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月几时有     
在我国北宋熙宁九年 (公元 1 0 76年 )的中秋节 ,当时任密州太守的苏东坡到城头超然台赏月 ,欢饮达旦 ,大醉 ,醒后写下了他那首著名的咏月词《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一这首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在它写成后不久就有人赞誉说 :“中秋词 ,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南宋·胡仔《…  相似文献   

2.
《诗经》里的银河世界·吴水清·古代诗词中赞美月亮的佳句数不胜数,像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样娟”等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描述银河世界的诗作也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似乎更加钟情于月亮。寂静的夜空,她带来的虽然只是那么一点点光明,却是那样的温柔可亲和延续了白天的生命。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脍炙人口的月下名句。“中秋节”更是将“赏月”定为我们中华民族每年一度的一个节日。除了皎洁的、银盘似的月亮,另一类很有观赏价值的就是月食了。图1是2007年3月3日的月全食照片。说起“三月三”,使我想起我们云南大理有“风花雪月”一说,即“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  相似文献   

4.
实验原理: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地球唯一的伴侣。夜空中的明月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最大的星球。月球是一颗布满环形山的岩石球,大小相当于地球的1/4。它绕地球转动,同时又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转动。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我们能看到月相的盈亏变化。月相的变化周期:从新月再到新月的时间被称为“朔望月”,约为29.5天。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对认识地球和月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天然卫星,与地球的关系尤其密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纵观宇宙,益智明心”。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学习天文科普知识,不仅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同时还可以启迪人的思维、开阔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开发智能,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提高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有一句名言:“人的天职是勇于探索。”人类在文明史的道路上探索了几千年。如今,“探索宇宙的奥秘”已成为许多学科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建子十一月 农历十一月,在冬三月之中,也称冬月、仲冬。另外,它还有辜月、畅月、葭月等别称。辜者,故也,有“吐故纳新”之义,因为十一月阴极阳生,新年伊始,故物将吐。“畅”则是“充”的意思,辜、畅都表示此月万物充实,不向外发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讲介绍中国传统历法月份中的最后一个月一一十二月。十二月的重要节日有“腊八节”、“小年”、“除夕”,还有节气“小寒”、中气‘‘大寒”等。古人对十二月的节令是很重视的,因此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有相当丰富的月掩星观测记录。因其未记录观测时刻,用它们来研究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是相当困难的。刘次沅率先引入“可见时间段”的概念,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本文对刘次沅所采用的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或然二次曲线拟合法”以综合处理中国古代的月掩星资料,期望能得到较为客观、合理、精确的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值。  相似文献   

9.
李勇 《天文学报》2001,42(2):215-224
利用对具有月龄特征的历谱规律的研究成果,以推定甲骨文的绝对年代,从而提供了建立商后期甲骨文年代序列的新方法,并给出了13版卜辞的例证,通过分析殷历月的结构,得出殷历中“二癸月”和“四癸月”的月首分别为首甲日和首癸日,初步归纳出殷历月法,月首为初三,月长等于逆望月周期,建立固定,且找到建立丑之例,置闰规律未知,已存在年终,年中置闰两种闰法。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2月2日发射成功的“太阳及日球层观测平台”———SOHO,是迄今观测太阳的最精密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在与地球的通信联系中断一个半月后,于今年8月5日终于有了继续的联系。科学家正期待着它能完全恢复,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观测数据。SOHO平台及三大...  相似文献   

11.
孟冬·十月 农历十月,冬季的第一个月,又叫“孟冬”,按地支排列,是地支的最后一个月——建亥之月(猪月)。按古代月份与音律的关系,十月对应“应钟”,大致相当于现代音律中的B调。  相似文献   

12.
多彩的月球     
总借明月寄诗情明月如诗,如画,古往今来,人们对月球的关心和爱恋之情从未降温。古今中外,以月亮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神话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唐代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词,更  相似文献   

13.
月面上的“彩虹”──虹湾虹湾位于月面的西北部分,是个很引人注意的观测目标,即使是不用望远镜,也能很容易看到它。它的中心位置约月面纬度北45°,月面经度西32°。虹湾的直径约260公里。它西北部分的环壁非常完整,曲线优美,为朱拉山脉,东南部分“大门”敞...  相似文献   

14.
此程序可以计算出任意时间和地点的月掩恒星、行星的预报。点击软件主界面的“Lunar predictions”(月掩星预报)图标,这时主界面变成如图4-1所示界面,在这个界面上点击这个桉钮后,弹出如图4-2所示界面,在这个界面第1小项Select site for predictions选择编辑好的地点文件和你的地点,或者点“Use single”按钮,  相似文献   

15.
牛女相会七夕诗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称“七夕”。据说织女是天上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中国人对月、日数字重复的日子特别有好感,所以就将七月初七定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又称这天“双七”或“重七”。  相似文献   

16.
篆书中的天文文化资民筠天文中有“文”宇,文化中也有“文”字。汉语中一字多义的情况很多,这两个“文”字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文化中的文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的状态,社会趋于“文明”,用的是“文”辞,创造出丰富的精神财富——“文化”,以“文”化之是也...  相似文献   

17.
上文我们了解到虽然黑洞对外来辐射有像黑体一样的具有百分之百吸收而不反射的特性,但由于黑洞的“视界”对辐射是一个“只允许进而不允许出”的单向膜,所以它不能象黑体一样发出热辐射。  相似文献   

18.
1999年7月31日,举世瞩目的“月球勘探者”无人飞船在完成了它的既定的多项任务后,又按照科学家的指示,轰轰烈烈地向月面一头撞去……从现在的资料看来,它这一击没有能激起期望中的水蒸汽,使得月球究竟是否有水的大问题重又蒙上了一层阴云,但它却实现了一位天文学家希望能在月面上安息的遗愿。这就是1994年彗木大相撞的风云人物———被人誉为“月球科学之父”的尤金·苏梅克。月球是人类最亲密的近邻,也是人类飞向太空的第一站。当年发现了天王星的英国大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在他84岁临终前,向牧师说,他最后的遗憾之事是没能亲眼见到月球的…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26日,天空中会上演一幕壮剧——金星、木星合月的美丽天象,在这之前的2月26日,也曾出现过一次“金木合月”的天象。在短短的一个月期间内,集中出现了两次“金木合月”实属少见,正是利用这难得一见天象出现的机会,我们青少年宫科普部决定深入社区开展“天文科普进社区”活动。因为往年我们搞的基本上都是“天文科普进校园”活动,像这种活动形式还是第一次。我们早在半个月前就与“休门街道居委会”取得了联系,居委会领导很重视、很支持我们这种想法,经过协商,他们负责组织小区居民,我们负责提供天文望远镜和辅导员。于是,前期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日月食纪事的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目前已出土的甲骨文字中,有干支纪日的“日又戠”共五条、“日又食”一条.论证并推算出它们都是武乙、文丁时代安阳所发生的日食现象的纪事.最近安阳新出土了一片“月又戠”卜骨,我们推算论证了它是武乙时一次月食的纪事.本文还收集了有干支纪日的“月(?)食”共四条.推算出它们都是武丁时所发生的四次月食.并算出了以上所述的这些日月食发生的时间.本文也讨论了过去关于甲骨文中日月食纪事的研究和所得结果.这些讨论对殷周年代问题的解决也可能提供一些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