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四川省昌达沟铜矿床产于印支—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位于义敦岛弧雀儿山岛弧带。昌达沟式铜矿床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它是由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已探明资源量有2.9200万t、6个矿床点,成矿时期为燕山早期、成矿母岩为二长花岗斑岩复合岩体。对于昌达沟铜多金属矿床,前人并没有过多的进行研究,地质资料相对匮乏。鉴于该矿床在四川具有典型性,深入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石渠  相似文献   

2.
<正>1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铜矿峪矿床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部,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中条山"人"字型古裂谷带中,是我国大型铜矿床之一(图1a),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矿(Chen et al.,1998;陈文明等,1998;许庆林等,2010;真允庆等,1994)。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铜矿峪亚群"的  相似文献   

3.
张晗  王宗起 《地质学报》2018,92(3):575-586
硼同位素由于其稳定性,可以作为很好的源区示踪工具。本次采用LA-MC-ICP-MS方法对铜矿峪变斑岩型铜钼矿床绢英岩化带中的电气石硼同位素进行了原位测试。获得δ11 B值为-21.1‰~1.1‰,数据分布显示为相对富轻硼的(-16‰~-14‰)和相对富重硼的(-1.5‰~1.5‰)两个峰值。结合前人硼同位素储库比对分析,铜矿峪铜钼矿床显示了大陆热液系统的硼同位素组成特征。铜矿峪铜钼矿床富轻硼的峰值特征很可能由火山岩围岩提供。相对富重硼峰值很可能是铜矿峪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提供。铜矿峪铜钼矿床的电气石硼同位素特征相对于其他斑岩型铜矿床及IOCG矿床明显更富集轻硼,显示了该矿床成矿中有大量陆壳的硼加入。  相似文献   

4.
冈底斯成矿带上的驱龙斑岩型铜矿床是中国目前探明的资源量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通过研究矿床的成矿背景、矿床特征了解了矿床的基本特点和矿床形成的基础;通过研究矿床围岩蚀变及其与矿化的关系认识了矿床成矿特点;通过对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厘清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岩岩浆来源.综合以上研究建立了矿床的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发现的斑岩铜矿床分布在西南部、东部和北部.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上,它们分别是全球性三大斑岩铜矿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和古亚洲成矿域的组成部份;成矿作用同喜山期、燕山期和海西期(可能还有加里东期)构造一岩浆活动有关.在中条山地区还发现有前寒武纪的斑岩铜矿床.我国斑岩铜矿床既有在大陆内部地台区和地槽褶皱系(带)构造—岩浆活化期形成,也有在优地槽演化过程中以及岛弧环境下产生;既有花岗闪长型斑岩铜矿床,也有闪长岩型斑岩铜矿床以及斑岩—矽卡岩共生的铜矿床;既有与岩筒状和岩株状斑岩体侵位有关的矿床,也有受断裂裂隙带和片理化带控制,与岩墙体或岩床休侵位有关的矿床;工业矿体既有主要赋存在成矿斑岩体内部的,也有主要赋存在成矿斑岩体接触围岩中的.  相似文献   

6.
斑岩铜矿与斑岩钼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铜矿和斑岩钼矿在其总储量和金属产量上分别居铜、钼各类型矿床之冠.由于经济上的巨大意义,近三十多年来对斑岩铜、钼矿床,特别是斑岩铜矿床的勘探和研究,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居各类金属矿床领先地位.大量资料表明,斑岩铜矿和斑岩钼矿床形成一个极为密切的矿床系列,它们分属这个系列的端员,两者之间则是它们的过渡类型.这个系列是:斑岩铜矿(不含钼,如埃耳阿布拉、布干维尔;铜矿峪、中沙溪等矿床)→斑岩铜钼矿(铜大于钼,如宾厄姆、丘基卡玛塔,埃耳萨尔瓦多;朱砂红、富家坞、玉龙等矿床)→斑岩钼铜矿(钼大于铜,如矿物园,马厂菁等矿床)→斑岩钼矿床(不含铜,如奎斯塔、亨德逊、克莱梅克斯,前撮落、金堆城、南泥湖、赤路等矿床).  相似文献   

