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藤州中学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藤州中学滑坡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学校1#、2#、3#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用改进传递系数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分别对这3组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滑坡区由于1#、3#滑坡的滑动牵引2#滑坡滑动,形成了独特的牵引式滑坡。(2)2#滑坡在枯水季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常水、丰水季节处于欠稳定状态;1#、3#滑坡在枯水、常水和丰水季节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和评价降雨对滑坡活动的影响过程及其作用,利用地表伸缩计、三维地表位移观测计以及地下水流量和地下侵蚀观测计等现场监测仪器,对一典型的日本结晶片岩滑坡--善德滑坡内部的地下侵蚀特征以及地下侵蚀与该滑坡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集中强降雨是导致地下侵蚀发生的主要原因。善德滑坡地下侵蚀主要有连续土砂排泄和集中土砂排泄2种侵蚀类型,而结晶片岩滑坡的异常活动主要与暴雨引起的集中土砂排泄型地下侵蚀作用有关。通过对地下侵蚀和滑坡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地下侵蚀对善德滑坡不同滑体活动的影响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厚度为10~20 m的浅层滑体,地下侵蚀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而对于具有深层滑动面的滑体(>20 m)其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川藏公路102滑坡群地段基覆界面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边坡坡体结构中,下伏基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间接触界面(即基覆界面)的形态特征对边坡稳定性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边坡稳定性计算和边坡抗滑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著名的川藏公路102滑坡群路段边坡基覆界面特征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该路段河谷冰川地貌特征、2#滑坡后壁地下水渗水带特征和少量物探钻孔资料提出了新的基覆界面位置,即102滑坡群路段边坡基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的界面位置在平均海拔2 325m,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帕隆藏布江河谷基岩出露处(海拔2 120m)。该新认识对2#滑坡工程整治设计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建议首先考虑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循化县查汗都斯水库滑坡野外调查及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简述了滑坡的发育特征、探讨了滑坡的形成条件, 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震活动及降水是该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毕肖普法对该滑坡按天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两种工况进行稳定性计算, 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 所有结果均显示该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建议对滑坡进行必要的监测或群测群防。   相似文献   

5.
兴仁围豹滑坡2018年8月9日晚23时20分左右发生,损毁3栋民房、损坏50 m通村公路以及部分耕地;通过对滑坡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背景研究,分析该滑坡平面形态特征、规模情况、滑体结构特征、滑动带(面)特征和滑床结构特征;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选取平面滑动模型,对两种不同工况条件下计算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表明:工况1条件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工况2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说明在不同工况条件雨水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滑坡堆积体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是进一步研究滑坡防治及开发利用的基础与前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上游群科—尖扎盆地内的康杨滑坡属于典型的巨型古滑坡,其堆积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在该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结合工程地质钻孔资料,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康杨滑坡形态特征、形成年代、滑坡体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认识如下:(1)康杨滑坡为晚更新世晚期发生的泥岩滑坡,体积约为12.59×108?m3,为一典型巨型古滑坡,后壁高耸直立;(2)滑坡前缘曾滑移至黄河北岸,堆积体可能堵塞黄河,后被黄河从中部侵蚀切穿,目前在黄河北岸仍存留有古滑坡堆积体;(3)高原抬升和黄河下蚀等作用可能是滑坡发生的背景条件,降水入渗形成软弱滑带和黄河侧蚀作用可能是触发康杨滑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川藏铁路卡子拉山隧道进口规划建设区地质灾害特征,评价其在川藏铁路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高精度遥感、机载LiDAR、工程地质勘查等“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对该隧道进口规划区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铁路卡子拉山隧道进口规划区内发育有1#、2#滑坡和俄洛堆不稳定斜坡;1#滑坡规模约32.48×106 m3,2#滑坡规模约10.15×106 m3,均为已发生的特大型岩质滑坡;俄洛堆不稳定斜坡位于2处滑坡中部,规模约35.80×104 m3,下部为强风化岩体,上部为碎石土结构,为中型复合型结构斜坡。