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影响虾蟹卵巢发育的激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家遗 《海洋科学》1994,18(2):12-14
在经济虾类的养殖中,目前采取的促进卵巢成熟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切除眼柄。但因眼柄内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激素[5],所以切除眼柄对虾的代谢、卵的质量不可避免地有一定影响[2]。已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来阐明影响虾蟹卵巢发育的激素和产生它们的组织和器官,以找出一种更理想的方法来促进卵巢的发育。已确定的激素包括肽、甾类化合物和类萜。生物胺也影响卵巢的发育。l肽Panouse(1943)发现切除眼柄可促进虾卵巢的成熟后[17],一些学者对眼柄里所含影响卵巢发育的物质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物质是肽,又称神经肽[1…  相似文献   

2.
研究池养条件下鲻鱼MugilcephalusLinnaeus的年龄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鳞片新年轮主要在10—1月出现;鳞长与体长关系式为:R—0.00907L(0.7764);I—V龄鱼体长和体重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1.2716×10(-5)L(3.0695),体长与全长关系式为:LT=10.3711+1.1806LB,当年鱼体长和体重生长与月龄的关系分别为:LB=8.6669+25.5769t,W=0.1170t(3.5530),vonBertallanffy生长参数L∞=613.25mm,K=0.3412,t0=-0.825,体重生长拐点值为2.46a。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σ坐标下建立了一个半诊断计算及预报计算的数值模式,应用于台湾海峡夏季时三维海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t=2.5d时,密度场和速度场得到调整,即得到半诊断解,当t=40d以后,解已达到准稳定态;半诊断及预报计算的结果在定性上是与诊断计算结果一致。但它们在定量上有些变化,如表层台湾岛西岸附近的最大水平流速,在t=0时(诊断)为59.1cm/s,t=2.5d时(半诊断)为62.1cm/s,t=300d时(预报)为62.0cm/s.此外,在半诊断及预报计算中,上升流也主嵰⑸诟=ń兜龋魉偌忧浚段б灿兴┐蟆  相似文献   

4.
许氏平鲉繁殖群体的生物学及其苗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山东近岸许氏平Sebastesschlegeli繁殖群体的种群结构,系由体长235~467mm、体重300~3770g的3~14龄个体组成,其生长特性多数为L∞=480.34mm、W∞=4111.70g、k=0.2211、t0=0.567、α=1.0905×10-5、b=3.198.雄鱼3岁、雌鱼4岁达初次性成熟.产仔期在4~5月、盛期为5月上中旬.繁殖力为1.52万~31.45万尾.在水温11.6~20.5℃的条件下、约40d进入幼鱼期。在此基础上报告了亲鱼选择与产仔、苗种培育方法、饵料系列以及水质管理等技术措施,取得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无论海捕,还是人工培育的越冬亲虾首次产卵后可通过切除眼柄来促进其性腺再发育、成熟并产卵。室内试验表明,切除眼柄后最快3天即成熟、产卵。人工越冬虾平均产卵量为4.6万,孵化率高于70%。在室内水泥池中,不切除眼柄诱导性成熟相当困难,而在室外土池中无须经切除眼柄处理,性腺也能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6.
许氏平鲉繁殖群体的生物学及其苗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山东近岸许氏平YorSebastes schlegeli繁殖群体的种群结构,系由体长235-467mm、体重300-3770g的3-14龄个体组成。其生长特性参数为L=480.34mm,W=4111.70g,K=0.2211,t0=0.567,a=1.0905×10^-5,b=3.198,雄鱼3岁,雌鱼4岁达初次性成熟,产仔期在4-5月、盛期为5月上名旬,敏殖力为1.52万-31.45尾,在  相似文献   

7.
用最大泡压法测定大洋海水及其被纯水稀释的海水温度在15-35℃,盐度5-35的表面张力,所得数据经计算机统计处理得出海水表面张力同温度和盐度之间的经验公式:σst=75.59+0.021352s-0.13476t-0.00029529st在分别恒定盐度、温度度时,海水表面张力与温度、盐度有很的线性关系;其温度系数和盐度系数均非常数,温度系数随盐度增加绝对值增大,而其盐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相似文献   

