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铁法盆地阜新组网结河沉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宇林 《沉积学报》1998,16(2):87-91
铁法盆地为晚中生代半地堑式断陷盆地,阜新组的网结河沉积发育于断裂盆缘内侧冲积扇至湖缘三角洲之间的湖退进积体系域。大量的钻孔和矿井地质资料详尽揭示了网结河道相、河岸相及湿地相的特征,其中,泥石流沉积是网结河道相的一种特殊的成因类型。在有关各成因地层单元中,以网结河沉积体系的繁盛发育为主体,以网结河沉积体系的衰退并伴随大面积泥炭沼泽化而结束。盆缘断裂活动比较活跃、盆地沉降速率大、沉积充填速率高、河道坡降小是网结河发育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早中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新疆西北部地区出露较好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对盆地内不同构造位置沉积剖面的岩相和相组合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内部发育多种沉积相带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或北东部边缘,以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相为主。盆地的南部或南西部,以发育冲积扇相和河流相为主。古水流和物源分析结果指示,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北部山区,部分来自盆地南部或西南部地区。通过对盆缘断裂两侧地层的分布特征和其自身要素的分析,结合平行和垂直于盆地长轴、边缘断层的地震剖面,本文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控于盆缘两侧断裂,尤其是盆地南缘达尔布特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该盆地是独立于准噶尔盆地之外发展演化的。  相似文献   

3.
德令哈盆地下侏罗统含煤磨拉石盆地组合是在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的沉积环境下发育起来的.简要报道研究区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及其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马尔科夫链建立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旋回的结构模式,并探讨该结构模式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令哈盆地下侏罗统含煤磨拉石盆地组合是在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的沉积环境下发育起来的。简要报道研究区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及其组合特征 ,在此基础上借助马尔科夫链建立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旋回的结构模式 ,并探讨该结构模式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谷白湮  周义平 《地质论评》1994,40(5):466-475
同沉积构造和盆缘古地貌,控制沉积盆地的分布与沉积物的性质。先锋盆地的同沉积断裂与盆内的冲积扇,控制褐煤与硅藻土的分布,也决定着煤与硅藻土的矿物质含量与组分。古气体和水体营养程度的变化,导致出现不属种的硅藻组合带,进一步影响硅藻土的品位。  相似文献   