7.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部,秦岭造山带北侧,处在聚合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的挤压-伸展的构造转换环境。矿区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铜矿峪亚群",即火山-次火山岩,岩石经变质作用为绿片岩相和低角闪岩相。铜矿床在空间上与元古代钙碱性S型花岗斑(杂)岩体紧密共生,严格受火山机构控制。据辉钼矿Re-Os年龄,成矿时代为(2 108±32)Ma,是我国最古老的斑岩型铜矿床。铜矿床呈厚板状透镜体产出,矿石以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有少量块状矿石产出。铜矿平均品位为0.68%,其中30%为富铜矿,并伴生钼、金。成矿热液主要源自深部地幔,也与地壳成分和天水渗入有关。因火山喷气和二次沸腾,在高侵位后,由分离作用形成碱质交代及石英绢云母化叠加红长石化的围岩蚀变,无面型环状分带特征。矿床成因推测为变火山热液斑岩型铜矿床。预测矿床深部可能赋存有岩浆房,找矿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8.
铜矿峪铜矿床是中条山成矿带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笔者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工作,对铜矿峪铜矿床的地质、蚀变与矿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矿化蚀变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该矿床早期蚀变为钠硅酸盐化、钾硅酸盐化和青磐岩化,晚期蚀变为长石分解蚀变。空间上,钠硅酸盐化位于岩体内部,钾硅酸盐化位于岩体及其周围地区,青磐岩化位于钾硅酸岩化外侧;钾硅酸盐化叠加于早期的钠硅酸盐化上,后期形成的长石分解蚀变强烈叠加于早期钾硅酸盐化上,位于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之间。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铜矿化应始于钾硅酸盐阶段的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该矿床最主要的铜矿化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次之;另外,碳酸盐阶段也贡献了部分铜。铜矿峪矿体在赋存位置方面与玉龙、德兴、Malanjkhand矿床相似;脉体类型与沙溪、德兴矿床相似;蚀变类型与Tallberg、沙溪矿床基本一致;与Malanjkhand矿床一样都发育特征的钠长石化。  相似文献   

9.
智利和秘鲁是世界上主要的铜资源国和产铜国.两国铜矿资源绝大部分来自斑岩铜矿.智利现有铜储量(金属量,下同)1.5亿吨,名列世界第一.1978年产铜104万吨,仅次手美国(135万吨)、苏联(110万吨).智利斑岩铜矿带从该国中部的特尼恩特铜矿到最北部的莫恰铜矿长两千多公里,带内有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铜矿床.其中储量在100万吨以上的矿床不下十几个.特别是北部的丘基卡马塔和中部的特尼恩特铜矿,为世界上最大的斑岩铜矿床.秘鲁现有铜储量2720万吨,居世界第七位.1978年产铜35万吨,位于美、苏、智、加、赞、扎之后.全秘鲁大致可以分北部、中部及南部三个铜矿带,其中以南部斑岩铜矿带最重要.该带从最南部的托克帕拉矿床往北西延伸长约千余公里,现有斑岩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
陈文明  李树屏 《矿床地质》1998,17(3):224-228
Re- Os同位素测年法是测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较直接、有效的方法。作者对中条山铜矿峪斑岩铜矿中的含辉钼矿硫化物采用 ICP- MS同位素稀释法进行 Re- Os同位素年龄测定。首次获得 2个 Re- 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 ,其值分别为 (2 94 7± 2 8)× 10 6a与 (2 10 8± 32 )× 10 6a。这些年龄数据有力地说明铜矿峪斑岩铜矿的形成不是一个单一的成矿过程 ,而是一个多期的复合成矿过程。它为确定铜矿峪斑岩铜矿的成矿年龄及建立该矿床的成矿演化模式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斑岩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铜矿峪矿床中变石英二长斑岩的U-Pb年代学研究发现:铜矿峪变石英二长斑岩的36颗锆石的上交点年龄为2121±10Ma,207Pb/206Pb年龄从2065Ma到2196Ma,加权平均年龄为2117±13Ma,这与铜矿峪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2108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暗示了成岩成矿的一致性。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显示,样品的εHf(t)值介于-7.79~0.39,显示出斑岩的形成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同时,铜矿峪变石英二长斑岩的形成时代与华北地区的一些A型花岗岩,双峰式火山岩等与伸展有关的火成岩的形成时代大体一致,同时也与中条裂谷的活动一致,说明铜矿峪变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一个伸展的动力学背景下。因此,本文认为铜矿峪矿床是与大陆伸展环境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Don Javier铜矿床位于秘鲁南部著名的古近纪铜钼矿床成矿带的北端,是该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铜钼矿床。初步探明其铜金属量为129.18万吨,平均品位0.43%;伴生钼金属量为5.23万吨,平均品位0.017%;伴生银金属量为800.56 t,平均品位2.64 g/t。文章重点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明确矿床周边的找矿方向,以期增加资源量满足后续评价开发的需求。通过研究Don Javier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及其三维空间分布规律,认为其主要矿体发育于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内。另外,通过建立矿床地质、蚀变三维模型,结合前人的地表物探、化探成果,认为矿体北东侧及南东方向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铜峪铜矿床是迄今在北秦岭西部认定的少数具有工业价值的VHMS型铜矿床,但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戴文晗,1982;宁晰春,1984;Lee et al.,2010;朱赖民等,2010)。铜峪铜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带中段斜峪关群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商丹缝合带北侧,秦岭与祁连造山带的交汇部位。铜峪铜矿床矿区斜峪关群为一  相似文献   

