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不受地形限制,在山区、高架桥、深基础施工高程放样中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具有水准测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用于路、桥、涵、墩、台、深基础的施工高程测量,提高了精度、效率。对各种施工条件下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高程放样测量、后方交会三角高程测量、悬高测量等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实践表明,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完全可以取代三、四等水准测量,并有取代二等水准仪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一些远海特大型工程,主要是特大型桥梁的建设正迅速展开。远海工程的测量定位都得依靠GPS定位技术。由于海上施工放样的特殊性,在针对远洋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施工放样方案选择和精度分析。通过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实践,摸索出在GPS静态测量的基础上用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放样的方法,它能保证测量放样工作的速度和测量放样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全站仪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主要测量方法。针对全站仪导线能够即时直接得到待定点的近似坐标的特点,结合导线测量实例,提出了便于实际应用的近似坐标间接平差方法,并给出了实际操作的公式。与经纬仪导线测量相比,避免了方位角的推算和改正,以及坐标增量的计算和改正,工作效率高,而且不易出错,同时可以看出传统附和导线测量需要两条已知边,作为方位角的检核条件,而全站仪导线间接平差,只需要一条已知边和一个已知点即可.使导线的布网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4.
尤正平  吕忠刚 《吉林地质》2010,29(4):138-140
公路施工测量中的主要工作包括中线测设、边桩测设和竖曲线测设等。中线测设的传统的方法有偏角法、切线支距法等,但这些方法操作复杂、测量精度较低,不适合现代高等级公路的施工要求。本文就施工测量实际工作中的常用放样方法进行了综合总结,绘制了相对应的CAD图形,并提出了任意设站法放样新方法,给出了中桩和边桩坐标计算的通用数学模型,以极坐标法和角度交会法为例给出了放样精度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洞群部分包括导流洞、明流洞、排沙洞、发电洞、孔板洞、灌溉洞等各种隧洞108条。洞群施工控制网是在小浪底GPS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的,为便于施工和快速放样,首先建立以每条遂洞轴线为北方向的坐标系,并将隧洞原设计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转换为每条隧洞的施工坐标。在开挖测量中,用全站仪配合CASIO fx-4800机算器,计算超欠挖及隧洞拱顶变形值。为保证隧洞施工与设计一致,在断面测量中还使用了瑞士徕卡公司新生产的AMT3000激光无棱镜断面仪,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杨蕾  沈绍罗 《地下水》2010,32(5):126-127
利用GeoBasic平台开发瑞士徕佧公司生产的TPS1100系列全站仪机载应用软件;利用此技术成功开发了预裂孔放样的机载应用软件。该系统在溪洛渡大坝预裂孔放样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全站仪自身的功能,实现测量过程中专业化的特殊需要,降低了野外放样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得到成倍的提高,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GPS技术出现以前,进行地形测量以及放样等工作用到的仪器主要是全站仪,因其精度高、作业稳定等特点,成为大多数作业单位的选择。但在作业过程中,全站仪需要两点通视,且不能全天候作业,因而影响了作业效率。虽然1+1模式下的GPS测量技术能够解决全站仪的大部分缺陷,但传统的RTK技术仍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用户需要假设本地的基准站,误差随着距离的增长而增加等缺陷,使得其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VRS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难题而应运而生。详细论述VRS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简要介绍了网络RTKGPS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准确获取隧洞岩体结构面的几何信息对于隧洞的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研究区位于长春市净月潭吉林大学岩体力学隧洞实习基地。应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岩体隧洞的控制测量,按照测量工作中"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进行全站仪棱镜模式下的导线测量及在各导线点上极坐标法免棱镜模式的岩体结构面控制点测量;通过对同测站及异测站相同结构面控制点坐标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方向与岩体结构面夹角的限差。研究表明:在隧洞控制测量中,免棱镜全站仪测量方向与结构面间夹角大于30°是准确获取岩体目标控制点坐标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锦赤铁路是一条高标准的国家I级铁路,为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精密铁路工程测量体系,应建设方要求,对位于朝阳市境内的锦赤铁路三标段(ZH-03)进行了GPS控制网复测及贯通测量。结果表明,GPS网平差后坐标和点位精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仅有C122~C139段与原设计提供的坐标相差5~11cm,经分析认为该段原设计为一级导线,施测方法与本次复测不同,从而导致精度的差异,但其复测成果仍然是可靠的,完全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公路测量中几种基本的平面线型——直线、园曲线、缓和曲线和卯型曲线的特点,直接给出各线型的中桩坐标和切线方位角的计算公式,根据中桩坐标的计算结果及边线桩至道路中线的水平距离,计算边线桩的坐标。这4种线型的计算公式非常适宜于极坐标法放样矿区公路的中桩和边桩计算。对于较长矿区公路的测量,可以把它分解成多个直线、园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图元对象,再运用其相应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栾淑芳  邓炳法 《安徽地质》2011,21(3):239-240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对于测绘的重视程度和精度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强,城市测绘工作涉及面广,虽然测绘工程量不大,却节约成本、保证质量的重要一步。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小型工程测绘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进行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招远市砂资源开发管理出现无序混乱现象,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招远市组织开展了"砂资源开发利用专项治理整顿"活动,坚持"开发与治理并举,浪费与破坏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管理模式,彻底实现了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3.