6.
早白垩世晚期江西贵溪盆地的控盆断裂活动加强,在盆地边缘的不同地带及盆地中心发育有不同的沉积体系,野外露头岩相特征和剖面的研究表明,贵溪盆地罗塘群主要发育有冲积扇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及辫状河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特征主要受控于盆缘断裂活动,不同的沉积体系出现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并由不同的岩相组成.沉积体系的特征、分布及组合型式反映了陆相断陷红盆沉积相带窄、横向及纵向上相变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同沉积断裂特征对沉积具有控制作用,陡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扇三角洲的分布,缓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二级断裂对湖底扇和深水沉积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东部断阶带中部发育的F20东西向同沉积断裂,控制了物源的主要注入通道——沟谷,对东部物源的注入具有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8.
辽西黑山—彰武地区分布有一系列早白垩世断陷成因的陆相盆地,其中以八道壕煤盆地含煤性最好。本次工作在八道壕煤矿深部勘探区,采用二维地震、钻探、测井等对八道壕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成煤环境分析。八道壕组可分为三个三级层序,下部第1层序(Sq1)为冲积扇注入湖盆形成的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侵域和高位域各含一个煤组,湖侵域退积的水下扇边缘和高位域扇三角洲前缘都有厚煤层发育。早期冲积扇自盆地西南注入湖盆,煤层发育在断陷较深的中北部,自西侧盆缘断裂附近向东超覆。Sq1湖侵域的煤层比高位域的煤层分布面积要大。盆地南部冲积扇主体部位粗碎屑岩增多,上、下煤组的煤层均向南变薄尖灭。由于物源区构造抬升冲积扇向湖盆的进积作用加剧,八道壕组中上部第2、3层序粗碎屑沉积物增多,湖盆水域面积缩小,煤层不再发育。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东段宝积山—红会煤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祁连山东段的宝积山—红会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侏罗纪沉积盆地,侏罗纪煤系由冲积扇沉积体系,经过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湖泊沉积体系过渡的沉积序列组成,并充填于印支运动后的裂陷盆地内。盆地活动断裂边界的内侧发育冲积扇裙,向着不活动边缘的另一侧,逐渐被河流沉积体系和湿地沼泽系统替代。扇前湿地是主要聚煤场所,形成的煤层层数少,主煤层厚度变化大,煤体呈简单指状。扇前湿地泥炭沼泽具有富滋养或低位性质,形成的煤层灰分产率高,硫含量有明显的分带性,其变化取决于泥炭沼泽与冲积扇体的相应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0.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大洋  王峻 《江苏地质》2010,34(2):123-129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但对研究区沉积相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根据岩性组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等多种因素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泊4种沉积体系,并对各沉积亚相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均属陆相沉积,总体上发育三级扇的沉积模式,即由盆地边缘冲积扇经河流冲积平原到三角洲再经浅湖到半深湖.通过对研究区内沉积相和沉积构造的综合研究,本区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晋中盆地是位于汾渭地堑系中部的新生代陆内断陷沉积盆地,研究晋中盆地第四纪的沉积序列对于进一步认识该盆地区域构造和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晋中盆地第四纪沉积序列结构、研究揭示晋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及演化,通过构造岩相学方法,对晋中盆地地表和钻孔内第四纪沉积物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中盆地清徐地区地表第四纪沉积序列结构为盆地内部沱阳组河床相和河漫滩相-盆地边缘汾河组河流相—盆山过渡带峙峪组河流相、汾河组冲积扇相及马兰组风积相-基岩山地(盆地外围)二叠系浅海相。钻孔岩芯内第四纪沉积序列结构为下更新统浅湖相和滨湖相—中更新统浅湖相和河流相—上更新统河流相和冲积扇相—全新统冲积扇相。研究认为晋中新生代陆内断陷盆地内沉积序列和演化结构为早更新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中更新世萎缩湖泊环境—晚更新世强烈萎缩的湖泊和河流环境—全新世再度沉降的陆相湖盆;陆相湖盆从中心向山地沉积环境分带为湖泊沉积环境—河流和湖泊沉积环境—冲积扇沉积环境(盆地边缘出山口区)。盆山过渡带地区上更新世沉积物错位现象与同沉积活动断裂有关,断裂活动性揭示了晋中盆地阶梯式断陷成盆的动力学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为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和晋中盆地区域构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太原市城市群建设中工程场址的选择提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民和盆地侏罗系沉积演化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和盆地侏罗系为完整的断陷湖泊充填沉积序列,从侏罗纪早期到中晚期沉积范围逐渐扩大。下侏罗统为断陷初始形成期湖泊沉积,具有断陷盆地形成初期"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周缘及低隆起为水下扇相粗碎屑岩沉积,断陷中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中侏罗统为断陷发展期湖泊沉积,经历了两期次级水进旋回,形成冲积扇—半深湖—三角洲沉积序列;上侏罗统为断陷消亡期沉积,形成湿型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序列。中侏罗统窑街组形成了欠补偿沉积环境,发育油页岩、暗色泥页岩和煤系地层,侏罗系可形成自生自储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上、中、下三套含油气组合,油气资源量较丰富,勘探前景较广阔。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银根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盆地周缘大量野外地质剖面详细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银根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演化。银根盆地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形成了厚度达2000m以上的砂砾岩、泥岩夹碳酸盐岩、中基性火山岩,局部见油页岩和蒸发岩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阶段,反映了断陷湖盆由发生、发展直至萎缩的一个完整旋回。早白垩世早期为湖盆初始断陷阶段,中期为强裂断陷阶段,晚期为湖盆萎缩阶段,每一沉积阶段在湖盆的不同部位发育了特定的沉积相类型及组合。  相似文献   

14.
正断层构造广泛发育于盆地内和造山带中,其对可容空间分配及沉积物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影响了冲积扇形态。为进一步探究正断层构造对冲积扇沉积过程及其内部构型的控制作用,利用水槽实验对正断层构造发育背景下的冲积扇发育过程进行模拟再现。研究表明,携带大量沉积物的碎屑流优先在上盘近断层处泄载,后经牵引流的改造,形成沿断面垂向生长、尖端指向物源的三角形分水滩。水动力较强时碎屑流越过分水滩并在分水滩尾部发育越滩朵体,水动力较弱时碎屑流遇分水滩尖端分流后沿断面在分水滩两侧发育断面朵体。受控于断面及分水滩的阻挡,冲积扇表面不同位置的沉积物泄载过程差异较大,粒度差异明显,上盘扇体中分水滩沉积物偏粗,越滩朵体次之,断面朵体最细。冲积扇的发育过程依据分水滩砂体厚度和断距大小之间的差异,共分为3个阶段。断距大小还会影响冲积扇沉积构型,断距越大,上盘可容空间越大,分水滩发育时间越长,扇体内部砂体叠置样式越复杂。受控于正断层的冲积扇内部构型在垂直物源剖面上从近端至远端,分别发育纵向沙坝、分水滩及碎屑流朵体,在平行物源剖面上以复合水道主控、分水滩叠复体主控、多期朵体叠复体主控为主。  相似文献   

