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特克斯县阔拉萨依铁锌矿成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阔拉萨依铁锌矿位于新疆西天山伊犁金铜成矿带—伊什基里克成矿亚带,矿床类型属于火山岩型。文章在对阔拉萨依铁锌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的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推断该区具有良好的铁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杨洋  刘函  崔浩杰  李俊  苟正彬  胡志忠 《地质通报》2019,38(6):1006-1017
晚古生代是拉萨地块地质演化的重要转折期,一些关键地质问题存在争论,如拉萨地块来源问题。选择西藏措勤地区上石炭统永珠组为研究对象,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U-Pb测年数据显示523Ma、920Ma两个年龄峰值。通过与拉萨地块及其周缘晚石炭世冰期之前地层碎屑锆石对比,认为拉萨地块永珠组920Ma年龄峰值更具有冈瓦纳大陆靠印度一侧的物源特征,其与南羌塘、拉萨、喜马拉雅微陆块在裂离之前具有显著的亲缘关系。而含有冰筏碎屑的拉嘎组和来姑组中包含的西澳大利亚物源信息(约1180Ma年龄峰值),暗示来自西澳大利亚的冰筏可能通过洋流作用漂移至拉萨地块而后沉积冰筏碎屑。  相似文献   

3.
<正>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郎木折铅锌矿位于西藏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境内,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以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对矿床的成因进行浅析。1区域地质特征1.1区域地层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划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拉萨—波密分区,广泛分布的地层以古生界  相似文献   

4.
1976年,我们接受了青藏铁路安多至那曲段沿线地震地质与地震烈度考察任务。由地质人员黄礼良、聂宗笙、孟宪良、李庆山等11人,司机与修理工张钰、史宪友、穆瑞华等8人,尚有卫生员赵永才、财神焦书泰及厨官许伟悦,共20余人?,由王树海同志领队,兼有三部北京吉普和两辆卡车,满载进藏物资,浩浩荡荡开往西宁—格尔木,直奔安多—那曲—拉萨。30年后的今天,火车已从祖国各地通往了拉萨,这是一条为西藏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致富的康藏大道,在世界屋脊的冰川冻土层上成功地修建了铁路,也已经被中国和世界人民传为家喻户晓的佳话。30年过去了,往事浮想联…  相似文献   

5.
毕孔彰 《地质论评》1980,26(2):181-182
以美国加里福尼亚理工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系C.艾伦教授为团长、纽约州大学地质科学和环境研究系吴大铭教授为副团长的、由著名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组成的板块构造代表团一行十人,于1979年10月5日—11月2日在我国先后访问了北京、成都、拉萨、昆明、广州,到实地考察了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日喀则冲堆蛇绿岩剖面、中贝混杂岩堆积剖面和拉萨西  相似文献   

6.
尕尔穷铜矿区位于狮泉河晚山期结合带与冈底斯—拉萨—腾冲陆块的交汇部位(图1),区域构造线方向呈NWW-SEE向,在与造山带有关的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区内出露地层以白垩系为主。1矿区地质概况  相似文献   

7.
布达拉宫地基岩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布达拉宫地基岩体岩性为灰黑色角岩化钙质板岩,表层岩体多呈弱风化,局部为强风化;岩体较坚硬完整,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Ⅱ~Ⅲ级;岩体的层面、坡面、结构面与临空面的组合关系有利于岩体的稳定性;没有发现岩体产生滑移的现象和证据。X光衍射试验分析表明,布达拉宫基岩中绝大多数为弱膨胀岩,其膨胀性对建筑物地垄墙体不会有太大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布达拉宫地基岩体是稳定的。应该完善布达拉宫的给排水系统,减少地下水对地基岩体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大文  颜茂都 《地质论评》2019,65(5):1251-1268
古地磁学在限定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时限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磁倾角浅化、地球磁场长期变以及重磁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时期获得的古地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其限定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时限从65到20多百万年不等。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拉萨陆块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已有的晚白垩世—古近纪古地磁数据开展严格的可靠性评判,共筛选出10条有效数据(其中拉萨陆块9条、特提斯喜马拉雅1条),获得以下认识:① 拉萨陆块晚白垩世期间基本稳定在10°~16°N,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位于21.8+2.5/-2.3°N;② 特提斯喜马拉雅在晚白垩世中期位于约34.2+4.4/-5.0°S,并与印度板块有基本一致的古纬度;③ 对于用来限定碰撞时限的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早期的古地磁结果,经评判分析,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明确磁倾角浅化及浅化程度、地球磁场长期变是否被平均掉和剩磁的原生性及重磁化程度等问题之前,还缺乏真正有效的古地磁数据。因此,总体来说,现有的古地磁数据在限定拉萨陆块与特提斯喜马拉雅碰撞时限的精确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亟待针对存在争议的岩石地层单元开展更详细的磁学和非磁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进行验证,并在更多地区获得高质量的古地磁数据(尤其是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此外,考虑到两个陆块呈近东西向的巨型狭长条带,其地质时期的展布方向会显著影响东、西部的古纬度,今后的相关古地磁研究应尽量分东、西部不同区域开展。  相似文献   

