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岩石中气体化学组成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载气保护下的岩石脱气,过程比较复杂;高真空下岩石脱气的气相色谱分析报道较少,一般不能测量气体的总量;真空脱气质谱法对于分子量相近的气体,很难进行测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制了高真空岩石样品脱气分析装置,该装置真空度10-4Pa,空白样品压强0.1 Pa,N2含量测量精度为0.63%,标准温压下最少可测样品量1 mm3。将其与带脉冲放电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联用,实现了岩石脱气及其微升量级气体化学组成的高灵敏气相色谱分析。利用本系统分析了五大连池火山岩、松辽盆地储层岩石和四川盆地页岩样品中释放的气体,结果表明:相比以往的实验装置和方法,该系统能够直接测量岩石脱出气体的总量,分段加热脱气分析样品用量更少,气体组成分析灵敏度更高,检测的主要成分是岩石脱气常见的成分,针对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某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物化条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良 《铀矿地质》1989,5(2):78-85
矿前期热液温度348—210℃,压力139.6×10~5—17.2×10~5Pa,盐度0.06%—2.33%(NaCl,Wt.,下同),pH为7.37—9.16,主要成分为Ca~(2 )、Na~ 阳HCO_3~-,铀浓度0.0002—0.0027mol/L。矿期热液温度268—145℃,压力3.9×10~5—3.19×10~5Pa,盐度0.06%—11.68%,pH为6.60—7.61,主要成分为Ca~(2 )、HCO_3~-、F~-和SO_4~(2-),铺浓度0.0017—0.052mol/L。矿后期热液温度165—100℃,压力5.7×10~5—1.1×10~5Pa,盐度0.06%—6.01%,pH为5.28—8.03,主要成分为Ca~(2 )、HCO_3~-和SO_4~(2-),铀浓度0.0009—0.0165mol/L。矿前期、矿期热液主要来自地壳深部,矿后期热液主要来自地壳浅部。  相似文献   

3.
柠檬酸对石灰岩溶蚀动力模拟及岩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柠檬酸对未清洗的石灰岩颗粒(直径0.15~0.25mm)的溶蚀模拟试验表明,石灰岩溶蚀释放的钙离子量呈对数式增加。随柠檬酸浓度(10mg /l, 50mg /l,100mg /l)的增加,溶液的初始pH依次降低,而石灰岩颗粒溶出的钙离子依次升高,它们分别是去离子水溶出量的1.77、4.25、5.03倍。100mg /l柠檬酸, 10×10- 2atmCO2 和50mg /l柠檬酸+5×10-2atm CO2 对石灰岩微颗粒的溶蚀释放的钙离子量大致相当。这表明有机酸亦是岩溶动力系统重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按照压力的分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旗  王焰  李承东  金惟俊  贾秀勤 《地质通报》2006,25(11):1274-1278
研究表明,中酸性火成岩大致按照Sr=400μg/g和Yb=2μg/g的标志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Sr低Yb(Sr>400×10-6,Yb<2×10-6)、低Sr低Yb(Sr<400×10-6,Yb<2×10-6)、低Sr高Yb(Sr<400×10-6,Yb>2×10-6)和高Sr高Yb(Sr>400×10-6,Yb>2×10-6)型.其中,从低Sr高Yb型中还可以分出非常低Sr高Yb(Sr<100×10-6,Yb>2×10-6)的一类.着重探讨了这5类花岗岩形成的源区深度问题,指出按照残留相组成和花岗岩Sr、Yb含量,可以将花岗岩形成的压力分为3或4个级别:①高压下与石榴子石平衡的花岗岩具有高Sr低Yb的特征;②中等压力下,残留相为麻粒岩相(斜长石 石榴子石 角闪石 辉石),花岗岩具低Sr低Yb或高Sr高Yb的特点(取决于原岩成分);③低压下,残留相有斜长石无石榴子石的花岗岩为低Sr高Yb类型的;④与蛇绿岩有关的在洋壳剖面浅部由辉长岩部分熔融形成的M型花岗岩可能是非常低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特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的定量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砂岩储层样品的恒速压汞实验结果为基础,对该类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喉道差异较大,当渗透率小于1×10-3μm2时,喉道峰值半径、平均喉道半径均小于1μm,主流喉道半径变化幅度较小;当渗透率大于1×10-3μm2时,平均喉道半径大于1μm,喉道峰值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变化幅度明显增大,大喉道所占比例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增大。