评价认为:川藏铁路卡子拉山隧道进口选线从2处滑坡体中部山脊穿过,2处滑坡对铁路选线未构成地质安全风险,但隧道进口穿过的俄洛堆不稳定斜坡存在潜在地质安全风险;1#、2#滑坡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俄洛堆不稳定斜坡在天然和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为规避工程建设扰动诱发潜在的滑坡风险,建议将卡子拉山隧道选线进口向东南侧平移,通过边坡开挖的合理设计、施工期间的实时监测及运营期间的针对性治理等措施,从源头上对潜在滑坡风险进行防控,以保证工程建设及运营安全。研究结果可为川藏铁路选线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引发禾草沟煤矿工业场地主厂房段古滑坡复活,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量、钻探、探槽、变形监测、室内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该古滑坡的复活原因及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改进的数值计算法对古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古滑坡在天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对古滑坡复活采用"削头压脚"措施后,稳定性满足安全要求,这对古滑坡的治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该措施能节约工程投资,缩短工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铜川市滑坡侵蚀灾害强度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川市是滑坡侵蚀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本项研究调查了铜川市滑坡侵蚀的形成环境,分析了滑坡侵蚀的基本规律,用现场调查得到的滑坡侵蚀量作等值线图,按照等值线将铜川市滑坡侵蚀强度分为剧烈侵蚀区、强烈侵蚀区、中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微弱侵蚀区5个等级的分区。结果表明,中等以上侵蚀区面积5 8.2 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6%。研究区内共有滑坡12 7个,滑坡侵蚀量115 42.6万t,占重力侵蚀总量的92.9%。研究表明,铜川市滑坡侵蚀非常剧烈,必须尽快建立防灾、减灾的预警系统,加大治理对人们生命财产有威胁的滑坡侵蚀。   相似文献   

10.
高速流动性滑坡运动距离远,破坏性强。这类滑坡在运动过程中常裹挟大量的松散物质,导致滑坡的体积和致灾范围增大,该现象被称为基底侵蚀效应。以往的研究指出基底侵蚀效应对这类滑坡的运动性有显著的影响,但却很少有研究考虑其对滑体性质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量化。因此,本文基于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考虑基底侵蚀效应的滑坡运动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并依据滑坡的侵蚀深度来计算侵蚀导致的滑坡性质变化。利用改进的模型对陕西泾河南岸的西庙店滑坡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滑坡运动可分为启动加速阶段(0~5 s)和运动减速阶段(5~14 s)。在启动加速阶段,基底侵蚀程度低,对滑体运动的影响较弱。而在运动减速阶段,基底侵蚀效应降低了滑带土强度,对该滑坡的运动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致使其发生远程运动。此外,对比考虑和不考虑基底侵蚀两种工况的模拟结果还发现,考虑这种影响时,模拟所得的运动范围及地形与实测吻合良好,而未考虑时模拟所得运动范围明显偏小。因此,本文的模型可对这类滑坡的运动过程进行更为有效的模拟。  相似文献   

11.
清(远)至连(州)公路是广东省粤西北山区第一条一级高等级公路。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路堑边坡高陡,建成通车后时有边坡变形破坏发生,对公路的正常营运造成了严重威胁。作者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研究,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的作用以及人为作用等因素基础上,将清-连公路边坡主要变形破坏类型划分为以下6类:坡面冲刷、崩塌、落石、坍塌、滑坡、表层溜坍、剥落。其中前4种灾害规模大、数量多,对公路运输威胁较大。并分别对不同边坡变形破坏的特征机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清-连公路边坡变形破坏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减灾防灾策略,希望能对清-连一级公路顺利的实施升级改造有所帮助,以减轻或防止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公路的畅通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水平红层开挖边坡变形破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程强  周永江  黄绍槟 《岩土力学》2004,25(8):1311-1314
通过对四川盆地近水平红层公路建设中路堑边坡开挖病害的调查分析,归纳出近水平红层边坡开挖引起的主要变形破坏型式是堆积层滑坡、顺层座滑型滑坡、边坡拉裂变形、边坡岩体倾倒破坏,总结了近水平红层边坡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提出边坡变形破坏的过程一般经历开挖卸荷变形、陡倾节理发展扩大、变形破坏形成三个阶段,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K129滑坡位于陕西镇安县青铜镇梅花铺以东古滑坡体上,高速公路的修建迫使102省道向山侧改线,挖除古滑坡前缘近6×104m3土体,未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2009年10月,古滑坡出现复活,变形迅速发展,造成高速公路路面隆起、挡墙开裂,呈现整体下滑趋势。滑坡一旦失稳,不仅中断西康高速公路和102省道,而且可能堵塞乾佑河,形成滑坡坝和堰塞湖,对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针对该滑坡,以地质分析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滑坡的失稳破坏模式。分析发现,粉质黏土混碎块石与千枚岩组成的脆弱地质结构和水岩作用是形成滑坡的控制因素,集中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工程开挖削弱滑坡的锁固段,加速了滑坡的变形。