9.
会议名称会议内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合办单位时间地点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分析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将国内在同位素地质测年技术上的新进展以及应用的新成果进行交流 ,并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此外 ,商讨筹备第 8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大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 地科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地质开放研究室 2 0 0 3 10北京西部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讨会研讨西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深入开展重大工程地壳稳定性评价。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 四川局或拉萨局、第四纪研究会、旅游地学会 2 0 0 3 10 成都拉萨地下水问题论…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质作用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西藏的地质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然而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基本还处于空白。该文通过分析西藏地区主要成景作用和地质旅游价值,对拉萨地质资源的开发,旅游线路的设计提出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汪傲  赵元艺  许虹  卢伟  郭硕 《地质通报》2014,33(7):1008-1014
西藏嘎拉勒夕卡岩型铜金矿床中铜的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金的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取矿床夕卡岩中保存极好的白云母,测得40Ar-39Ar年龄为91.48Ma±0.68Ma,代表矿床成矿年龄,表明矿床为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在拉萨地块中北部,成矿年龄约为90Ma的夕卡岩型—斑岩型矿床集中分布在措勤—申扎岩浆弧上;在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后,狮泉河—永珠—纳木错—嘉黎蛇绿混杂带(Slainajap带)上的弧后盆地和弧间盆地演化成了一系列小洋盆,这些小洋盆的演化与中拉萨地块北部成矿年龄约为90Ma的夕卡岩—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有更直接的关系。今后宜加大在措勤—申扎岩浆弧上寻找成矿年龄约为90Ma的夕卡岩—斑岩型矿床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地质报》报道,我国金矿分布很广泛,按板块构造与金矿的关系,可划分出塔里木—中朝板块金矿成矿域、准噶尔金矿成矿域、华南金矿成矿域和冈底斯—拉萨金矿成矿域。按金矿化与大地构造格局的空间分布关系,可分为华北型金矿化域、扬子型金矿化域、华南型金矿化域、滨太平洋型金矿化域和天  相似文献   