样品的孔隙差别不大,主要分布于100~200μm范围内;孔喉半径比分布范围大,介于10~1 000之间。样品渗透率越大,有效孔隙、喉道发育程度越好。渗透率不同,孔隙、喉道毛细管曲线对总体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天池火山区温泉气体组分特征与气体来源,测试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聚龙温泉和锦江温泉的气体成分。结果显示,聚龙温泉的温度(71.1℃)、He(7×10-6)、CO2(83.02%)含量和3He/4He值(3.92 Ra)均低于以往年份的值;而锦江温泉的温度(58.3℃)、He(133×10-6)、CO2(94.06%)和3He/4He值(5.81 Ra),相比于2012年、2013年,呈现升高的趋势。近十几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两个温泉上述参数均较稳定。气体地球化学成分的判别结果表明,锦江温泉和聚龙温泉逸出的气体均为幔壳混合的源区,锦江温泉受壳源物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聚龙温泉逸出的气体含有较高壳源和空气来源物质,幔源物质的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建立的阴离子交换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用于测量面粉中的痕量 BrO3-及Br-。使用DIONEX CarBoPac PA-100(4 mm×250 mm,i.d.)色谱柱,在流速1 mL/min 及5 mmol/L NH4NO3淋洗液下分离BrO3-和Br-。该方法在100μL进样量下BrO3-的检出限为 0.0027 μmoL/L(0.22μg/L),Br-为0.0067 μmoL/L(0.54μg/L)。对市场上部分面粉类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所选面粉只有一种检出有BrO3-,其他样品中的BrO3-均低于检出限。方法的回收率可达到98%-109%。  相似文献   

8.
贵州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主要以吸附或游离状态残留于盆地内的泥页岩内部,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根据页岩气聚集的机理和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对比结果认为:中国存在大量富含有机质页岩地层,具有广阔的页岩气藏勘探开发前景;贵州页岩气储层地质条件优越,黔北、黔东一带的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沉积环境有利,沉积厚度大,页岩中碎屑矿物含量高,平均63.1%,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长石;页岩中有机碳总量w(TOC)≥2%,成熟度Ro≥2%,孔隙度分布范围1.3%~25.6%,平均8.24%;渗透率2.2×10-3~17.2×10-3μm2,平均8.3×10-3μm2;页岩沉积厚度24~170 m,相关指标显示资源潜力大。作为历史上缺油少气的内陆地区,页岩气资源可持续的勘探开发,对调整贵州及全国的能源供应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会泽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浓缩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川-黔-滇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 严格受断裂带的控制.