8.
鲻鱼人工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叶金聪  蔡良侯 《台湾海峡》1997,16(3):260-264
本文报道了1991-199御鲻鱼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在水温24.0-26.0℃,盐度2.0-30.0和pH值8.21-8.26的条件下,初孵仔鱼经培育38日龄变态为幼鱼,全长达25.10mm;1994-1995年及1995-1996年度分别育出幼鱼51240属及112049尾,育苗成活率为5.9%-12.0%《文中介绍了饵料系列,鱼苗生长与发育观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赤潮及其与孢囊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沉积物捕捉器取样,研究了大亚湾海域2000年6~9月孢囊(Cyst)种群动态,同时 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期间(8~9月)该海域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锥状斯氏藻赤潮。 赤潮前一个月,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为2.05× 105cysts/(m2·d),丰度为50.22%, 该时期以有性生殖产生的静止期孢囊为主;在赤潮盛期的8,9月初,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达到 2.01 ×106cysts/(m2·d),丰度为96.97%,此时期的孢囊多为营养细胞所形成的暂时性孢囊; 赤潮结束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暂时性孢囊的形成达到高峰,平均日形成率为1.24×l07 cysts/( m2·d),丰度为99.53%。结果表明大亚湾丰富的孢囊是潜在的种源(Seed bed),2000年 的夏季、秋李持续高温(>25℃),台风减少及风力减弱等有利锥状斯氏藻的环境条件诱发孢 囊萌发,开始了该种类的赤潮。  相似文献   

10.
海带、裙带菜病烂处分离得到5株褐藻酸降解菌,经鉴定属于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espejiana)(菌株A101、A102,A103、A105)、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macleodii)(菌株A104).菌株A102发酵培养时,褐藻酸形成条件的研究表明,培养基含0.3%~0.6%的褐藻酸钠,0.5%的蛋白胨,pH7.5,装量为500cm3三角瓶装200cm3培养基,在25℃下培养144h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亲虾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营养对虾类繁殖的作用。营养是亲虾培育与繁殖中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饵料中适宜水平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脂肪(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固醇,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VA,VE,VC)和类胡萝卜素是亲虾性腺发育和繁殖的必需营养因子;此外,沙蚕,鱿鱼等天然饵料中的一些未知因子也可能通过内分泌系统起关键的调控作用,对以上各营养因子及未知因子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开发营养全面,高效的新虾人工饲料,以进行更经济,高度可控的全人工虾苗培育。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卵巢的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以期了解红鳍笛鲷的繁殖特性,为其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红鳍笛鲷卵巢发育到生长成熟的过程,即卵巢从第1期发育到第4期,其生殖细胞可分为Ⅰ时相(卵原细胞),Ⅱ时相、Ⅲ时相、Ⅳ时相卵母细胞,在第2、3、4期卵巢中都发现有退化的卵母细胞形成的闭锁滤泡。4—6月龄卵巢分化完全,卵巢腔形成。卵原细胞从分散排列到成团排列在蓄卵板靠近卵巢腔一侧。8—25月龄的卵巢处于第2期,此时主要是Ⅱ时相的卵母细胞和卵原细胞,还有少数Ⅲ时相的卵母细胞。25月龄卵巢处于第3期,卵母细胞主要为Ⅲ时相和Ⅱ时相,也有少量的Ⅳ时相的卵母细胞,还有卵原细胞。2.5—3龄红鳍笛鲷卵巢可达4期,卵巢内多数为Ⅳ时相卵母细胞和Ⅲ时相卵母细胞,也有一定数量的Ⅱ时相卵母细胞和少数分散分布的卵原细胞。  相似文献   

13.
养殖牙鲆卵巢发育及其调控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工厂化养殖雌性牙鲆的性腺发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鱼体长范围为28~38cm,卵巢发育较迟缓,均处于Ⅱ期;实验中给予外源激素进行调控,结果发现单独注射LHRH—A2(25μg/kg体重)、hCG(1000IU/kg体重)和这两种激素的联合注射(LHRH—A2:12.5μg/kg体重,hCG:500IU/kg体重),均未能有效促进牙鲆性腺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胞内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在长链脂肪酸的摄取、转运及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简称Pt FABP)c DNA全长,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FABP基因在三疣梭子蟹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卵巢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了Pt FABP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Pt FABP基因全长893bp,包括289bp的5’UTR,405bp的ORF和199bp的3’UTR。该基因编码长度为134个氨基酸的多肽,其理论p I为5.92,分子量为15.13k Da。Pt FABP氨基酸序列与中华绒螯蟹同源性最高(72%),且有一个Lipocalin结构域。q PCR的结果表明:FABP在三疣梭子蟹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肝胰腺、眼柄中表达量中等,心脏、鳃、肌肉和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较低。在卵巢发育过程中Pt FABP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卵巢发育至近成熟期(Ⅳ期)时达到最高值,而在成熟排卵后不断降低。这与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伴随着脂类大量积累相关。因此上述研究结果表明,FABP可能参与调控三疣梭子蟹卵巢的发育,并且为后期胚胎的发育储存能量。  相似文献   