15.
Normal fault structure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basins and orogenic belts,which control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s and thus affecting the morphology of alluvial fans. A flume tank experiment was carried to simulate and clarify the control of normal faults on the sedimentary process and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alluvial fa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 amount of sediments carried by debris flow tend to be unloaded near the hanging wall of faults and are subsequently reworked by traction current,which result in a triangular distributary gravel bar grows vertically on fault plane with the tip pointing to the source area. When the hydrodynamic force is strong,debris flow goes across distributary gravel bar and forms over-bar lobe at the tail of the distributary gravel bar. When the hydrodynamic force is weak,debris flow forms fault plane-dominated lobe along fault plane and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tributary gravel bar. Under the control of normal faults and the barrier of distributary gravel bar,the unloading process of sediments varies greatly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surface of alluvial fan. The particle size varies greatly among different facies,with coarsest grains developed on the fans of hanging wall,finer grained on over-bar lobe and finest sediments on fault plane-dominated lob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lluvial fa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according to the sandbody thickness and fault throw of distributary gravel bar. The fault throw also affects the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of alluvial fan,with larger the fault throw generating larger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of hanging wall,longer development time of distributary gravel bar and more complex of the superposition pattern of the sand bodies inside the fan.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alluvial fan that is controlled by normal faults includes longitudinal sandbar,distributary gravel bar and debris flow lobe in the profile vertical perpendicular to the sediment source direction from the proximal to the distal end. Along sediment longitudinal section,composite channel,superimposed distributary gravel bar complex and superimposed bodies of multi-phased lobes are dominant facies.  相似文献   

16.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断陷盆地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塔西南坳陷自中生代早期以来进入陆相沉积发育阶段,由于天山隆升及昆仑山的俯冲,塔西南地区侏罗地区侏罗系表现出西岸陡、东岸缓的断陷盆地特征。研究表明,侏罗纪断陷湖盆共发育Gms,Gm,Gt,Gpb,Gp,等19种岩石相类型和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三角洲相、正常三角洲相及湖泊相等5种沉积相类型。西岸陡坡带以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东岸缓坡带以河流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占优势,盆地中心为湖相沉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对比,将尼玛北部盆地新生代陆相地层定为牛堡组。根据岩石组合和沉积特征分析,尼玛北部盆地牛堡组可划分为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可划分为半深湖—深湖和滨湖—浅湖2种亚相。盆地的演化特征可分为盆地形成初始期、盆地扩张期和盆地萎缩期,3期的演化可分别对应牛堡组的一段、二段和三段。尼玛北盆地发育的各个阶段都跟古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有很大的联系,两者共同影响着盆地发育的各个阶段。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尼玛盆地的发育时代为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初。根据盆地边缘相与半深湖—深湖沉积相伴生、牛堡组底部发现火山岩夹层等沉积特征,可以推断尼玛盆地是一个具有走滑拉张性质的盆地。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东部二龙山盆地是一新生代陆相聚煤盆地,中新世富锦组是其含煤地层。通过对富锦组沉积相、层序地层和聚煤作用特征的研究,可以看出:富锦组主要由凝灰质粉砂岩及中细砂岩、凝灰质砾岩及褐煤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深-半深湖相、冲积扇扇根相、扇中相及沼泽相,分别属于湖泊沉积体系和冲积扇沉积体系;富锦组是一个以区域不整合面为上下界的三级层序,其低位体系域对应底部砾岩段,湖侵体系域对应下部砂岩段和中部含煤段,高位体系域对应上部砂岩段;研究区煤层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末期,且以盆地中部煤层厚度最大,向西北和西南方向煤层均变薄;聚煤作用明显受基底沉降作用影响,在湖侵体系域末期基底稳定沉降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了区内巨厚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