13.
拉萨地块北部~90Ma斑岩型矿床年代学及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个大型—超大型斑岩Cu-Mo-Au矿床的发现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显示这些含矿斑岩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120~110Ma、~90Ma、54~45Ma和18~12Ma4个阶段,其中90Ma左右的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报道拉萨地块北部尼玛县拔拉扎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辉钼矿Re-Os定年结果,并分析了该期的成矿地质背景。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2.1±1.2Ma、93.8±1.2Ma,代表了岩浆的结晶时代;而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88.2~89.6Ma,代表了拔拉扎矿床的成矿年龄。依据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拉萨地块北部~90Ma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既不可能是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平板俯冲或洋脊俯冲的产物,也不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南向俯冲消减直接的产物,而很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俯冲消减闭合之后碰撞过程的产物。因此本文认为拉萨地块中北部地区~90Ma的岩浆作用及其成矿作用是形成于碰撞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4.
拉萨和羌塘地块拼合形成了青藏高原的核心,但迄今对两者的具体拼合时间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为进一步寻找约束两者碰撞时限的地质证据,对拉萨地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的磁组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晚侏罗世地层磁组构特征显示其遭遇过较强的构造应力,吐卡日组地层磁化率主轴k_1方位与地层面斜交,但经地层校正后,k_1方位与区域褶皱方向一致,表明应力方位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萨波直不勒组地层k_1方位在地层校正前平行于层面,指示了垂直于主压应力的方向,推断晚侏罗世地层磁组构记录了同一期应力,应力方向均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早白垩世多尼组地层磁组构显示其后期遭受的构造应力场强度弱,且与晚侏罗世应力并非同一期。因此,通过对比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地层的磁组构特征,认为保吉地区晚侏罗世地层磁组构记录了北北东—南南西向较强的构造应力,推断该期应力来源于拉萨-羌塘地块的碰撞拼合事件,而多尼组地层并未受该期应力场的影响,仅记录了区域褶皱隆起时的应力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拉萨地块作为构成青藏高原的最主要陆块之一,其构造格局的划分对深入理解特提斯洋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一般来说,拉萨地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拉萨、中拉萨和南拉萨地块,但关于各地块基底属性、漂移历史、增生过程及构造亲缘性等仍不明确。【研究方法】本文报道了笔者等在北拉萨地块北拉地区开展1∶50000专题地质调查期间,在原划定的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中发现了大面积出露的典型冰碛岩与震积岩。【研究结果】它们与中拉萨地块申扎地区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拉嘎组可对比,是冈瓦纳大陆北缘晚古生代冰期事件的记录。冰碛岩中可见明显冰筏作用形成的冰海相砾石稀散分布在砂质、粉砂质和泥质基质中,具坠石构造。震积岩以震褶岩和震裂岩为主,发育微褶皱、砂(泥)岩脉、同震节理、内碎屑副角砾岩、阶梯状断层和火焰构造等同生或准生地震沉积记录。【结论】北拉地区拉嘎组冰碛岩的发现表明,北拉萨地块与中拉萨地块具有类似的基底,它可能是在陆壳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增生型微陆块,其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消减密切相关,这为深入理解北拉萨地块的构造属性提供了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我们参加西藏地质局组织领导的一些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工作地区涉及拉萨、那曲、山南等地区。本文只是根据近年实际工作,并参考和引用西藏地质局、青海地质局、四川地质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等兄弟单位的工作成果,试图对西藏东部地区的地质与大地构造轮廓作一梗概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扬子和华夏两大陆块是构成华南大陆的最基本单元, 但它们的拼合带位置(尤其是西延位置)是人们长期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探测得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以及华南大陆的地质资料为约束, 对重、 磁异常作地壳构造融合解译, 追踪扬子—华夏陆块拼合带。由于华南大陆广泛发育具有剩磁多期、 多类的火山—侵入岩, 本文将磁异常换算为受剩磁影响小的解析信号作构造解译, 减小剩磁造成的地质解释偏差。研究认为, 扬子与华夏两陆块的拼合带东界为鹰潭—萍乡—衡阳—贺州—北海一线, 而西界为宜昌—张家界—铜仁—都匀—百色一线, 鹰潭以东和以北的拼合带位置因为受大规模岩浆岩的干扰而不清。  相似文献   

18.
西藏拉萨地区地层系统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鸿飞 《西藏地质》1995,(1):128-137
拉萨-波密地层分区西部的拉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地层系统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地层记录的地壳构造变动和沉积环境和演化历史,基本清楚。  相似文献   

19.
拉萨地块是研究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青藏高原陆内汇聚作用的关键地区,前人对拉萨地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于古生代演化阶段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拉萨地块南缘雄村矿集区新发现的辉长岩为研究对象,对雄村辉长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探讨其反映的构造意义。雄村辉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1.55±0.8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石炭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过程,认为早石炭世雄村辉长岩可能是古特提斯洋的残留,新的年龄数据将为研究拉萨地块和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西藏比如盆地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如盆地中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中采集的4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测年,并将其结果与前人对盆地两侧地质体的测试年龄信息进行对比,据此得出样品405-3物源为盆地北侧喀喇昆仑—南羌塘陆块,其他3个样品物源均来自于盆地南侧的冈底斯—拉萨陆块。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样品405-3中几组较老的锆石年龄是对羌塘盆地存在结晶基底并遭受后期多期变质变形的肯定。样品417-7,424-1及429-1的年龄既反映了600~500Ma的泛非期活动年龄数据,又显示了拉萨地块存在的中新元古代基底的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