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u.  D 托亚 《气象科技》1998,(3):25-32
由标准E-ε模式得到的行星边界层厚度似乎太大,之所以如此,可归因于湍流动能(E)的耗散率(ε)方程,特别是方程中耗散生成和损失项的参数化方法。在大气边界层的模拟研究中,我们认为谱能储存部分的谱串级输送过程必须作为耗散生成的一部分加以考虑,并用特征长度l表示,与标准模式一样,耗散局地生成和损失作用之间的“平衡”的不稳定性,当作正比于E^2/E的量处理。文中提出E-ε-l湍流闭合方案,同时包含了混和长  相似文献   

2.
海陆风环流及其湍流特征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一个采用上实用的E-ε闭合方案的边界层模式。作为应用,模拟研究了海陆风环流、陆上和海上热力风边界层以及湍流特征。结果表明,海风环流中的湍流能量大于陆风环流中的。  相似文献   

3.
王卫国  蒋维楣 《气象科学》1997,17(3):274-279
利用三维非静力能量闭合(E-ε)的边界层模式,以深圳海岸复杂地形进行了实际模拟。结果给出了该地区海陆风情形下气流和湍流孤变化特征。在海风发展盛期,气流方向由大面积的水域和内陆的位置决定,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气流影响不大,夜间陆风时,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气流影响较大,湍流能量高值颁在陆地上空的不稳定层内,水面上湍能很小。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上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郊区及城区边缘的大气湍流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霭琛  吕杰  张兵 《大气科学》1991,15(4):87-96
为了比较城市边缘地区和郊区大气边界层中湍流结构的差异,本文分析了1986年春、夏两季在北京市城市边缘地区和郊区两处大气湍流观测结果.结果表明,由于城市边缘地区的下垫表面具有较高数值的粗糙度,使其近地面层大气受到较强的动力影响,在其湍流速度分量谱曲线;无量纲化湍流速度分量标准偏差,σ_u/u*,σ_v/u*和σ_w/u*;以及无量纲化湍流耗散率φ_ε等湍流特征量在近中性层结条件下显示出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5.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2002,21(2):145-153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用level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进而对不同下势需如沙漠,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q^2),温度脉动方差(θ^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相似文献   

