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东昆仑南缘西大滩混杂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直  赵民  施立新 《地球学报》1984,6(3):129-135
<正> 西大滩混杂堆积,出露于东昆仑中段南缘,青藏公路的西大滩南侧之煤矿沟(图1)。秦德余、李光岑1976年首次认为是混杂岩,但未做描述。青海区调一队四分队在填图时也注意了这一现象。笔者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对该混杂堆积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根据野外收集的实际资料,笔者认为西大滩混杂堆积是滑塌混杂堆积,它向东、西延伸而为混杂堆积带,依混杂岩块的岩性种类及空间分布关系,由南到北可划分三个混杂堆积层,三层在成因上互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我们参加西藏地质局组织领导的一些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工作地区涉及拉萨、那曲、山南等地区。本文只是根据近年实际工作,并参考和引用西藏地质局、青海地质局、四川地质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等兄弟单位的工作成果,试图对西藏东部地区的地质与大地构造轮廓作一梗概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东秦岭地槽型印支运动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地质学者一向认为东秦岭地槽的主要褶皱时期属华力西旋回。黄汲清、叶连俊、张文佑、张伯声、张尔道、靳毓贵等,皆有此种观点。他们的主要依据是,被认为属早侏罗世的沔县煤系与下伏二迭系及更老的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 1960年,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詹立培等在陕西省镇安县西口区测制上古生界剖面时,在原认为  相似文献   
4.
留凤关复理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留凤关复理石,系指东秦岭冒地槽早三迭世留凤关群的复理石建造。它位于宝成铁路的凤县至聂家湾一带(图1),向西延至西秦岭。留凤关群,早有人认为属复理石沉积,不过都未提出具体资料。1954年,靳予贵在其所绘地质图中标出“复理石式沉积”。1957年,张尔道在其发表的文章中也指出“地层是一套具有复理式结构的轻微变质岩系”。1961年,孔凡宗在其所编1:20万凤县幅地质图说明书中进一步强调是复理石建造。最近,李继亮等从理论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并提到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古蛇绿岩带的地质构造意义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近十数年,在讨论板块构造中,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注意到对蛇绿岩的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的意义。祁连山具较典型的古蛇绿岩带,著者认为系代表一个古海洋壳残体。通过实际资料的初步分析研究,认为:目前盛行的古蛇绿岩带岩石组合、侵位顺序及其在地质构造和成矿关系方面的某些论述和模式是不够全面、确切的,有待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