14.
中条山式斑岩铜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中条山位於山西高原的南部,近年来在当地发现了规模甚大的斑岩铜矿,并且通过勘探工作的证实,使得这个矿区得以列入世界巨大斑岩铜矿区的行列;但中条山铜矿的矿床特性及成矿时代在斑岩铜矿中是有其特殊性的,所以称之为中条山式斑铜矿。  相似文献   

15.
王屋山断隆带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来运  王纪中 《华北地质》2006,29(3):185-192
王屋山断隆带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系中条山铜成矿带的东延部分。区内有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构造窗200余平方千米;断隆带内分布有以铜为主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数十处;区域重磁异常还显示带内隐伏—半隐伏岩体、与铜矿化有关的矿化蚀变比较发育。由于已发现的铜矿床与遥感异常分布十分吻合,但王屋山遥感异常区内还未发现成型铜矿床。根据该区良好的铜成矿地质条件并结合本区矿床类型和矿点分布规律,确定出的找矿方向为:清虚宫—虎岭地区寻找变斑岩型铜矿;石板道地区寻找热液型—变斑岩型铜矿;软枣角沟—小沟—柳行沟铜矿化带及其东西延伸方向是寻找变基性火山岩型铜矿床的有利地段;西端是变斑岩型铜矿床和热液型铜矿床分布的有利地段;瓦庙坡地区主要寻找沉积变质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6.
胡家峪-篦子沟型铜矿床是中条山地区具重要意义的铜矿类型之一.矿床以严格受地层控制、品位高、并伴生钴、金为特点,引起许多地质学家对此类矿床的重视.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对该类型矿床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先后提出过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沉积变质及火山-沉积变质等成因观点.本文仅就中条山地区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阐述,以期对该区矿床成因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多接收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实现了对Cu同位素组成(δ65Cu)的精确测定,推动了Cu同位素在矿床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在收集铜同位素近年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不同铜矿床类型(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热液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等)以及主要矿物(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等)的Cu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铜矿床和矿物Cu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黄铜矿、斑铜矿、铜蓝、硫砷铜矿、硅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辉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斑岩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中的黄铁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铜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均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44,自引:14,他引:44  
曾普胜  李文昌  王海平  李红 《岩石学报》2006,22(4):989-1000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云南西北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南段的滇西中甸弧内。义敦岛弧北部产有著名的呷村式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南部大量发育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铜矿床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普朗矿床由南、北两个复式岩体(矿段)组成,两个矿段均由一系列NW向构造控制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组成,是普朗铜矿区的主体,探明铜矿石量1.6亿吨,铜平均品位0.57%,铜金属量114万吨,伴生金金属量28.80吨,金品位0.18g/t;钼6399吨,品位0.004%。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储量400万吨以上,为一个具有超大型规模远景储量的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体容矿围岩SiO_2>56%,MgO 1.34%~2.73%,Sr 661×10~(-6)~909×10~(-6),Y 10.78×10~(-6)~17.92×10~(-6),Yb 1.07×10~(-6)~1.87×10~(-6),LREE富集,δEu 0.83~0.93,Sr/Y比值22~64,K_2O/Na_2O比值0.52,具有与洋壳俯冲产生的埃达克岩(Ⅰ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普朗斑岩铜矿形成于印支期,在我国斑岩铜矿床中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带,如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玉龙斑岩带等;也不同于古亚洲成矿域的海西期斑岩铜矿带,如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以及中国东部的燕山期斑岩铜矿带,如德兴斑岩铜矿),无论对中甸岛孤带的基础地质还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研究,该类矿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朗斑岩铜矿床含矿黑云石英二长斑岩的钾硅酸盐化(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的成矿热液活动时间为235.4±2.4Ma~221.5±2.0Ma之间,石英-辉钼矿阶段的辉钼矿成矿(Re-Os)年龄大致为213±3.8 Ma;对矿区主矿体的热液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测年,无论是含铜钼的矿化岩体,还是仅含铜的斑岩体,其成矿年龄(坪年龄)变化于为214.58±0.91Ma至216.0±1Ma之间,与辉钼矿Re-Os年龄非常接近,为晚三叠世诺利期。这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在印支期完成。  相似文献   

19.
中条山早元古代铜矿成矿作用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条山重要铜矿床都产于早元古代活动带中。它们是:绛县群(2500—2300Ma)下部变质泥质一半泥质岩中的沉积变质铜矿床和中上部变质钾质火山岩建造中的变质火山斑岩铜矿床;中条群(2300—1830Ma)变质碳酸盐黑色页岩建造中的沉积变质-再造铜矿床。这些原生成因不同的矿床,经过180Ma左右的中条运动及其变质作用,而表现了某些相似的热液和地球化学特征,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受原岩建造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条山铜矿峪早元古代变斑岩铜矿复合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矿峪变斑岩铜矿位于中条山人字型古裂谷坳陷带北部,形成于早元古代,其矿床成因一直是矿床学家研究的热点。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