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自然环境中天然矿物与微生物在多个层次上存在交互作用并广泛参与环境自净化过程。其中,微生物可通过生物催化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Abderrazik等,2002);而部分天然半导体矿物所具有的可见光催化性能亦可用于处理有机/无  相似文献   

2.
<正>珠母贝珍珠层生物矿化作用区别于一般无机矿物矿化的显著特征是,通过生物表界面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基因的表达与诱导,从分子水平调控生物矿物前驱体(ACC)纳米球粒的析出与相变,从而使生物矿物具有特殊的生物矿化生长结构单元和高度有序的多级微观自组装生长结构和自组装方式。迄今,就发生在企鹅贝(Pteria penguin)珍珠层生物表界面处生物大分子的调控和生物矿物前驱体的相变规律,生物矿物多级微观自组装生长行为等生物矿化问题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3.
地质体中主要生物分子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洪  程安进 《地质论评》1998,44(1):44-51
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的发展,为古生物研究者在发子水平上探索地质生物世界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技术手段,本文着重讨论了可用于分子古生物学研究的生物分子,例如,维管植物的木质素等稳定生物聚合物,古生物细胞内的类脂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和含遗传信息的核酸,分子古生物资料可用于探讨化石埋藏学,古生物分子系统学,生物演化模式与机制,分子演化速率,古生态环境再造等问题,本文较详细  相似文献   

4.
分子地层学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前分子地层学研究已涉及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类脂物和木质素等多种生物化学组分。在地层中,分子化石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定量的准确性、应用的指纹性和信息的多样性等特点,其地层学应用的主要原理是依据分子化石的生物源信息和其离开生物体后发生的一系列转化途径来实现的,其表述方法可以是含量、相对丰度、碳数分布和单体同位素特征等。在各类年代学框架下,由这些分子化石参数所揭示的各类生物事件和环境事件可以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地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分子地层学与分子古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密切相关,它与传统三大地层学分支学科明显不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分子地层单位,也没有进行广泛的分子地层划分与对比工作。对各类生物事件与环境事件有重要指示作用的分子地层学,与生态地层学、事件地层学等地层学分支学科类似,其主要任务是在传统生物地层学或其他年代学框架下,提高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精度。以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和第四纪泥炭为例,以高分辨率的生物事件与环境事件为切入点,分别探讨在生物地层学或其他年代学框架下的分子地层工作,由此提出了分子地层学的分类单位——分子化石带。  相似文献   

5.
试论轻烃形成过程中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轻烃和天然气是由富含干酪根矿物基质上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形成,而不是干酪根和重质烃的热催化作用所致。催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碳数闭作用,碳-碳及碳-金属键的断裂作用来实现的,它在轻烃形成的几个重要转化反应中起重作用,本文围绕着过渡金属的催化机理和轻烃的催化成因等基本问题展开经,目的在于不断探讨油气成因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6.
对天然闪锌矿光催化协同下的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长,以及此过程中天然闪锌矿的光催化作用对其自身分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闪锌矿的光催化作用能够将光能以电子的形式转移给A.ferrooxidans并且促进了其生长,这一过程以Fe2+/Fe3+这一氧化还原对作为媒介;有光照组的A.ferrooxidans细胞浓度达到了8×108 cell/mL,而无光照和体系无电流的2组对照组A.ferrooxidans细胞浓度分别为6×108 cell/mL和4.95×108 cell/mL。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3组不同条件实验体系中Zn2+的溶出量可以发现,在光照条件下Zn2+的溶出量只有3.5×10-6,而无光照条件下Zn2+溶出量达到了5×10-6。天然闪锌矿光催化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A.ferrooxidans的生长,另一方面也能够抑制其自身的分解和金属离子向水体中的释放。研究结果为酸性矿山废水地区抑制硫化物矿物溶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赖旭龙  杨洪 《第四纪研究》2003,23(5):457-470
从第四纪化石和沉积物中获得的古代生物分子为第四纪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和独特的有关古代生物、遗传和古环境信息的定量和高分辨率的数据.过去10多年的研究证实来自第四纪材料中的各种古代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应用的能力在不断增加.文章总结了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类型的古代生物分子在地质体中的保存和降解;2)古DNA和古蛋白序列中的生物遗传学信息;3)单体分子同位素与第四纪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4)建于古代生物分子水平上的第四纪年代学.作者预见对第四纪地层中的原位和分散保存的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将在广度上以多分子综合研究而深度上与单体分子同位素技术相结合,为第四纪科学家们提供大量解决地质学和演化生物学问题的高精度数据.随着地球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对古代生物分子的降解过程和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对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细菌富集金的实验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荣  陆建军 《地质论评》1996,42(5):434-438
细菌富集金的实验表明,细菌具有强烈富集金的能力,起到了海水中微量金捕集器的作用。细菌富集金有吸附和吸收两种形式。吸附是指金被细胞壁分泌的氨基酸等有机物吸附在生物体外;吸收是指金进入生物体内,可能与蛋白质的巯基相结合。细菌是自然界生活力,繁殖力极强,生物产量巨大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碳酸盐岩表面喜钙内生地衣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室内简易的蒸发、吸水试验表明,有生物覆盖的碳酸盐岩表面的失水量和吸水量分别是无生物者的4倍和11.75倍;经70%的酒精、3%的双氧水、5%的甲醛溶液的浸泡3昼夜处理过的样品,其有死生物覆盖者的失水量和吸水量分别是无生物者的46.25倍和2.08倍。这对阐明碳酸盐岩表面生物溶蚀机理有重要的理论理义。  相似文献   