长期以来, 对于该矿的成矿流体来源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研究表明, 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 其δ13C (PDB) 为-2.1×10-3~-3.5×10-3、极差-1.4×10-3、均值-2.8×10-3, δ18O (SMOW) 为16.7×10-3~18.6×10-3、极差1.9×10-3、均值17.7×10-3, 不同矿体(不同标高)、不同产状以及相同矿体不同产状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 除了纯液相包裹体(L) 和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L+V) 外, 还存在含子晶的三相包裹体(S+L+V) 和不混溶的CO2三相包裹体(VCO2+LCO2+LH2O),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0~400℃之间, 具有双峰现象; 矿床的(87Sr/86Sr) 0 (0.713676~0.717012) 不仅明显高于地幔(0.704±0.002) 和峨嵋山玄武岩(0.703932~0.707818;85件样品) 的(87Sr/86Sr) 0, 也相对高于矿区赋矿地层(C1b) 的(87Sr/86Sr) 0 (0.70868~0.70931;3件样品), 但明显低于基底岩石的(87Sr/86Sr) 0 (0.7243~0.7288;5件样品), 且成矿过程中流体基本没有发生Sr同位素分馏现象.因此, 成矿流体为均一流体, 是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产物, 具有多源性.而从气液两相包裹体盐度-均一温度图解可以看出, 在300~400℃区间, 包裹体盐度基本被孤立为两群: 一群为5%~6% (w (NaCl)), 另一群为12%~16% (w (NaCl)).而在100~300℃特别是150~250℃区间, 包裹体盐度则基本均匀分布在7%~23% (w (NaCl)) 之间.断裂带形成压力为(50~320) ×105Pa, 矿体上覆岩石压力为(574~640) ×105Pa, 矿床成矿压力为(145~754) ×105Pa.流体在上升到断裂带后压力的剧降, 导致了沸腾作用的发生.在混合作用和沸腾作用的双重影响下, 受狭窄断裂带控制的成矿流体高度浓缩, 金属矿物得以大规模地从流体中沉淀出来, 形成品位极高的铅锌矿石.   相似文献   

10.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坑金银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以单相液体和两相气液包裹体为主,气体和气液包裹体共存反映流体曾发生沸腾作用。成矿流体的温度为300~170℃,压力为20×106~45×106Pa,属于中-低盐度、较高密度的弱改-弱碱性热液。成矿流体的总硫浓度为10-5~10-2m数量级,氧逸度和疏逸度分别为lgfo2=-32~-50和lgfs2=-10~-20。早期流体为K-Ca-CI型,后期演化为Ca-Na-CI型,流体成分有别于典型的现代海底热液(热水)。  相似文献   

11.
建立从核燃料元件中真空抽提H2并进行气相色谱法测定的真空抽提—气相色谱法。介绍了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一套真空系统提取、分离和富集固体样品释放出的微量气体,与气相色谱连接测定H2含量。考察了系统工作条件对样品分析的影响。系统富集倍数为100倍左右,测定H2的线性范围为100—1000μg/g。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与元件填充值一致;对于同一样品测定,分次结果(mV/μg)为286、298、296,x=293.3,说明方法精密度好。系统可同时抽提试样中的O2、H2和CH4。  相似文献   

12.
在蒙脱石有机改性体系中,交换液酸碱度对蒙脱石荷电性以及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的电离度影响很大,进而影响OTAC在蒙脱石中的吸附以及制备复合物的凝胶粘度。研究发现,在pH=3的强酸性交换体系中,蒙脱石端面可变电荷为正电荷,OTAC阳离子和蒙脱石之间静电斥力的存在不利于OTAC在蒙脱石上的吸附,吸附量和吸附率分别是0.943CEC和85.7%,制备复合物的凝胶粘度最低,分别是μ0min为45.67Pa·s,μ30min为16.52Pa·s;在pH=10的弱碱性交换体系中,由于蒙脱石层面和端面均带有负电荷,静电引力更有利于OTAC阳离子在蒙脱石层间交换及表面吸附,其吸附量和吸附率最高,分别为1.097CEC和99.71%,制备复合物的凝胶粘度也较高,分别是μ0min为95.93Pa·s,μ30min为37.67Pa·s;在强碱性交换体系中,当pH=11和13时,蒙脱石对OTAC的吸附量和吸附率降低明显,吸附量分别为1.08CEC和1.058CEC,吸附率分别降到98.20%和96.18%,对应复合物的μ0min分别为96.52Pa·s和93.52Pa·s,μ30min分别为36.57Pa·s和36.53Pa·s,究其原因由于交换液中OTAC阳离子和高浓度的钠离子在蒙脱石层间和表面存在竞争吸附导致蒙脱石层间钠离子的交换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3.