同时,利用多种监测成果和施工反馈信息,反映出滑坡的变形速率特征和空间变形特征,即以后部推移为主,前部牵引为辅的基岩接触面滑坡,并及时采取应急抢险工程,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做到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确保了滑坡治理工程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八尺门滑坡是福-宁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的一个降雨型滑坡,近年来该滑坡由于人为及降雨的因素而频频发生滑动,对坡下的高速公路施工及滑坡区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准确掌握降雨量与滑坡位移之间的关系,在对八尺门滑坡现场降雨量及滑坡位移的长达一年的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A-NN模型,对降雨条件下的滑坡位移演化发展做出了精确的预测。研究成果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数据被有关施工和研究部门采用,对于指导现场施工和保证滑坡影响区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新桥滑坡群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二级公路所经新桥古崩塌体(岩堆)规模巨大,形成历史久远,当地人民称其为“垮山地势”。新桥滑坡群是在新桥古崩塌体基础上形成的。由3块小滑体(E、F、G)构成的一个大型的岩堆滑坡群。每个滑坡规模不等,发育阶段不同,成因各异。新建二级公路推荐方案路线垂直于E、F、G3个滑坡主轴线,从滑坡体中上部通过。文章通过分析滑坡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详细描述了各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定性及定量两个层次上综合评价了该滑坡群的稳定性,分析预测了工程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该滑坡群的工程地质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直接威胁路线安全的E、F、G3块滑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从工程角度出发,总结了滑坡区的公路选线及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is one of the most tectonically active and earthquake-prone regions on Earth where earthquake-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 and caused great damages. With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ichuan-Tibet highway, Sichuan-Tibet railway and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etc. in recent year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landslide hazard of this region. In this paper, a seismic landslide hazard map is produced based on seism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using Newmark method with 10% PGA exceedance probabilities in future 50 years b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river erosion, active faults and seismic amplific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s prone to seismic landslides are distributed on steep slopes along the drainages and the glacier horns as well as ridges on the mountains. The seismic landslide hazard map produced in this study not only predicts the most prone seismic landslide areas in the future 50 years bu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mitigation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exposure of the new building and planning projects to seismic landslides.  相似文献   

17.
位于黄河上游的曲哇加萨巨型滑坡1985—2020年间发生多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滑动,严重威胁国道G227 及下方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2019年9月20日发生于曲哇加萨老滑坡东北段中前缘的H1滑坡为例,在野外调查、形变数据以及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并通过动力学模拟进一步分析了滑坡的成灾范围,反演分析验证了1号滑面浅层滑坡按照摩擦流变模型运动后,将运动堆积到挡墙至军功路段国道G227和居民区,而预测分析发现欠稳定状态的2号滑面浅层滑坡运动后,将运动堆积到军功路至黄河段居民区,但不至于引起堵塞黄河灾害发生。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巨型滑坡的运动预测评价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将有更多的山区高等级公路有待建设。公路滑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建设时间和安全程度的关键因素。即将遇到的公路滑坡和已经治理完成的公路滑坡在发育机制、滑动模式及治理方式上有许多十分相似之处,若对每个滑坡都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其治理方法,就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针对影响山区公路滑坡治理方案的决策因素的随机性和未知性,提出基于范例推理的山区公路滑坡治理方案决策模型,对模型的推理机制、山区公路滑坡范例库的建立和目标范例与源范例的相似度计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