿属(Cervus sp.)。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威武  黄永祥 《地质学报》1991,65(1):86-102
本文根据40口钻井剖面的钙质超微化石分析和研究成果,将南海北部海相第三系,划分出上渐新统至上新统18个超微化石带和始新统1个未命名组合。始新统未命名组合仅见于珠江口盆地东北缘。上渐新统至上新统18个超微化石带为连续沉积,但各带的发育程度不尽相同。其中相当于E.Martini(1971)划分的NN4—NN5带,NN11带和NN13—NN15带发育良好,横向稳定,分布广。它们是南海北部上第三系划分和对比的重要标志。结合部分有孔虫分带和岩性资料,探讨了全区海相第三系的沉积特征及沉积间断分布发育情况。文中还讨论了下、上第三系,第三系与第四系的超微化石划分标志以及再沉积超微化石的特点和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西红层包括白垩系到第三系,出露面积近三万平方公里(另有一万平方公里隐伏于第四系之下)。为巨厚的红色碎屑岩建造,含石膏、岩盐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建设工程地基土层的第四系覆盖层,对海外某项目的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在缺少工程经验的条件下,通过采用遥感影像、地质调绘等方法查明区域地质背景,并结合场区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土工化验等工作,认为研究区第四系覆盖层由上而下可划分为4层:全新世松散堆积层(Qhpd)、全新世坡洪积层(Qhdl+pl)、更新世冲洪积层(Qpal+pl)、更新世残坡积层(Qpel+dl),下伏为第三纪火山碎屑岩(E)。场区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第三纪岩石风化物经过第四纪陆相沉积作用沉积而成,第四系覆盖层与下伏基岩接触面为顺坡体倾斜,而第四系覆盖层的表层松散堆积层与全新世以来旱季和雨季气候交替密切有关。通过对研究区第四系覆盖层发育特征及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场区岩土体受沉积环境条件及地形地貌影响,岩土体力学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研究区存在边坡稳定性差,地基稳定性较差,地基不均匀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晚三叠世轮藻化石在世界各地发现很少,在我国南方亦尚属首次发现。报道了秭归盆地上三叠统沙镇溪组底部的轮藻化石,计有3属4种(包括2个新种):Stellatochara subspaerica Kozur et Reinhardt,S.xietanensis sp.nov.,Cuneatochara sanxiaensis sp.nov.,Vladimiriella decora(Saidakovsky)。根据沙镇溪组轮藻化石在国内外地质时期的分布,结合同层中所产孢粉化石的组合特征,详细讨论了含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认为属晚三叠世早期,并对当时的古植被、古地理、古气候做了初步探讨,对化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首次在西藏那曲地区孔玛盆地第四系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昆虫化石,对昆虫化石的特征和产出层位进行了描述,昆虫化石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膜翅目、双翅目和异翅目。采集了该套地层的ESR年代学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套地层的时代为早中更新世。昆虫的分布演化与环境关系密切。这一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古环境变迁,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微化石又称微体化石,是指用显微镜才能进行研究的化石。包括微小生物的遗体或大生物的幼年部分或某些部分。超微化石是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鉴别的微小生物化石的总称。我国微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功,解放前仅有少数学者从事过(竹蜓)、非(竹蜓)有孔虫、苔藓虫、轮藻化石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地质普查勘探、区调  相似文献   

16.
首次在西藏那曲地区孔玛盆地第四系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昆虫化石,对昆虫化石的特征和产出层位进行了描述,昆虫化石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膜翅目、双翅目和异翅目.采集了该套地层的ESR年代学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套地层的时代为早中更新世.昆虫的分布演化与环境关系密切.这一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古环境变迁.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苏皖一带的黄马青群(即青龙群与象山群之间的一套地层),自1928年谢家荣创名后,先后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表1)。安徽省怀宁县月山一带黄马青群发育完好。1979年笔者随安徽省第二煤田地质勘探队部分同志在这一带工作时采集了一些化石。1980年初笔者又同合肥工业大学洪天球、陈昭生同志在怀宁县拉犁尖、宝龙山等地测制地层剖面时采集了较多的植物化石,其中有一些是标志化石,对进一步澄清拉犁尖组以至整个黄马青群时代,提供了较充分的植物化石依据。文中昆虫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林启彬同志鉴定,李佩娟老师审查部分植物化石并给予指导。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金福全副教授帮助审查全文,夏字屏同志清绘插图。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汪贵翔工程师协助拍摄化石,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8.
周达人 《地质论评》1959,19(11):527-527
长春地质学院黑龙江区测大队第二分队在公司涼子实测剖面过程中,发现古植物化石数块。经长春地质学院地层古生物教研室鉴定为:侏罗纪-白垩纪的支脉蕨(Coniopteris sp.)和苏铁杉(Podozamites)。化石存在于黑色粉砂岩  相似文献   

19.
西沙群岛西科1井珊瑚组合面貌及其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科1井0~748 m井段岩心中珊瑚化石欠丰富, 属种比较单调, 共鉴定6科16属及1个未定属.在井深216 m以上的地层中发现第四纪特有的Endopsammia(内脊沙珊瑚)和Heliopora(苍珊瑚)等, 表明含上述特征性珊瑚化石的地层应划归第四系.在216 m以下井段的岩心中Endopsammia和Heliopora已全部绝迹, 应划归比第四纪更老的地层.地层时代从老到新, 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生物的抗风浪能力逐渐加强.中新统可能属于泻湖相, 尔后又逐渐转变为内礁坪相, 到上新统演变为内、外礁坪相相互交替, 第四系则可能属于外礁坪相.   相似文献   

20.
陈忠良  马雷 《华东地质》2017,(3):210-217
针对以离散钻孔为主要数据源建立的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采用地统计学方法以置信度指数定量评估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目标地层顶面趋势,获取其地质复杂度信息;利用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目标地层顶面的空间自相关性,获取其数据精度信息;结合专家经验,以置信度综合评估模型的不确定性。以运漕幅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为例,分别绘制早—中更新世青弋江组(Qp1-2 qy)与中—晚更新世大桥镇组(Qp2-3 d)顶面高程与置信度指数图。结果表明,钻孔位置和运漕幅右下角钻孔密集处的置信度指数较高,图幅边缘及地层缺失处的置信度指数偏低。置信度指数与钻孔数据精度呈正相关,与地质复杂度呈负相关。置信度指数可为以离散钻孔为主要数据源建立的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提供量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