肯德可克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中一个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其硫化物矿石的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34S值介于-2.0×10~(-3)~+5.96×10~(-3)之间,平均为+1.65×10~(-3),与岩浆硫的范围较吻合。铅同位素208Pb/204Pb值介于38.176~38.699之间,207Pb/204Pb值介于15.602~15.713之间,206Pb/204Pb值介于18.460~18.703之间;w(Th)/w(U)值介于3.55~3.75之间,表现出稳定铅同位素特征;μ值变化范围为9.48~9.75,在原始地幔(μ0=7.80)与地壳(μc=9.81)之间,充分反映壳幔混合铅的特征;估算地壳和地幔中铅组分分数分别为0.82~0.97和0.03~0.18,推断矿床铅质主要为地壳成分为主、含少量地幔成分的岩浆岩,即壳幔混合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此矿床以夕卡岩型为主体的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疆中天山南缘乌瓦门蛇绿混杂岩中的超镁铁岩进行了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成因和形成环境进行限定。乌瓦门蛇绿混杂岩中的超镁铁岩为蛇纹石化二辉橄榄岩,由橄榄石(Fo=89.1~90.6)、斜方辉石(Wo0.4-2.4En87.2~90.7Fs8.9-10.9;Mg#=89.0~91.0)、单斜辉石(Wo49.1-51.3En16.0~48.4Fs0.9-4.3;Mg#=90.2~92.1)和尖晶石(Mg#=71.8~77.5;Cr#=9.3~13.4)组成。主量元素组成上,以低Mg O(37.74%~41.34%)、高Al2O3(2.58%~3.39%)、高Ca O(2.23%~3.68%)和高Ti O2(0.05%~0.11%)为特征。微量元素上,亏损稀土元素(REE总量为1.73×10-6~4.63×10-6),亏损不相容元素(如,Rb=0.4×10-6~1.39×10-6,Zr=0.73×10-6~3.28×10-6,Hf=0.04×10-6~0.11×10-6),富集相容元素(如,Cr=2516×10-6~2793×10-6,Co=84.6×10-6~119×10-6,Ni=1641×10-6~2261×10-6)。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指示,乌瓦门蛇绿混杂岩中的超镁铁岩为经历过低程度(5%~10%)部分熔融作用的残余地幔橄榄岩,形成于洋中脊环境,是MOR型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  相似文献   

15.
热储层由基质系统和裂隙系统共同构成,二者热量传递的方式存在很大区别。仅考虑基质渗透率或裂隙渗透率,与实际采热过程并不相符。只有明确基质-裂隙双重渗透率下热储层的变化规律,才能更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地热资源。因此以青海共和盆地地热田GR1井为研究对象,基于热流固耦合理论,运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双重孔隙介质渗透率水流传热模型。通过考虑不同基质渗透率(0,1×10-18,1×10-16m2)、裂隙渗透率(5×10-11,1×10-10,2×10-10m2),得到了储层温度场、应变场、应力场、位移场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仅考虑裂隙渗透率,会高估储层的开采寿命和产出温度;会低估采热过程中储层产生的压应变和沉降量,表明基质渗透率不能忽略。(2)最优裂隙渗透率为1×10-10m2,此时最适宜进行热开采;裂隙渗透率为2×10-10m2,储层寿命低于50 a。(3)采热初期,相比裂隙渗透率5×10-11m2时的最大压应变,裂隙渗透率为2×10-10m2时最大压应变提高了2. 74倍;采热40 a,相比裂隙渗透率为5×10-11m2,裂隙渗透率为2×10-10m2时,储层沉降量增加0. 164 05 m,沉降区域扩大3倍左右。所得结论对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开采过程中渗透率与储层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郑丽宁 《福建地质》2004,23(1):38-43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以4%NH4NO3消除干扰。测定水样中的锂。试验了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27μg/l,特征量为4.2pg,锂的质量浓度为0μg/l~30μg/l时,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对于ρ(Li)=20.0μg/l样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3.03%。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容山花岗岩带中过铝质花岗岩岩体的定位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钾长石与斜长石的结构状态和黑云的成分,得出岩带三个主要组成岩体岩浆结晶温度的定性变化规律。根据岩体侵入岩层的厚度、二长石地温计、熔体包裹体测温和黑云母逸度计,定量估算了岩浆定位结晶时的P、T、fO_2和fH_2O。估算结果表明,岩带岩浆定位条件差异大:P为4.86~0.4×10~8Pa,T从627至862℃,fO_2 5.01×10~(-11)~10~(-8)Pa,fH_2O2.06~3.11×10~8Pa。岩体定位条件的差异与不同岩体分别形成于钦州地槽褶皱回返的不同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空气和真空条件下对α-Fe_2O_3粉末进行了从室温到1 000℃的高温原位X射线衍射研究,分别修正了空气和真空条件下赤铁矿在27~1 000℃范围内的晶胞参数,从而得到了晶胞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和赤铁矿在空气和真空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并得出了热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即赤铁矿的热膨胀系数不随温度变化。赤铁矿在空气气氛下的热膨胀系数为αa=9.603 16×10~(-6)/℃,αc=6.647 67×10~(-6)/℃,β=2.606 33/℃;真空气氛下的热膨胀系数为αa=9.006 79×10~(-6)/℃,αc=6.891 23×10~(-6)/℃,β=2.511 51/℃。  相似文献   

19.