15.
为发掘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卵巢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基因,采用IlluminaHiSeqTM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罗氏沼虾卵巢发育四个时期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所测序列经质控、组装后比对到NR、String、Swiss-prot、Pfam、GO、KEGG数据库中注释,并进行差异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四个样品共产生221580604个Cleanreads,拼接获得95379个Unigenes。分别对四个样品测序文库进行两两比较,共检测到660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显著上调基因2410个,显著下调基因4195个。GO功能分类显示,共有6422条unigenes可分为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3大类59分支,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糖类转运、氨基酸合成、酶活性、细胞膜组成等。通过KEGG通路注释,共有8423条unigenes被注释,涉及184种代谢途径,有7个代谢通路与卵巢发育相关,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结果显示,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通路、氨基丁酸神经元突触、鞘糖脂生物合成、氮素代谢等通路富集显著。此外,对SSR与SNP分子标记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罗氏沼虾卵巢发育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6.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是内质网中的关键酶, 参与蛋白合成过程中二硫键的形成、还原和异构。本文首次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克隆获得了PDI基因cDNA全长, 该序列长度为2015bp, 开放阅读框为1452bp, 编码483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PDI存在于拟穴青蟹的多个组织中; 在拟穴青蟹卵巢发育过程中, PDI基因的表达量在前4个时期逐渐上升, 到了第5期(成熟期)表达量则下降, 表明PDI参与了卵巢发育的蛋白合成过程。免疫组化表明, 拟穴青蟹卵母细胞存在PDI阳性反应, 进一步为该分子参与卵巢发育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VASA蛋白属于DEAD-box家族蛋白,是一种RNA解旋酶,在生殖细胞的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卵巢中克隆得到vasa基因cDNA全长(将其命名为Ec-vasa),Ec-vasa序列长度为2516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800bp,编码600个氨基酸,具有DEAD-box家族蛋白的8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同源性最高(80%)。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Ec-vasa在卵巢组织中特异表达,在肌肉、肝胰腺、心脏和鳃等组织中均未检测到表达。荧光定量结果显示,Ec-vasa在卵巢发育Ⅰ期具有较高表达量,随着卵巢的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在第Ⅳ期达到最低水平。结果表明,Ec-vasa基因可能在脊尾白虾卵巢的早期分化和卵子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粗糙沼虾Macrobrachium asperulum是中国台湾重要食用淡水虾种之一,其经济价值高,具人工繁养殖潜力,但是目前关于粗糙沼虾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相当有限.研究从组织学的角度出发,对粗糙沼虾卵巢发育与其繁殖周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别于四季前往中国台湾苗栗县后龙溪采集沼虾,在实验室进行抱卵率、体重、性腺重、性腺成熟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测定及母虾卵巢组织切片制作.结果显示,粗糙沼虾的GSI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母虾抱卵率则在春季逐渐攀升,秋季到达巅峰(79.17%),而冬季急速降低.根据母虾生殖细胞尺寸与外观形态、细胞核染色体分裂情况以及细胞质是否出现油滴或卵黄颗粒等特征,大致将母虾生殖细胞分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4类.根据卵巢各类生殖细胞所占之比例,进一步将粗糙沼虾卵巢发育分为增殖期、卵黄生合成前期、内源性卵黄生合成期、外源性卵黄生合成期、成熟期和产卵期等6期.研究结果可望为粗糙沼虾进行人工繁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认识2龄雌性圆斑星鲽的生殖特性和生殖潜力,采用注射外源激素诱导方法,研究了外源激素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诱导2龄雌鱼卵巢发育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外源激素以GnRH对卵母细胞成熟的诱导效果为好,经外源激素诱导后,有约30%实验鱼的卵巢部位可见相对明显的隆起,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实验鱼卵母细胞可达到5时相早期,但未能发生水合作用而成熟,表明2龄圆斑星鲽对外源激素的诱导应答效应较弱;外源激素诱导后,血浆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和睾酮)的表达水平显示显著升高,96 h后表达水平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发现,激素诱导实验鱼的肝细胞直径增加,表明外源激素诱导可能部分启动了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所需卵黄蛋白物质的发生和转化过程.未能获得亲鱼产卵,可能是由于2龄人工亲鱼内分泌成熟调控系统对外源激素的响应机制未完全建立所导致.研究结果为认识人工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殖特性及生殖潜力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