6.
层积云覆盖的边界层数值模拟研究(Ⅰ):数值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层积云是一种在湍流作用下形成的边界层云,在这种边界层中,层积云顶即边界层顶,云层和非云层耦合在一起,为了加深对这种层积云覆盖的边界层的理解,许多作者已经做了大量的野外观测和数值试验研究,然而在数值模拟研究中存在湍流和云物理模式相互脱节的现象,针对这种缺陷,本文在湍流控制方程组中引入云滴控制方程,发展了一个新的用于研究海区层积云覆盖的边界层的数值模式,所建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实现了云物理模式与湍流模式的相互耦合;(2)实现了云滴分档凝结模式和三阶湍流闭合边界层模式相互耦合,利用所建模式对大涡模拟对比试验所采用的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边界层模式能较合理地模拟海区层积云覆盖的边界层微湍流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精细PBL模式及其诊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建立的一种三维非静力细网格E-ε湍能闭合的动力学框架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的技术处理和试验,包括:(1)利用GIS提供的地形资料,较精确地计算太阳辐射,进而诊断地面温度;(2)引进位势流概念,处理稳定层结条件下初始内插风场的风向变化;(3)引入动力学调整项G(αobs-α)。在此基础上,就地理信息系统(GIS)提供的一个 60km×48km区域作了边界层结构和湍流特征的数值模拟试验,并与实测作了比较,讨论了精细PBL模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新建的PBL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表征出复杂下垫面地域的陡峭地形和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风场和湍流场的动力和热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冠层中湍流运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对1997 年夏天和冬天北京湍流运动的各种统计特征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冠层中湍流运动的各种统计特征量与平坦下垫面条件下边界层湍流运动的相比, 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似的地方;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 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和湍流脉动风速标准差均小于水平方向的, 水平方向的相应湍流特征量则总是接近相等; 城市冠层中湍流脉动强度和标准差几乎均大于平坦下垫面边界层的; 平均风速u≥1 m /s 时的湍流统计特征量与u< 1 m /s 时的有所不同; 城市冠层的阻力系数较大, 可达00625,Panofsky 等提出的公式σw /u* = 13 (1- 3z/L)1/3在城市冠层中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波变换(WT)对香港天文台飞机观测台风“妮妲”(1604)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不稳定、不均匀的台风边界层中湍流涡旋的垂直传输作用。在0.1~5 Hz惯性子区内横风和顺风分量功率谱密度能较好符合-5/3幂律。小波分析显示:横风的小波功率谱峰值集中在1 km之下,顺风分量的小波功率谱峰值集中在1~6km之间;眼区动量通量的主要贡献尺度为2.3 km,眼区外主要贡献尺度在1~2 km,中低层为较小尺度(<1.0km);湍流功能(TKE)的生成尺度主要集中在4 km之下。这项研究定量描述了南海北部台风边界层各个区域湍流结构的差异特征,讨论了对台风边界层通量参数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年1-2月深圳LAP3000型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湍流耗散率进行了估算,针对典型晴天条件下的湍流耗散率ε、折射率结构常数C2n、水平风速和风切变,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深圳地区低空大气ε的量级在10-7 ~10-1 m2 ·s-3之间,与理论模拟值基本一致;(2)时间分布特征表现为,2 km以下ε有很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晚和上午ε较大,下午及傍晚减小;(3)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ε随高度大致呈递减分布;ε量级达10-2.5 m2 ·s-3所在高度可作为深圳地区2010年1月14-15日边界层顶高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尺度数值模拟中的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多尺度湍流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将边界层湍流风谱与平均量的梯度相联系, 建立了边界层多尺度湍流参数化子模式, 之后放入MM5模式中进行了个例模拟研究, 并与MM5模式附带的M RF边界层参数化、Blackadar高分辨率边界层参数化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 多尺度湍流理论能够反映出实际大气边界层中热量垂直输送的规律, 将其用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边界层物理过程参数化是可行的; 多尺度湍流参数化在地表层和边界层内各个层次上都着重考虑含能量最大的涡的作用以及水平热力不均匀性的影响, 因此在地形和下垫面比较复杂的区域, 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模拟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8年6月2日至2019年11月14日,安庆、长沙、赣州、南昌、宜昌、武汉6个站点的往返式探空试验数据,使用Thorpe分析方法计算了湍流层厚度、对数湍流耗散率、Thorpe尺度、浮力频率并进行概率、水平、垂直等分布特征的分析。这些探空数据观测精度较高,且垂直分辨率约为6~10 m,延伸至大约30 km的高度,可以在整个对流层和平流层下部估计湍流。本研究基于湍流特征分析,比较了各个站点之间以及上升段与下降段之间的差异。对数湍流耗散率log10ε(代表ε的量级)分布具有两个模态,分别以-35 m2 s-3和-5 m2 s-3附近为峰值中心并向两侧递减。对流层的分布相对于平流层更加集中,且对流层的峰值中心的数值略大于平流层中心,这说明平流层的湍流强度稍弱于对流层。从对数湍流耗散率log10ε、Thorpe尺度(LT)、浮力频率(N2)三个参数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可以看出,湍流强度受LT与N<...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0年11—12月亚运会期间设在广州五山站的车载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广州地区晴天条件下的边界层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 折射率结构常数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受大气层结的抑制作用,湍流强度较弱,折射率结构常数的观测值约为10-17~10-18 m-2/3;白天,湍流在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从底层大气向自由大气发展,观测值比夜间可增大两个量级,且在边界层顶部有较大阶跃。(2) 利用风廓线雷达谱宽资料可算出湍流耗散率,作为一种新的风廓线雷达二次产品,该参数对湍流的描述更为准确和细致。在晴天条件下,广州地区边界层顶从08时开始迅速上升,11时前后达到1 300 m左右,在日落前基本维持这个高度不变。   相似文献   