10.
集群绝灭与生物复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把研究重点从生物绝灭转移到大绝灭后生态系的复苏上。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集群绝来-残存-复苏过程的研究宗旨和研究方法,截止1994年底在显生宙各大绝灭与复苏事件研究上所得的主要进展及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找金矿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金矿的生物地球化学性质、植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特征以及其波谱和遥感影像特征,以及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提取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引起的植被光谱异常信息的专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表明,在金矿区上生长的植物对金及伴生元素有较强的吸收和聚积作用,植物明显受到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毒化作用;金及伴生元素的过量吸收,使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水含量和叶面温度相应降低;植物叶片细胞结构发生变异,叶冠波谱反射率和波形等光谱特征明显变化;在遥感图像上,金矿区的植被表现出异常特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在植被区寻找隐伏矿床的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的标志。利用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遥感数据中分析金矿的植被图像特征,提取与金矿化有关的植被异常特征信息,可以优先出金矿化遥感异常区,并列举了几个应用实例。同时,指出了需加强该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广大植被覆盖地区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探矿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宋海军  童金南 《地球科学》2016,41(6):901-918
当今人类正在面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等一系列气候环境问题,有科学家提出这可能导致第6次生物大灭绝.类似的灾难事件在地质历史上多次发生,因此以史为鉴、以古示今才能更好地认识、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显生宙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2.52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超过90%的海洋物种永久消失.此次生物灭绝的过程和原因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致力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前人类面临的这些极端的气候环境事件在2.52亿年前也都有发生,而且更为严重.本文重点围绕近年来有关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和环境事件研究进展,结合化石和环境指标的地质记录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生物灭绝的过程和形式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贡献,并探讨残存生物能够躲过这次灾难事件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丹  朱祥坤  凌洪飞 《地质学报》2015,89(Z1):74-76
<正>氮元素(N)不仅是氨基酸、核酸、色素等生物分子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对生物生产力和生命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下,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和氮同位素的分馏显著不同,因此,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氮同位素组成具有示踪氧化还原环境和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的一些学者倡导而开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经过较长时间的开创性研究与探索现已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许多研究课题是由该所地球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承担的。为了满足地质学家及生物科学在内的专门领域和专家们的需要,他们研制出了许多新的仪器和研究方法。生物地球化学这门学科即将列入大学课程。 地质学和生物学的结合,产生了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科学家们在此领域对生物组织与有机  相似文献   

15.
生物礁生态系统演化历史与地球环境的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文同  范嘉淞 《地学前缘》2002,9(3):124-124
现代生物礁拥有海洋中最为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的多样性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均堪与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相媲美。生物礁的发育和消失,与海洋环境和其重大变化有密切关系;而主要造礁生物类群的繁盛和衰亡,特别是生物大绝灭事件的发生,则是生物礁生态系统更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铁矿对有机质成烃的催化作用讨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粘土矿物,碳酸盐,石英等无机矿物对有机质演化的催化作用已被确认,有机质干酪根类型还与黄铁矿含量,形态有关,而其中硫的含量直接影响到干酪根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指出黄铁矿也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鉴于世界原油中有很大一部分产自高硫酪根,深入研究其中的机理是当前石油地球化学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深海岩芯高分辩率记录的替代性指标分为沉积型和生物型两类。沉积型替代性指标主要包括沉积物的粒度,沉积速率,粘土矿物;生物型替代性指标主要包括有孔虫,氧同位素,古水温,有机碳通量。对比研究发现,17940—2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沉积速率、有孔虫,氧同位素,古水温,有机碳通量等指标记录海洋环境变化信息程度优于其它替代性指标;沉积型替代性指标与生物型替代性指标记录海洋环境变化信息不同步;海洋环境变化的突变与渐变影响替代性指标记录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无机盐类对干酪根生烃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岩石热解评价仪(Rock-Eval)和热解气相色谱仪(Py-GC),对采自东营凹陷和松辽盆地的烃源岩干酪根进行了热模拟实验,探讨了地层水中所存在的无机盐类对生烃过程的影响,求得了不同盐类作用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无机盐类对干酪根的热解生烃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氯化盐类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催化作用,其他盐类表现出正的催化作用。这种催化作用是通过降低热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或提高反应的频率因子而表现出来的。最后,对无机盐类的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电子诱导效应理论可以初步解释无机盐类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燕山期两种不同矿化花岗岩类中锆石的标型特征有较明显区别。第一类花岗岩锆石的比重、硬度、红外光谱频率均低于第二类花岗岩锆石,而晶胞常数正相反,第一类花岗岩锆石较富含W、sn、Be、Nb、U、Th REE,第二类则富含Cu、Pb;第一类花岗岩锆石表面微结构特征有熔蚀坑、裂纹呈网状、附生物形态不定,第二类则表面无熔蚀坑,裂纹和附生物均较规则等。本中探讨了锆石标型特征控制因素和形成规律。为锆石及母岩的成因物质来源、成岩成矿提供矿物学标志和信息。  相似文献   

20.
1项目概况 1991年以来,美国地调局NAWQA的科学家收集和分析了全美50多条河流和含水层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目的是在河流、地下水和水生态系统方面建立长期持久的且能对比的信息,以支持优良的管理和政策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