煤矸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有着重要约束。贵州是我国主要的产煤区,煤层主要分布在六盘水、毕节、遵义等地区。本文借助ICP-MS、XRD和XRF等现代分析方法,对遵义地区煤矸石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煤矸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粘土等富硅矿物,并含一定量的锐钛矿和黄铁矿等金属矿物。煤矸石主量成分以富Al2O3(14.26%~33.16%)和TiO2(1.05%~2.35%)为特征,微量成分以富Z(r39.5×10-6~1060×10-6)、Nb(3.54×10-6~101×10-6)、Ga(3.74×10-6~45.4×10-6)和Sr(22.6×10-6~1940×10-6)等为特征,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分析显示,煤矸石中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稀贵金属与其所含的锐钛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石榴石是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通常能够保留早期的矿物结构和物质并记录较为晚期的变形和变质反应。石榴石钇(Y)元素环带特征丰富、复杂,不同的环带特征通常暗示不同的形成环境或经历了不同的变质事件,是变质演化历史研究的重要媒介之一。以往的研究中,多以LA-ICP-MS作为石榴石Y元素的主要分析手段,EPMA主要用于主量元素的分析。但是,LA-ICP-MS的束斑尺寸(44μm)和基底效应较EPMA(0~5μm)大,当石榴石颗粒小、包体和裂隙发育或成分环带以微区尺寸内存在较大变化时,大束斑更容易覆盖某些特殊信息。通过对石榴石Y元素测试参数的调试和标样验证,最终确定峰位测试时长和背景测试时长分别为140s和70s,并进行了PHA谱峰干扰剥离,降低检测限至54×10^(-6)。本文将通过对比佛子岭石榴云母片岩(LD025)4颗石榴石的EPMA主、微量原位分析(Ca、Mg、Mn、Fe、Y、Al、Si、Cr、Ti、Na)和LA-ICP-MS石榴石Y元素分析结果,论证EPMA分析Y元素的可行性。石榴石X-ray Mapping和主量成分剖面揭示该4颗石榴石均为生长环带,Mn呈钟形分带,Y与X Sps呈强烈正相关性,与X Grs、X Alm、X Prp相关性不清晰。EPMA和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Y含量曲线在核部和幔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Grt1~Grt3中Y均表现出自核部(500×10^(-6)~1200×10^(-6))向幔部(200×10^(-6)~500×10^(-6))逐渐降低,极边部Y含量低(20×10^(-6)~200×10^(-6))且变化复杂;Grt4中Y含量差异相对较小(180×10^(-6)~450×10^(-6)),仅在边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降。因EPMA对于Y元素含量较低(<200×10^(-6))时灵敏度不够或者LA-ICP-MS束斑尺寸大容易掩盖边部窄带成分真实变化等原因,二者在边部Y元素差异较大。分别对EPMA和LA-ICP-MS的分析结果应用Grt-Xtm温度计和Grt单矿物压力计获得的变质PT结果显示Grt1~Grt3(核-幔-边)和Grt4(核-边)均记录较为完整、统一的温压演化过程。M1→M2→M3的变质温压变化分别为T=530~544℃、P=0.78~0.82GPa→T=577~616℃、P=0.89~0.98GPa→T=631~661℃、P=1.01~1.07GPa,表现为顺时针演化型式,M1至M3反映的是一个“暖俯冲”过程。根据温度评价结果,Grt1~Grt3(1.2~1.4mm,自形程度高)形成时间应早于Grt4(0.8mm,自形程度低)。由此可知,大颗粒的石榴石Y元素含量及变化特征通常更容易揭示相对完整的变质演化历史。本次研究为变泥质岩演化历史、变质温压评价等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和思路,结合EPMA主量(矿物成分、X-ray mapping、BSE分析)和微量元素(Y等)分析能够更加精准、全面地解读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