14.
资料同化中二维特征长度随模式分辨率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建东 《大气科学》2007,31(3):459-467
特征长度是资料同化中的重要参量,决定了观测信息在空间的传递特征,而特征长度随模式水平分辨率增减而变化的特点与背景误差湍流功率谱分布特点密切相关。通过对不同来源实际资料计算获得的特征长度数据分析和对理想数据数值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特征长度会按照二次根的规律递减。特征长度的这种变化由背景误差湍流功率谱,特别是与次天气尺度(20~60波)到中尺度波(大于60波)的湍流功率谱斜率特征决定。当湍流功率谱斜率从-5/3变化到-4时,特征长度随模式分辨率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作者估计出的温度场的实际背景误差湍流功率谱斜率在次天气尺度到中尺度大约在-2.8左右。对特征长度的估计除传统方法外,可以根据背景误差的湍流功率谱斜率特征来更方便地给出,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方法的补充来匹配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9年12月-1990年1月重庆地区的观测资料,计算了一般天气条件下和雾中的湍流谱。结果表明,重庆地区中性和不稳定的条件下,湍谱的峰值频率比平坦地形大,峰值区较窄。在夜间静力稳定条件下,湍谱的低频部分能量突然增大。也揭示了雾中湍流说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戈壁地区湍流能谱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惯性副区有关规律,对湍流能量耗散率ε和温度脉动耗散率N作了初步研究,得到无因次湍流能量耗散率(?)_E为 无因次温度脉动耗散率(?)_N为 文中讨论了能量收支方程和温度方差收支方程,并用得到的(?)_E和(?)_N关系估算了近地面层的速度和温度特征尺度M和T,与涡旋相关方法得到结果比较,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热带沿海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和谱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1990年在海南省海口市天尾村的一次观测的资料,分析了速度分量谱、湍流强度等湍流特征量。这批资料多是有云影响情况下,稳定度参数(L)与热通量(wt)没有日变化规律,但湍能、平均温度仍具有日变化规律;湍谱的基本特征与晴天天气的谱基本相似,在惯性副区接近局地各向同性,速度谱符合相似理论的“-2/3”次方规律;根据M-O相似理论,探讨了各分量湍强δi/U*(i=u,v,w)与稳定度Z/L的关系,表明各分量湍强与稳定度Z/L仍具有“1/3”次方规律,但湍强和湍流能量比一般平坦地形下垫面的大  相似文献   

18.
刘小红  洪钟祥 《大气科学》1995,19(3):347-358
本文将Stull提出的均匀网格下的过渡湍流理论推广到非均匀网格情形,推广的非均匀网格的过渡湍流理论满足Stull提出的对过渡矩阵系数的要求并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然后,将非均匀网格的过渡湍流理论应用于一维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中,对Wangara资料进行了模拟,并与均匀网格情形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非均匀网格的过渡湍流模式能很好地模拟Wangara大气边界层平均量与湍流量的变化;本文非均匀网格的过渡湍流理论的推广是可行的,它可能会在大气边界层数值模拟及其他方面(如:中尺度模式)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齐瑛  傅抱璞 《高原气象》1992,11(1):12-32
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定常大气中尺度数值模式,并用该模式讨论了由下垫面粗糙分布非均匀(局地动力强迫)和温度分布非均匀(局地热力强迫)而产生的局地大气环流与大气边界层湍流的相互作用。结果指出:下垫面存在温度分布非均匀时运动方程中的湍流交换项与水平气压梯项一样可促使局地热力环境的形成,由粗糙度分布非均匀强迫产生的局地环流与由下垫面温度分布非均匀强迫产和的局地热力环流间的非线笥相互作用是通过湍流交换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陈家宜 《气象学报》1963,33(1):129-129
最近读到刘振兴同志的文章,觉得该文有下述错误,愿提出与作者商榷,由层结近地面层湍能平衡方程可写为:其中ε系湍能耗散率,根据湍流结构的概念可认为ε=K~3/l~4,l是湍流埸的某一特征长度,预先暂不能规定它的性质,把ε代入平衡方程(1),可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