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及分解实验研究,对于了解多年冻土中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有重要意义.通过X射线扫描系统对粗砂土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及分解过程中反应釜内水分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粗砂土中甲烷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过程中,CT数在反应釜内有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且这个空间变化特征与甲烷水合物在粗砂土中形成、分解过程中水分的迁移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不同阶段CT扫描所获得图像CT值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甲烷水合物的生成过程中,反应釜内下半部分的水分会向上半部分迁移,以弥补上半部分水分的不足;在甲烷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分解所释放出来的水分会由反应釜上半部分向下半部分回迁,最终达到自然分布.  相似文献   

14.
刘才龙 《安徽地质》2007,17(2):148-150
公路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进行复测,做好公路中线放样和水准测量、做好施工放样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这项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很多环节.本文简要介绍公路施工过程中中线放样和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及技巧,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申存科  迟世春  贾宇峰 《岩土力学》2010,31(7):2111-2115
粗粒土在较大的应力条件下容易产生颗粒破碎现象,而现有的大多数模型都没有考虑剪切过程中的颗粒破碎。模型将塑性功引入土体受力变形过程的能量方程中,推导得到土体流动法则。采用直线型屈服轨迹和非相关联流动法则,利用不排水应力路径计算得到硬化函数,建立了一个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本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对粗粒土在各种围压下的应力-应变和体应变计算结果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Beam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铜锣山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eam是一种新型的电法超前预报技术,目前在国内应用很少。文章首先介绍了Beam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Beam在国内垫邻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施工中的首次应用,对该方法的具体工作过程和预报结果进行了介绍。与地质雷达、TSP预报结果以及实际开挖情况进行对比表明,Beam对掌子面前方水体具有良好的探测效果。最后对Beam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有机烃在预测隐伏金矿床中的应用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外许多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中都发现有烃类组分的存在,这一现象已越来越受到矿床学家的关注。有机质、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成因关系。有机烃指标应用于金属矿产勘查和深部隐伏矿体的预测是一个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新的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还不十分成熟。本文从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床的应用实例着手,归纳出金矿体上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模式,并对异常来源以及异常模式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有机烃组分间相关特性能有效反映深部隐伏金矿体的赋存空间和成矿规模,为利用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寻求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发现崇安地区存在一较大的环状构造。经区域地质分析和野外验证,该环状构造始成于加里东期,以后又有多次活动,燕山晚期活动最强。在环状构造的影响下,形成了古楼-床沙透镜状地质体,成为该区铀矿化分布的区域控制因素,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成矿单元。其中铀矿化和异常片的分布大致显示了中心对称和两翼对称特点,成矿远景好,今后应深入加强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利用物探资料寻找隐伏铁矿的工作为例,通过对某地区重磁电十字剖面资料的推断解释,总结了减少物探异常解释多解性的思路与做法,提出在布置外业工作和收集资料时,就应考虑为减少多解性取全取准所需的各类用作约束的资料,认为采用逐一判断—排除的方法是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As underground development continues at great depths, the danger of rock bursts will inevitably increase.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countermeasures for avoiding rock bursts in underground work. In Japan, rock bursts have actually been experienced during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tunnels, including the Kan-etsu tunnel construction project, during which many rock bursts were observed. Stress analysis of tunnels is performed based on initial stress measurements in the base rock. In addition, AE measurement has been adopted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llowing safer excavation. Collec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obtained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for safety control during excavation of hard base rock. In this research, initial stress measurements in base rock, secondary stress analysis around a tunnel, and AE measurements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it is clear that the generation of rock bursts i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ge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